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老朱再次召見郭鎮,是垂詢遼王借廣東水師戰船和北方倭患之事,齊泰和吳傑在場。


    原來,吳傑上次從廣東水師借了五條戰船冒險南下占城和馬六甲之後,遲遲未歸還這五條戰船及廣東水師部分船員。


    廣東水師都督兼鎮南衛指揮使、東莞伯何榮本是大將軍藍玉的鐵杆部下,此時知道遼王與藍玉交惡,乘機向兵部告狀,向遼王索要人員和船隻。


    此前不久,朝廷從海路向遼東和大寧都司運送軍糧,船隻在停靠登州期間,遇到倭寇騷擾。


    遼海水師雖然及時趕到,將倭寇驅離,但是有四艘運糧船在躲避倭寇時,慌不擇路,發生撞擊事件,損失兩萬石軍糧。


    運糧官隻好請求戶部再撥付兩萬石軍糧。


    這兩件事又都涉及到遼東。兵部和戶部一合計,都把球踢到老朱這裏,請示老朱如何處置。


    對於水師之事,郭鎮並不是很熟悉。好在遼王事先對此早有準備,在安排吳傑和郭鎮一起乘船返回應天府時已經提前作了交待:“如遇皇帝和兵部征詢水師事宜,以安陸侯吳傑匯報為主。”


    當老朱垂詢的時候,吳傑壯著膽子解釋:


    “遼東和內地聯係主要靠海船。去年遼王之國靠的是從楚王那裏借了五條平底沙船才得以成行。遼王東征,擊敗賴臘武、逼退高麗,靠的是從萊州衛又借了幾條船轉運軍資。”


    “朝廷雖同意成立遼海水師,至今未拔一人,未拔一餉,未拔一船。遼王曾經多次請求朝廷支援遼東船隻或從龍江提舉司派出工匠到遼東造船,均未得到回應。”


    “去年年底,都督楊文率蓋州衛南下平叛,遼王讓臣率六艘大沙船押送蒙古、女真俘虜一同南下,前往到軍前效力,雖然有些冒險,實屬不得已而為之。”


    老朱怒道:“那你還有膽子跑到南洋?”


    吳傑又答道:“到了廣東 ,臣突然想起遼王之國艱辛,以半個身家交與沈家下西洋購馬,一直杳無音訊。臣擔心沈家船隊遠涉重洋,其中難免會遇到倭寇海盜,就自作主張用六條大船換了廣東水師的五條戰船,到南洋打探消息,恰好在馬六甲遇到沈家船隊遭數千海盜圍攻。”


    “可惜臣還是去晚了一步,沈家已經有七條大船被海盜擊沉。臣隻好率領廣東水師戰船殺退海盜,保全剩下兩條大船和馬匹回了遼東。”


    “臣想,遼海水師時至今日尚無一艘正經戰船,隻能算是遼河水師,在內河裏打轉轉。如果到了海上,遇到倭寇沒有一戰之力。現有大船都是沙船,鬆樹建造,又沒有安放龍骨,經不起風浪,一到夏秋季節,台風多發,就不能出海。”


    “要是今後遼海水師有了廣東水師這樣鐵力木或柚木建造的戰船,往返應天向陛下請示匯報、轉運軍需也安全些。”


    “所以臣就自作主張,把廣東水師戰船給留在了遼東。朝廷若要處分,臣自願受罰。”


    老朱聽後,感慨良久。遼王之國就如同他自己當年打天下一樣,創業艱難百戰多。每次垂詢背後都是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


    此次垂詢之後,老朱覺得當初對遼王和遼東處置有些過了,心裏又生出許多愧疚來,於是質問一旁的兵部右侍郎齊泰道:“一年多來,兵部為何不給遼東撥付一條戰船?”


    齊泰眼珠子一轉,答道:“兵部連續兩年忙著籌劃北伐,實在無暇顧及此事。”


    吳傑壯著膽子道:“遼東和山東隔海相望,原為一體。遼東有了戰船,既為遼東,亦為內地。隻因沒有水師,以致倭寇肆虐。如朝廷有困難,還請陛下給遼東再撥付一百名造船工匠和所需材料,遼東出糧餉,自行打造就是。”


    齊泰連忙推脫:“藍玉大將軍馬上要西征,京軍也要分批西進,打造軍械,尚缺工匠,真是沒有多餘人手支援遼東。”


    老朱這時有些不耐煩了,怒斥齊泰道:“大軍西進,用得著水師戰船嗎?三日之內,著龍江提舉司湊齊一百名造船工匠和打造戰船所需之物,前往遼東,聽遼王差遣。”


    “臣替遼王殿下謝陛下隆恩。”吳傑立刻高聲謝恩。


    有了朝廷的支持,遼海水師也算是有了親娘,不再是後娘養的了。


    老朱發了怒,兵部、工部當然得執行,不過就是效率有點慢,人員參差不齊,材料以次充好,讓遼王的希望盡量渺茫一些。


    這就叫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老朱再殘暴,遇到這幫官僚,有時候政令也很難出得了秦淮河。這也是他為什麽喜歡打朝臣屁股的重要原因。


    好在吳傑帶著一幫水師兄弟,在京城提前做了不少功課。


    他先是送了負責造船的工部都水司和龍江提舉司等衙門大小頭目們一人一堆人參、鹿茸之類,把衙門內的老爺們先哄好了。


    接著,他又費了徐德釀的幾十斤高粱酒,把一些德高望重的老船匠喝高了,不僅搞到了詳細記載龍江船廠造船經過的《龍江船誌》,還提前知曉了齊泰的小把戲,拿到了不少齊泰搗鬼的證據。


    吳傑把這些證據又交給郭鎮,讓他找老朱和太子理論,搞得齊泰灰頭灰臉,也不敢再明目張膽地做手腳了。


    到了九月中旬,吳傑總算得償所願,領足了打造遼海水師戰船的工匠和物資,揚帆起航回遼東。


    吳傑走後不久,吳高和楊文的報捷文書也到了。


    明軍不僅成功平息了廣西的叛亂,還俘獲兩萬造反的山民,請示朝廷如何處置。


    去年秋天,楊文帶蓋州衛到廣西平亂,開始時還是一帆風順,勢如破竹。


    後來不知怎麽搞的,本來應該到陣前效力的三千蒙古和女真俘虜在女真首領勃羅哥的鼓動下,造起反來,不到一個月,便擊穿湖廣數萬官軍的圍追堵截,兵臨洞庭湖,準備殺回遼東老家去。


    老朱收到奏報後,本著誰的孩子誰抱走的原則,派回到應天養傷的江陰侯吳高帶兵前去增援。


    吳高畢竟在遼東征戰多年,又在紅崖子殺得蒙古騎兵哭爹喊娘,在遼東諸蠻中還是頗有威名的。勃羅哥的手下又多是蒙古人,一聽吳高親自帶兵來了之後,馬上作鳥獸散。


    蒙古人一散,勃羅哥的脖子再鐵,也硬不起來了,隻好再次投降。


    勃羅哥一降,吳高就集中兵力南下,配合楊文摧枯拉朽般地平定了南方叛亂。


    看到吳高和楊文的捷報後,老朱心裏不禁一陣感歎:


    “這官軍怎麽走到哪兒都能和遼東扯上關係呢?搗亂的是遼東俘虜,平亂還得靠遼東主將!”


    “看來,還是那臭屁兒子說得有理。不到遼東,不知遼東之險。遼東還真得加大投入,要防止千千萬萬個勃羅哥冒了出來。”


    最後,老朱大筆一揮,讓楊文把俘獲的山民徑送遼東,交由遼王安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去大明扶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飛獴在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飛獴在天並收藏去大明扶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