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早朝從卯時開始,一般大約需要一個時辰,也就是兩個小時,大家還挺得住。


    但是大臣們大多住在龐大的京城內的四麵八方,為了趕早朝,住得遠的往往聽到半夜第一聲雞叫,就不得不起床,洗漱穿戴,穿越半個應天城,準備上朝。


    到了寅時也就是淩晨三點左右,大臣們基本上都趕到午門外等候,順便和同僚私下交流一下家長裏短或坊間段子。


    到了卯時也就是五點,隨著小太監宣布上朝,大家才走進奉天大殿,正式開始討論國家大事,俗稱“點卯。”


    這天早上,時間到了巳時也就是上午九點的時候,大明朝堂的早朝還沒有散,因為大家還沒有拿出一個應對帖木兒竊密後的章程來。皇帝老兒就讓大家一直站著這麽苦思冥想。


    雖然還沒有到午時,不過老是這麽站著,大臣們感覺還是有點難受。


    大臣們實際上已經在深秋的寒風之中站了六個小時,個個凍得瑟瑟發抖,餓得饑腸轆轆。


    這時大家不由急切地渴望遼王殿下早點醒來,參加早朝,順便給皇帝出個主意。皇帝高興了,興許就會讓大家早點結束早朝,回家吃飯嘍。


    這年頭,老朱整頓吏治有點狠,有的官員上朝回去晚了,膽小的家眷們以為出了事,會嚇得在家裏上吊。


    大家非常擔心,今天如果大家集體回家晚了,不知又有多少人會上吊,白白送了性命。


    “帖木兒汗國窺視大明已久,早在五、六年前已經在京軍之中培養細作,也許朝中站立的大臣之中也有內應。”


    “三軍之事,莫大於密。如今,帖木兒使節利用出使我朝之機,已經竊取我大明機密。大明朝堂已經如同四處漏風的篩子,無密可言。”


    “如果要善後,除非聽我一言。”


    也許是大臣們的誠意感動了上天,突然有一個熟悉的聲音響徹朝堂。


    大明君臣不約而同地朝殿門口望去,果然是遼王爺,如假包換的臭屁風格。


    老朱不由心情大好,親切問道:“原來是遼王啊,你總算來了。隻要能善後,朕一切聽你的。”


    遼王微微一笑,說道:“陛下金口玉言,臣自然相信。隻是還請先將以前允諾的五十萬兩銀子劃給遼王府,再將此前被工部要回的工匠返還給遼東。”


    老朱連忙答道:“好好好!都依你,總行了吧。”


    遼王於是說道:


    “帖木兒雖然竊取我大明機密,但是西域善後章程出爐不到一個月,帖木兒使節如果要逃歸本國,又怕被我追捕拘拿,必定放棄官道,從小路間道秘密潛回帖木兒汗國,比從大道歸國要花費更多時間。”


    “如此一來,這帖木兒根據情報作出應對少則需要一年,多則需要兩年以上時間。我們及時應對,應該還來得及。”


    “如果陛下讓臣立即歸國回遼東,和新王好好籌劃,以一年為期,厲兵秣馬,做好防範準備,定保西域無虞。”


    聽著遼王分析得頭頭是道,老朱開始也跟著點頭,猛地一聽遼王後麵說要歸國,臉色登時綠了起來。


    他冷冷地說道:“遼王不必歸國,就留在京城監國吧,也可以輔佐朕指揮西北邊軍防範帖木兒軍來犯。”


    遼王好像早就預判到了老朱的預判似地,繼續說道:“不少人以為,大明核心秘密,在於遼東火器。遼東火器之精巧,在於掣電銃,但臣送給太子掣電銃之製造機密,已盡為帖木兒汗國所掌握。”


    “實際上,臣還有各種精巧大炮正在研發改進之中。這些大炮都依賴遼東的工廠、鋼鐵和水力進行製造。如果在京城重新設廠,沒有三年不能開工。”


    “臣去年征戰西域,帖木兒汗國已有大炮百餘門,此後恐怕不下上千門。臣如果不回遼東,大明何以應付帖木兒帝國的千軍萬馬和千門大炮?”


    遼王這麽一說,滿朝文武齊聲說道:“遼王殿下所言極是,懇請陛下允許遼王殿下盡快之國,早作防範。”


    老朱一看這廷議形勢,竟好像是文武百官與遼王早就事先串通好了似的,都要遼王離京才肯罷休,於是問道:“遼王,難道你非要回遼東不可?”


    遼王說道:


    “京師秘密已經盡為帖木兒汗國所掌握。但是除了掣電銃和大炮外,臣在遼東還有許多秘密。如果要善後,就請陛下放臣回遼東,和新王共同商議應對之策。”


    “在此期間,如陛下要召臣回京城垂詢,臣從遼東到應天,順風十五日,逆風二十餘日,比雲南、甘肅諸省回京還快。待臣回去再造出快船後,到京城順風不到十日,逆風不過二十日,比山東、北平還快。”


    老朱這時感覺有點像掉進了這臭屁兒子設計好的陷阱裏,又一時無法反駁,隻好說道:“那……那就先以一年為期吧。一年之後,立刻給朕回京城。”


    有了老朱這句話,遼王高聲說了句“謝陛下隆恩”,就拉著俞靖退朝。


    等出了大殿,到了午門外,他就策馬狂奔,一路出了京城,又出了外城,半個時辰後便到達京城之外的龍江碼頭。


    寧貴妃也是剛剛被海蘭察帶到遼東船上不久,見小魯王和含山正在饒有興致地看熊二跳鋼管舞哩,心裏不免充滿了狐疑,正要責問海蘭察等人,遼王卻氣喘籲籲地上了船。


    他拿出沈莊早就準備好的一堆皮草一件一件地讓寧貴妃和郭愛、明珠試穿。


    女人都是天生愛美的動物,恰好此時江風日冷,又見遼王拿著這麽多衣服,不由喜笑顏開,很快和後世女人一樣,越挑越眼花,不知道該挑哪一件好。


    仆固雄等侍衛便高聲對一路跟上船來的羽林護衛說道:“貴妃娘娘和遼王妃要在船上試衣,你們先下去候著。”


    眾羽林護衛感覺遼王侍衛有些不大對勁,這時見指揮使也來到了船上,隻好都拿目光瞅向了俞靖。


    此時的俞靖見寧貴妃、遼王妃、小魯王和遼王侍衛們早已在船上會齊,心裏登時明白了,這遼王原來不僅是要離京,而且是要帶著一家老小全部離京,好一招聲東擊西、分進合擊、瞞天過海之術,連自己都被蒙在鼓裏。


    他隻好對遼王一長揖,說道:“海路艱險,卑職祝殿下一路順風。”


    隨後,他便帶著羽林後衛的一幫護衛們揚長而去。


    早就在一旁待命的沈莊立刻下令啟錨揚帆起航。


    正在試穿衣服的寧貴妃感覺船體在晃動,出門一看,發現這大船竟然在揚帆東下,心裏不由怕了起來,高聲喊道:“兒啊,為娘不去遼東,你將娘放下吧。”


    遼王卻笑嘻嘻地說道:“母妃就放一萬個心吧。陛下剛剛在朝上允了,讓孩兒帶您一起到遼東,等小魯王長大以後,再回來。”


    寧貴妃還是有些不大相信,還要堅持下船。遼王就對兩個老婆說道:“你們兩個趕緊服侍母妃歇息,本王也累了。”


    遼王確實也累了。


    昨天他從永寧殿回來後,又是轉移兩個畜牲,又是準備物資,又是拉俞靖作掩護,到了晚上,又和沈莊、海蘭察還有仆固雄等幾個狗腿子密謀了一夜,反複推演三路人馬出發和會合的時間……搞得跟打仗似的。


    今天上午早朝,他雖然得到老朱的親口承諾,但又怕老朱反悔,也顧不得領上那五十萬兩銀子,乘老朱還沒回過味來,撒腿就跑,到現在身上還是一身臭汗。


    兩天後,沈家商船到達瀏家港與養豐帶領的“安東艦”會合,就直奔長江口入海,一路頂風北上。


    遼王走後不久,老朱覺得索然無味,很快就宣布散朝。


    等他回到乾清宮,歇息不久,就開始有了悔意,覺得剛才在朝堂上答應遼王過於草率。遼王完全可以把遼東的秘密搬到應天來嘛,如果嫌慢,那朕把全天下的工匠都交給他。朕又不是不支持他搞那些神兵利器!


    他越想越後悔,顧不上用午膳,連忙前往那個駐京辦,想再親自勸勸遼王,卻不料這遼王府像一夜之間搬空了似的,隻剩下那個瞎了一隻眼的郭銓帶著十來個下人,無精打采地看守大門。


    老朱不由更加後悔,真不該因急於善後,放走了遼王。


    正在這時,羽林後衛指揮使俞靖匆匆前來報告:“啟稟陛下,遼王已經啟程之國,不過,臣好像看到寧貴妃也在船上。”


    老朱頓時覺得天旋地轉,也暈了過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去大明扶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飛獴在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飛獴在天並收藏去大明扶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