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這天,遼王簡單慰問了在吐魯番的傷病員後,開始啟程東返。
耿璿早已傷愈返京,盛凡最終傷重不治,長眠於天山腳下。
靖江王雖然有太醫蔣用文的診治和紅袖的精心照顧,傷勢始終沒有大的好轉。遼王隻好接上靖江王,帶上盛凡的骨灰一同坐上馬車慢慢返京。
遼王和郭英返京,除帶了海蘭察的警衛連作為護衛外,隻帶了情報參謀曹楚材、軍法官李嚴和書記官吳亮等少數幾個隨從,在路上幫忙繼續整理經營西域思路,處理往來公文。
等走到哈密時,明珠、仆固雄、郭鑰、李濟等人,一個個地從後麵快馬追了上來,要求隨遼王一同返京。
明珠和李濟是為了貼身照顧遼王身體。仆固雄是奉其父親仆固義之命,要終身追隨遼王。當連長的郭鑰也是多年沒有省親了,想順便回應天看老娘。
眼看要隨遼王返京的人越來越多,遼王越走越慢,剛好朝廷又來了催促遼王盡快返京的聖旨,靖江王主動說道:“你還是先回京城忙大事去吧,我在哈密繼續休息,等朱大能到後,再和遼東軍主力一起返回遼東。”
遼王也不好再勉強,道聲珍重後,開始和郭英等人換上駿馬,加快行程東返南下。
途中,他又匆匆見了徐德一麵,給他畫了個水中月,說是要向朝廷給他爭取一個帶編製的大官當當,讓他帶領人馬到迪化繼續種土豆。
可憐兮兮的徐德馬上又有了動力,帶領一隊農民繼續西進,仿佛前麵就有大明皇帝賞給他的烏紗帽似的。
遼王還抽空給宋晟寫了幾封信,一會讓他將多餘的戰馬送到河西的山丹放養,一會讓他想辦法招募力量在天山南北組織屯田,一會讓他想辦法和帖木兒帝國北邊的金帳汗國和瓦刺部落打通聯係,一會讓他派人繼續偵查帖木兒的動向……
遼王雖然離開了天山,心還在天山上。
在他看來,冤家宜解不宜結。但是既然和帖木兒汗國這個龐然大物結下了梁子,估計那隻有一種結果:不死不休。
現在,無論對於大明,還是帖木兒汗國,大家都是打累了而已,雙方積蓄一定能量之後,還是要繼續幹仗的。以帖木兒的尿性,這家夥,絕對會死磕到底的。
但是大明呢?也許會被帖木兒一個貌似謙恭的稱臣奉表忽悠得忘乎所以,還真以為自己是天下第一……
走到蘭州時,遼王又突然接到老朱的密旨,要求他帶一衛精兵火速進京“勤王”。
他不由有些緊張,心裏就在尋思:
“連老朱鎮都不住場子,估計京師局勢變化有點大,有點亂,搞不好連老朱都不在了,難道這道密旨是假的?”
“不管怎麽樣,老朱還是恢複漢室的大英雄,對自己也算不錯。如果沒有他給自己的兩百萬錠寶鈔,自己在遼東創業真隻能靠掘墓積累第一桶金了。”
“如果京城真的出現老朱解決不了的問題,或者被弑殺,自己還得去看看。至少得看看那個便宜老娘吧?”
他連忙讓海蘭察派人回去,通知背嵬軍火速從後麵趕上來,自己也得以放慢了腳步,讓小心髒和大腦都休息休息,總算沒有出現以前因疲勞過度而暈倒的情況。
四月二十日,老朱思考再三,決定暫時立舅舅不疼、姥姥不愛的朱允炆為皇太孫,作為大明皇室儲君,先消除朱家子孫內鬥隱患。
接著,他將馮勝、傅友德、藍玉三位戰功赫赫的老將加封太子太師或太傅,以示恩寵,又以應對帖木兒汗國為由,令三人各帶一批京軍骨幹,分別到山西、河南、北平等地練兵,同時削弱三位老將在京城的勢力。
馮勝、傅友德倒是很聽話,很快依令而行,分別前往山西和河南練兵,隻有藍玉托病不出,跋扈囂張一如太子在世之時。
老朱正考慮如何收拾藍玉,突然又接連收到錦衣衛指揮蔣獻的一係列報告:
“陛下,蜀王殿下帶了一支兵馬從陸路到了江北浦口碼頭,等候過江。”
“陛下,遼王殿下也帶了一支兵馬到了江北浦口碼頭,等候過江。”
“陛下,楚王殿下也帶領水師到了長江南岸的龍江船廠附近。”
“陛下,景川侯曹震、舳艫侯朱壽、東莞伯何榮也各帶兵馬到了龍江碼頭。”
“……”
聽到這麽多兵馬不請自來,幹了一輩子槍杆子出政權的老朱不由緊張起來,問道:“他們帶兵來幹什麽?”
蔣獻答道:“這幾支兵馬都說是奉旨‘勤王’、‘清君側’。”
老朱不由疑惑起來:“清君側?朕根本沒有下旨,讓這麽多兵馬進京啊?”
最近諸王爭儲比較厲害。除了秦、晉、燕、周四位嫡係親王外,楚王和齊王好像也有些小想法。
他沒想到,就連遠在萬裏之外的臭屁兒子小遼王都帶了兵馬過來湊熱鬧。
這下,連他自己都搞不清這些兒子到底是奔著皇位來的,還是受了奸邪蒙蔽“勤王”來的。
畢竟,親王入京“勤王”、“清君側”,是自己為了大明江山的千秋穩固而親手創立的自救機製。
山雨欲來風滿樓!
老朱連兒子們也不敢相信了,連忙派人傳旨,勸大家都回去。
結果大家都說:“我等擔心皇帝被奸臣所害,隻有進城後見到皇帝本人,才敢回去。”
老朱擔心“勤王”兵馬乘機造反,也不敢讓守城將士放“勤王”兵馬入城。
大家就這麽一直僵持下去。
洪武二十六年四月底,遼王終於來到應天城對麵的江浦縣,正好遇到從成都帶了三千兵馬過來“勤王”的蜀王朱椿。
二人正要從浦口碼頭過江,卻又接到老朱的聖旨,要他們立即返回封國。
蜀王膽小,想回成都。
遼王說:“十一哥,也許是老皇帝已經歸西,也許是新皇帝在提防咱們。總之,這一趟不能白來,要搞清楚應天城到底是怎麽回事才能走。”
蜀王賓輔方孝孺是個很有主見的人,也深以為然,一起勸住了蜀王。
遼王其實還想,無論如何,自己已經一路奔波兩個月了,怎麽也得休息幾天。無論是老皇帝還是新皇帝防著自己,自己也至少見見寧貴妃吧。
如果有可能,幹脆把寧貴妃接到遼東,遠離京城這個大染缸,管他哪個王八蛋當皇帝。
實在不行,等背嵬軍養足了精神,攻破應天城,看個究竟先。
經過此番西域征戰,他現在對自己的背嵬軍的戰鬥力信心十足,不再是當年那個在京城處處小心翼翼的藩王了。
不過,看長江中間戰船越聚越多,江帆蔽日,遼王也不知是誰的兵馬,覺得率領大隊人馬貿然過江還真的很危險。
他越想越累,就讓郭英隨蜀王的人一起過江打探情況,自己在江邊補起了覺。
隨後,他也不管不顧,在背嵬軍的警戒下,睡得昏天黑地,似乎忘記了整個世界。
耿璿早已傷愈返京,盛凡最終傷重不治,長眠於天山腳下。
靖江王雖然有太醫蔣用文的診治和紅袖的精心照顧,傷勢始終沒有大的好轉。遼王隻好接上靖江王,帶上盛凡的骨灰一同坐上馬車慢慢返京。
遼王和郭英返京,除帶了海蘭察的警衛連作為護衛外,隻帶了情報參謀曹楚材、軍法官李嚴和書記官吳亮等少數幾個隨從,在路上幫忙繼續整理經營西域思路,處理往來公文。
等走到哈密時,明珠、仆固雄、郭鑰、李濟等人,一個個地從後麵快馬追了上來,要求隨遼王一同返京。
明珠和李濟是為了貼身照顧遼王身體。仆固雄是奉其父親仆固義之命,要終身追隨遼王。當連長的郭鑰也是多年沒有省親了,想順便回應天看老娘。
眼看要隨遼王返京的人越來越多,遼王越走越慢,剛好朝廷又來了催促遼王盡快返京的聖旨,靖江王主動說道:“你還是先回京城忙大事去吧,我在哈密繼續休息,等朱大能到後,再和遼東軍主力一起返回遼東。”
遼王也不好再勉強,道聲珍重後,開始和郭英等人換上駿馬,加快行程東返南下。
途中,他又匆匆見了徐德一麵,給他畫了個水中月,說是要向朝廷給他爭取一個帶編製的大官當當,讓他帶領人馬到迪化繼續種土豆。
可憐兮兮的徐德馬上又有了動力,帶領一隊農民繼續西進,仿佛前麵就有大明皇帝賞給他的烏紗帽似的。
遼王還抽空給宋晟寫了幾封信,一會讓他將多餘的戰馬送到河西的山丹放養,一會讓他想辦法招募力量在天山南北組織屯田,一會讓他想辦法和帖木兒帝國北邊的金帳汗國和瓦刺部落打通聯係,一會讓他派人繼續偵查帖木兒的動向……
遼王雖然離開了天山,心還在天山上。
在他看來,冤家宜解不宜結。但是既然和帖木兒汗國這個龐然大物結下了梁子,估計那隻有一種結果:不死不休。
現在,無論對於大明,還是帖木兒汗國,大家都是打累了而已,雙方積蓄一定能量之後,還是要繼續幹仗的。以帖木兒的尿性,這家夥,絕對會死磕到底的。
但是大明呢?也許會被帖木兒一個貌似謙恭的稱臣奉表忽悠得忘乎所以,還真以為自己是天下第一……
走到蘭州時,遼王又突然接到老朱的密旨,要求他帶一衛精兵火速進京“勤王”。
他不由有些緊張,心裏就在尋思:
“連老朱鎮都不住場子,估計京師局勢變化有點大,有點亂,搞不好連老朱都不在了,難道這道密旨是假的?”
“不管怎麽樣,老朱還是恢複漢室的大英雄,對自己也算不錯。如果沒有他給自己的兩百萬錠寶鈔,自己在遼東創業真隻能靠掘墓積累第一桶金了。”
“如果京城真的出現老朱解決不了的問題,或者被弑殺,自己還得去看看。至少得看看那個便宜老娘吧?”
他連忙讓海蘭察派人回去,通知背嵬軍火速從後麵趕上來,自己也得以放慢了腳步,讓小心髒和大腦都休息休息,總算沒有出現以前因疲勞過度而暈倒的情況。
四月二十日,老朱思考再三,決定暫時立舅舅不疼、姥姥不愛的朱允炆為皇太孫,作為大明皇室儲君,先消除朱家子孫內鬥隱患。
接著,他將馮勝、傅友德、藍玉三位戰功赫赫的老將加封太子太師或太傅,以示恩寵,又以應對帖木兒汗國為由,令三人各帶一批京軍骨幹,分別到山西、河南、北平等地練兵,同時削弱三位老將在京城的勢力。
馮勝、傅友德倒是很聽話,很快依令而行,分別前往山西和河南練兵,隻有藍玉托病不出,跋扈囂張一如太子在世之時。
老朱正考慮如何收拾藍玉,突然又接連收到錦衣衛指揮蔣獻的一係列報告:
“陛下,蜀王殿下帶了一支兵馬從陸路到了江北浦口碼頭,等候過江。”
“陛下,遼王殿下也帶了一支兵馬到了江北浦口碼頭,等候過江。”
“陛下,楚王殿下也帶領水師到了長江南岸的龍江船廠附近。”
“陛下,景川侯曹震、舳艫侯朱壽、東莞伯何榮也各帶兵馬到了龍江碼頭。”
“……”
聽到這麽多兵馬不請自來,幹了一輩子槍杆子出政權的老朱不由緊張起來,問道:“他們帶兵來幹什麽?”
蔣獻答道:“這幾支兵馬都說是奉旨‘勤王’、‘清君側’。”
老朱不由疑惑起來:“清君側?朕根本沒有下旨,讓這麽多兵馬進京啊?”
最近諸王爭儲比較厲害。除了秦、晉、燕、周四位嫡係親王外,楚王和齊王好像也有些小想法。
他沒想到,就連遠在萬裏之外的臭屁兒子小遼王都帶了兵馬過來湊熱鬧。
這下,連他自己都搞不清這些兒子到底是奔著皇位來的,還是受了奸邪蒙蔽“勤王”來的。
畢竟,親王入京“勤王”、“清君側”,是自己為了大明江山的千秋穩固而親手創立的自救機製。
山雨欲來風滿樓!
老朱連兒子們也不敢相信了,連忙派人傳旨,勸大家都回去。
結果大家都說:“我等擔心皇帝被奸臣所害,隻有進城後見到皇帝本人,才敢回去。”
老朱擔心“勤王”兵馬乘機造反,也不敢讓守城將士放“勤王”兵馬入城。
大家就這麽一直僵持下去。
洪武二十六年四月底,遼王終於來到應天城對麵的江浦縣,正好遇到從成都帶了三千兵馬過來“勤王”的蜀王朱椿。
二人正要從浦口碼頭過江,卻又接到老朱的聖旨,要他們立即返回封國。
蜀王膽小,想回成都。
遼王說:“十一哥,也許是老皇帝已經歸西,也許是新皇帝在提防咱們。總之,這一趟不能白來,要搞清楚應天城到底是怎麽回事才能走。”
蜀王賓輔方孝孺是個很有主見的人,也深以為然,一起勸住了蜀王。
遼王其實還想,無論如何,自己已經一路奔波兩個月了,怎麽也得休息幾天。無論是老皇帝還是新皇帝防著自己,自己也至少見見寧貴妃吧。
如果有可能,幹脆把寧貴妃接到遼東,遠離京城這個大染缸,管他哪個王八蛋當皇帝。
實在不行,等背嵬軍養足了精神,攻破應天城,看個究竟先。
經過此番西域征戰,他現在對自己的背嵬軍的戰鬥力信心十足,不再是當年那個在京城處處小心翼翼的藩王了。
不過,看長江中間戰船越聚越多,江帆蔽日,遼王也不知是誰的兵馬,覺得率領大隊人馬貿然過江還真的很危險。
他越想越累,就讓郭英隨蜀王的人一起過江打探情況,自己在江邊補起了覺。
隨後,他也不管不顧,在背嵬軍的警戒下,睡得昏天黑地,似乎忘記了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