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目前情況分析,蒙古南下的四萬騎兵已經被我軍徹底打殘。目前,遼東麵臨的任務是先恢複生產,還是東討高麗,還是北上沈陽?請各位將軍暢所欲言。”
朱植休息了一天之後,又和郭英、鐵炫、張石、李威、葉望等人商量下一步行動計劃。
遼東都司的老大郭英首先建議:“殿下,臣以為,我軍已經大獲全勝,應該抓緊時間恢複生產。”
他雖然在奏報裏把女婿吹上了天,但是作為一個沙場老將,深知從來沒有百戰百勝的將軍。
吳高、楊文可都是明軍驍將,這次差點雙雙戰死在紅崖子。即使是戰神徐達也有在嶺北馬失前蹄的時候,幾乎全軍覆沒。
明軍這次能打殘蒙古騎兵主要靠那近乎妖術的一窩蜂火箭和迅雷銃,達成了火力上的突然性。
而且,此時的蒙古騎兵早已不是當天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古鐵騎了,在大明的持續封鎖下,不僅沒有足夠的鐵來打造重甲,甚至連箭頭也不少是骨製的或石製的,裝備上比明軍差了好大一截。
在戰略上,遼王更多受益於葉望和馬雲兩位名將利用蓋州、金州兩衛堅壁清野,消耗了蒙古騎兵的補給和銳氣,促成了擊其惰歸。
在戰術上,遼王也充分利用了這遼東半島依山傍海的地形條件,限製了蒙古騎兵的機動迂回能力,讓他們放不成風箏。
如果北上大草原,蒙古騎兵圍繞戰車轉圈圈,戰車再威猛也是幹著急。
如果進了森林,這戰車更是如同盲人騎瞎馬,半夜過池塘。
何況納哈出還有二十萬部眾,可不是吃素的。
但是,張石、李威和葉望這幾個家夥,都跟著遼王打瘋了,紛紛主張乘兵強馬壯之機要麽東討高麗,要麽北上掃元。
就連鐵炫這個教書先生也因為擔任了中護衛指揮使的虛職,又帶著右軍千把人在海上旅遊了幾天,也瞪著綠眼睛嚷著:“依我之見,一定要把高麗人攆回大同江以南,恢複大唐安東都護府舊地。”
郭英作為遼東都司名義上最高的指揮官,發現自己竟然成了唯一的少數。
他覺得,自己的寶貝女婿年少氣盛,絕對也是要戰的,隻是往哪裏打的問題。
大家吵嚷一番,最終不約而同瞅向遼王。
朱植這次沒有像上次在廣寧召開軍事會議時那麽少年老成,裝了半天憨。
相反,他一字一頓地說了霸氣的五個字:“本王全都要!”
遼王的反應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一下子把大家得驚得掉了下巴。
他此時好像胸有成竹似的,就慢慢給大家分析解釋一番他那些道理:
“這次納哈出並沒有像我以前在義州衛分析的那樣,在金山坐以待斃。他除了派兵襲擊遼南的明軍屯衛、焚燒軍糧外,恐怕也會襲擊馮勝的後勤輜重。”
“這樣以來,原來預期五月底結束的戰事估計還會身後拖延,朝廷準備先前準備的兩百萬石軍糧估計也不夠。”
“朝廷如果再向北方調集五十萬石糧食,江南太倉積糧不到一五十萬石。”
“開春以來,長江以北幾乎沒有下過一場雨,好多地方的夏糧要減產,甚至可能絕收,太倉僅剩的一百五十來萬石真不夠朝廷救濟災民。這還不算可能引起的民變。”
“遼東因為北伐的關係,儲存的糧食勉強能熬到今年秋天。如果不自力更生、豐衣足食,咱們秋收沒有糧食,明年一年的糧食都沒有了著落。到時候就是蒙古人不來騷擾,遼東也守不住。”
“遼東守不住,朝廷裏那幫文官們就要指責皇帝窮兵黷武,要求一勞永逸地放棄遼東半島。”
“如果徹底放棄遼東半島,不僅是遼西,就是北平、山東也隨時麵臨蒙古人的威脅。”
“所以,必須利用這次收複遼東半島的機會,趕快恢複生產。現在江南雖然有了雨水,正在插秧,但遼東氣溫較低,如果趕緊從山東購買稻種、耕牛,到了端午節,不再育苗,直接拋灑稻種,說不定到了秋天還能收獲不少軍糧……”
聽了朱植的解釋,大家臉上的表情顯得他們心裏更加充滿了疑惑:“遼王的解釋的確比戶部的官員還靠譜,今年全國糧食可能都要欠收。既然屯墾的確是當前第一要務,但為什麽又說全都要呢?”
朱植又慢慢解釋:
“但是,屯墾必須要有一個相對和平的環境。和平不是消極求和就能得來的。以和平求和平,則和平亡,以鬥爭求和平則和平存。”
“要想遼東屯墾一勞永逸,必須徹底扼殺高麗染指遼東之心,斷掉納哈出的左臂。”
“無論是鴨綠江以東,還是以西,都是崇山峻嶺,誰主守誰占優勢。高麗已經占據北元雙城總管府及合蘭府一帶多年,城防堅固。大將李成桂從小在此地長大,熟悉地形。明軍如果貿然強攻,並無勝算。”
“但是,如果不給高麗人秀一下肌肉,那高麗人也不會相信鍋是鐵打的,會隨時威脅遼東的安全,我大明軍民也難以安心屯墾。”
“最好的辦法就是,效仿當年齊恒公率領七國聯軍,問罪楚莊王的故事,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即可。”
“我料想,那高麗已經出兵兩個月,至今沒有跨過鴨綠江,估計也是沒有十分把握,正在觀望。”
“如果我軍能借大敗元軍之餘威,逼高麗簽訂城下之盟,給遼東十年,哪怕是三年的休養生息時間,到時候就可以憑遼東一已之力碾壓高麗,進退自如,是戰是和,全在我手。”
“現在紅崖子距鴨綠江口不到四百裏,騎兵兩天行軍即可到達。再和高麗交涉幾日,應該可以在端午節前逼退高麗軍。然後北上和朱大能會合,最後和馮勝大軍在金山會師,徹底為遼東營造一個安定和平的屯墾環境。”
眾將聽了,再也不敢相信眼前隻是一個十多歲的娃娃,而是像一個運籌帷幄的沙場老將,思路竟然如此清晰,考慮竟然如此長遠、全麵,聽起來也是十分可行。
朱植休息了一天之後,又和郭英、鐵炫、張石、李威、葉望等人商量下一步行動計劃。
遼東都司的老大郭英首先建議:“殿下,臣以為,我軍已經大獲全勝,應該抓緊時間恢複生產。”
他雖然在奏報裏把女婿吹上了天,但是作為一個沙場老將,深知從來沒有百戰百勝的將軍。
吳高、楊文可都是明軍驍將,這次差點雙雙戰死在紅崖子。即使是戰神徐達也有在嶺北馬失前蹄的時候,幾乎全軍覆沒。
明軍這次能打殘蒙古騎兵主要靠那近乎妖術的一窩蜂火箭和迅雷銃,達成了火力上的突然性。
而且,此時的蒙古騎兵早已不是當天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古鐵騎了,在大明的持續封鎖下,不僅沒有足夠的鐵來打造重甲,甚至連箭頭也不少是骨製的或石製的,裝備上比明軍差了好大一截。
在戰略上,遼王更多受益於葉望和馬雲兩位名將利用蓋州、金州兩衛堅壁清野,消耗了蒙古騎兵的補給和銳氣,促成了擊其惰歸。
在戰術上,遼王也充分利用了這遼東半島依山傍海的地形條件,限製了蒙古騎兵的機動迂回能力,讓他們放不成風箏。
如果北上大草原,蒙古騎兵圍繞戰車轉圈圈,戰車再威猛也是幹著急。
如果進了森林,這戰車更是如同盲人騎瞎馬,半夜過池塘。
何況納哈出還有二十萬部眾,可不是吃素的。
但是,張石、李威和葉望這幾個家夥,都跟著遼王打瘋了,紛紛主張乘兵強馬壯之機要麽東討高麗,要麽北上掃元。
就連鐵炫這個教書先生也因為擔任了中護衛指揮使的虛職,又帶著右軍千把人在海上旅遊了幾天,也瞪著綠眼睛嚷著:“依我之見,一定要把高麗人攆回大同江以南,恢複大唐安東都護府舊地。”
郭英作為遼東都司名義上最高的指揮官,發現自己竟然成了唯一的少數。
他覺得,自己的寶貝女婿年少氣盛,絕對也是要戰的,隻是往哪裏打的問題。
大家吵嚷一番,最終不約而同瞅向遼王。
朱植這次沒有像上次在廣寧召開軍事會議時那麽少年老成,裝了半天憨。
相反,他一字一頓地說了霸氣的五個字:“本王全都要!”
遼王的反應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一下子把大家得驚得掉了下巴。
他此時好像胸有成竹似的,就慢慢給大家分析解釋一番他那些道理:
“這次納哈出並沒有像我以前在義州衛分析的那樣,在金山坐以待斃。他除了派兵襲擊遼南的明軍屯衛、焚燒軍糧外,恐怕也會襲擊馮勝的後勤輜重。”
“這樣以來,原來預期五月底結束的戰事估計還會身後拖延,朝廷準備先前準備的兩百萬石軍糧估計也不夠。”
“朝廷如果再向北方調集五十萬石糧食,江南太倉積糧不到一五十萬石。”
“開春以來,長江以北幾乎沒有下過一場雨,好多地方的夏糧要減產,甚至可能絕收,太倉僅剩的一百五十來萬石真不夠朝廷救濟災民。這還不算可能引起的民變。”
“遼東因為北伐的關係,儲存的糧食勉強能熬到今年秋天。如果不自力更生、豐衣足食,咱們秋收沒有糧食,明年一年的糧食都沒有了著落。到時候就是蒙古人不來騷擾,遼東也守不住。”
“遼東守不住,朝廷裏那幫文官們就要指責皇帝窮兵黷武,要求一勞永逸地放棄遼東半島。”
“如果徹底放棄遼東半島,不僅是遼西,就是北平、山東也隨時麵臨蒙古人的威脅。”
“所以,必須利用這次收複遼東半島的機會,趕快恢複生產。現在江南雖然有了雨水,正在插秧,但遼東氣溫較低,如果趕緊從山東購買稻種、耕牛,到了端午節,不再育苗,直接拋灑稻種,說不定到了秋天還能收獲不少軍糧……”
聽了朱植的解釋,大家臉上的表情顯得他們心裏更加充滿了疑惑:“遼王的解釋的確比戶部的官員還靠譜,今年全國糧食可能都要欠收。既然屯墾的確是當前第一要務,但為什麽又說全都要呢?”
朱植又慢慢解釋:
“但是,屯墾必須要有一個相對和平的環境。和平不是消極求和就能得來的。以和平求和平,則和平亡,以鬥爭求和平則和平存。”
“要想遼東屯墾一勞永逸,必須徹底扼殺高麗染指遼東之心,斷掉納哈出的左臂。”
“無論是鴨綠江以東,還是以西,都是崇山峻嶺,誰主守誰占優勢。高麗已經占據北元雙城總管府及合蘭府一帶多年,城防堅固。大將李成桂從小在此地長大,熟悉地形。明軍如果貿然強攻,並無勝算。”
“但是,如果不給高麗人秀一下肌肉,那高麗人也不會相信鍋是鐵打的,會隨時威脅遼東的安全,我大明軍民也難以安心屯墾。”
“最好的辦法就是,效仿當年齊恒公率領七國聯軍,問罪楚莊王的故事,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即可。”
“我料想,那高麗已經出兵兩個月,至今沒有跨過鴨綠江,估計也是沒有十分把握,正在觀望。”
“如果我軍能借大敗元軍之餘威,逼高麗簽訂城下之盟,給遼東十年,哪怕是三年的休養生息時間,到時候就可以憑遼東一已之力碾壓高麗,進退自如,是戰是和,全在我手。”
“現在紅崖子距鴨綠江口不到四百裏,騎兵兩天行軍即可到達。再和高麗交涉幾日,應該可以在端午節前逼退高麗軍。然後北上和朱大能會合,最後和馮勝大軍在金山會師,徹底為遼東營造一個安定和平的屯墾環境。”
眾將聽了,再也不敢相信眼前隻是一個十多歲的娃娃,而是像一個運籌帷幄的沙場老將,思路竟然如此清晰,考慮竟然如此長遠、全麵,聽起來也是十分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