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午飯,太子小憩了一會,又找來遼王談話。
太子摒去左右,首先問道:“十五弟,今日隻有我兄弟二人,可否推心置腹一談?”
朱植淡淡一笑:“好啊!”
太子問道:“你知道最後的文廟,為兄為什麽不想去看了嗎?”
朱植反問道:“你是接受不了?還是理解不了?”
太子微笑道:“如果我沒猜錯的話,裏麵更有驚世駭俗之言,驚世駭俗之物!”
朱植答道:“太子坐擁天下,把握乾坤,沒有什麽你不知道的。裏麵並排供奉的是孔、孟二聖。大家都說孔聖人是萬世師表。這個你和陛下最清楚。”
這時遼王語氣裏已經明顯多了些反感和譏諷,太子馬上換了個話題:“不知十五弟弄來那麽多諸如土豆、玉米、辣椒等神奇之物。今日為兄就以這辣椒為喻,和你談談孟夫子。孟夫子之言,就如同初食這辣椒,嗆得七竅生煙,繼而如軍士操練,渾身通暢。久之,如飲香茗,回味無窮。”
朱植沒想到前世的太子思維如此跳躍開闊,並不像後人想象的那麽迂腐,連忙點頭稱是。
太子繼續說道:
“其實,與其說你供奉孟子,不如說是供奉孟子之道。正如父皇從文廟移除孟子,獨尊孔子,非供其人,實祀其道。”
“孔子垂教千年,天下共尊已久。三歲小兒都知道,孔家朝秦暮楚,屢屢奴顏卑膝於狄夷,既不能稱萬世師表,也不能稱道德模範。”
“所以父皇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後,也一度如你這般厭惡孔教,力主廢除。但是試行一、兩年後,天下彷徨,再加上白蓮教妖言惑眾,士子驚擾,以為我朱家與狄夷無異,不知教化百姓。”
“所以父皇心裏雖有一萬個不情願,還得采納刑部尚書錢唐之諫,重新祭祀供奉孔子。”
朱植看太子還比較坦誠,也說道:“我敬重孟子,其實敬重孟子所倡的君臣之理。”
見遼王說出了心裏話,朱大苦笑一聲,開始長篇大論起來: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當年錢唐先生授我孟子之道,恰好被父皇聽見此語,令衛士當場將其廷杖在地。我也曾暗罵父皇殘暴,實為昏君。”
“但是,在胡惟庸一案案發後,我發現孟子所說也不盡然。父皇視胡惟庸、李善長如手足,結為兒女親家。可二賊何曾視君如腹心?”
“當年父皇隨塗陽王郭子興起兵,屢遭懷疑,土芥不如,幾遭不測,仍毫無怨言,終成驅虜興漢大業。”
“倘若人人因私怨視君如寇仇,不願負重前行、不願負辱前行,恐怕天無寧日,民不聊生。”
“倘若明知將天無寧日、民不聊生,行還是不行?”
朱植沒想到太子竟然如此能言善辯,一時之間也是語塞。
見遼王不答話,朱大又自言自語道:“知易、行難。知行合一,難上加難!”
朱植畢竟是穿越而來的後世人,也並不是這麽容易被說服的。
過了一會兒,他整理好思路,引經據典和太子辯論起來:
“孔子周遊列國,如喪家之犬,仍以言證道。”
“陛下尊孔子,實祀其道。錢唐身中數箭,威武不能屈,以身證道。”
“陛下不得不尊重孟子、重用錢唐。正如陛下當年起兵,屍山血海、九死一生,仍不屈不撓,以行證道。”
“大道三千,條條艱難,難就難在,知易行難。我等身為皇子,當為天下人表率。如果知難而退,今後誰敢負重前行?”
聽了遼王這慷慨激昂之詞,太子一時倒也找不到合適的說服之詞,隻好搖搖手說道:“好、好、好!十五弟是當世第一知行合一的大英雄。大哥說不過你,隻是心疼你,聽說你這幾年每年都要暈倒。父皇行前,特意交代於我,讓你開拓遼東,不要急於求成……”
很快到了用膳時間,太子仍然沒有出門的意思,讓人送了些酒菜到房間內,和遼王邊吃邊談。
太子端起酒杯說道:“聽說這酒乃高粱配製,也是你發明的釀造之法?”
朱植答道:“是臣弟上次外出曆練時遇到的一個社長,名叫徐德,是神農氏高徒,擅長種植土豆和釀酒。”
太子又夾起一筷子西紅柿炒雞蛋,笑道:“這等美味也是你外出曆練時遇到的吧。給大哥說個實話,你上次外出曆練到底遇到多少奇人、奇物,學會多少奇術?如果我沒說錯的話,你在撫順還藏著更多神奇之物吧?”
朱植答道:“大明人傑地靈,隻是臣弟碰巧遇上了,就把他們聚到一塊,為大明所用。譬如,我讓那工匠製造火銃使用的卡尺比大明量尺精準百倍,實際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了,發明者就是‘王莽謙恭未篡時’一句中的王莽。”
他感覺太子有點懷疑自己的身份,於是順手送給太子一個禮盒,借以掩飾一下臉上的尷尬。
看太子饒有興致打開了這盒子,遼王解釋道:
“上次海西女真各部送給弟弟不少黑水大珍珠。大將軍馮勝從納哈出部刨地三尺,搜刮到的奇珍異寶不過如此。弟弟就讓工匠們專門做成一串項鏈,送給太子妃。”
“內地人說,這大珍珠是奇珍異寶。但在這遼東萬裏江河之中,並不在少數,隻要及時開發,俯仰皆是。隻是內地人不善於發現罷了。”
朱大又追問道:“十五弟不要謙虛。朝中有人稱你為謫仙人。我也納悶,為什麽你自從上次外出曆練之後,突然有這麽多神奇之物,手下有這麽多奇才異士,胸中有這麽多驚人之策,口出這麽多驚人之語?為何你每次不稱父皇,隻呼陛下?難道真是仙人下凡?”
朱植已經確信,太子開始在懷疑自己的身份了,笑而不語。
“也許是上天的冥冥之中安排吧,保佑老朱家。”太子見遼王回避,隻好端起酒杯,自問自答。
接著,他又和遼王碰了一杯:“有十五弟在,自當保佑大明朱家江山,如日月山河在,千秋永固……”
遼王始終保持高度的警惕,能不接話的盡量裝啞巴。
到了半夜,太子終於和遼王聊累了,也喝累了,就拉著遼王同床而眠,以顯示兄弟之間的親密無間。
隨行大員們總算見識了皇室兄弟間溫情的一麵。這麽多年,太子還是第一次和親王促膝長談,不分晝夜,同床而眠,親密無間。
次日,遼王決定還是請太子前往撫順看他的工業基地,沒想到卻遭到太子的拒絕。
太子說:“算了吧,撫順能讓十五弟如此殫精竭慮,怕是更是奇聞異物。為兄看了,又要懷疑弟弟乃天外飛仙。今天就去廣寧吧,稍事休整,就從陸路返回北平,然後繼續向西,看望你其他兄弟。”
八月二十八日傍晚,太子車駕到了廣寧。遼王的宮殿一直處於爛尾之中,遼王隻好將太子隨行人員分散安排在幾幢別墅裏歇息,太子本人就住在自己的那幢別墅裏。
由於太子是第一次到遼王藩邸,第二天還要啟程去北平,遼王府準備了二十餘桌豐盛酒席,既是給太子接風,也是餞行,再加上又有一些故人相見,這頓宴席自然是酒味十足,感情味十足。
就連前幾天十分自律,酒過三巡即止的太子也放開了喝,最終被輪番敬酒的遼東虎狼之將們給放倒了。
太子摒去左右,首先問道:“十五弟,今日隻有我兄弟二人,可否推心置腹一談?”
朱植淡淡一笑:“好啊!”
太子問道:“你知道最後的文廟,為兄為什麽不想去看了嗎?”
朱植反問道:“你是接受不了?還是理解不了?”
太子微笑道:“如果我沒猜錯的話,裏麵更有驚世駭俗之言,驚世駭俗之物!”
朱植答道:“太子坐擁天下,把握乾坤,沒有什麽你不知道的。裏麵並排供奉的是孔、孟二聖。大家都說孔聖人是萬世師表。這個你和陛下最清楚。”
這時遼王語氣裏已經明顯多了些反感和譏諷,太子馬上換了個話題:“不知十五弟弄來那麽多諸如土豆、玉米、辣椒等神奇之物。今日為兄就以這辣椒為喻,和你談談孟夫子。孟夫子之言,就如同初食這辣椒,嗆得七竅生煙,繼而如軍士操練,渾身通暢。久之,如飲香茗,回味無窮。”
朱植沒想到前世的太子思維如此跳躍開闊,並不像後人想象的那麽迂腐,連忙點頭稱是。
太子繼續說道:
“其實,與其說你供奉孟子,不如說是供奉孟子之道。正如父皇從文廟移除孟子,獨尊孔子,非供其人,實祀其道。”
“孔子垂教千年,天下共尊已久。三歲小兒都知道,孔家朝秦暮楚,屢屢奴顏卑膝於狄夷,既不能稱萬世師表,也不能稱道德模範。”
“所以父皇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後,也一度如你這般厭惡孔教,力主廢除。但是試行一、兩年後,天下彷徨,再加上白蓮教妖言惑眾,士子驚擾,以為我朱家與狄夷無異,不知教化百姓。”
“所以父皇心裏雖有一萬個不情願,還得采納刑部尚書錢唐之諫,重新祭祀供奉孔子。”
朱植看太子還比較坦誠,也說道:“我敬重孟子,其實敬重孟子所倡的君臣之理。”
見遼王說出了心裏話,朱大苦笑一聲,開始長篇大論起來: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當年錢唐先生授我孟子之道,恰好被父皇聽見此語,令衛士當場將其廷杖在地。我也曾暗罵父皇殘暴,實為昏君。”
“但是,在胡惟庸一案案發後,我發現孟子所說也不盡然。父皇視胡惟庸、李善長如手足,結為兒女親家。可二賊何曾視君如腹心?”
“當年父皇隨塗陽王郭子興起兵,屢遭懷疑,土芥不如,幾遭不測,仍毫無怨言,終成驅虜興漢大業。”
“倘若人人因私怨視君如寇仇,不願負重前行、不願負辱前行,恐怕天無寧日,民不聊生。”
“倘若明知將天無寧日、民不聊生,行還是不行?”
朱植沒想到太子竟然如此能言善辯,一時之間也是語塞。
見遼王不答話,朱大又自言自語道:“知易、行難。知行合一,難上加難!”
朱植畢竟是穿越而來的後世人,也並不是這麽容易被說服的。
過了一會兒,他整理好思路,引經據典和太子辯論起來:
“孔子周遊列國,如喪家之犬,仍以言證道。”
“陛下尊孔子,實祀其道。錢唐身中數箭,威武不能屈,以身證道。”
“陛下不得不尊重孟子、重用錢唐。正如陛下當年起兵,屍山血海、九死一生,仍不屈不撓,以行證道。”
“大道三千,條條艱難,難就難在,知易行難。我等身為皇子,當為天下人表率。如果知難而退,今後誰敢負重前行?”
聽了遼王這慷慨激昂之詞,太子一時倒也找不到合適的說服之詞,隻好搖搖手說道:“好、好、好!十五弟是當世第一知行合一的大英雄。大哥說不過你,隻是心疼你,聽說你這幾年每年都要暈倒。父皇行前,特意交代於我,讓你開拓遼東,不要急於求成……”
很快到了用膳時間,太子仍然沒有出門的意思,讓人送了些酒菜到房間內,和遼王邊吃邊談。
太子端起酒杯說道:“聽說這酒乃高粱配製,也是你發明的釀造之法?”
朱植答道:“是臣弟上次外出曆練時遇到的一個社長,名叫徐德,是神農氏高徒,擅長種植土豆和釀酒。”
太子又夾起一筷子西紅柿炒雞蛋,笑道:“這等美味也是你外出曆練時遇到的吧。給大哥說個實話,你上次外出曆練到底遇到多少奇人、奇物,學會多少奇術?如果我沒說錯的話,你在撫順還藏著更多神奇之物吧?”
朱植答道:“大明人傑地靈,隻是臣弟碰巧遇上了,就把他們聚到一塊,為大明所用。譬如,我讓那工匠製造火銃使用的卡尺比大明量尺精準百倍,實際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了,發明者就是‘王莽謙恭未篡時’一句中的王莽。”
他感覺太子有點懷疑自己的身份,於是順手送給太子一個禮盒,借以掩飾一下臉上的尷尬。
看太子饒有興致打開了這盒子,遼王解釋道:
“上次海西女真各部送給弟弟不少黑水大珍珠。大將軍馮勝從納哈出部刨地三尺,搜刮到的奇珍異寶不過如此。弟弟就讓工匠們專門做成一串項鏈,送給太子妃。”
“內地人說,這大珍珠是奇珍異寶。但在這遼東萬裏江河之中,並不在少數,隻要及時開發,俯仰皆是。隻是內地人不善於發現罷了。”
朱大又追問道:“十五弟不要謙虛。朝中有人稱你為謫仙人。我也納悶,為什麽你自從上次外出曆練之後,突然有這麽多神奇之物,手下有這麽多奇才異士,胸中有這麽多驚人之策,口出這麽多驚人之語?為何你每次不稱父皇,隻呼陛下?難道真是仙人下凡?”
朱植已經確信,太子開始在懷疑自己的身份了,笑而不語。
“也許是上天的冥冥之中安排吧,保佑老朱家。”太子見遼王回避,隻好端起酒杯,自問自答。
接著,他又和遼王碰了一杯:“有十五弟在,自當保佑大明朱家江山,如日月山河在,千秋永固……”
遼王始終保持高度的警惕,能不接話的盡量裝啞巴。
到了半夜,太子終於和遼王聊累了,也喝累了,就拉著遼王同床而眠,以顯示兄弟之間的親密無間。
隨行大員們總算見識了皇室兄弟間溫情的一麵。這麽多年,太子還是第一次和親王促膝長談,不分晝夜,同床而眠,親密無間。
次日,遼王決定還是請太子前往撫順看他的工業基地,沒想到卻遭到太子的拒絕。
太子說:“算了吧,撫順能讓十五弟如此殫精竭慮,怕是更是奇聞異物。為兄看了,又要懷疑弟弟乃天外飛仙。今天就去廣寧吧,稍事休整,就從陸路返回北平,然後繼續向西,看望你其他兄弟。”
八月二十八日傍晚,太子車駕到了廣寧。遼王的宮殿一直處於爛尾之中,遼王隻好將太子隨行人員分散安排在幾幢別墅裏歇息,太子本人就住在自己的那幢別墅裏。
由於太子是第一次到遼王藩邸,第二天還要啟程去北平,遼王府準備了二十餘桌豐盛酒席,既是給太子接風,也是餞行,再加上又有一些故人相見,這頓宴席自然是酒味十足,感情味十足。
就連前幾天十分自律,酒過三巡即止的太子也放開了喝,最終被輪番敬酒的遼東虎狼之將們給放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