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閱秋操也是個體力活,英雄遲暮的老朱不得不讓少年遼王主持今年的秋操。
好不容易檢閱完軍容整肅的受閱隊伍,老朱在遼王和皇太孫的陪同下,登上點將台,開始讓遼王主持各軍操練。
按遼王的秋操章程,秋操分閱、操、試三個內容進行。
第一個內容是閱,就參照後世的閱兵式,把進京十支都司隊伍和十支藩王護衛共二十個方陣像碼麻將一樣,碼整齊,士兵們吃幾天好的,再換上過年穿的新衣服,顯得精神抖擻,在皇帝乘車檢閱時把口號喊響亮一點就行。
考慮到老朱年事已高,遼王取消了後世的分列式,免得把老朱給累暈了。
事實證明,老朱對這個簡化的閱兵式已經很滿意了。
八月二十六下午進行秋操的第二個內容是操,基本按照大明軍士操典進行兵器操作考核。
這是大明每次校閱的主要內容,主要考核士兵弓馬槍銃是否嫻熟,類似後世單項軍事技能考核。
但是,大明兵器都是因地製宜,就地取材,五花八門,並沒有客觀統一的考核標準。就拿火銃來說,有鐵鑄的,也有竹製的,粗的可以說是大炮,細的也可以說是大炮仗,那標準自然沒有辦法統一。
遼王隻好采取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分別進行考核。
俞靖帶幾個人考核騎術,平安帶幾個人考核火銃射擊,剛回來的海蘭察考核射箭,兵部派人考核其他幾個兵器項目。
因為考核項目繁多,人又多,費時又長,遼王也沒有全程參加。老朱在場,他就在場,老朱說乏了,他也說累了。
為了避嫌,遼王沒有讓自己的警衛連和遼東都司代表隊參賽,這讓遼東都司帶隊的周興很有些失望。
早在三月,老朱就越過遼王府,密令平安從長春的廣寧右護衛抽調一千五百精兵火速進京。
到了六月,老朱又詔令吳高從遼東都司各衛中選派一千五百人進京參加秋操。這和其他各地先派邊軍、後派親王護衛的順序恰恰相反。
遼東都司指揮使吳高收到詔令後,很是發愁,專門前往沈陽與張石商量了半天。
張石說:“廣寧衛和開原衛經過四年的訓練和實戰,雖然比不上遼王府三護衛,但在裝備、技術和戰術上不僅超過京軍,更是甩開其他邊軍好幾條街。如果精銳盡出,不僅要遭人嫉妒,還可能被皇帝以入京宿衛為名,長期留在京城。”
吳高就說:“如果隻派義州衛和安東衛的老弱病殘,估計也要給留在京城的遼王爺丟人。”
二人一合計,本著馬不露肥的原則,決定從廣寧衛選派一個表現中等的騎兵營參加,配發的新式武器不是太多,軍士和武器的磨合度又不是太高,希望能多少遮掩一下廣寧衛的光茫。
按照這個原則,吳高又吩咐金州衛的馬雲派來五百長槍兵,義州衛的宋琥派步兵營,爭取在邊軍中表現不是太差。
三支受閱隊伍敲定之後,全部開往廣寧集中訓練三日,主要是統一步伐,強調紀律和禮儀,然後由廣寧衛指揮使周興率領,乘船渡海南下,直抵京師。
結果,周興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因為遼王要避嫌,他隻能作觀眾,連上場露臉的機會都沒有。
八月三十日,秋操進入第三個內容:試,主要是集體軍事項目比試。
這是曆年秋操的精華所在,講究號令整齊、陣法變化熟練,雖然能體現隊伍整體協同性,但更多體現表演性。就像後世經曆的某些軍事演習變成演戲一樣,戲味十足,極具觀賞性。當然有時候也會像某地的城管或保安閱兵,笑話百出,權當免費看了場演出。
遼王在籌劃時,參照後世軍事考核和實兵演練,特意突出了集體項目的對抗性和實戰性。
因為大明軍隊之間存在無法回避的代差,必須要通過對抗演練增強大明將領的危機意識、革新意識。
為進一步增強對抗性,遼王把集體比試分為三場,並特意安排遼東都司和京軍都參加比試。
老朱聽說後,也像孩子似的全程觀看。
第一場比試是騎兵進攻。
遼王讓人在校場上挖上橫七豎八的壕溝,又讓人安排上百個士兵舉著標靶在壕溝內亂跑,隻把標靶露出溝外。然後由各隊推選十名騎兵,也不管你用火銃、用弓箭,還是用套馬繩,誰在規定的時間內消滅的標靶多,算誰贏。
一天比試下來,剛剛組建的羽林後衛成績遙遙領先,位居第一。俞靖手下那幫背嵬軍騎兵還真不是吹的。
平安的羽林前衛名列第二,這是遼王右護衛開的花、結的果。
朱高熾的燕山中護衛名列第三。看來譚廣這家夥也沒少從遼王那裏學到東西。
楚王、蜀王護衛的騎兵如願以償,成績墊底,泯然於眾。
九月一日,開始第二場集體比試:登城作戰。
遼王就以清涼山一帶的城牆為道具,讓各隊人馬各出五十人攻城。不管你用雲梯,還是用登城車,還是飛鉤,還是槍弩,誰在規定的時間內登城人數最多,誰算贏。
結果又是羽林後衛和羽林前衛憑槍駑的便捷和身手的敏捷,奪得前兩名。湘王的荊州中護衛因為近兩年參與平定貴州一帶的叛亂,經常要攀援山崖、攻城拔寨,對這個項目也比較熟悉,拿了個第三。
九月二日,開始第三場比試:近身格鬥。
每支隊伍各選三十名長槍兵或火銃手或刀牌手,戴上假胃、護具,手持木刀、木銃,或去掉槍頭的長槍,蘸上石灰,進行近距離格鬥。不管你采用長槍兵方陣,還是刀牌手三角陣,還是火銃手散兵陣,誰在規定時間內在對方身上留的白點多,誰算贏。
一時之間,校場上殺聲震天,各支隊伍殺得昏天黑地。
這場比試基本不存在武器代溝,遼王又讓羽林軍退出比試,結果比試排名雖然有先後,具體成績差距不是太大,大家麵子上都好接受。
但是,這個項目對抗性和危險性最高,最體現士兵的體能、身體的協調性、臨陣的勇氣和團隊的信任協作。這個結果說明大明將士整體素質還是很不錯的。
到了九月三日,按遼王的計劃安排,老朱和皇太孫親自為前幾日秋操成績優異的集體和個人進行頒獎,就算結束了。
老朱卻意猶未盡,突發奇想道:“遼王,朕知道你的警衛連是精銳中的精銳,讓你的警衛連也給大家來個示範表演吧。”
遼王隻好對海蘭察說道:“你去安排吧。”
海蘭察就從警衛連中挑選了十個騎兵,騎著阿拉伯戰馬在校場上奔馳如飛,時而火槍連擊、彈無虛發,時而馬刀連劈,木人橫飛。看的眾人是心驚膽戰!
海蘭察又從警衛連中挑選十人專門進行射擊表演,百步之處,槍槍命中靶心。看的眾人是連聲喝彩!
老朱也當眾下了一道口諭:“朕今日總算見識了遼東健兒驍勇,凡隨遼王進京平叛的遼東將士各賞綢緞十匹,凡參與秋操遼東將士另賞瓷器一套。”
海蘭察連忙帶領遼東兵謝恩。
其實,遼王的警衛連實戰機會並沒有背嵬軍多,在遼王護衛中戰鬥力隻能算是中等水平。
遼王看老朱心情不錯,準備見好就收,勸道:“陛下,這秋操也算圓滿結束了,你還是早點回宮歇息吧。”
這時兵部尚書唐鐸插了一嘴;“陛下,遼海水師副都督柳升班師回來了,戰船泊在龍江碼頭,您看……”
龍江碼頭就在清涼門外,離大校場不算太遠,老朱立即答應道:“好,大家就隨朕一起去碼頭看看。”
就在去碼頭的路上,唐鐸慢慢給老朱報告了柳升南下的情況。
原來,柳升帶著遼海水師三艘新式戰艦和浙江水師兩條舊船奉命追剿何迪殘部,殺到廣東後,沒料到何迪又帶領船隻和一些部曲亡命占城沿海去了,隻好無功而返。
在回師途中,柳升剛好遇到一群倭寇在浙江海麵來回竄。他就指揮艦隊對著倭寇船隻一陣猛轟,迅速擊沉十餘艘海盜船,近千倭寇喂了鯊魚,其他的四散逃竄。
老朱聽得心潮澎湃,帶領一幫文武大臣徑直跑到遼海水師最大的“廣寧號”戰艦上。
他要親眼見證一下,前幾日被遼王吹上天的遼海水師艦炮威力到底如何。
好不容易檢閱完軍容整肅的受閱隊伍,老朱在遼王和皇太孫的陪同下,登上點將台,開始讓遼王主持各軍操練。
按遼王的秋操章程,秋操分閱、操、試三個內容進行。
第一個內容是閱,就參照後世的閱兵式,把進京十支都司隊伍和十支藩王護衛共二十個方陣像碼麻將一樣,碼整齊,士兵們吃幾天好的,再換上過年穿的新衣服,顯得精神抖擻,在皇帝乘車檢閱時把口號喊響亮一點就行。
考慮到老朱年事已高,遼王取消了後世的分列式,免得把老朱給累暈了。
事實證明,老朱對這個簡化的閱兵式已經很滿意了。
八月二十六下午進行秋操的第二個內容是操,基本按照大明軍士操典進行兵器操作考核。
這是大明每次校閱的主要內容,主要考核士兵弓馬槍銃是否嫻熟,類似後世單項軍事技能考核。
但是,大明兵器都是因地製宜,就地取材,五花八門,並沒有客觀統一的考核標準。就拿火銃來說,有鐵鑄的,也有竹製的,粗的可以說是大炮,細的也可以說是大炮仗,那標準自然沒有辦法統一。
遼王隻好采取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分別進行考核。
俞靖帶幾個人考核騎術,平安帶幾個人考核火銃射擊,剛回來的海蘭察考核射箭,兵部派人考核其他幾個兵器項目。
因為考核項目繁多,人又多,費時又長,遼王也沒有全程參加。老朱在場,他就在場,老朱說乏了,他也說累了。
為了避嫌,遼王沒有讓自己的警衛連和遼東都司代表隊參賽,這讓遼東都司帶隊的周興很有些失望。
早在三月,老朱就越過遼王府,密令平安從長春的廣寧右護衛抽調一千五百精兵火速進京。
到了六月,老朱又詔令吳高從遼東都司各衛中選派一千五百人進京參加秋操。這和其他各地先派邊軍、後派親王護衛的順序恰恰相反。
遼東都司指揮使吳高收到詔令後,很是發愁,專門前往沈陽與張石商量了半天。
張石說:“廣寧衛和開原衛經過四年的訓練和實戰,雖然比不上遼王府三護衛,但在裝備、技術和戰術上不僅超過京軍,更是甩開其他邊軍好幾條街。如果精銳盡出,不僅要遭人嫉妒,還可能被皇帝以入京宿衛為名,長期留在京城。”
吳高就說:“如果隻派義州衛和安東衛的老弱病殘,估計也要給留在京城的遼王爺丟人。”
二人一合計,本著馬不露肥的原則,決定從廣寧衛選派一個表現中等的騎兵營參加,配發的新式武器不是太多,軍士和武器的磨合度又不是太高,希望能多少遮掩一下廣寧衛的光茫。
按照這個原則,吳高又吩咐金州衛的馬雲派來五百長槍兵,義州衛的宋琥派步兵營,爭取在邊軍中表現不是太差。
三支受閱隊伍敲定之後,全部開往廣寧集中訓練三日,主要是統一步伐,強調紀律和禮儀,然後由廣寧衛指揮使周興率領,乘船渡海南下,直抵京師。
結果,周興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因為遼王要避嫌,他隻能作觀眾,連上場露臉的機會都沒有。
八月三十日,秋操進入第三個內容:試,主要是集體軍事項目比試。
這是曆年秋操的精華所在,講究號令整齊、陣法變化熟練,雖然能體現隊伍整體協同性,但更多體現表演性。就像後世經曆的某些軍事演習變成演戲一樣,戲味十足,極具觀賞性。當然有時候也會像某地的城管或保安閱兵,笑話百出,權當免費看了場演出。
遼王在籌劃時,參照後世軍事考核和實兵演練,特意突出了集體項目的對抗性和實戰性。
因為大明軍隊之間存在無法回避的代差,必須要通過對抗演練增強大明將領的危機意識、革新意識。
為進一步增強對抗性,遼王把集體比試分為三場,並特意安排遼東都司和京軍都參加比試。
老朱聽說後,也像孩子似的全程觀看。
第一場比試是騎兵進攻。
遼王讓人在校場上挖上橫七豎八的壕溝,又讓人安排上百個士兵舉著標靶在壕溝內亂跑,隻把標靶露出溝外。然後由各隊推選十名騎兵,也不管你用火銃、用弓箭,還是用套馬繩,誰在規定的時間內消滅的標靶多,算誰贏。
一天比試下來,剛剛組建的羽林後衛成績遙遙領先,位居第一。俞靖手下那幫背嵬軍騎兵還真不是吹的。
平安的羽林前衛名列第二,這是遼王右護衛開的花、結的果。
朱高熾的燕山中護衛名列第三。看來譚廣這家夥也沒少從遼王那裏學到東西。
楚王、蜀王護衛的騎兵如願以償,成績墊底,泯然於眾。
九月一日,開始第二場集體比試:登城作戰。
遼王就以清涼山一帶的城牆為道具,讓各隊人馬各出五十人攻城。不管你用雲梯,還是用登城車,還是飛鉤,還是槍弩,誰在規定的時間內登城人數最多,誰算贏。
結果又是羽林後衛和羽林前衛憑槍駑的便捷和身手的敏捷,奪得前兩名。湘王的荊州中護衛因為近兩年參與平定貴州一帶的叛亂,經常要攀援山崖、攻城拔寨,對這個項目也比較熟悉,拿了個第三。
九月二日,開始第三場比試:近身格鬥。
每支隊伍各選三十名長槍兵或火銃手或刀牌手,戴上假胃、護具,手持木刀、木銃,或去掉槍頭的長槍,蘸上石灰,進行近距離格鬥。不管你采用長槍兵方陣,還是刀牌手三角陣,還是火銃手散兵陣,誰在規定時間內在對方身上留的白點多,誰算贏。
一時之間,校場上殺聲震天,各支隊伍殺得昏天黑地。
這場比試基本不存在武器代溝,遼王又讓羽林軍退出比試,結果比試排名雖然有先後,具體成績差距不是太大,大家麵子上都好接受。
但是,這個項目對抗性和危險性最高,最體現士兵的體能、身體的協調性、臨陣的勇氣和團隊的信任協作。這個結果說明大明將士整體素質還是很不錯的。
到了九月三日,按遼王的計劃安排,老朱和皇太孫親自為前幾日秋操成績優異的集體和個人進行頒獎,就算結束了。
老朱卻意猶未盡,突發奇想道:“遼王,朕知道你的警衛連是精銳中的精銳,讓你的警衛連也給大家來個示範表演吧。”
遼王隻好對海蘭察說道:“你去安排吧。”
海蘭察就從警衛連中挑選了十個騎兵,騎著阿拉伯戰馬在校場上奔馳如飛,時而火槍連擊、彈無虛發,時而馬刀連劈,木人橫飛。看的眾人是心驚膽戰!
海蘭察又從警衛連中挑選十人專門進行射擊表演,百步之處,槍槍命中靶心。看的眾人是連聲喝彩!
老朱也當眾下了一道口諭:“朕今日總算見識了遼東健兒驍勇,凡隨遼王進京平叛的遼東將士各賞綢緞十匹,凡參與秋操遼東將士另賞瓷器一套。”
海蘭察連忙帶領遼東兵謝恩。
其實,遼王的警衛連實戰機會並沒有背嵬軍多,在遼王護衛中戰鬥力隻能算是中等水平。
遼王看老朱心情不錯,準備見好就收,勸道:“陛下,這秋操也算圓滿結束了,你還是早點回宮歇息吧。”
這時兵部尚書唐鐸插了一嘴;“陛下,遼海水師副都督柳升班師回來了,戰船泊在龍江碼頭,您看……”
龍江碼頭就在清涼門外,離大校場不算太遠,老朱立即答應道:“好,大家就隨朕一起去碼頭看看。”
就在去碼頭的路上,唐鐸慢慢給老朱報告了柳升南下的情況。
原來,柳升帶著遼海水師三艘新式戰艦和浙江水師兩條舊船奉命追剿何迪殘部,殺到廣東後,沒料到何迪又帶領船隻和一些部曲亡命占城沿海去了,隻好無功而返。
在回師途中,柳升剛好遇到一群倭寇在浙江海麵來回竄。他就指揮艦隊對著倭寇船隻一陣猛轟,迅速擊沉十餘艘海盜船,近千倭寇喂了鯊魚,其他的四散逃竄。
老朱聽得心潮澎湃,帶領一幫文武大臣徑直跑到遼海水師最大的“廣寧號”戰艦上。
他要親眼見證一下,前幾日被遼王吹上天的遼海水師艦炮威力到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