傻慧姐呀,容易專注一件事,也容易被分心。文賢鶯這一跑,她也跟著撒開腳丫,還不忘回頭挑釁的說:
“來呀,你來追我們啊,你追不到的。”
石寬也隻能假裝賣力的追,不和慧姐玩一點,就是愛說出那種令人尷尬的話。
柳家店是一個蠻大的村子,在地上幹活的那些人,看到兩位富家小姐奔跑在路上,紛紛停下手裏的活,駐足觀看。
有人認出文賢鶯來,和同伴說道:
“那不是文家的三小姐嗎?她跑來我們村幹嘛?”
“那旁邊那位胖胖的,肯定就是文家那傻二姐,後麵追的該不是壞人吧?”
既然認出了文賢鶯,那慧姐也就不難認出。
隔著一條田埂的一個中年的漢子,看著文賢鶯和慧姐奔跑,胸脯一甩一甩的,口水都快流出來了。他提起手中的鋤頭,說道:
“肯定是壞人,我們過去救吧。”
“走,去看看,不能讓壞人在我們柳家店行凶。”
這一呼喊,立即得到整片田垌男人的呼應,大家都走了過去。
幹活的女人可不是傻子,有人罵道:
“不就倆富家小姐嗎?有什麽好看的,一個個像蒼蠅聞到了屎味。”
話雖這樣說,但那些女人也跟著男人走過去。富家小姐來到這小山村,這可是稀奇的事啊。都想過去看看,到底來這裏幹什麽的。
走靠近了,還是那中年男子有膽量,不過他不是去救人,看著三人嘻嘻哈哈的,也根本不是什麽行凶,他問道:
“你們來找誰呀?”
“我們不來找誰,就想到處看看。”
文賢鶯跑累了,也就收住腳步。有人來圍觀那好啊,她還想先了解一下這些人願不願意把孩子送去學校讀書,所以也沒說來找私塾先生的事。
能和富家小姐說話,那是一種榮幸啊。那個認出文賢鶯的人不甘寂寞,也在一旁問道:
“你不是文家的三小姐嗎?來我們柳家店幹嘛?”
“你們認識我啊?那知道我蓋學校的事嗎?”
“聽說了,你蓋這麽大的學校,能有那麽多娃兒去識字嗎?”
“我們龍灣鎮這麽大,個個娃兒都去,可能還裝不下呢。”
“誰有那麽多閑錢送娃兒去識字啊,我們村那婁秀才都還要給人起名寫信,不然飯都吃不飽哦。”
“我的學校每位娃兒一年隻要一個銀元,還會有人送不起嗎?”
文賢鶯豎起了一根手指,信心滿滿的和大家說。她是了解過的,柳家店和老營村的私塾,每年收三個銀元。而灣尾的學堂,每年收四個銀元。她隻收一個,想必這些人是不會拒絕的了。
“一個銀元,那確實不貴。我要是有婆娘,有娃兒了,那我就送去。”
“你自己不就是大娃兒嗎,把自己送去得了。”
“哈哈哈哈,大娃兒收不收?”
“……”
一個銀元一年,確實很誘人了。不過這幫人卻隻是在調侃,沒有一個人真正說送娃兒去識字的。
這也難怪,農民大老粗,即使是家裏有些閑錢的,也不會送娃兒去識字。識字了,會寫名字,會背《增廣賢文》,那又有什麽作用,還不是要麵朝黃土背朝天,辛勤幹活才有得飯吃。
村裏婁秀才的那個學堂,開了那麽多年,最多人的時候,也隻是來了八個娃。這八個娃,都還是來自附近五六個村寨的了。
這些人的反應,完全出乎文賢鶯的意料,她有些尷尬,看向了旁邊的石寬。
石寬就是從農村出來的,他懂得這些人的心理,他拍了拍手掌,大聲說道:
“大家有沒有人認識我的?”
眾人都搖搖頭,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我是那邊那邊石鼓坪的,叫做石寬,從小就沒了父母,我七爺把我送去老營村範先生那識字。嘿嘿……我現在是文家的姑爺,還是文家護院隊的隊長。”
石寬說著,把慧姐拉了過來,刻意撞了一下肩膀。
“原來石隊長就是你呀。”
“真是祖墳冒了青煙。”
“你命可真好……”
這些人不認識石寬,但石寬的事早就傳遍了每一個人的耳朵,紛紛發出讚歎聲。當然這些聲音,無一例外都是充滿了嫉妒羨慕的。
石寬要的就是這種反應,他得意的說:
“是我命好,是我家祖墳冒青煙嗎?不是,是我七爺有遠見,讓我認識了些字。不然二小姐會看上我嗎?文老爺會讓我當護院隊隊長嗎?”
傻傻的慧姐,對石寬說的話隻能理解個一半,不過她卻知道配合,挺起了胸,驕傲的說:
“他不識字的話,我才不讓他當我的馬,傻瓜一個。”
文賢鶯怕慧姐言多會出紕漏,抓住那後衣擺扯了扯,也附和道:
“識字了,人才會變得聰明,不會被人家吃空子,娃兒將來長大了,才會有出人頭地的那一天。到時別說是隊長了,就是縣長,省長,軍長師長都有得當。”
看著那些人聽得一愣一愣的,石寬不失時機,又補上了一句:
“你們的娃兒有出息了,那你們是不是也不需要看人的臉色,走路都可以甩開膀子了?”
理是這麽個理,但還是有人提出質疑,問道:
“地方就這麽大,能有這麽多長來當嗎?”
石寬說得那麽好,文賢鶯也不能輸啊,她激情澎湃,又說了起來。
“世界大得很呢,龍灣鎮在整個世界版圖上,隻不過是一粒小小的沙子。有了知識,不一定要當什麽長,可以當工程師,可以研究機器,還可以報效國家。你們真的就願意自己的娃兒以後也跟你們一樣,天天起早貪黑,淤泥粘腳嗎?”
那些農民們開始有些動搖了,一個個不出聲。
看著頭頂上的大太陽,又看了一下近在咫尺的村子,石寬說道:
“我們今天來你們村子,就是想了解一下你們有沒有意願讓娃兒改變自己的命運,村子裏還有其他的人,我們進村去,和大夥都說說吧。”
“好,聽聽大夥是什麽意見。”
這應該算是一件稀奇的事,幹活的人也沒心思幹活了,擁簇著文賢鶯,還有石寬和慧姐,一起往村子裏走去。
“來呀,你來追我們啊,你追不到的。”
石寬也隻能假裝賣力的追,不和慧姐玩一點,就是愛說出那種令人尷尬的話。
柳家店是一個蠻大的村子,在地上幹活的那些人,看到兩位富家小姐奔跑在路上,紛紛停下手裏的活,駐足觀看。
有人認出文賢鶯來,和同伴說道:
“那不是文家的三小姐嗎?她跑來我們村幹嘛?”
“那旁邊那位胖胖的,肯定就是文家那傻二姐,後麵追的該不是壞人吧?”
既然認出了文賢鶯,那慧姐也就不難認出。
隔著一條田埂的一個中年的漢子,看著文賢鶯和慧姐奔跑,胸脯一甩一甩的,口水都快流出來了。他提起手中的鋤頭,說道:
“肯定是壞人,我們過去救吧。”
“走,去看看,不能讓壞人在我們柳家店行凶。”
這一呼喊,立即得到整片田垌男人的呼應,大家都走了過去。
幹活的女人可不是傻子,有人罵道:
“不就倆富家小姐嗎?有什麽好看的,一個個像蒼蠅聞到了屎味。”
話雖這樣說,但那些女人也跟著男人走過去。富家小姐來到這小山村,這可是稀奇的事啊。都想過去看看,到底來這裏幹什麽的。
走靠近了,還是那中年男子有膽量,不過他不是去救人,看著三人嘻嘻哈哈的,也根本不是什麽行凶,他問道:
“你們來找誰呀?”
“我們不來找誰,就想到處看看。”
文賢鶯跑累了,也就收住腳步。有人來圍觀那好啊,她還想先了解一下這些人願不願意把孩子送去學校讀書,所以也沒說來找私塾先生的事。
能和富家小姐說話,那是一種榮幸啊。那個認出文賢鶯的人不甘寂寞,也在一旁問道:
“你不是文家的三小姐嗎?來我們柳家店幹嘛?”
“你們認識我啊?那知道我蓋學校的事嗎?”
“聽說了,你蓋這麽大的學校,能有那麽多娃兒去識字嗎?”
“我們龍灣鎮這麽大,個個娃兒都去,可能還裝不下呢。”
“誰有那麽多閑錢送娃兒去識字啊,我們村那婁秀才都還要給人起名寫信,不然飯都吃不飽哦。”
“我的學校每位娃兒一年隻要一個銀元,還會有人送不起嗎?”
文賢鶯豎起了一根手指,信心滿滿的和大家說。她是了解過的,柳家店和老營村的私塾,每年收三個銀元。而灣尾的學堂,每年收四個銀元。她隻收一個,想必這些人是不會拒絕的了。
“一個銀元,那確實不貴。我要是有婆娘,有娃兒了,那我就送去。”
“你自己不就是大娃兒嗎,把自己送去得了。”
“哈哈哈哈,大娃兒收不收?”
“……”
一個銀元一年,確實很誘人了。不過這幫人卻隻是在調侃,沒有一個人真正說送娃兒去識字的。
這也難怪,農民大老粗,即使是家裏有些閑錢的,也不會送娃兒去識字。識字了,會寫名字,會背《增廣賢文》,那又有什麽作用,還不是要麵朝黃土背朝天,辛勤幹活才有得飯吃。
村裏婁秀才的那個學堂,開了那麽多年,最多人的時候,也隻是來了八個娃。這八個娃,都還是來自附近五六個村寨的了。
這些人的反應,完全出乎文賢鶯的意料,她有些尷尬,看向了旁邊的石寬。
石寬就是從農村出來的,他懂得這些人的心理,他拍了拍手掌,大聲說道:
“大家有沒有人認識我的?”
眾人都搖搖頭,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我是那邊那邊石鼓坪的,叫做石寬,從小就沒了父母,我七爺把我送去老營村範先生那識字。嘿嘿……我現在是文家的姑爺,還是文家護院隊的隊長。”
石寬說著,把慧姐拉了過來,刻意撞了一下肩膀。
“原來石隊長就是你呀。”
“真是祖墳冒了青煙。”
“你命可真好……”
這些人不認識石寬,但石寬的事早就傳遍了每一個人的耳朵,紛紛發出讚歎聲。當然這些聲音,無一例外都是充滿了嫉妒羨慕的。
石寬要的就是這種反應,他得意的說:
“是我命好,是我家祖墳冒青煙嗎?不是,是我七爺有遠見,讓我認識了些字。不然二小姐會看上我嗎?文老爺會讓我當護院隊隊長嗎?”
傻傻的慧姐,對石寬說的話隻能理解個一半,不過她卻知道配合,挺起了胸,驕傲的說:
“他不識字的話,我才不讓他當我的馬,傻瓜一個。”
文賢鶯怕慧姐言多會出紕漏,抓住那後衣擺扯了扯,也附和道:
“識字了,人才會變得聰明,不會被人家吃空子,娃兒將來長大了,才會有出人頭地的那一天。到時別說是隊長了,就是縣長,省長,軍長師長都有得當。”
看著那些人聽得一愣一愣的,石寬不失時機,又補上了一句:
“你們的娃兒有出息了,那你們是不是也不需要看人的臉色,走路都可以甩開膀子了?”
理是這麽個理,但還是有人提出質疑,問道:
“地方就這麽大,能有這麽多長來當嗎?”
石寬說得那麽好,文賢鶯也不能輸啊,她激情澎湃,又說了起來。
“世界大得很呢,龍灣鎮在整個世界版圖上,隻不過是一粒小小的沙子。有了知識,不一定要當什麽長,可以當工程師,可以研究機器,還可以報效國家。你們真的就願意自己的娃兒以後也跟你們一樣,天天起早貪黑,淤泥粘腳嗎?”
那些農民們開始有些動搖了,一個個不出聲。
看著頭頂上的大太陽,又看了一下近在咫尺的村子,石寬說道:
“我們今天來你們村子,就是想了解一下你們有沒有意願讓娃兒改變自己的命運,村子裏還有其他的人,我們進村去,和大夥都說說吧。”
“好,聽聽大夥是什麽意見。”
這應該算是一件稀奇的事,幹活的人也沒心思幹活了,擁簇著文賢鶯,還有石寬和慧姐,一起往村子裏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