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藍玉大軍忙著清點繳獲、私下分贓、淩辱俘虜的時候,元軍營帳東邊,遼東軍和郭英的部隊始終保持嚴整的軍容,紋絲不動,防止元軍再來一個拚死突圍。
當元軍大營內傳來震天哭聲時,朱大能有點冷靜不下來。
不用猜,絕對是藍玉率領的明軍在享受戰勝者的福利。
朱大能可是受過後世嚴格軍紀教育的,遼東軍不準虐待俘虜、不準調戲婦女。這可都是他親自教的。
他幾次抽出戰刀,想衝進去製止藍玉大軍的暴行,都被郭英和平安死死拉住。
郭英說道:“算了吧!一百多年前,蒙古鐵騎稱雄中原時,也是這麽對待漢人的!”
剛好,易信又來報信:“朱將軍、平將軍,早上有一股元軍四、五千人向北突圍而去,下午又有四、五千人的明軍追了過去。”
朱大能一聽,對平安說道:“不用猜,那股元軍一定是奔呼倫湖而去了。哀兵必勝,後麵的明軍追兵不一定幹得過。”
朱大能迅速集合人馬向北而去,借此離開這肮髒的勝利場。
四月十四日下午,當大能趕到呼倫湖西南角時,俞通淵率領的明軍果然和元軍殘部正殺得難分難解。
明軍開始是挾得勝之師之威,一路猛打猛衝,差點把元軍趕進了湖裏。
戰鬥了半天之後,元軍越打越多,加上賴臘武和老哈拉章兩個老頭子都披甲上陣,激起了成吉思汗子孫們的血性,慢慢又把明軍頂了回去。
等朱大能趕到的時候,俞通淵手下五千騎兵隻剩下一千多人了。
如果被遼王派到西洋的俞靖在此,絕對會認出,正苦苦殺敵的正是他的父親。
朱大能率三營騎兵最先來到俞通淵身後,緊接著五營步兵騎馬趕到。戰場開平又開始向明軍一邊傾斜。
賴臘武和老哈拉章眼看這明軍越打越多,隻好停止了進攻,安排一千精騎,保護天元帝父子繼續沿著克魯倫河向西逃跑,另以三千輛大車形成防禦陣型,大車後麵是七千騎兵。
朱大能也不追趕,隻是讓部隊死死盯住眼前這支元軍主力。
又過了半個時辰,郭英帶著黑壓壓的戰車隆隆而來。
俞通淵見遼東軍和武定侯都來了,趕緊把主戰場交給武定侯,自己帶著一千多剩餘人馬去追擊剛才向西逃跑的元軍去了。
呼倫湖南岸,除了騾馬的喘息聲,戰場上陷入死一般的寂靜。
朱大能和郭英帶領近萬明軍和千輛戰車在南,針鋒相對展開包圍陣型。
遼東軍總算在呼倫湖又網住一條大魚。
賴臘武和老哈拉章帶領手下九千殘兵敗將在北,既不敢戰,也不敢跑。他們的背後是五萬老弱病殘和二十餘萬賴以生存的牲畜,再往後就是開始解凍的呼倫湖。
過了許久,還是賴臘武率先拍馬出陣,高聲喊道:“大元太尉自知不敵明軍天威,鬥膽請遼王殿下出陣,如願放我部族老幼一條生路,我這七千蒙古勇士願意下馬就縛。否則,寧願戰至最後一兵一卒。”
朱大能和平安不約而同瞅向武定侯郭英。遼王不在,隻有他的官職和爵位最大了。
郭英雙腿輕夾馬肚,驅馬出陣,朗聲答道:“遼王天皇貴胄,豈是爾等蠻夷想見就見。我乃遼王麾下大將武定侯郭英,要降便降,不要廢話。”
賴臘武一聽,竟然是二十年前的老對手!
他連忙驅馬上前直至郭英麵前,雙手一揖道:“二十年不見,不想武定侯爺還是英姿不減、寶刀不老。賴臘武多謝當年大明不殺之恩,還請侯爺代向洪武陛下問安。”
郭英一聽,還真是無巧不成書!原來在這裏再次遇到手下敗將賴臘武!也不由驅馬前進了幾步。
二十多年前,郭英隨老朱征戰,俘獲了納哈出及其偏將賴臘武。老朱當時獲悉納哈出乃元朝開國元勳木華黎之後,將二人一並帶回應天軟禁起來,禮遇有加,進行感化。
沒過多久,遼東陷入蒙古各部、女真、高麗和紅巾軍餘部的混戰之中,老朱也忙著平定南方,無暇顧及遼東,就先把納哈出放回遼東,希望納哈出利用自身影響,號召舊部向明朝投降,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誰知道,納哈出回遼東之後,先是到了漠北元廷當麵表了忠心,受到元帝的重用,被封為丞相,隨後仍回遼東召集舊部,屯兵金山,勾連高麗,拉攏女真,徹底清除了紅巾軍餘部。
他還多次派兵攻破遼陽,屢屢與大明作對,成為北元小朝廷繼王保保之後最大的軍事倚仗。
盡管如此,老朱留並沒有為難留在應天的賴臘武,甚至為他娶了一個媳婦,一如當年匈奴對待漢朝使節蘇武。
賴臘武可比當年的蘇武會韜光養晦多了,娶漢人媳婦,行漢家禮儀,學說漢話,迷惑了大明上下。
去年年初,老朱終於放心地派出賴臘武回遼東勸降納哈出。
沒想到,賴臘武居然是個深藏二十多年的老六,不僅不勸納哈出投降,反而為其對抗明軍出謀劃策,通過圍魏救趙,千裏奔襲遼南,差點破壞了老朱的金山會戰計劃。
即使是遼王以四麵楚歌之計在金山之役中瓦解了元軍鬥誌,但在賴臘武的謀劃下,納哈出在金山的投降也隻是權宜之計,實際上是想效仿當年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等待時機再東山再起。
遺憾的是,納哈出過去心高氣傲,麵對常茂這樣的二楞子的肆意羞辱,還做不到象勾踐一樣人至賤則無敵,很快被明軍識破計劃,把假投降弄假成真,部眾很快降的降、散的散。
但是,賴臘武在如此逆境中,還是把納哈出的上萬精銳帶了出來,再加上曾經帶隊攻破遼陽,全殲明軍後衛濮英的三千精騎,在蒙古部族中還是有一定威望的。
回到漠北後,賴臘武儼然成為納哈出舊部的領袖人物,就是天元帝對他也是禮遇有加,加封太尉,至少在名義上讓他執掌元帝國的兵權。
隻是元帝手下幾個混吃等死的王爺卻一直瞧不起他,稱之為蠻子。這是蒙古人對南方漢人的蔑稱。
賴臘武從鬆花江逃到漠北之後,對元帝竭盡輔佐之能事,盡量協調和元帝心腹哈拉章等一幫權臣之間的關係,處處對吳王、代王等幾個倚老賣老的蒙古宗王忍讓,力勸天元帝休養生息,收縮戰線,暫時蝸居漠北,不要過份刺激大明。
賴臘武心想,隻要再過十年,北元可能還會有二十萬精騎,再和大明掰掰手腕。
可惜的是,這次大明朝廷上下齊心,居然空前一致地同意連續北伐,把賴臘武的美夢擊得粉碎。
但是,這不能否認賴臘武是風雨飄搖的北元小朝廷最後的柱石。
前不久,明軍即將對北元朝廷形成四麵合圍之勢,賴臘武再出祭出圍魏救趙的老棋,派出一千精騎滲透哈拉溫山,把遼王的後勤補給線捅了個大窟窿,害得遼東統帥小遼王在決戰之前親自回師堵塞漏洞。
更重要的是,賴臘武還未雨綢繆,派人在北方的呼倫湖旁邊建立了個進退自如的據點,在關鍵時刻和太師哈拉章護著天元帝父子逃出了藍玉大軍的合圍。
正是因為有了賴臘武的前期努力,天元帝才在倉促突圍後有了個臨時落腳點,得以保存體力,成功擺脫明軍的一路追殺。
可惜北元小朝廷氣數已盡,如同一艘即將沉沒的破船,無論賴臘武這個優秀的大副怎麽努力,都阻擋不了沉沒的趨勢。
賴臘武此時和明軍僵持,不戰不降,再厚著臉皮,和郭英談起舊誼,不過是想盡可能為天元帝逃跑爭取一點時間罷了。
畢竟小哈拉章已經給他報告了,開始的時候,向東滲透的元軍還靠偷襲,消滅了一、兩千明軍的後勤部隊,當明軍從前線調回有火器的精騎後,很快鎖定了這些元軍並予以全殲。這遼東鐵騎跟蹤追擊能力也太過強悍了。
郭英仔細看清了眼前的賴臘武,滄桑中帶著狼狽,不過眼神倒還是和二十年前有些相似。
他於是大聲說道:“賴臘武,二十多年前,元主買的裏八臘、納哈出,還有你,都是大明階下囚。我大明以德服人,將你們陸續放歸。本想隻要爾等臣服我大明,尚可為草原之主,籍我大明天威,號令部落,也可衣食無憂。沒料到爾等忘恩負義,反叛無常。還有臉提當年之事?”
賴臘武見被揭了老底兒,隻好訕訕說道:“漢人有句話,叫做各為其主。還望武定侯爺海涵!”
郭英厲聲道:“如今窮途末路,還有何話要說?”
賴臘武看了看郭英手裏令人生寒的長槍,又望了望他英身後的遼東精銳和整整齊齊的戰車陣,不由心生一陣陣的絕望。
一陣權衡利弊之後,他還是慨然答道:“成王敗寇,賴臘武無話可說。隻是大明乃仁義之師,請侯爺允許賴臘武回去和各部落首領商議片刻,是殺是剮,悉聽尊便。”
“隻給你半個時辰商議。如不投降,雞犬不留。膽敢乘機逃跑者,殺無赦!”郭英爽快地允諾道。
他的話音剛落,朱大能已經指揮柳升帶領左軍三營人馬迂回到蒙古人的西邊,封住了他們逃跑的路線。
當元軍大營內傳來震天哭聲時,朱大能有點冷靜不下來。
不用猜,絕對是藍玉率領的明軍在享受戰勝者的福利。
朱大能可是受過後世嚴格軍紀教育的,遼東軍不準虐待俘虜、不準調戲婦女。這可都是他親自教的。
他幾次抽出戰刀,想衝進去製止藍玉大軍的暴行,都被郭英和平安死死拉住。
郭英說道:“算了吧!一百多年前,蒙古鐵騎稱雄中原時,也是這麽對待漢人的!”
剛好,易信又來報信:“朱將軍、平將軍,早上有一股元軍四、五千人向北突圍而去,下午又有四、五千人的明軍追了過去。”
朱大能一聽,對平安說道:“不用猜,那股元軍一定是奔呼倫湖而去了。哀兵必勝,後麵的明軍追兵不一定幹得過。”
朱大能迅速集合人馬向北而去,借此離開這肮髒的勝利場。
四月十四日下午,當大能趕到呼倫湖西南角時,俞通淵率領的明軍果然和元軍殘部正殺得難分難解。
明軍開始是挾得勝之師之威,一路猛打猛衝,差點把元軍趕進了湖裏。
戰鬥了半天之後,元軍越打越多,加上賴臘武和老哈拉章兩個老頭子都披甲上陣,激起了成吉思汗子孫們的血性,慢慢又把明軍頂了回去。
等朱大能趕到的時候,俞通淵手下五千騎兵隻剩下一千多人了。
如果被遼王派到西洋的俞靖在此,絕對會認出,正苦苦殺敵的正是他的父親。
朱大能率三營騎兵最先來到俞通淵身後,緊接著五營步兵騎馬趕到。戰場開平又開始向明軍一邊傾斜。
賴臘武和老哈拉章眼看這明軍越打越多,隻好停止了進攻,安排一千精騎,保護天元帝父子繼續沿著克魯倫河向西逃跑,另以三千輛大車形成防禦陣型,大車後麵是七千騎兵。
朱大能也不追趕,隻是讓部隊死死盯住眼前這支元軍主力。
又過了半個時辰,郭英帶著黑壓壓的戰車隆隆而來。
俞通淵見遼東軍和武定侯都來了,趕緊把主戰場交給武定侯,自己帶著一千多剩餘人馬去追擊剛才向西逃跑的元軍去了。
呼倫湖南岸,除了騾馬的喘息聲,戰場上陷入死一般的寂靜。
朱大能和郭英帶領近萬明軍和千輛戰車在南,針鋒相對展開包圍陣型。
遼東軍總算在呼倫湖又網住一條大魚。
賴臘武和老哈拉章帶領手下九千殘兵敗將在北,既不敢戰,也不敢跑。他們的背後是五萬老弱病殘和二十餘萬賴以生存的牲畜,再往後就是開始解凍的呼倫湖。
過了許久,還是賴臘武率先拍馬出陣,高聲喊道:“大元太尉自知不敵明軍天威,鬥膽請遼王殿下出陣,如願放我部族老幼一條生路,我這七千蒙古勇士願意下馬就縛。否則,寧願戰至最後一兵一卒。”
朱大能和平安不約而同瞅向武定侯郭英。遼王不在,隻有他的官職和爵位最大了。
郭英雙腿輕夾馬肚,驅馬出陣,朗聲答道:“遼王天皇貴胄,豈是爾等蠻夷想見就見。我乃遼王麾下大將武定侯郭英,要降便降,不要廢話。”
賴臘武一聽,竟然是二十年前的老對手!
他連忙驅馬上前直至郭英麵前,雙手一揖道:“二十年不見,不想武定侯爺還是英姿不減、寶刀不老。賴臘武多謝當年大明不殺之恩,還請侯爺代向洪武陛下問安。”
郭英一聽,還真是無巧不成書!原來在這裏再次遇到手下敗將賴臘武!也不由驅馬前進了幾步。
二十多年前,郭英隨老朱征戰,俘獲了納哈出及其偏將賴臘武。老朱當時獲悉納哈出乃元朝開國元勳木華黎之後,將二人一並帶回應天軟禁起來,禮遇有加,進行感化。
沒過多久,遼東陷入蒙古各部、女真、高麗和紅巾軍餘部的混戰之中,老朱也忙著平定南方,無暇顧及遼東,就先把納哈出放回遼東,希望納哈出利用自身影響,號召舊部向明朝投降,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誰知道,納哈出回遼東之後,先是到了漠北元廷當麵表了忠心,受到元帝的重用,被封為丞相,隨後仍回遼東召集舊部,屯兵金山,勾連高麗,拉攏女真,徹底清除了紅巾軍餘部。
他還多次派兵攻破遼陽,屢屢與大明作對,成為北元小朝廷繼王保保之後最大的軍事倚仗。
盡管如此,老朱留並沒有為難留在應天的賴臘武,甚至為他娶了一個媳婦,一如當年匈奴對待漢朝使節蘇武。
賴臘武可比當年的蘇武會韜光養晦多了,娶漢人媳婦,行漢家禮儀,學說漢話,迷惑了大明上下。
去年年初,老朱終於放心地派出賴臘武回遼東勸降納哈出。
沒想到,賴臘武居然是個深藏二十多年的老六,不僅不勸納哈出投降,反而為其對抗明軍出謀劃策,通過圍魏救趙,千裏奔襲遼南,差點破壞了老朱的金山會戰計劃。
即使是遼王以四麵楚歌之計在金山之役中瓦解了元軍鬥誌,但在賴臘武的謀劃下,納哈出在金山的投降也隻是權宜之計,實際上是想效仿當年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等待時機再東山再起。
遺憾的是,納哈出過去心高氣傲,麵對常茂這樣的二楞子的肆意羞辱,還做不到象勾踐一樣人至賤則無敵,很快被明軍識破計劃,把假投降弄假成真,部眾很快降的降、散的散。
但是,賴臘武在如此逆境中,還是把納哈出的上萬精銳帶了出來,再加上曾經帶隊攻破遼陽,全殲明軍後衛濮英的三千精騎,在蒙古部族中還是有一定威望的。
回到漠北後,賴臘武儼然成為納哈出舊部的領袖人物,就是天元帝對他也是禮遇有加,加封太尉,至少在名義上讓他執掌元帝國的兵權。
隻是元帝手下幾個混吃等死的王爺卻一直瞧不起他,稱之為蠻子。這是蒙古人對南方漢人的蔑稱。
賴臘武從鬆花江逃到漠北之後,對元帝竭盡輔佐之能事,盡量協調和元帝心腹哈拉章等一幫權臣之間的關係,處處對吳王、代王等幾個倚老賣老的蒙古宗王忍讓,力勸天元帝休養生息,收縮戰線,暫時蝸居漠北,不要過份刺激大明。
賴臘武心想,隻要再過十年,北元可能還會有二十萬精騎,再和大明掰掰手腕。
可惜的是,這次大明朝廷上下齊心,居然空前一致地同意連續北伐,把賴臘武的美夢擊得粉碎。
但是,這不能否認賴臘武是風雨飄搖的北元小朝廷最後的柱石。
前不久,明軍即將對北元朝廷形成四麵合圍之勢,賴臘武再出祭出圍魏救趙的老棋,派出一千精騎滲透哈拉溫山,把遼王的後勤補給線捅了個大窟窿,害得遼東統帥小遼王在決戰之前親自回師堵塞漏洞。
更重要的是,賴臘武還未雨綢繆,派人在北方的呼倫湖旁邊建立了個進退自如的據點,在關鍵時刻和太師哈拉章護著天元帝父子逃出了藍玉大軍的合圍。
正是因為有了賴臘武的前期努力,天元帝才在倉促突圍後有了個臨時落腳點,得以保存體力,成功擺脫明軍的一路追殺。
可惜北元小朝廷氣數已盡,如同一艘即將沉沒的破船,無論賴臘武這個優秀的大副怎麽努力,都阻擋不了沉沒的趨勢。
賴臘武此時和明軍僵持,不戰不降,再厚著臉皮,和郭英談起舊誼,不過是想盡可能為天元帝逃跑爭取一點時間罷了。
畢竟小哈拉章已經給他報告了,開始的時候,向東滲透的元軍還靠偷襲,消滅了一、兩千明軍的後勤部隊,當明軍從前線調回有火器的精騎後,很快鎖定了這些元軍並予以全殲。這遼東鐵騎跟蹤追擊能力也太過強悍了。
郭英仔細看清了眼前的賴臘武,滄桑中帶著狼狽,不過眼神倒還是和二十年前有些相似。
他於是大聲說道:“賴臘武,二十多年前,元主買的裏八臘、納哈出,還有你,都是大明階下囚。我大明以德服人,將你們陸續放歸。本想隻要爾等臣服我大明,尚可為草原之主,籍我大明天威,號令部落,也可衣食無憂。沒料到爾等忘恩負義,反叛無常。還有臉提當年之事?”
賴臘武見被揭了老底兒,隻好訕訕說道:“漢人有句話,叫做各為其主。還望武定侯爺海涵!”
郭英厲聲道:“如今窮途末路,還有何話要說?”
賴臘武看了看郭英手裏令人生寒的長槍,又望了望他英身後的遼東精銳和整整齊齊的戰車陣,不由心生一陣陣的絕望。
一陣權衡利弊之後,他還是慨然答道:“成王敗寇,賴臘武無話可說。隻是大明乃仁義之師,請侯爺允許賴臘武回去和各部落首領商議片刻,是殺是剮,悉聽尊便。”
“隻給你半個時辰商議。如不投降,雞犬不留。膽敢乘機逃跑者,殺無赦!”郭英爽快地允諾道。
他的話音剛落,朱大能已經指揮柳升帶領左軍三營人馬迂回到蒙古人的西邊,封住了他們逃跑的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