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底,元軍小股騎兵已經成功滲透到哈拉溫山以東的平原地區,時分時合,專門攻擊明軍的輜重車輛和後勤人員。
有幾股元軍襲擊了從塔虎城到白城子附近運送後勤的明軍。
但是這條線上的輜重兵剛剛加強防禦力量,車兵還帶有火箭,火槍手又進行了火器防寒保養訓練,在隨行騎兵的協助下,幹脆利索擊退了這幾股元軍小部隊。
還有幾股向南越過明軍補給線,往西遼河北岸的金山方向滲透,準備截擊明軍從雙遼北上的輜重,順便煽動蒙古舊部反叛。
其中最強的一股元軍有二百餘人,由納哈出的一個孫子哈拉章親自帶領。這股騎兵本來是想到金山挖出當年納哈出悄悄埋下的寶藏的,卻意外跟蹤到了火真騎兵南下的蹤跡。
哈拉章一行一路晝伏夜出,很快發現盛庸的車兵拉著輜重在火真騎兵的護衛下北上,於是又聯係了附近幾支元軍騎兵,共同襲擊明軍。
哈拉章深得賴臘武真傳,先是以十數騎遠遠地騷擾明軍,發現明軍既不放火箭,又不放神槍,隻是慢慢地靠近明軍射箭,專射目標大的騾馬。
而駐守雙遼的盛庸為了讓戰車多運軍糧,又見火真千戶親自派騎兵來接應,給車兵營的戰車都撤去了火箭,每輛戰車也隻配備三人。車內雖然有一個火槍手,但由於天氣太冷,火槍手又沒進行槍械防凍訓練,半天打不響槍,勉強打響了一兩槍,也打不準。
車兵一下子失去了還擊能力,隻有眼睜睜地看著元軍用弓箭對騾馬進行逐個點名。
最初,火真擔心中了元軍的誘敵之計,對元軍的騷擾和挑釁忍了又忍,當騾馬被射中二十多匹的時候,火真終於憋不住了,派了幾十騎去驅趕。
明軍騎兵一出動,元軍就向西邊撤退。但在東邊很快又出現數十騎元軍來騷擾。火真隻好又派出幾十騎去驅趕。
這樣一來,明軍車兵走走停停,每天前進不到四十裏。
三天後,火真護送車兵到了離紅城子以南不到一百裏的地方歇息,決定明天一口氣行軍到紅城子,那裏有宋忠將軍接應,應該可以安枕無憂了。
眼看勝利在望,明軍因連日裏被元軍騷擾,早已疲憊不堪,都躲到戰車或帳篷裏禦寒,隻留了十名騎兵在外圍警戒巡邏。
沒想到,到淩晨的時候,元軍竟然悄悄糾合了六百餘人對正在睡夢中的明軍發動群狼式的最後一擊。
明軍猝不及防,又沒有盔甲防護,四百八十名車兵和一百五十多名騎兵當場被殺。
隻有火真帶領四十餘騎仗著雪峰刀利,殺出一條血路,向北逃到紅城子據點,其中又有三十來人為掩護火真突圍,死在路上或受傷被俘。
火真到了紅城子之後,宋忠也是大吃一驚,隻好一邊給火真換了兩匹好馬,讓其親自向遼王報告,一麵加緊紅城子的戒備。
聽完火真的匯報,遼王的心頓時如同墜入冰窖。
其實,對於元軍可能通過小路滲透到哈拉溫山以東,他早就想到了,也應該想到了,畢竟在戰場上有至理名言,寇可往,我亦可往,反之亦然。
隻是史書中並沒有記載這一段史實,影響了他的判斷。兵力的不足進而助長了他的僥幸心理。
唯一慶幸的是,從黃龍府、塔虎城、白城子到紅城子一線,他還是留下了少數兵力,可以依托城垣和火器進行有效防禦。因此北路幾股元軍不僅沒能偷襲成功,反而被明軍殺傷大半,少數被攆進了林海雪原,成不了氣候。
朱植連忙召集手下將領開會,通報了輜重遇襲一事。
眾將一聽,也是無不駭然。
朱大能也是感到一陣陣後怕。
如果二月中旬自己帶主力對元軍偷襲不利,後麵再被元軍斷了糧草,身邊的阿紮失裏再一反水,這七千明軍主力、遼東精華恐怕難以逃出生天,就象漢武帝時李陵以五千步兵孤軍深入漠北一樣,結果除了悲壯就是悲哀。
看來,還是遼王深謀遠慮!
想到這些,朱大能倒是敢作敢當,首先站起來向遼王請罪:“王爺,以前是我一意孤行,險些讓大軍陷入危險。”
朱大能一檢討,剛從南邊偵查回來的濮璵也是嚇了一身冷汗,站著跟著進行檢討:“王爺,我也不該輕敵冒進。”
遼王沒時間理會二人的檢討,陰沉著臉說道:“現在後方出現大股元軍,主要責任在本王過去疏忽大意。大敵當前,今天開會,不是追究責任,而是商量對策。是繼續進軍,還是退軍?各位暢所欲言,言者無罪。”
既然遼王都說了暢所欲言、言者無罪,各位將領又開始輪流發表意見。
這次開會雖然沒有出現上次打架的鬧劇,但是爭論很是很激烈,不僅圍繞進軍和退軍分成兩派,而且圍繞如何進軍和如何退軍又分成了幾個小派。
平安和柳升之間也發生了分歧。平安主進,先配合藍玉大軍擊潰元軍主力再談退軍。柳升主退,先肅清紅城子以南元軍,確保了後勤補給線的安全後,再進軍不遲。
朱大能這次明顯學乖了,等大家都說完了,才在反複斟酌比較一番之後才說道:
“大軍既然長途數千裏來到這裏,已經耗費糧食上萬石,倉促退軍,肯定動搖軍心士氣。”
“我的意見是,平安將軍可以帶廣寧左護衛前後左三軍繼續前進,配合藍玉作戰。我帶右軍的步兵和車兵在聖水山轉運物資,為大軍做好保障。”
“至於後方補給線上出現的問題,可以將親軍營和右軍的騎兵營一並交由火真將軍南下追擊元軍。遼王帶王府直屬隊押送泰寧衛餘部一並撤回紅城子,徹底解除這肘腋之患後,再作下一步打算。”
聽完朱大能的發言,遼王臉色緩和了許多,在眾多將領的意見之中,朱大能的意見最符合他的思路。
但是軍情緊迫,是該顯示主帥擔當的時候了,他也不再對大家的意見一一點評,直接下了軍令:
“火真、濮璵,你們二人率廣寧左護衛右軍騎兵營和王府直屬步兵營火槍隊南下追擊元軍。”
“朱大能和平安,率左護衛前、後、左三軍繼續向貝爾湖推進。右軍車兵和步兵營現地留守、接轉物資。”
“養餘率王府直屬步兵營其他人員繼續留守聖水山,待阿紮失裏率部撤離後再向前增援。親軍營配屬給易信,對哈拉溫山以西各個山口進行巡查,防止元軍繼續滲透。原來配屬到輜重營的三萬衛步軍營再單獨抽出來,接替直屬步兵營留守聖水山。”
“此外,讓阿紮失裏再派三百名精壯協助輜重營轉運物資,限令阿紮失裏立即給大軍貢獻一萬隻羊,並在十日之內率剩餘部眾遷往紅城子以南居住,否則雞犬不留。”
聽了小遼王一連串的安排,大家都在心裏點頭稱好:方方麵麵都考慮到了。
但是朱大能還是感覺有點不對勁,遼王雖然又把左護衛的指揮權還給了自己,幾乎給每個人都安排好了活,好像唯獨沒有給他自己安排活兒。
有幾股元軍襲擊了從塔虎城到白城子附近運送後勤的明軍。
但是這條線上的輜重兵剛剛加強防禦力量,車兵還帶有火箭,火槍手又進行了火器防寒保養訓練,在隨行騎兵的協助下,幹脆利索擊退了這幾股元軍小部隊。
還有幾股向南越過明軍補給線,往西遼河北岸的金山方向滲透,準備截擊明軍從雙遼北上的輜重,順便煽動蒙古舊部反叛。
其中最強的一股元軍有二百餘人,由納哈出的一個孫子哈拉章親自帶領。這股騎兵本來是想到金山挖出當年納哈出悄悄埋下的寶藏的,卻意外跟蹤到了火真騎兵南下的蹤跡。
哈拉章一行一路晝伏夜出,很快發現盛庸的車兵拉著輜重在火真騎兵的護衛下北上,於是又聯係了附近幾支元軍騎兵,共同襲擊明軍。
哈拉章深得賴臘武真傳,先是以十數騎遠遠地騷擾明軍,發現明軍既不放火箭,又不放神槍,隻是慢慢地靠近明軍射箭,專射目標大的騾馬。
而駐守雙遼的盛庸為了讓戰車多運軍糧,又見火真千戶親自派騎兵來接應,給車兵營的戰車都撤去了火箭,每輛戰車也隻配備三人。車內雖然有一個火槍手,但由於天氣太冷,火槍手又沒進行槍械防凍訓練,半天打不響槍,勉強打響了一兩槍,也打不準。
車兵一下子失去了還擊能力,隻有眼睜睜地看著元軍用弓箭對騾馬進行逐個點名。
最初,火真擔心中了元軍的誘敵之計,對元軍的騷擾和挑釁忍了又忍,當騾馬被射中二十多匹的時候,火真終於憋不住了,派了幾十騎去驅趕。
明軍騎兵一出動,元軍就向西邊撤退。但在東邊很快又出現數十騎元軍來騷擾。火真隻好又派出幾十騎去驅趕。
這樣一來,明軍車兵走走停停,每天前進不到四十裏。
三天後,火真護送車兵到了離紅城子以南不到一百裏的地方歇息,決定明天一口氣行軍到紅城子,那裏有宋忠將軍接應,應該可以安枕無憂了。
眼看勝利在望,明軍因連日裏被元軍騷擾,早已疲憊不堪,都躲到戰車或帳篷裏禦寒,隻留了十名騎兵在外圍警戒巡邏。
沒想到,到淩晨的時候,元軍竟然悄悄糾合了六百餘人對正在睡夢中的明軍發動群狼式的最後一擊。
明軍猝不及防,又沒有盔甲防護,四百八十名車兵和一百五十多名騎兵當場被殺。
隻有火真帶領四十餘騎仗著雪峰刀利,殺出一條血路,向北逃到紅城子據點,其中又有三十來人為掩護火真突圍,死在路上或受傷被俘。
火真到了紅城子之後,宋忠也是大吃一驚,隻好一邊給火真換了兩匹好馬,讓其親自向遼王報告,一麵加緊紅城子的戒備。
聽完火真的匯報,遼王的心頓時如同墜入冰窖。
其實,對於元軍可能通過小路滲透到哈拉溫山以東,他早就想到了,也應該想到了,畢竟在戰場上有至理名言,寇可往,我亦可往,反之亦然。
隻是史書中並沒有記載這一段史實,影響了他的判斷。兵力的不足進而助長了他的僥幸心理。
唯一慶幸的是,從黃龍府、塔虎城、白城子到紅城子一線,他還是留下了少數兵力,可以依托城垣和火器進行有效防禦。因此北路幾股元軍不僅沒能偷襲成功,反而被明軍殺傷大半,少數被攆進了林海雪原,成不了氣候。
朱植連忙召集手下將領開會,通報了輜重遇襲一事。
眾將一聽,也是無不駭然。
朱大能也是感到一陣陣後怕。
如果二月中旬自己帶主力對元軍偷襲不利,後麵再被元軍斷了糧草,身邊的阿紮失裏再一反水,這七千明軍主力、遼東精華恐怕難以逃出生天,就象漢武帝時李陵以五千步兵孤軍深入漠北一樣,結果除了悲壯就是悲哀。
看來,還是遼王深謀遠慮!
想到這些,朱大能倒是敢作敢當,首先站起來向遼王請罪:“王爺,以前是我一意孤行,險些讓大軍陷入危險。”
朱大能一檢討,剛從南邊偵查回來的濮璵也是嚇了一身冷汗,站著跟著進行檢討:“王爺,我也不該輕敵冒進。”
遼王沒時間理會二人的檢討,陰沉著臉說道:“現在後方出現大股元軍,主要責任在本王過去疏忽大意。大敵當前,今天開會,不是追究責任,而是商量對策。是繼續進軍,還是退軍?各位暢所欲言,言者無罪。”
既然遼王都說了暢所欲言、言者無罪,各位將領又開始輪流發表意見。
這次開會雖然沒有出現上次打架的鬧劇,但是爭論很是很激烈,不僅圍繞進軍和退軍分成兩派,而且圍繞如何進軍和如何退軍又分成了幾個小派。
平安和柳升之間也發生了分歧。平安主進,先配合藍玉大軍擊潰元軍主力再談退軍。柳升主退,先肅清紅城子以南元軍,確保了後勤補給線的安全後,再進軍不遲。
朱大能這次明顯學乖了,等大家都說完了,才在反複斟酌比較一番之後才說道:
“大軍既然長途數千裏來到這裏,已經耗費糧食上萬石,倉促退軍,肯定動搖軍心士氣。”
“我的意見是,平安將軍可以帶廣寧左護衛前後左三軍繼續前進,配合藍玉作戰。我帶右軍的步兵和車兵在聖水山轉運物資,為大軍做好保障。”
“至於後方補給線上出現的問題,可以將親軍營和右軍的騎兵營一並交由火真將軍南下追擊元軍。遼王帶王府直屬隊押送泰寧衛餘部一並撤回紅城子,徹底解除這肘腋之患後,再作下一步打算。”
聽完朱大能的發言,遼王臉色緩和了許多,在眾多將領的意見之中,朱大能的意見最符合他的思路。
但是軍情緊迫,是該顯示主帥擔當的時候了,他也不再對大家的意見一一點評,直接下了軍令:
“火真、濮璵,你們二人率廣寧左護衛右軍騎兵營和王府直屬步兵營火槍隊南下追擊元軍。”
“朱大能和平安,率左護衛前、後、左三軍繼續向貝爾湖推進。右軍車兵和步兵營現地留守、接轉物資。”
“養餘率王府直屬步兵營其他人員繼續留守聖水山,待阿紮失裏率部撤離後再向前增援。親軍營配屬給易信,對哈拉溫山以西各個山口進行巡查,防止元軍繼續滲透。原來配屬到輜重營的三萬衛步軍營再單獨抽出來,接替直屬步兵營留守聖水山。”
“此外,讓阿紮失裏再派三百名精壯協助輜重營轉運物資,限令阿紮失裏立即給大軍貢獻一萬隻羊,並在十日之內率剩餘部眾遷往紅城子以南居住,否則雞犬不留。”
聽了小遼王一連串的安排,大家都在心裏點頭稱好:方方麵麵都考慮到了。
但是朱大能還是感覺有點不對勁,遼王雖然又把左護衛的指揮權還給了自己,幾乎給每個人都安排好了活,好像唯獨沒有給他自己安排活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