穎國公傅友德自殺之後,朝堂上下,人心惶惶。
大家覺得,錦衣衛平時作威作福,天天吃人飯,不幹人事,早他媽的該解散了。以駙馬爺歐陽倫為首的太仆寺官員在馬政上嚴重瀆職、貪腐,誤軍誤國。朱同處處和皇帝作對,想當那個出頭的椽子。這些人殺了就殺了,也沒有什麽可惜的。
可是,這開國元勳從胡惟庸、李善長、藍玉、王弼、傅友德,一個接一個地被殺或自殺,下一個又會是誰呢?
信國公湯和、宋國公馮勝、長興侯耿炳文也接著申請告老還鄉。府軍衛指揮使、駙馬李堅,金吾左衛指揮同知、駙馬耿璿主動向太孫請辭。
太孫朱允炆感覺刑部和錦衣衛辦案殺戮太重,引起了朝堂上的恐慌,如果再不想想辦法,在朝廷上撞鍾的人數越來越少,朝廷的臉麵也不是太好看。
太孫連忙帶著唐鐸、錢唐和方孝孺等心腹大臣去見老朱,請求踩刹車。
老朱就問錢唐:“錢尚書,你是案件主辦人。你說,該怎麽辦?”
錢唐答道:
“回陛下,現已查明,帖木兒使節策劃此次行刺案,目的主要有三,一是刺殺遼王殿下,為其二子烏馬爾報仇。二是嫁禍太孫,引起我朝堂混亂。三是竊取我大明情報,在與大明對陣中占盡上風。”
“目前案件已經水落石出,帖木兒隻有第三個目的得逞,被抓獲的帖木兒奸細已經伏誅。如果再牽連下去,恐怕朝堂不穩,反中了迪裏禍亂大明朝堂的詭計。”
“所以,臣以為,任其下去,過猶不及,適可而止。”
老朱不置可否,又瞅向方孝孺。
方孝孺連忙說道:“陛下,朝廷之敵,首在帖木兒汗國,應對之策首在應對帖木兒汗國。此次善後,也應針對帖木兒汗國圖謀而行。”
老朱覺得方孝孺這個思路很好,於是輕輕頷首,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方孝孺答道:
“臣以為當下有兩急。”
“一是樹太孫之威,彰顯太孫之德,杜朝廷宵小之輩妄自揣度、攀龍附鳳之望,絕域外番邦藐視大明、窺視中原之心。”
“此次遼王逗留京城,立下不世之功,以致天下人隻知有遼王而不知有太孫,非社稷之福、朝堂之福。”
“錦衣衛辦案,狐假虎威居多,屈打成招甚多,天怒人怨,且自身牽涉甚廣,難以服眾。今遼王殿下既已歸國,以顯慕容恪擁立太孫之誌。臣鬥膽請陛下授權太孫,下令解散錦衣衛,流放雲南充軍,即立太孫之威,又顯太孫之德……”
眾人先聽方孝孺說遼王留京非社稷之福,後麵竟然建議解散錦衣衛,無不駭然,無不為剛回朝堂不久的方孝孺捏了一把汗。你這可不是一般的批龍鱗,犯龍顏啊!難道你也想學那個嫌命長的葉伯巨?
令人意外的是,老朱的反應平靜得異常,隻是麵無表情地問道:“其二呢?”
方孝孺從容答道:
“二是全力支持遼王殿下經營遼東。”
“臣以為,遼王之風頗似當年前燕太原王慕容恪。殿下既有慕容恪之才,也有慕容恪之德,必遵慕容恪之誌。”
“帖木兒覬覦大明已久,現查獲其竊取我大明機密地圖,神兵利器圖紙,也許隻是泰山一角。帖木兒汗國不僅有鐵騎四十萬,大炮上千,和木拉夷國相勾結,又有成吉思皇帝一統天下之誌,大明岌岌可危。”
“幸虧遼王殿下天縱奇才,在遼東尚有秘密,未為帖木兒奸細所獲。遼王既主動歸國,恪守君臣之禮,太孫也應有仁君之風,請陛下允許太孫將陛下前期所允之物,盡數劃給遼東。”
應該說方孝孺這次應對是劍走偏鋒,對遼王先抑後揚,雖說是給大家嚇得一身冷汗,但是於朝廷、太孫和遼王的利益都有兼顧,更是暗合了老朱的護犢子心理。
大家心裏開始為方孝孺點讚,太孫這時也向老朱請求道:“皇爺爺,遼王叔公忠體國,方侍郎所慮極遠,孫兒不才,願為遼王叔後盾,支持遼王叔厲兵秣馬,與帖木兒一決雌雄,揚我大明天威。”
老朱沉思良久,眉頭漸漸舒展,最後對方孝孺露出笑容,說道:“正學先生,難怪太子生前多次誇讚於你為士林領袖,蜀王說你有經天緯地、協調陰陽之才。朕今天就允你所請,由太孫明日早朝施行。從明日起,你方孝孺就是禮部尚書,好好輔佐太孫監國吧。”
大家眼見方孝孺不僅沒受到皇帝的懲罰,還火箭似地升了官,無不感到匪夷所思。皇帝甚至開始稱呼他的字來了,說明皇帝心裏對他是十分欣賞的。
過了一會,大家發現方孝孺沒有跪地謝恩的意思,仍然杵在那裏。
隻聽他平靜地繼續說道:
“陛下隆恩,太子信任,蜀王殿下舉薦,臣不敢辜負。隻是黃湜去甘肅之前,曾與臣作徹夜長談。”
“黃湜曾言,遼王其智近乎天人。工部工匠蒯氏兄弟向來以刀劍世家傳承,手藝無雙,甘拜遼王為師。遼王思維,看似天馬行空,卻又處處可行。”
“黃湜雖是探花郎,才高八鬥,卻自認為才不及遼王萬分之一,時時處處以弟子之禮事遼王,學習遼王在知行合一處做學問,在學以致用上下功夫。”
“黃湜曾言,深知大明今日安危者,莫過於遼王,深知大明強盛之道者,也莫過於遼王。”
“臣鬥膽,請求辭去禮部之職,前往遼東跟遼王學習富民強兵之法,如能僥幸同黃湜一般,窺得遼王萬分之一的本事,也好效力朝廷,報效陛下與太孫。”
聽著方孝孺嘰裏呱啦地又說了一堆,不想升官,反而要自我放逐到遼東,幾位尚書差點驚得掉了下巴,就是太孫也吃了一驚。
還是老朱見多識廣,最近坐的過山車次數較多,心理承受能力強,又花了半天時間慢慢消化方孝孺這些說辭,最後也覺得方孝孺此話可信、可行。
就是他也未曾想到,這個小十五兒子出生時一身臭屁,竟然有那麽好的機緣,得到那麽多高人相助,精通那麽多神奇之術,又立下那麽大的戰功,以至於自己都覺得這兒子是謫仙人下凡,自己反倒是沾了他的光。
沉思一會後,他最終說道:“好吧,方孝孺,你和黃湜一樣,也算是讀書人中有幾分膽識,有幾分血性的。朕喜歡你,準你到遼東跟隨遼王曆練,三年後回朝廷效力。”
方孝孺又不知好歹地繼續囉嗦:“臣以為,當今之計,勝也遼東,敗也遼東。臣還有所請……”
老朱未待方孝孺說完,就揮了揮幹枯的龍掌,說道:“朕乏了,朕相信你。凡有所請,一律由太孫代為準了。”
第二天,太孫舉行朝會,按照方孝孺的建議,一開始就讓人宣布:“錦衣衛多有不軌之徒,勾結帖木兒奸細,竊取大明機密,行刺大明親王,禍亂朝綱,著立即解散錦衣衛,全部人員發配雲南充軍屯田……”
太孫這一宣布,猶如在朝堂上扔下一個炸雷,包括郭英在內的文武百官頓時被震蒙了。
“要解散錦衣衛?”
“全部要發配充軍?”
“再也不用擔心咱家門口那掃地的老頭是錦衣衛的眼線了?”
還沒等大家反應過來,太孫又讓太監陸陸續續宣布了對大臣們的一係列處置措施。
其中,以失職之罪將府軍府衛指揮使李堅罰俸一年,將金吾左衛指揮同知耿璿罰俸半年。
以保護貴妃、小魯王和含山公主不力為由,將羽林後衛指揮使俞靖廷杖二十,降為伯爵,發配遼東。
以管理不嚴、泄露大明機密為由,免去工部尚書任亨之職,工部主事蒯貴以下兩百工匠及其家眷,發配遼東。
以未能及時識破帖木兒使節陰謀為由,免去禮部侍郎方孝孺等十名禮部官員之職,發配遼東。
信國公湯和年邁,允許告老還鄉,特賜十萬寶鈔及宮中寶物若幹;宋國公馮勝和長興侯耿炳文乃朝廷柱石,予以慰留,念其年老,特允許其三日一朝,入朝不拜……
這一番操作下來,朝堂之上登時山呼千歲,叫得比喊老朱萬歲還響。
方孝孺這一策略還真是化腐朽為神奇。遼王遇刺帶來的朝廷震蕩終於慢慢平息下來,太孫的威望如同火箭般地竄了上去。
不過太孫也沒有完全聽從方孝孺的建議,將兵部侍郎齊泰也發配遼東。
不是他舍不得,而是他身邊實在沒有幾個貼心又用得順手的人了,而且齊泰也不願意到遼東曆練。
大家覺得,錦衣衛平時作威作福,天天吃人飯,不幹人事,早他媽的該解散了。以駙馬爺歐陽倫為首的太仆寺官員在馬政上嚴重瀆職、貪腐,誤軍誤國。朱同處處和皇帝作對,想當那個出頭的椽子。這些人殺了就殺了,也沒有什麽可惜的。
可是,這開國元勳從胡惟庸、李善長、藍玉、王弼、傅友德,一個接一個地被殺或自殺,下一個又會是誰呢?
信國公湯和、宋國公馮勝、長興侯耿炳文也接著申請告老還鄉。府軍衛指揮使、駙馬李堅,金吾左衛指揮同知、駙馬耿璿主動向太孫請辭。
太孫朱允炆感覺刑部和錦衣衛辦案殺戮太重,引起了朝堂上的恐慌,如果再不想想辦法,在朝廷上撞鍾的人數越來越少,朝廷的臉麵也不是太好看。
太孫連忙帶著唐鐸、錢唐和方孝孺等心腹大臣去見老朱,請求踩刹車。
老朱就問錢唐:“錢尚書,你是案件主辦人。你說,該怎麽辦?”
錢唐答道:
“回陛下,現已查明,帖木兒使節策劃此次行刺案,目的主要有三,一是刺殺遼王殿下,為其二子烏馬爾報仇。二是嫁禍太孫,引起我朝堂混亂。三是竊取我大明情報,在與大明對陣中占盡上風。”
“目前案件已經水落石出,帖木兒隻有第三個目的得逞,被抓獲的帖木兒奸細已經伏誅。如果再牽連下去,恐怕朝堂不穩,反中了迪裏禍亂大明朝堂的詭計。”
“所以,臣以為,任其下去,過猶不及,適可而止。”
老朱不置可否,又瞅向方孝孺。
方孝孺連忙說道:“陛下,朝廷之敵,首在帖木兒汗國,應對之策首在應對帖木兒汗國。此次善後,也應針對帖木兒汗國圖謀而行。”
老朱覺得方孝孺這個思路很好,於是輕輕頷首,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方孝孺答道:
“臣以為當下有兩急。”
“一是樹太孫之威,彰顯太孫之德,杜朝廷宵小之輩妄自揣度、攀龍附鳳之望,絕域外番邦藐視大明、窺視中原之心。”
“此次遼王逗留京城,立下不世之功,以致天下人隻知有遼王而不知有太孫,非社稷之福、朝堂之福。”
“錦衣衛辦案,狐假虎威居多,屈打成招甚多,天怒人怨,且自身牽涉甚廣,難以服眾。今遼王殿下既已歸國,以顯慕容恪擁立太孫之誌。臣鬥膽請陛下授權太孫,下令解散錦衣衛,流放雲南充軍,即立太孫之威,又顯太孫之德……”
眾人先聽方孝孺說遼王留京非社稷之福,後麵竟然建議解散錦衣衛,無不駭然,無不為剛回朝堂不久的方孝孺捏了一把汗。你這可不是一般的批龍鱗,犯龍顏啊!難道你也想學那個嫌命長的葉伯巨?
令人意外的是,老朱的反應平靜得異常,隻是麵無表情地問道:“其二呢?”
方孝孺從容答道:
“二是全力支持遼王殿下經營遼東。”
“臣以為,遼王之風頗似當年前燕太原王慕容恪。殿下既有慕容恪之才,也有慕容恪之德,必遵慕容恪之誌。”
“帖木兒覬覦大明已久,現查獲其竊取我大明機密地圖,神兵利器圖紙,也許隻是泰山一角。帖木兒汗國不僅有鐵騎四十萬,大炮上千,和木拉夷國相勾結,又有成吉思皇帝一統天下之誌,大明岌岌可危。”
“幸虧遼王殿下天縱奇才,在遼東尚有秘密,未為帖木兒奸細所獲。遼王既主動歸國,恪守君臣之禮,太孫也應有仁君之風,請陛下允許太孫將陛下前期所允之物,盡數劃給遼東。”
應該說方孝孺這次應對是劍走偏鋒,對遼王先抑後揚,雖說是給大家嚇得一身冷汗,但是於朝廷、太孫和遼王的利益都有兼顧,更是暗合了老朱的護犢子心理。
大家心裏開始為方孝孺點讚,太孫這時也向老朱請求道:“皇爺爺,遼王叔公忠體國,方侍郎所慮極遠,孫兒不才,願為遼王叔後盾,支持遼王叔厲兵秣馬,與帖木兒一決雌雄,揚我大明天威。”
老朱沉思良久,眉頭漸漸舒展,最後對方孝孺露出笑容,說道:“正學先生,難怪太子生前多次誇讚於你為士林領袖,蜀王說你有經天緯地、協調陰陽之才。朕今天就允你所請,由太孫明日早朝施行。從明日起,你方孝孺就是禮部尚書,好好輔佐太孫監國吧。”
大家眼見方孝孺不僅沒受到皇帝的懲罰,還火箭似地升了官,無不感到匪夷所思。皇帝甚至開始稱呼他的字來了,說明皇帝心裏對他是十分欣賞的。
過了一會,大家發現方孝孺沒有跪地謝恩的意思,仍然杵在那裏。
隻聽他平靜地繼續說道:
“陛下隆恩,太子信任,蜀王殿下舉薦,臣不敢辜負。隻是黃湜去甘肅之前,曾與臣作徹夜長談。”
“黃湜曾言,遼王其智近乎天人。工部工匠蒯氏兄弟向來以刀劍世家傳承,手藝無雙,甘拜遼王為師。遼王思維,看似天馬行空,卻又處處可行。”
“黃湜雖是探花郎,才高八鬥,卻自認為才不及遼王萬分之一,時時處處以弟子之禮事遼王,學習遼王在知行合一處做學問,在學以致用上下功夫。”
“黃湜曾言,深知大明今日安危者,莫過於遼王,深知大明強盛之道者,也莫過於遼王。”
“臣鬥膽,請求辭去禮部之職,前往遼東跟遼王學習富民強兵之法,如能僥幸同黃湜一般,窺得遼王萬分之一的本事,也好效力朝廷,報效陛下與太孫。”
聽著方孝孺嘰裏呱啦地又說了一堆,不想升官,反而要自我放逐到遼東,幾位尚書差點驚得掉了下巴,就是太孫也吃了一驚。
還是老朱見多識廣,最近坐的過山車次數較多,心理承受能力強,又花了半天時間慢慢消化方孝孺這些說辭,最後也覺得方孝孺此話可信、可行。
就是他也未曾想到,這個小十五兒子出生時一身臭屁,竟然有那麽好的機緣,得到那麽多高人相助,精通那麽多神奇之術,又立下那麽大的戰功,以至於自己都覺得這兒子是謫仙人下凡,自己反倒是沾了他的光。
沉思一會後,他最終說道:“好吧,方孝孺,你和黃湜一樣,也算是讀書人中有幾分膽識,有幾分血性的。朕喜歡你,準你到遼東跟隨遼王曆練,三年後回朝廷效力。”
方孝孺又不知好歹地繼續囉嗦:“臣以為,當今之計,勝也遼東,敗也遼東。臣還有所請……”
老朱未待方孝孺說完,就揮了揮幹枯的龍掌,說道:“朕乏了,朕相信你。凡有所請,一律由太孫代為準了。”
第二天,太孫舉行朝會,按照方孝孺的建議,一開始就讓人宣布:“錦衣衛多有不軌之徒,勾結帖木兒奸細,竊取大明機密,行刺大明親王,禍亂朝綱,著立即解散錦衣衛,全部人員發配雲南充軍屯田……”
太孫這一宣布,猶如在朝堂上扔下一個炸雷,包括郭英在內的文武百官頓時被震蒙了。
“要解散錦衣衛?”
“全部要發配充軍?”
“再也不用擔心咱家門口那掃地的老頭是錦衣衛的眼線了?”
還沒等大家反應過來,太孫又讓太監陸陸續續宣布了對大臣們的一係列處置措施。
其中,以失職之罪將府軍府衛指揮使李堅罰俸一年,將金吾左衛指揮同知耿璿罰俸半年。
以保護貴妃、小魯王和含山公主不力為由,將羽林後衛指揮使俞靖廷杖二十,降為伯爵,發配遼東。
以管理不嚴、泄露大明機密為由,免去工部尚書任亨之職,工部主事蒯貴以下兩百工匠及其家眷,發配遼東。
以未能及時識破帖木兒使節陰謀為由,免去禮部侍郎方孝孺等十名禮部官員之職,發配遼東。
信國公湯和年邁,允許告老還鄉,特賜十萬寶鈔及宮中寶物若幹;宋國公馮勝和長興侯耿炳文乃朝廷柱石,予以慰留,念其年老,特允許其三日一朝,入朝不拜……
這一番操作下來,朝堂之上登時山呼千歲,叫得比喊老朱萬歲還響。
方孝孺這一策略還真是化腐朽為神奇。遼王遇刺帶來的朝廷震蕩終於慢慢平息下來,太孫的威望如同火箭般地竄了上去。
不過太孫也沒有完全聽從方孝孺的建議,將兵部侍郎齊泰也發配遼東。
不是他舍不得,而是他身邊實在沒有幾個貼心又用得順手的人了,而且齊泰也不願意到遼東曆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