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王到達瓜州的時候,靖江王受困求援的消息也到了瓜州。
火真的騎兵團已經休整多日,遼王就讓火真的騎兵團加強一連迫擊炮兵先行西進,救援靖江王。其他人馬也是勉強歇息一天,第二天繼續浩浩蕩蕩西進。
六月二十二日,遼王到達哈密,聽取了宋瑛的匯報。
他覺得靖江王這南守北攻的策略倒是十分穩當,隻是見帶著三營步兵守城,宋瑛可憐兮兮地,於是又對哈密的防守重新作了一番調整。
他讓宋瑛從城中征調一千人協助盛凡運送物資,再從盛凡的運輸隊中抽調一千人防守哈密城。
考慮到敵人有可能涉險穿過吐魯番盆地,遼王決定留下一個步兵營和三門迫擊炮加強哈密城防,並讓炮兵團長戚祥暫時坐鎮負責哈密防務,調度軍需,等後麵的宋忠將軍到後,再把城防指揮權交給宋忠。
考慮到後麵援軍陸續開進,靖江王又在天山以北拖住了察合台軍,察合台軍襲擊明軍輜重的可能性已經不大了,遼王又讓盛凡的戰車營隨大軍北上,統一指揮宋瑛的兩營步兵。
宋瑛於是歡天喜地地帶著兩營步兵跟隨遼王繼續征戰。
兩天後,遼王看遼東諸軍也就剩下炮兵營的山炮連、輜重連和警衛連還在後麵,其他人馬均已經到齊,於是帶領大隊人馬繼續北上。
就在遼王率領大軍翻越天山的時候,援軍先鋒火真已經帶領三營騎兵和靖江王的五千人馬勝利會師,驅散了察合台汗國騎兵。
原來到了六月中旬的時候,靖江王手下五千人馬被察合台騎兵圍追堵截了半個月,已經慢慢撤退到來時的天山山口附近。
此時,明軍火箭早已經用完,彈藥所剩不多,人員傷亡兩百多人,大軍甚至開始殺馬為食。
盡管如此,靖江王還是很樂觀。明軍現在控製了離山口不遠的一處山穀,可以暫時存養部分戰馬,也方便接應物資。
小將張斧幾次請求襲擊察合台軍,都被靖江王否決了。
靖江王說:“這是殺人一千、自損兩百的方法。不到萬不得已,不能使用。明軍的弓弩手到現在還沒怎麽發揮呢,就讓你馬刀隊上?”
為了不打擊張斧的積極性,靖江王就讓張斧帶人一早一晚趁蒙古人不注意的時候,把部分戰馬拉到山穀外放牧。如果察合台軍追來,人多則跑,人少則搞,和對方搞遊擊戰。
這樣既解決了山穀內牧場草料不足的問題,又可以積小勝為大勝。察合台軍想困死明軍,明軍還想逐步消耗察合台軍的有生力量哩。
明軍也有吃虧的時候。
就在六月十六日,靖江王估計明軍從哈密送來的物資快要到了,就讓張斧帶兩營騎兵和六百長槍兵到山口去接應,結果在返程時遇到三千多察合台騎兵的圍攻。
騎兵營因為要保護長槍兵和物資,不得不先是槍弩齊發,最後又是短兵相接,短短二十多裏的路,騎兵營雖然殺敵一千人,自己也損失一百多人。
收到物資後,靖江王覺得這個十比一的敵我傷亡交換比很不劃算。照此下去,明軍到時候得付出多大的代價才能推進到北庭故地啊!
他打算準備再堅持個十天,實在不行,就開始撤退算了。
其實,包圍圈外的察合台軍更是左右為難,前前後後損失了五千人,硬是消滅不了這近在眼前的五千明軍。
六月二十四日上午,明軍開始撤退。
小五千的人員,加上九千匹軍馬,行進在草原上,浩浩蕩蕩,還是很威風的。
察合台騎兵就像一群草原狼一樣,在明軍側後方不遠不近的地方跟著。還有一些騎兵,在明軍必經路上擺了一些路障,但也隻是稍微遲滯了明軍撤退的速度。
明軍步兵都是騎馬作戰的步兵,行軍速度和騎兵一樣快。
快到中午的時候,明軍陸續進入天山山穀。山穀內卻傳來千軍萬馬的隆隆鐵蹄聲。
曹楚材連忙用旗語指揮在遠處山頭了望的夜不收仔細偵查,對方卻打來旗語,說是自己人,約有三千騎兵。
靖江王一聽,知道是援軍到了,馬上調整部署,讓原本進入穀內人馬衝出關外列好隊形。
穀外的察合台軍正在納悶明軍搞什麽名堂,穀內又有一股騎兵馬不停蹄地衝了過來。
靖江王所猜不錯,穀內來的正是火真帶的一團騎兵。
他瞅準時機,下令司號兵吹響衝鋒號,把張斧的騎兵放了出去,河西步兵緊隨其後,跟隨火真的騎兵衝陣,一下子又斬殺察合台軍兩千多人。
察合台軍再次狼狽西撤,明軍緊追不舍,又從巴裏草原反推了過來,於次日重新占領了巴裏城。
至此,靖江王指揮明軍在巴裏草原和察合台汗國反複拉鋸近兩個月,先後殲敵七千多人。
但是,因為明軍戰術以正麵平推為主,打的都是些擊潰戰,既沒有消滅察合台汗國主力,也沒有大的繳獲,遼東將士心裏還是覺得比較鬱悶,心裏都在渴望戰無不勝的遼王早點到來。
大家正念叨著哩,六月二十八日,遼王果然帶著明軍主力趕到巴裏城,明軍士氣瞬間爆棚。
收錢王爺充滿歉意的對遼王說道:“看來我還是不行啊,搞了兩個月,始終未能打開局麵。”
遼王笑著說道:“從情歌王子到征西將軍,初次帶兵,就打了這麽多勝仗,已經很不錯了。不知道你底細的,還以為是你那便宜老爹朱文正朱大都督附體了哩。”
收錢自我解嘲道:“怪不得哩,我打不開局麵,原來隻是善於防守的朱文正附體,要是善於進攻的霍去病附體就好了。”
遼王說道:“今後,我們都要靠自己了,誰附體都沒有用。”
朱植曾經研究過劉大帥的作戰特點。劉大帥在太行山打倭寇時,行軍打仗講究摸清五行,也就是任務、敵情、我情、地形和時間。五行不定,輸個幹幹淨淨。
朱植現在最關心的就是敵情,而帖木兒軍的動向又是敵情中的重中之重。
曹楚材率領的夜不收暫時收集到的情報是,帖木兒親自帶領主力十萬騎兵在北線和金帳汗國作戰,三個月內暫時不能回師撒馬爾罕,半年內難以到達別失八裏。
但是,帖木兒的四子沙哈魯在天山以北伊犁河穀的阿裏麻一帶,大約有三萬騎兵,帖木兒的長孫馬黑麻在天山以南喀什葛爾一帶大約有兩萬騎兵。
據俘虜稱,黑火汗正在考慮答應帖木兒的條件,承認帖木兒是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繼承人,以換取帖木兒對察合台汗國的支持。
朱植消化了這些消息後,心裏就大致有了底。察合台汗國對帖木兒還有顧慮,帖木兒應該還沒有做好和大明撕破臉皮的準備。
他原先並不讚成急於攻滅察合台汗國的,以盡量保持與帖木兒汗國之間的戰略平衡。
但是靖江王既然已經和察合台汗國撕破了臉皮,開弓沒有回頭箭,隻有趁帖木兒還未反應過來,大踏步前進,爭取半個月內解決北疆戰事,再視情進取南疆。
巴裏城內外,明軍一時大軍雲集,有一萬四千多人,看似壯觀,實際上很龐雜。
遼王先讓朱大能對明軍進行了簡單整編。
騎兵成立三個團,共計五千三百人。火真的騎兵第一團保持不變;以張斧的兩營騎兵為基礎,再從秦王府的騎兵中抽出七百人,成立騎兵第二團,下轄三個營。剩下的兩千三百名秦王騎兵由長興侯耿炳文之子、準駙馬都尉耿璿指揮,成立騎兵第三團。
步兵也成立三個步兵團,大約六千六百人。郭驥的步兵第一團保持不變。以盛宣帶的遼東兩營步兵為基礎,成立步兵第二團。以宋瑛的兩營步兵為基礎,成立步兵第三團。
所有步兵團下轄四營,每營五百五十人,不足兵源從最初的河西步兵中抽調補充。
後勤方麵,盛凡的車兵營保持不變,河西步兵剩下的近五百多人編為車兵第二營,加上工兵隊、醫療隊等輔助人員,以上一千三百餘人,由盛凡統一指揮,負責隨軍後勤保障任務。
背嵬軍、炮兵營、警衛隊和參謀人員共計一千二百餘人由遼王直接掌握。
隨後,遼王又將上述兵力又編為前中後三軍。
前軍由廣寧中護衛指揮使朱大能指揮,下轄火真騎兵第一團和郭驥步兵第一團。後軍由靖江王指揮,下轄張斧騎兵第二團和盛宣步兵第二團。中軍由遼王親自指揮,下轄耿璿騎兵第三團、宋瑛步兵第三團,以及背嵬軍、炮兵營、車兵營、警衛隊等直屬部隊。
七月一日,遼王率領明軍,高舉遼東軍旗,沿巴裏草原浩浩蕩蕩西進。兩天後,明軍推進到察合台汗國夏都別失八裏以東百十裏處,才遇到像樣的抵抗。
自收到哈密失守的消息後,察合台汗國的黑火汗已經做好了迎戰大明的準備。
讓他沒想到的是,自己前後派去近兩萬騎兵,花了近兩個月時間,居然消滅不了小小的五千明軍,反而讓明軍大搖大擺地打上門來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盡管帖木兒派出的援軍還沒到,黑火汗還是盡起傾國之兵前來迎戰!成吉思汗的子孫還是有幾分血性的。
明軍遠道而來,迅速采取以守為攻的策略。
在騎兵和車兵的掩護下,三個步團兵迅速拉上鐵絲網、安放拒馬、開挖戰壕,組建了三個龐大的防禦陣地。
每個陣地裏麵,又是以步兵連為單位,形成相對獨立,大小不一、陣線曲折的戰鬥單元。每個單元又通過壕溝相連,士兵們稱之為交通壕,用於各戰鬥單元之間相互支援,無懼蒙古騎兵的箭雨。
壕溝完成後,三個騎兵團被部署在三個巨型步兵陣地之間,用於機動作戰。
經過遼王在沈陽的案例教育,朱大能對這次作戰格外謹慎。他本來還想在陣地中間修築棱堡的,但是對手沒有給他足夠的時間。
大能還想在前麵灑一些三角刺,紮傷對方的人員和戰馬,也被遼王製止,說是這樣妨礙明軍的反衝鋒。
此時的遼王必勝信心溢於言表,對軍心士氣也是個極大的鼓舞。
也有一些先前參戰的明軍將士看到遼王來了以後,戰術上已經有了根本性變化,完全放棄了原先依托步兵長槍方陣和敵軍正麵對抗的戰術,心裏充滿了疑惑。
朱大能牛逼哄哄地解釋道:“這是遼王殿下親創的三三製散兵陣型攻防戰術,守中帶攻。以後,明軍都要以這種戰術為主進行作戰,神來殺神、佛來殺佛。”
朱大能也學會了打雞血。
火真的騎兵團已經休整多日,遼王就讓火真的騎兵團加強一連迫擊炮兵先行西進,救援靖江王。其他人馬也是勉強歇息一天,第二天繼續浩浩蕩蕩西進。
六月二十二日,遼王到達哈密,聽取了宋瑛的匯報。
他覺得靖江王這南守北攻的策略倒是十分穩當,隻是見帶著三營步兵守城,宋瑛可憐兮兮地,於是又對哈密的防守重新作了一番調整。
他讓宋瑛從城中征調一千人協助盛凡運送物資,再從盛凡的運輸隊中抽調一千人防守哈密城。
考慮到敵人有可能涉險穿過吐魯番盆地,遼王決定留下一個步兵營和三門迫擊炮加強哈密城防,並讓炮兵團長戚祥暫時坐鎮負責哈密防務,調度軍需,等後麵的宋忠將軍到後,再把城防指揮權交給宋忠。
考慮到後麵援軍陸續開進,靖江王又在天山以北拖住了察合台軍,察合台軍襲擊明軍輜重的可能性已經不大了,遼王又讓盛凡的戰車營隨大軍北上,統一指揮宋瑛的兩營步兵。
宋瑛於是歡天喜地地帶著兩營步兵跟隨遼王繼續征戰。
兩天後,遼王看遼東諸軍也就剩下炮兵營的山炮連、輜重連和警衛連還在後麵,其他人馬均已經到齊,於是帶領大隊人馬繼續北上。
就在遼王率領大軍翻越天山的時候,援軍先鋒火真已經帶領三營騎兵和靖江王的五千人馬勝利會師,驅散了察合台汗國騎兵。
原來到了六月中旬的時候,靖江王手下五千人馬被察合台騎兵圍追堵截了半個月,已經慢慢撤退到來時的天山山口附近。
此時,明軍火箭早已經用完,彈藥所剩不多,人員傷亡兩百多人,大軍甚至開始殺馬為食。
盡管如此,靖江王還是很樂觀。明軍現在控製了離山口不遠的一處山穀,可以暫時存養部分戰馬,也方便接應物資。
小將張斧幾次請求襲擊察合台軍,都被靖江王否決了。
靖江王說:“這是殺人一千、自損兩百的方法。不到萬不得已,不能使用。明軍的弓弩手到現在還沒怎麽發揮呢,就讓你馬刀隊上?”
為了不打擊張斧的積極性,靖江王就讓張斧帶人一早一晚趁蒙古人不注意的時候,把部分戰馬拉到山穀外放牧。如果察合台軍追來,人多則跑,人少則搞,和對方搞遊擊戰。
這樣既解決了山穀內牧場草料不足的問題,又可以積小勝為大勝。察合台軍想困死明軍,明軍還想逐步消耗察合台軍的有生力量哩。
明軍也有吃虧的時候。
就在六月十六日,靖江王估計明軍從哈密送來的物資快要到了,就讓張斧帶兩營騎兵和六百長槍兵到山口去接應,結果在返程時遇到三千多察合台騎兵的圍攻。
騎兵營因為要保護長槍兵和物資,不得不先是槍弩齊發,最後又是短兵相接,短短二十多裏的路,騎兵營雖然殺敵一千人,自己也損失一百多人。
收到物資後,靖江王覺得這個十比一的敵我傷亡交換比很不劃算。照此下去,明軍到時候得付出多大的代價才能推進到北庭故地啊!
他打算準備再堅持個十天,實在不行,就開始撤退算了。
其實,包圍圈外的察合台軍更是左右為難,前前後後損失了五千人,硬是消滅不了這近在眼前的五千明軍。
六月二十四日上午,明軍開始撤退。
小五千的人員,加上九千匹軍馬,行進在草原上,浩浩蕩蕩,還是很威風的。
察合台騎兵就像一群草原狼一樣,在明軍側後方不遠不近的地方跟著。還有一些騎兵,在明軍必經路上擺了一些路障,但也隻是稍微遲滯了明軍撤退的速度。
明軍步兵都是騎馬作戰的步兵,行軍速度和騎兵一樣快。
快到中午的時候,明軍陸續進入天山山穀。山穀內卻傳來千軍萬馬的隆隆鐵蹄聲。
曹楚材連忙用旗語指揮在遠處山頭了望的夜不收仔細偵查,對方卻打來旗語,說是自己人,約有三千騎兵。
靖江王一聽,知道是援軍到了,馬上調整部署,讓原本進入穀內人馬衝出關外列好隊形。
穀外的察合台軍正在納悶明軍搞什麽名堂,穀內又有一股騎兵馬不停蹄地衝了過來。
靖江王所猜不錯,穀內來的正是火真帶的一團騎兵。
他瞅準時機,下令司號兵吹響衝鋒號,把張斧的騎兵放了出去,河西步兵緊隨其後,跟隨火真的騎兵衝陣,一下子又斬殺察合台軍兩千多人。
察合台軍再次狼狽西撤,明軍緊追不舍,又從巴裏草原反推了過來,於次日重新占領了巴裏城。
至此,靖江王指揮明軍在巴裏草原和察合台汗國反複拉鋸近兩個月,先後殲敵七千多人。
但是,因為明軍戰術以正麵平推為主,打的都是些擊潰戰,既沒有消滅察合台汗國主力,也沒有大的繳獲,遼東將士心裏還是覺得比較鬱悶,心裏都在渴望戰無不勝的遼王早點到來。
大家正念叨著哩,六月二十八日,遼王果然帶著明軍主力趕到巴裏城,明軍士氣瞬間爆棚。
收錢王爺充滿歉意的對遼王說道:“看來我還是不行啊,搞了兩個月,始終未能打開局麵。”
遼王笑著說道:“從情歌王子到征西將軍,初次帶兵,就打了這麽多勝仗,已經很不錯了。不知道你底細的,還以為是你那便宜老爹朱文正朱大都督附體了哩。”
收錢自我解嘲道:“怪不得哩,我打不開局麵,原來隻是善於防守的朱文正附體,要是善於進攻的霍去病附體就好了。”
遼王說道:“今後,我們都要靠自己了,誰附體都沒有用。”
朱植曾經研究過劉大帥的作戰特點。劉大帥在太行山打倭寇時,行軍打仗講究摸清五行,也就是任務、敵情、我情、地形和時間。五行不定,輸個幹幹淨淨。
朱植現在最關心的就是敵情,而帖木兒軍的動向又是敵情中的重中之重。
曹楚材率領的夜不收暫時收集到的情報是,帖木兒親自帶領主力十萬騎兵在北線和金帳汗國作戰,三個月內暫時不能回師撒馬爾罕,半年內難以到達別失八裏。
但是,帖木兒的四子沙哈魯在天山以北伊犁河穀的阿裏麻一帶,大約有三萬騎兵,帖木兒的長孫馬黑麻在天山以南喀什葛爾一帶大約有兩萬騎兵。
據俘虜稱,黑火汗正在考慮答應帖木兒的條件,承認帖木兒是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繼承人,以換取帖木兒對察合台汗國的支持。
朱植消化了這些消息後,心裏就大致有了底。察合台汗國對帖木兒還有顧慮,帖木兒應該還沒有做好和大明撕破臉皮的準備。
他原先並不讚成急於攻滅察合台汗國的,以盡量保持與帖木兒汗國之間的戰略平衡。
但是靖江王既然已經和察合台汗國撕破了臉皮,開弓沒有回頭箭,隻有趁帖木兒還未反應過來,大踏步前進,爭取半個月內解決北疆戰事,再視情進取南疆。
巴裏城內外,明軍一時大軍雲集,有一萬四千多人,看似壯觀,實際上很龐雜。
遼王先讓朱大能對明軍進行了簡單整編。
騎兵成立三個團,共計五千三百人。火真的騎兵第一團保持不變;以張斧的兩營騎兵為基礎,再從秦王府的騎兵中抽出七百人,成立騎兵第二團,下轄三個營。剩下的兩千三百名秦王騎兵由長興侯耿炳文之子、準駙馬都尉耿璿指揮,成立騎兵第三團。
步兵也成立三個步兵團,大約六千六百人。郭驥的步兵第一團保持不變。以盛宣帶的遼東兩營步兵為基礎,成立步兵第二團。以宋瑛的兩營步兵為基礎,成立步兵第三團。
所有步兵團下轄四營,每營五百五十人,不足兵源從最初的河西步兵中抽調補充。
後勤方麵,盛凡的車兵營保持不變,河西步兵剩下的近五百多人編為車兵第二營,加上工兵隊、醫療隊等輔助人員,以上一千三百餘人,由盛凡統一指揮,負責隨軍後勤保障任務。
背嵬軍、炮兵營、警衛隊和參謀人員共計一千二百餘人由遼王直接掌握。
隨後,遼王又將上述兵力又編為前中後三軍。
前軍由廣寧中護衛指揮使朱大能指揮,下轄火真騎兵第一團和郭驥步兵第一團。後軍由靖江王指揮,下轄張斧騎兵第二團和盛宣步兵第二團。中軍由遼王親自指揮,下轄耿璿騎兵第三團、宋瑛步兵第三團,以及背嵬軍、炮兵營、車兵營、警衛隊等直屬部隊。
七月一日,遼王率領明軍,高舉遼東軍旗,沿巴裏草原浩浩蕩蕩西進。兩天後,明軍推進到察合台汗國夏都別失八裏以東百十裏處,才遇到像樣的抵抗。
自收到哈密失守的消息後,察合台汗國的黑火汗已經做好了迎戰大明的準備。
讓他沒想到的是,自己前後派去近兩萬騎兵,花了近兩個月時間,居然消滅不了小小的五千明軍,反而讓明軍大搖大擺地打上門來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盡管帖木兒派出的援軍還沒到,黑火汗還是盡起傾國之兵前來迎戰!成吉思汗的子孫還是有幾分血性的。
明軍遠道而來,迅速采取以守為攻的策略。
在騎兵和車兵的掩護下,三個步團兵迅速拉上鐵絲網、安放拒馬、開挖戰壕,組建了三個龐大的防禦陣地。
每個陣地裏麵,又是以步兵連為單位,形成相對獨立,大小不一、陣線曲折的戰鬥單元。每個單元又通過壕溝相連,士兵們稱之為交通壕,用於各戰鬥單元之間相互支援,無懼蒙古騎兵的箭雨。
壕溝完成後,三個騎兵團被部署在三個巨型步兵陣地之間,用於機動作戰。
經過遼王在沈陽的案例教育,朱大能對這次作戰格外謹慎。他本來還想在陣地中間修築棱堡的,但是對手沒有給他足夠的時間。
大能還想在前麵灑一些三角刺,紮傷對方的人員和戰馬,也被遼王製止,說是這樣妨礙明軍的反衝鋒。
此時的遼王必勝信心溢於言表,對軍心士氣也是個極大的鼓舞。
也有一些先前參戰的明軍將士看到遼王來了以後,戰術上已經有了根本性變化,完全放棄了原先依托步兵長槍方陣和敵軍正麵對抗的戰術,心裏充滿了疑惑。
朱大能牛逼哄哄地解釋道:“這是遼王殿下親創的三三製散兵陣型攻防戰術,守中帶攻。以後,明軍都要以這種戰術為主進行作戰,神來殺神、佛來殺佛。”
朱大能也學會了打雞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