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豬肉收購哪家強
女尊不良人,十萬火急去相親 作者:乘風破浪的貓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這個沒有冰箱冷櫃的時代,賣獵物是個搶時間的活兒。
第二天一大早,天還黑著呢,陸瑤就動身進城賣野豬。
從山陽村到平安縣,走官道有二十裏路。
陸母、陸大姐、陸瑤三人輪換著扛著大野豬,一個時辰後就到了平安縣城門口。
這時天才剛剛亮,但從四麵八方趕來進城的人,已經聚了不少。
卯時一到,城門打開,進城的人們魚貫而入。
三人也進了城。
陸母和大姐陸珊,倆人都有木匠手藝,經常進城打工。
最近一直在一個大戶人家裏做工,打家具。
三個人進了城,陸母和陸大姐繼續去主家幹活,賣野豬這事兒,陸瑤自己去。
“二狗子,我和娘要去做工了,你換了錢早些回家,不用等我們。”
分開時,陸大姐不放心的叮囑道。
她和陸母絕不是擔心陸瑤一人在城裏賣野豬時,會被坑,會遇上壞人。
因為她家的二狗子,就不是個好東西。
她們隻是擔心二狗子又會像以前那樣,賣了野豬換了銀錢,四處揮霍,喝酒惹事。
“娘,姐,你們放心吧,我和以前不一樣了。”
三人在一個岔路口分開了。
陸瑤扛著豬,目送娘親和大姐走遠了後,使勁的吸了一口氣。
屬於她的時刻到來了!
嚴格算來,這才是她來到這個世界後,第一次外出謀生。
可喜的是,她早已解鎖了許多相關的記憶,至少知道這野豬,該去哪裏賣。
那頭大野豬,經過一番處理後,連骨頭帶肉,用家裏的土稱稱了稱,還有二百八十多斤。
直接賣給村裏的屠戶,一斤十文。
去平安縣城裏賣,價錢會更多些。
哪怕一斤多賣兩文,就能多掙不少。
這就是為啥陸瑤堅持一定要進城賣野豬。
不過,陸瑤可不是要自己擺攤賣豬肉。
她沒經驗,也沒有那些刀啊秤啊之類的工具,突然擺攤,隔行如隔山。
但,巧的是,原主二狗子手下的那個叫王小五的小太妹,家裏就是殺豬賣豬的。
陸瑤的計劃就是直接把這頭豬賣給王小五家。
昨天她已經找了同村的趙翠花,把這事兒簡單的說了說。
趙翠花下午要進城,順便幫自家老大捎個話。
於是,按著記憶中的路,陸瑤扛著大野豬去找王小五了。
“老大!您這麽早就來了啊!”某小胡同門口,圓滾滾的王小五熱情的迎了上來,
“老大,讓我來扛,您歇歇。”
王小五是一個合格的手下,哪能讓老大扛東西。
“好。”
陸瑤順手就把那兩扇豬肉搭在了王小五渾圓的肩膀上。
把個王小五壓的趔趄了好幾步。
“老、老大真牛逼!打了這麽大的野豬。”王小五沒想到這麽沉,累的齜牙咧嘴的。
但心裏對自家老大更加佩服。
這麽沉的野豬,隻有她的老大能輕鬆扛起啊!
“別再吹捧我了,你倒不如說說,你娘願意收這野豬不?”
“收!咋能不收呢!”
王小五家就是專門收豬、殺豬、賣豬肉的,幹這一行才會懂這一行,相關的信息掌握的也多。
城裏有不少酒樓為了吸引食客,會做些野味,要的就是那份與眾不同。
有些富戶家偶爾也會買點野味,嚐個鮮。
野豬和家豬相比,肉瘦有韌性,更有嚼勁兒,有人就愛那一口。
所以野豬不是沒有市場,而是個稀缺市場。
畢竟,野豬凶猛,打野豬是個危險的活兒,尋常人做不了,光靠著附近村子裏少數的幾個獵戶,哪能滿足整個市場的需要?
所以,陸瑤一開始還擔心賣不出去,實屬白擔心了。
昨天趙翠花一來捎信,王小五的娘親就立馬答應了下來。
而且是有多少收多少。
陸瑤跟著王小五,直接去了她娘親的攤位上,要賣的那些,當場就全賣掉了。
“你帶來的野豬,收拾的幹淨仔細,我可以直接切著賣了!”
王小五的娘親對陸瑤扛來的這頭野豬,十分滿意。
別的獵戶賣來的,她還得費力宰殺收拾一番。
陸瑤送來的這個,直接就是弄好了的,省了不少功夫。
再加上自家閨女和陸瑤的這層關係,平日裏王小五的娘收野豬十三文一斤,今日給了陸瑤十五文一斤的超值價。
這個價格是連肉加骨頭一起稱重的價格。
王小五的娘親剁開大野豬,幾大塊輪著稱了,最後一算——
總共二百八十六斤,一斤十五文錢,一共四千二百九十文!
四兩多銀子啊,陸瑤感覺自己發了!
她朝王小五的娘親一拱手,行了個禮:“嬸子,多謝了。”
一下子把貨全賣了,這就是最大的勝利。
“別客氣,沒外人。”王小五的娘親笑道。
“走,小五,大姐我有錢了,說好了要請客的。”陸瑤豪邁的把胳膊搭在王小五的肩上,一把摟了過來。
女尊真好,可以大大咧咧的和姊妹勾肩搭背。
“跟著老大真好!”王小五一聽老大請客,眼裏一亮。
倆人穿過幾條街,到了某街角處的一個小吃攤上。
王小五一瞧,這不是楊二嫂的餛飩攤嘛!
還以為老大要帶著自己下館子喝酒呢,沒想到竟是來吃餛飩。
老大咋變的會過日子了?王小五有些疑惑。
陸瑤可不管王小五的想啥,她從解鎖的記憶中得知,這家的餛飩很是不錯。
大餡兒的豬肉餛飩,一碗十五個,才二十文,好吃又實惠,太適合請客了。
陸瑤招招手就點了五大碗,還另點了兩樣小鹹菜,要了一籠十個雜麵大饅頭。
“老大,您飯量怎麽長了這麽多?”王小五驚訝了。
陸瑤拿著筷子的手一滯:“你覺得我看起來像個飯桶嗎?”
“不不!不是的老大!”王小五連忙搖頭。
但倆人吃也確實忒多了吧?
“我要這麽多,是因為不光咱倆。你瞧!”
陸瑤一抬下巴,指向不遠處。
王小五一看,打西邊又來了仨人。
第二天一大早,天還黑著呢,陸瑤就動身進城賣野豬。
從山陽村到平安縣,走官道有二十裏路。
陸母、陸大姐、陸瑤三人輪換著扛著大野豬,一個時辰後就到了平安縣城門口。
這時天才剛剛亮,但從四麵八方趕來進城的人,已經聚了不少。
卯時一到,城門打開,進城的人們魚貫而入。
三人也進了城。
陸母和大姐陸珊,倆人都有木匠手藝,經常進城打工。
最近一直在一個大戶人家裏做工,打家具。
三個人進了城,陸母和陸大姐繼續去主家幹活,賣野豬這事兒,陸瑤自己去。
“二狗子,我和娘要去做工了,你換了錢早些回家,不用等我們。”
分開時,陸大姐不放心的叮囑道。
她和陸母絕不是擔心陸瑤一人在城裏賣野豬時,會被坑,會遇上壞人。
因為她家的二狗子,就不是個好東西。
她們隻是擔心二狗子又會像以前那樣,賣了野豬換了銀錢,四處揮霍,喝酒惹事。
“娘,姐,你們放心吧,我和以前不一樣了。”
三人在一個岔路口分開了。
陸瑤扛著豬,目送娘親和大姐走遠了後,使勁的吸了一口氣。
屬於她的時刻到來了!
嚴格算來,這才是她來到這個世界後,第一次外出謀生。
可喜的是,她早已解鎖了許多相關的記憶,至少知道這野豬,該去哪裏賣。
那頭大野豬,經過一番處理後,連骨頭帶肉,用家裏的土稱稱了稱,還有二百八十多斤。
直接賣給村裏的屠戶,一斤十文。
去平安縣城裏賣,價錢會更多些。
哪怕一斤多賣兩文,就能多掙不少。
這就是為啥陸瑤堅持一定要進城賣野豬。
不過,陸瑤可不是要自己擺攤賣豬肉。
她沒經驗,也沒有那些刀啊秤啊之類的工具,突然擺攤,隔行如隔山。
但,巧的是,原主二狗子手下的那個叫王小五的小太妹,家裏就是殺豬賣豬的。
陸瑤的計劃就是直接把這頭豬賣給王小五家。
昨天她已經找了同村的趙翠花,把這事兒簡單的說了說。
趙翠花下午要進城,順便幫自家老大捎個話。
於是,按著記憶中的路,陸瑤扛著大野豬去找王小五了。
“老大!您這麽早就來了啊!”某小胡同門口,圓滾滾的王小五熱情的迎了上來,
“老大,讓我來扛,您歇歇。”
王小五是一個合格的手下,哪能讓老大扛東西。
“好。”
陸瑤順手就把那兩扇豬肉搭在了王小五渾圓的肩膀上。
把個王小五壓的趔趄了好幾步。
“老、老大真牛逼!打了這麽大的野豬。”王小五沒想到這麽沉,累的齜牙咧嘴的。
但心裏對自家老大更加佩服。
這麽沉的野豬,隻有她的老大能輕鬆扛起啊!
“別再吹捧我了,你倒不如說說,你娘願意收這野豬不?”
“收!咋能不收呢!”
王小五家就是專門收豬、殺豬、賣豬肉的,幹這一行才會懂這一行,相關的信息掌握的也多。
城裏有不少酒樓為了吸引食客,會做些野味,要的就是那份與眾不同。
有些富戶家偶爾也會買點野味,嚐個鮮。
野豬和家豬相比,肉瘦有韌性,更有嚼勁兒,有人就愛那一口。
所以野豬不是沒有市場,而是個稀缺市場。
畢竟,野豬凶猛,打野豬是個危險的活兒,尋常人做不了,光靠著附近村子裏少數的幾個獵戶,哪能滿足整個市場的需要?
所以,陸瑤一開始還擔心賣不出去,實屬白擔心了。
昨天趙翠花一來捎信,王小五的娘親就立馬答應了下來。
而且是有多少收多少。
陸瑤跟著王小五,直接去了她娘親的攤位上,要賣的那些,當場就全賣掉了。
“你帶來的野豬,收拾的幹淨仔細,我可以直接切著賣了!”
王小五的娘親對陸瑤扛來的這頭野豬,十分滿意。
別的獵戶賣來的,她還得費力宰殺收拾一番。
陸瑤送來的這個,直接就是弄好了的,省了不少功夫。
再加上自家閨女和陸瑤的這層關係,平日裏王小五的娘收野豬十三文一斤,今日給了陸瑤十五文一斤的超值價。
這個價格是連肉加骨頭一起稱重的價格。
王小五的娘親剁開大野豬,幾大塊輪著稱了,最後一算——
總共二百八十六斤,一斤十五文錢,一共四千二百九十文!
四兩多銀子啊,陸瑤感覺自己發了!
她朝王小五的娘親一拱手,行了個禮:“嬸子,多謝了。”
一下子把貨全賣了,這就是最大的勝利。
“別客氣,沒外人。”王小五的娘親笑道。
“走,小五,大姐我有錢了,說好了要請客的。”陸瑤豪邁的把胳膊搭在王小五的肩上,一把摟了過來。
女尊真好,可以大大咧咧的和姊妹勾肩搭背。
“跟著老大真好!”王小五一聽老大請客,眼裏一亮。
倆人穿過幾條街,到了某街角處的一個小吃攤上。
王小五一瞧,這不是楊二嫂的餛飩攤嘛!
還以為老大要帶著自己下館子喝酒呢,沒想到竟是來吃餛飩。
老大咋變的會過日子了?王小五有些疑惑。
陸瑤可不管王小五的想啥,她從解鎖的記憶中得知,這家的餛飩很是不錯。
大餡兒的豬肉餛飩,一碗十五個,才二十文,好吃又實惠,太適合請客了。
陸瑤招招手就點了五大碗,還另點了兩樣小鹹菜,要了一籠十個雜麵大饅頭。
“老大,您飯量怎麽長了這麽多?”王小五驚訝了。
陸瑤拿著筷子的手一滯:“你覺得我看起來像個飯桶嗎?”
“不不!不是的老大!”王小五連忙搖頭。
但倆人吃也確實忒多了吧?
“我要這麽多,是因為不光咱倆。你瞧!”
陸瑤一抬下巴,指向不遠處。
王小五一看,打西邊又來了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