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王生病後,遼王府最高興的莫過於明月和明珠兩個小丫頭了。


    寧貴妃原來送給遼王的四個貼身丫環已經被靖江王作主嫁人了。自遼王生病以來,一直是由二人全天候輪流照顧遼王的飲食起居。


    她們開始是睡在遼王隔壁房間裏,後來為了方便照顧遼王,又搬到一個房間。


    蒯富這家夥搞的鍋爐質量還不過關,暖氣時好時壞。由於是天寒地凍,二人以為遼王暖身子為由,幹脆擠到遼王的被窩裏,說是抱團取暖,免不了光明正大地在遼王身上揩揩油。


    遼王小臉有些蒼白,身子還是有些虛弱,兩人反倒覺得這樣的遼王才好看,才讓人心生憐惜。


    真不知道是遼王病了,還是這小姑娘的心態病了,也和後世人一樣,喜歡偽娘。


    這年剛好逢臘閏月。


    在這個漫長的冬天裏,有了靖江王和沈莊操心,又有明月和明珠的精心照顧,遼王再也不用像以前每天翻著日曆安排明天的事情,身體早已恢複得七七八八。


    天氣好的時候,他甚至可以跑出去冬釣或者打獵。


    別人打獵是左牽黃狗,右擎蒼鷹,他小老人家是左牽豹韜將軍,右擎部落頭人送的海東青,胯下騎著飄逸的阿拉伯寶馬,後麵還跟著兩個披著裘衣的美女。


    豹韜將軍現在也是長得身材威武而修長,身手敏捷,成了遼王打獵的最有力打手,就是有點貪吃,有時候野雞還沒叼回來,就進它肚子了,隻剩下一地雞毛。


    明月和明珠兩個小丫頭也慢慢長開了,雖然穿著裘衣,縱馬奔馳時,還是掩蓋不住日益豐滿的線條,如同山巒般起起伏伏。


    就是遼王偶爾瞥見了,也覺得比某音上看的真實多了,難免會遐想一下,到底是誰的料更豐富?


    隨著身體越來越好,遼王更關注的還是對軍務越來越感興趣的靖江王。


    一天,他隻帶了靖江王去打獵,回來的時候,他突然問道:“收錢,你穿越前,到底叫什麽名字?”


    靖江王笑道:“人生一世,如同彗星劃過天空,何必留名?”


    收錢還是一如既往的神秘,不願意說自己的名字。


    遼王不知道他後世到底經曆了什麽,隻好又和他聊起了他的民族身份。


    “收錢,以前聽說你是東北人。你是關內來的漢人,還是滿人?”


    “這個事兒說起來老鼻子長啦。我隻能確信太爺爺、太奶奶那一輩都是滿人,中間戶口本上民族一欄改來改去好幾次。開始時排滿興漢,好多滿人改成漢人。後來搞計劃生育,好多漢人又改成滿人,可以多生一個孩子。後來計劃生育政策放開了,好多明明幾代和漢人通婚的,還是寫成滿族,這樣孩子高考時可以加分。我爸爸原本改成漢族了,為了這個,又把我改成滿族,這才考上音樂學院……”


    “其實,即使是漢族也沒有多少是原來的漢人。千百年來,北方漢人即使不被胡人清洗,經過三國內戰、隋唐內戰,自相殘殺後又能剩下多少呢?”


    “那漢人為什麽還那麽多呢?”


    “隻不過是因為漢人和胡人不斷通婚融合,再借上漢文化的影響,像滾雪球似的,越滾越大,最終變成一個對漢文化高度認同的最大族群罷了。就像你們滿人,最終也滾到這個雪球裏了,如果不是為了多生一個孩子或高考加分,現在誰知道你們是滿人?誰相信你們是滿人?”


    “那好歹也有個符號吧、標簽吧,你總不能說我啥也不是吧?”


    “那你也真把女真人當成滿族的老祖先了吧?”


    “那當然,咱老滿人都把女真人當成老祖先。我一直不聽《說嶽全傳》,也不讀《滿江紅》。前段時間你給太子搞那個牽羊禮,陪他參觀武廟,我都沒去,心理上還是膈應。”


    “其實,隻能說是女真人和過去的滿洲八旗核心成員有密切關係。如果你祖上是老滿洲,也許是貨真價實女真人的後代。如果你祖上是新滿洲,也可能是努爾哈赤用統一戰線搞出來的新滿洲,你祖上既可能是赫哲人,也可能是達斡爾人或者巴爾虎、察哈爾蒙古人的後代,甚至本來就是漢人。”


    “扯犢子吧你?”


    “不信是吧?努爾哈赤如果不這麽搞,就是給他兩百年時間,他那十三副盔甲怎麽也不可能變成十三萬八旗入關,奪取中原。你知道遼東的人口成活率是多少嗎?”


    “百分之九十,還是八十?”


    “放屁。能活到兩歲的不到百分之八十,能活到五歲的不到百分之七十,能活到十六歲可以傳宗接代的不到百分之六十。至於遼北興安嶺一帶,條件更加惡劣,能活到十六歲的估計還不到百分之三十。”


    “那麽多滿人怎麽來的?”


    “當年滿清把巴爾虎蒙古人集體拉到沈陽城駐防,最後都成了滿洲人。如果是你祖上是漢軍旗的,搞不好你還真是大明子孫。清軍入關後,不少明朝宗室因為貪生怕死投靠了滿清。寧王朱權這一係就有意思了,先是和八旗打了個有來有回,算是為大明盡了點義務。後來看實在打不過了,幹脆加入八旗漢軍,世守寧古塔,算是識識務。”


    “我怎麽跟聽天書似的?”


    “更天書的還在後麵哩。寧王後裔後來又駐防到伊犁去了,就是你心心念的那個那拉提。其中一個叫朱同保的,還因為打過老毛子,獲得‘巴圖魯’的稱號。‘巴圖魯’是什麽意思,你總該知道吧?”


    “那是滿洲勇士,是滿洲人最大的榮耀。我真不姓朱,祖上說我姓什麽瓜爾佳?”


    “你知道當今皇帝為什麽不吃豬肉嗎?”


    “這哪跟哪兒啊?”


    “別人以為他老人家是因為豬和皇姓同音才忌食豬肉的。其實,這還是搞統一戰線的需要,為了和蒙古人爭奪色目人,也就是現在的回回。你看看遼東的鐵氏,山東的白氏,湖南的翦氏,哪個長得像漢人?”


    “怪不得你一直在拉攏鐵炫兄弟,還給他建什麽清真寺。”


    “不光是我在建。徐達、常遇春北伐到哪裏,清真寺也建到哪裏。有信仰才有力量,回回人不僅僅是最好的工匠,也是最好的兵源之一。如果你真的想征戰河西,那裏的柴氏、韓氏,特別是馬氏,和鐵炫長得大同小異,到時候也要借重這些力量。”


    “這就是你說的統一戰線?”


    “這不是我的發明。這是老朱的發明。滿清興起之後,為了壯大自己,同樣也玩起了這一出,不少遼東漢人因此改為滿姓,大明勳貴之後也有不少人改為滿姓。當時叫抬旗,好多人趨之若鶩。收複台灣的大將施琅就加入了八旗,甚至連嶽飛後人嶽中琪都差點入了八旗漢軍。”


    “照你這麽說,那朱同保沒改滿姓,算是對得起老朱家了。”


    “姓什麽不重要,對不對得起老朱家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施琅、嶽中琪、朱同保都是有大功於華夏,沒有必要區分滿漢。”


    “可是後人在罵這樣的人是滿狗、是漢奸啦?”


    “你要站在大一統角度看問題,而非一家天下去看問題。如果施琅、嶽中琪、朱同保跟南明效力,還不是成為內戰中微不足道的一粒炮灰?你看那些歸化回回,哪個不對大明忠心耿耿?我讓鐵炫在沈陽修清真寺,連湖南翦氏和青海馬氏都派人來了,難道我非要搞個回漢有別嗎……關鍵是你能不能給他們提供一個施展才華的平台。”


    “你這次和我說這些,是不是準備讓我掛帥西征,算是給我一個平台?”


    “就算是吧。”


    “嘿嘿!這下好玩了,新疆不僅有嶽中琪、朱同保,也有兆惠和傅恒,現在又有了我收錢……”


    經過和遼王聊了半天民族問題,收錢現在也不再糾結什麽後世身份,決心也當一回滿人中的嶽中琪和朱同保,或者漢人中的兆惠和傅恒。


    正如遼王所說,大一統的立場和平台比什麽都重要。


    在靖江王的操持下,到了年底,遼王府上下在廣寧城開開心心地過了一個非常安逸的大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去大明扶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飛獴在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飛獴在天並收藏去大明扶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