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朱植率先醒來,不覺啞然失笑,逐一叫醒大家,說要放鬆放鬆,釣魚去。


    一說釣魚,不僅張石頓時來了精神,婉清和婉君兩個小丫頭想起上次釣魚的樂趣,也是拍手叫好。


    朱植連忙回到庫房挑選了一批漁具,張石就在酒樓親自蒸了一鍋紅薯,然後大家分坐五輛馬車,浩浩蕩蕩跑到城東一條小河釣魚去了。


    七月底的廣寧,已經過了立秋季節,氣溫格外涼爽宜人。


    水底的魚兒個個賊精賊精的,知道冬天快要來了,正加緊覓食長膘,為越冬做準備。


    它們有的在蘆葦叢中穿梭,啃食草籽,有的還囂張地躍出水麵,捕食空中掠過的飛蟲。


    正是釣魚的好季節。


    一幫穿越人就在河邊擺開架勢。


    朱植和張石兩個是後世骨灰級的釣魚發燒友,各使用一支五米四的台釣竿,使用玉米粉或紅薯粉做的搓餌進行競技比賽。


    張信和三個老社長就使用十米來長的炮竿掛蚯蚓進行傳統釣比賽。


    兩個小丫頭知道這裏魚多且傻,就各支一個海竿守株待兔。


    沈莊和收錢本來就不是正經釣魚的人,雖然也各支了一根海竿,主要還是拿著打窩勺幫助諸位選手拋投玉米等窩料。


    二人不由腹誹起來:“這幫家夥都他媽的暴殄天物,玉米現在多貴啊!釣起來的魚幾乎都沒人吃。”


    不到小半個時辰,婉清的海竿居然率先中了一尾大鯉魚。


    緊接著,朱植和張石麵前也有大批魚兒進窩。二人就開始了輪番表演,進入了瘋狂的上魚模式,不是大鯉魚,就是大板鯽。


    不到一個時辰,因為中魚太大,二人各斷一副尼龍主線,連帶著納米魚漂也被魚拖走了。


    二人想改用更結實的大力馬線或大號尼龍線,又害怕線粗傷竿,隻好繼續用中號尼龍線垂釣。


    不過,他倆也是賊精賊精的,改變了垂釣方法,不再釣底,開始釣浮,專攻中層的翹嘴鮊魚或魴魚。這種魚一般不會超過五斤,還是比較好對付的。


    張信和三個老社長釣的都是大板鯽,數量也有不少。


    “哎呀,中了條老大的魚。你們快來幫忙。”婉君驚叫起來。


    眾人過來一看,原來是她走了鱉火,居然整了隻七、八斤的大王八。


    沈莊和收錢兩人幫忙抄魚、摘魚,一時忙不過來,隻好喊遠處的馬夫和侍衛們過來幫忙。


    還沒到天黑,郭英派人來請遼王回去議事,眾人居然已經釣了一千多斤魚,個個釣得樂不思蜀。


    來時五輛馬車拉人,回去時竟然要用兩輛馬車來拉魚!


    難怪後世人說在東北釣魚是不需要技術的。畢竟是棒打麅子瓢舀魚,資源才是第一位的。


    回到北鎮的臨時王府,郭英已經等候多時了。


    朱植看著老朱眼前第一紅人,不由得有些無語,估計明天繼續給自己放假釣魚的計劃要泡湯了。


    經過大半年的培養,他這個舅舅好像還沒進入角色,什麽都要自己這個才十多歲的外甥作主。


    “殿下,沈家派到南洋購買的香料終於到了!”郭英見女婿小臉上刻著“不高興”三個字,連忙報告道。


    朱植臉上的天氣果然迅速由陰轉晴,高興得手舞足蹈起來。


    有了這香料和辣椒,那羊肉火鍋、香辣鹵菜將進入尋常百姓家。今後的廣寧,不,整個東北要進入舌尖上的香辣模式了!


    那不僅意味著將會出現一種革命性的烹飪方式,顛覆性的生活品質,他手裏又多了一張安撫東北諸夷的王牌。


    唯一要操心的是,還要再建一個倉庫!


    休閑永遠是短暫的,接下來的忙碌才是蒸蒸日上的廣寧城永恒的主題。


    在遼王的督促下,廣寧城進入瘋狂建設模式。


    郭英、張石、張信和郭鎮四人手中的軍政事務一大堆,最為忙碌,也最為重要,時不時要向他請示。


    “遼王,遼南在戰略縱深上布置的守備力量太薄弱了,當時欽差們的擔心也有一定道理。而且後期移民重點要安置到遼南,那裏的軍事力量也要相應加強。”一天,張石向遼王建議道。


    遼王手下已經無大將可派,隻好說道:“那就派人召回黃湜,不要在那裏當什麽五品村官了,讓他和周興帶一千名新兵到遼陽駐守。周興負責遼南軍務,黃湜負責督促檢查遼南戰後重建,督促各地做好秋收工作。”


    三個農業專家被派去指導三個地方進行大秋收,這工具、人手、牲口、糧倉都要準備。


    不僅是廣寧、淩海、義州和懿州缺少收割的農具,遠在長春堡的董興、雙遼城的盛庸、銀州的平安、沈陽的周興、蓋州的葉旺、金州的馬雲,都在向廣寧請求支援農具。


    有地的要收割糧食,沒地的要收割青草,晾曬後作為冬季牲口越冬的飼料。


    蒯富兄弟不得不暫停軍工生產,全力轉向民用,主要生產收割莊稼用的鐮刀、釺擔、脫粒機、板車之類。


    在婉君、婉清的幫助下,蒯富兄弟進一步改進了腳踏式脫粒機,許多關鍵部位采用金屬部件,既增強了耐用性,也可以靈活放在田間地頭收集麥穗、穀穗,節省了大量人力。


    遠處的山坡上已經建了幾處試驗用的風車磨坊。有了這玩意,到了天寒地凍,江河開始罷工,也不會影響糧食加工。


    過去農民結束秋收後,不是替官府除徭役,就是在家裏加工糧食,一年難得三日閑。有了這磨坊,還不是可以節省大把的時間搞些娛樂活動?


    朱植受此啟發,幹脆和沈莊商量,成立一家商號,由郭鏞負責,專門銷售各種農具、農機,後來又發展到銷售五金、建材和家具。


    考慮到移民們剛到遼東不久,大多沒有錢買農具,遼王允許大家可以先欠著,像鐮刀這樣的小件秋收後用糧抵賬,像脫粒機這樣的大件可以三年分期付款。這成了朱植到遼東以後理論上的第四筆收入。


    至於第一筆收入,自然是高麗大將李成桂的購馬費三萬二千兩銀子。


    第二筆則是早已入倉的十二萬畝油菜籽,除了留下少部分自用外,大部分由沈家銷往內地,還能賺上至少十二萬兩銀子。


    至於第三筆則是和沈莊的合作分成。沈莊已經把後世的基建模式引入了廣寧,手下已經從移民中招集了兩千建築隊,由郭鑒負責。


    沈莊已經在房地產項目上賺了上萬兩銀子。當然,其中一半理論上也是朱植的。


    朱植沒有要這些分成,而是要求沈莊就用這些錢在王府給幾個穿越來的人按後世模樣,一人建一套別墅。


    朱植還是像一個土豪一樣,不停地投、投、投,建、建、建,不計成本。


    兩個小院士也慢慢習慣於給自己動不動製定個小目標,今天搞個什麽裝置,明天搞個小發明,進一步節省人力。


    其實對她倆來說,弄這些東西並沒有多少技術難度,連那個高中物理沒及格過的朱天植都能照著《天工開物》搞些小發明,何況她們?


    二人帶的學生越來越多了,已經快三十人了,有的是自己挑選的,有的是朱植塞過來的部落頭人的王子、千金。


    二人將這些人基本分成三個年級層次。


    易信和明珠因為是文盲,就放在相當於後世一年級以下水平的初級班,明月和少數幾個底子又好、悟性極高的放在相當後世四、五年級水平的高級班,大部分人則放在類似後世小學二、三年級的中級班。


    收錢王爺相對輕閑一點。早在釣魚的時候,朱植就給他布置了一項任務--當紅娘,在八月十五中秋節至少給二百廣寧將士說上媳婦。


    收錢怎麽聽都感覺這象一樁拉皮條的活,而且是兩百根合成的超級大皮條。


    朱植就給收錢耐心講起後世建設兵團的故事:“你看啦,當年左公收複新疆,王胡子進軍天山,不僅是湖湘弟子滿天山,而且在當時激情燃燒的歲月裏,好多湘妹子也一同隨同戍邊大軍來到天山南北,用柔情化為春風細雨,讓湖湘弟子像楊柳一樣在邊疆紮根,才有了新栽楊柳三千裏,引得春風度玉關……”


    收錢是在新疆呆過的,聽遼王一提醒,感覺好像也是這麽回事,隻好硬著頭皮答應了,沒想到後來落實起來異常順利,可以說是名利雙收、公私兩便。這是後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去大明扶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飛獴在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飛獴在天並收藏去大明扶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