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楚材很快將戰況進行了匯總,及時向遼王報告。


    此次明軍在庭州打了一個漂亮的殲滅戰,斬俘兩萬餘人,蒙古和回鶻投降三萬餘人,繳獲、接收黃金三萬餘兩,白銀一百三十餘萬兩,牛、馬、騾、駝等大畜一萬五千餘頭,羊二十萬餘頭……


    將士們都感到前所未有的痛快。


    剛剛趕到庭州前線的魏國公徐允恭拍馬說道:“什麽蒙古騎兵,天下無敵?在遼王爺麵前,狗屁不是。”


    遼王笑道:“還是不要輕敵。魏國公啊,我本來隻想收複哈密,結果卻打成了滅國之戰,一不小心把察合台汗國給滅了。萬裏征戰,後勤第一,這鎮守庭州,轉運軍需的重任,本王就全部交給你了。”


    徐允恭問道:“不知有哪些人馬聽我差遣?”


    遼王說道:“主力要抓緊時間休整,防止帖木兒軍殺我立足未穩。我隻能將沈陽侯罕東率領的一營騎兵給你,你再從城內降軍中招募一營人馬。”


    徐允恭領受命令後,遼王又對曹楚材吩咐道:


    “通知各營長,分別報送斬獲,評出一百名戰鬥英雄,然後組織一個評功會,把將士的戰鬥熱情和立功願望充分調動起來。”


    “還有,讓張斧和盛宣再從俘虜和降兵中挑選人馬組建一個三千來人的補充團,加強訓練,作為大軍征戰的補充兵源。”


    “我看這張斧和盛宣兩個小家夥帶兵還是不錯的嘛,比宋瑛悟性要高些,以後還是要加加擔子。”


    “郭鑰和郭銓也別待在炮兵了,都放到宋瑛那裏,擔任副連長,接受實戰鍛煉……”


    七月六日,遼王就在庭州城召開慶功大會,給立功人員親自授予遼東利器,不是雪峰刀、喜峰刀,就是掣電槍,已有遼東利器的就獎勵十至三十兩現銀。


    一批立功人員經過火線提拔,走上排長、副連長崗位,一批副連長終於轉正成了連長。


    遼王這次打的雞血,絕對是現殺的那種,還帶著濃濃的體溫,傳遞到士兵們身上,那就是人人求戰的欲火。


    隨後明軍分兵四掠,周邊各小城、小部落望風而降,明軍又收獲了五萬隻羊,又幫助大軍解決了一個月的軍糧。


    七月九日,明軍主力到達烏魯木齊河東,分別進駐烏拉泊周圍的漢、唐輪台舊城和烏拉泊古城,同時派出少數人馬向前推進,繼續偵查敵情。


    在追殺黑火汗中立了大功的耿璿主動請纓,帶領騎兵第三團進駐烏魯木齊河以西一百餘裏的吉祥城,也就是後世的呼圖壁,建立前哨陣地,準備收取大唐庭州治下的最後一個縣西海縣舊地,也就是後世的瑪納斯城。


    遼王讓投誠蒙古及回鶻部落頭領們利用親屬關係,給駐守天山以南的吐魯番和大阪城守將們寫了幾封勸降書,然後交給朱大能,讓他帶領前軍南下天山,負責收複大唐天山軍駐地西州也就是吐魯番,防範帖木兒大軍從天山以南偷襲。


    不知不覺中,明軍已經遠離瓜州後方基地兩千五百多裏了,遼東的大批物資還沒有到齊。


    朱植覺得該稍微控製一下進軍節奏。


    除了讓朱大能帶領前軍南下收複吐魯番諸城,耿璿的騎兵第三團在西邊吉祥城進行警戒外,他讓主力在烏拉泊周圍進行休整,工兵隊指導補充團在烏拉泊北邊一座漢輪台舊城後方五裏處開始築造新城,取名迪化城,寓意啟迪教化遊牧各部之意。


    一席碧毯不忍入,無邊綠翠憑羊牧。


    七月的天山北麓,正值烏魯木齊大草原一年最美麗的時候。


    天山冰川雪融水和雨水共同交匯,大小河流縱橫,其中以烏魯木齊河為最,滋養著準葛爾盆地以南、天山以北的千裏大草原。


    有意思的是,無論是蒙古人還是回鶻人均把這一帶稱之烏魯木齊,意思為美麗的牧場。


    明軍作戰如秋風掃落葉,得勝之後,軍紀嚴明、秋毫無犯。


    偶有幾個犯禁的士兵,要麽是河西兵,要麽是秦府騎兵,一旦發現,都被隨軍的軍法官李嚴果斷執行了軍法,輕則軍棍,重則砍掉腦袋掛在城門外,以儆效尤。


    很快,在天山北麓遊牧的蒙古、回鶻各部在短暫的驚恐之後,開始照常放牧,甚至和盛凡的後勤部隊做起了生意。


    遼王這次出征,專門帶來了不少磚茶,一斤茶往往能換上四、五斤羊肉或奶酪,大大緩解了明軍後勤困難。


    遼王帶著靖江王等一幫大將在天山腳下緩轡而行,目之所及,草木繁盛、牛羊遍地,一如去年遼東的西遼河,充滿了生機。


    在不費吹灰之力就收複大唐北庭故地後,大家對收複整個西域也是充滿了希望,言談之間不免多了一些輕敵思想和速戰速決的想法:


    “王爺,蒙古人真的是銀樣臘槍頭,狗屁不是。”


    “我們現在進軍,也許一個月後就能收複安西四鎮。”


    “照這個速度,到了年底,我們能到達當年的貳師城過年。”


    “也許我們能直接殺到撒馬爾罕,把帖木兒的腦袋擰下來當已尿壺。”


    “……”


    遼王聽到這些意見之後,不由憂心忡忡。


    他在草原上信馬由韁走了半個時辰,好好捋了捋思路,才對大家說道:


    “仗打到今天這個地步,恐怕就是國戰了。其實,打仗不僅僅打的是士氣、武器和戰略戰術,有時候打的還是後勤保障。今天我就拿前朝經營西域的曆史與方略好好給大家上一堂課。”


    “漢唐經營西域的基本方略是固關隴,必先守河西;守河西,必先守西域;守西域,必先守北疆。”


    “曆史上,烏魯木齊河一帶曾經是西域北疆中心,可耕可牧。現在,我們的腳下,就是漢朝西域都護的輪台城,唐朝烏拉泊古城。從烏拉泊到巴裏草原,到處是漢、唐兩代經營西域的舊城古堡。在我們漢家與匈奴、突厥、吐蕃等遊牧部落的反複爭奪中,新舊城相依,城名相重。正如這烏拉泊周圍就有好幾個輪台古城一樣。”


    “漢朝最初也在烏拉泊以北輪台築城屯田,因為漢武帝後來搞了個《輪台詔》,後世腐儒紛紛誇大這一份詔書的政治作用,說這是漢武帝晚年痛改前非的罪已詔,把輪台屯田和經營西域貼上了窮兵黷武的標簽,要求從此放棄對外征戰,專務農本。”


    “實際上,漢武帝這份詔書隻是對連續三十年對外用兵的一個反思,順帶對經營西域政策進行了一次調整,而不是說放棄西域。”


    “當時漢朝經營西域真正的困因不是因為在輪台屯田多了,而是太少了。漢軍最初屯田兵力不過數十人,畝數過少,產量過低,根本不足以保障漢軍的軍糧供應。”


    “如果在輪台一帶擴大屯田規模,正如當時名臣桑弘羊所說,稍築列亭,連城而西,便可威震西域。這才是務農本與強邊的完美結合。”


    “匈奴和漢朝五爭車師,從漢武帝一直爭到漢宣帝,就說明了這個關鍵問題,就連不會種地的匈奴人也意識到了屯田的重要性。漢朝大將鄭吉帶領一千五百人在此屯田,匈奴也派了四千人來屯田。”


    “最終,還是因為漢軍善於屯田,解決了軍糧供給問題,取得了爭奪天山南北的主動權,把匈奴人給擠了出去。”


    “所以,與其說是漢軍通過作戰擊敗了匈奴,倒不如說是漢軍通過屯田贏了匈奴。”


    “到了大唐在此設立庭州,下轄蒲類、輪台、金滿和西海四縣,天山以北已是禾菽數千裏相望,足以保障北庭都護府渤海軍一萬兩千兵馬的糧草供應。”


    “現在,明軍後勤補給線也越來越長,僅靠繳獲,勉強可以支撐到冬月,但是後麵的過冬糧草還得靠從瓜州到哈密再到迪化的千裏轉運。”


    “因為路途遙遠,瓜州來的糧食至少要有三成以上消耗在路上。目前甘肅荒無人煙,幾乎無糧可運,如果從關中平原運糧,估計要有八成甚至九成的軍糧消耗在轉運的路上。”


    “想當年侯君集雖說滅了高昌國,但是關中百姓為了轉運軍糧可是十室九空,民怨沸騰。而且從瓜州到這裏要二十多天,從西安到這裏要兩個月。西域形勢一旦有變,遠水救不了近火。”


    “民無糧不穩,軍無糧不勝。在西域屯田一畝,勝過內地屯田二十畝,還可節省用於軍糧運送的八成以上兵力,節省大量調兵遣將、籌集糧草的時間。”


    “西域一省如果能夠自力更生,內地百姓也不會因增加徭役賦稅而民怨沸騰,朝內那幫腐儒也不會因此攻擊朝廷用兵窮兵黷武,輕言放棄西域……”


    聽著遼王談古論今,各位一路勢如破竹的將軍們及時上了一堂重要的軍事課,開始意識到打仗就是打後勤,轉戰天山並不隻是打打殺殺那麽簡單,慢慢也少了些速勝思想。


    但是靖江王有些不以為然,這不就是後世的建設兵團經驗麽!


    他覺得遼王是故意誇大後勤困難,準備為停止西進作鋪墊。這讓他很不開心!


    他後世在新疆生活了十幾年,足跡遍及天山南北,對腳下的每一片土地、每一片胡楊、每一片草原,甚至每一片沙漠都充滿了感情,特別是伊犁河穀美麗的那拉提草原。


    穿越到大明,身份雖然比朱天植差一點,那也是大明郡王。經過三年遼東曆練,現在好不容易實現了從流浪歌手到大明郡王的角色轉變,卻要在迪化停止前進的腳步。


    收錢王爺有些想不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去大明扶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飛獴在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飛獴在天並收藏去大明扶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