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朱植在遼東忙著各項建設的時候,數千裏之外的應天府內卻迎來一場血雨腥風,並最終波及到了遼東。


    早在去年,退而不休的朝廷棟梁李善長奉命督造中都鳳陽,耗費二十萬石庫糧,進展緩慢。


    如果把這一行為放在前幾年,倒不是什麽大事。可恰值朝廷連續兩次國戰,嚴重缺糧,這一瀆職行為被言官們揪住不放,並無限放大。


    今年四月份,李善長倚老賣老,派修皇陵的三百士兵到老家給自己建莊園,又被禦史逮了個正著。


    但是,老朱看在他舊日輔佐自己有功和兒女親家的情份上,未予以深究。


    屋漏偏逢連夜雨。到了五月份,李善長的親弟弟李存義因一場官司供出,當年胡惟庸在謀反前,曾經找李善長商量共同謀反之事,李善長雖未同意,但是屬於知情不報。


    李善長這下可犯了老朱的大忌。


    此時,老朱念及舊情和親情,仍然沒有動殺心,隻是將李善長下獄。


    五月底,素來和李善長不睦的征虜大將軍藍玉得勝回朝,將在北伐時意外抓到的胡惟庸當年派往漠北、勾結北元的使者,交給了錦衣衛。


    錦衣衛一審訊,發現這使者竟然曾經是李善長的一個門人,還在出發到漠北前見過李善長,勸其一同造反。


    李善長再次知情不報!


    使者的供詞頓時成了壓死李善長的最後一根稻草。


    老朱盛怒之下,不僅下令滅了李善長三族,而且對自己賴以起家的淮西勳貴的忠誠度也產生了深深的懷疑。


    剛剛從漠北載譽歸來的延安侯唐勝宗,因為平時與李善長交往過密,還沒搞清楚狀況,就稀裏糊塗丟了腦袋。


    血雨腥風中,大明朝廷上下頓時噤若寒蟬、人人自危,除了對太子言聽計從的大將軍藍玉。


    盡管如此,朝堂內外,還是有人企圖扳倒藍玉。


    早在藍玉回朝之前,老朱就不停收到言官禦史和錦衣衛關於藍玉各種不法行為的小報告。


    對此,老朱都置之不理,反而當著滿朝文武的麵誇讚藍玉:“不費寸兵,犁庭掃穴,功蓋衛青、略過李靖,實為國之爪牙、朝廷棟梁、武將楷模,著晉封涼國公,賜予世襲鐵券。”


    藍玉回朝之後,北元天順帝的次子地保奴在麵見皇帝時,又在朝堂之上扔了一個炸彈,哭訴藍玉攻占元軍大營後,淩辱天元帝後妃,致其自殺。


    這時又有一批重量級的大佬從幕後跳了出來,紛紛彈劾、揭發藍玉種種不法行為。


    燕王專門派長史進京,告發藍玉在班師途中強拆長城喜峰口關隘,毆打守關將士。


    與這次北伐不搭界的晉王告發藍玉在班師途中故意虐待蒙古部眾,致死三萬有餘,引起雁門關外的蒙古部眾慌恐不安。


    一向佛係的郭英也仗著皇帝的寵信,告發藍玉將繳獲北元的價值數百萬兩金銀財寶全部私吞。


    即使如此,老朱也隻是把藍玉叫過去私下裏訓斥了一頓,又讓藍玉退繳了五十萬兩銀子了事。跳出來的大佬們卻受到警告甚至是嚴厲的處罰。


    老朱嚴厲斥責地保奴故意挑撥天朝君臣關係,居心叵測,念其年幼,暫且流放到琉球島上的中山國思過。


    可憐的地保奴從此天蒼蒼、野茫茫,隻見海水不見羊。


    郭英雖然在這次北伐中也立了大功,卻因打了藍玉的小報告,被老朱認定為是受遼王慫恿,詆毀大將軍,不僅沒有得到任何封賞,反而被發配回遼東繼續督造王府。眼看就要到嘴的公爵就這麽飛了!


    剛剛和晉王訂下兒女婚約的穎國公傅友德被發配到雲南效力,負責教導燕王的賓輔和長史被罰了半年俸?,算是對晉、燕二王的警告。


    不久,老朱突然宣布,皇十三子豫王朱桂改封代王,之國大同府,從山西都司分出十四衛兵馬,成立新的山西行都司,歸代王節製。


    皇十七子寧王朱權之國大寧府,原歸燕王節製的北平都司由北平城移駐大寧府,改稱大寧都司。


    原屬燕王管轄的八衛兵馬,連同在喜峰口外新設的大寧、富峪等四衛兵馬,共十二衛兵馬俱歸寧王節製。剩下的北平八衛兵馬成立新的北平都司,仍歸燕王節製。


    這下,晉王隻剩下山西都司八衛兵馬,燕王也隻剩下北平都司八衛兵馬。兩位嫡親王爺不僅麵子沒了,連裏子也沒有了。


    晉王黨和燕王黨一下子被打啞火了。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為了防止兒子們尾大不掉,老朱又對親王待遇進行了修改,將親王年俸從最初的五萬石降低到了兩萬石,親王田產由最初的一千頃降到六十頃。


    這樣一來,就連其他沒有卷入朝堂之爭,沒有覬覦皇位的親王們也一同挨了一頓板子,包括那屢立戰功的小遼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去大明扶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飛獴在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飛獴在天並收藏去大明扶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