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王正準備離開金州的時候,楚王府的船隻也到了,先運來了四十萬斤粗鐵。


    遼王終於鬆了口氣,以後不用遼東自己去采普通鐵礦石了,又可以節省不少人力幹大事情。


    王富率領魯王府三護衛第一批人馬也姍姍來遲,而且來得非常光棍,沒帶一頭耕牛,大車也不多。


    這幫老油條臨走之前,把原有的財產全部變現了,準備到遼東後讓遼王府掏錢重新置辦。


    遼王心裏雖然氣得直罵娘,但還得裝出笑臉相迎的樣子,一一作出安排,偌大的西遼河平原和鬆嫩平原還空著哩。


    遼王稍加思考,就決定把兗州右護衛安置到開原城三千戶,雙遼城和開魯城各一千戶,有節製的開發遼河。


    兗州左護衛安置到塔虎城三千戶,白城子和紅城子各一千戶,深入鬆嫩平原腹地,算是在哈拉溫山蒙古各部中一下楔入三個釘子。


    兗州中護衛安置到會寧府三千戶,扶餘城和吉林城各一千戶,充當開發鬆花江的主力軍。


    各衛還餘下一千六百多戶,就充實到沈陽和長春之間的四平驛站。


    各戶二十歲以下的餘丁有兩千多人,送往沈陽中護衛軍營訓練三個月後,編入各個王府護衛。


    為了確保人員盡快到位,趕得上春耕,遼王讓柳升動員大小船隻前往山東接應後續人員,又緊急征調周邊各衛的戰車、民車到蓋州港口集結,幫忙魯王護衛們轉移到預定的安置地點。


    遼王在金州待了足足半個月,簡單視察了蓋州,又抵達遼陽城,在那裏待了足足兩天時間。


    要是在以前,遼王經過遼陽這個曾經的遼東都會時,幾乎都不會作停留。這一次,他多待一段時間,既是考察駙馬郭鎮,也是給他站台。


    郭鎮的表現比他想象中的要好得多,很快把在黑山屯墾的經驗複製到了遼陽周邊。


    位於遼陽、沈陽之間的定遼前屯衛和位於紅崖子的定遼後屯衛,以前雖然一度進行了規劃,但因為李景隆的抵製,一直未能認真落實,這時才全麵開始招墾。


    隨著新民到盤山運河的開通,大遼澤消除後,原遼海衛以西的窪地沼澤出現萬頃良田,頓時吸引了不少關內移民前來開墾。


    去年內地來的三萬新兵,兵員質量普遍不高,受到張石的嫌棄,就沒有列入軍籍。年齡太小的先送到軍營的隨營學校進行掃盲,一些心靈手巧的送到撫順工廠各個車間當學徒,還有近兩萬來人都交給郭鎮暫時安置遼陽周邊墾荒去。


    遼王打算,大遼河以東的荒地就交給遼陽管理,但是大遼河以西的荒地還是由遼王府管理,他還有大用。


    堂堂大明長公主臨安公主現在也是夫唱婦隨,和落魄駙馬李淇不離不棄,就在遼陽安起家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遼王對臨安公主這個便宜姐姐沒多少感情,倒覺得這李淇是個踏實肯幹之人,就讓郭鑒把渾河的紡紗廠和米麵加工廠遷到遼陽城,交由李淇負責,利用太子河的水力和風力進行生產。


    按遼王的規劃,今後的遼陽將要成為遼東的糧倉和衣櫥,每年秋糧收儲後都要運往遼陽集中加工,再銷往內地。遼南采集的棉花都在遼陽加工成紗錠或布匹,再銷往東北腹地。


    遼王決定,還要在遼陽城建一座新式醫院……


    遼陽城終於迎來了春天,開始煥發新的活力。


    “罪臣傅讓給王爺請安。”


    “罪臣之子藍春給王爺請安。”


    “罪臣之子藍斌給王爺請安。”


    遼王在遼陽停留的時候,李淇還向他引薦了三個人,而且還是遼王仇人的兒子。


    海蘭察嚇了一跳,當場都掏出了家夥,作出保護遼王的姿勢。


    遼王仔細一看,認得最先說話的就是曾經在錦衣衛當差的傅讓。他好幾次進宮見老朱,都是傅讓在看大門,也算是有一麵之緣。後來還專門跑到駐京辦,表達過要到遼東建功立業的願望,可惜被老朱給阻止了。


    他在穿越之後,和穎國公傅友德交集並不多,和傅讓也沒什麽更深的交情。所以當時也沒有特別注意這個家夥。


    傅讓接著解釋道:


    “殿下去年在京城遇刺,卑職確實瀆職。事前帖木兒使節迪裏曾經通過另一位錦衣衛張鎮撫拉攏過卑職,卑職當時雖然沒有見那迪裏,但也未引起警覺,及時舉報。”


    “家父自盡後,除去在雲南軍中的兄弟,其他老小全部發配遼東。老母年事已高,卑職隻好偷偷跟了過來,照料老母。還請遼王殿下成全。”


    遼王想了一下,於是好言撫慰了傅讓兩句,說了句“遼東天地廣闊,天高任鳥飛”,算是答應傅讓所請。


    他覺得,無論如何,傅家上下為大明開疆拓土立下赫赫戰功,傅讓的幾個哥哥一直在雲南邊軍中效力,還是頗令人尊敬的。傅讓在錦衣衛當差期間也沒有傳出什麽壞名聲,反而因為牽連進迪裏行刺一案,累及全家,讓他覺得很有點不好意思。


    “殿下,這是開國公的舉薦信。”


    另外兩個生麵孔就是藍玉的兩個兒子藍春和藍斌,也是開國公常升的表弟,見遼王收下了傅讓,於是也壯著膽子把一封信交給遼王的侍衛海蘭察。


    海蘭察把信檢查一遍後,發現沒有什麽異常,這才交給了遼王。


    常升在來信中說,這兄弟二人知道藍玉犯的是滅九族的大罪,對遼王能放他們兄弟倆一條生路已是感恩戴德,所以並不忌恨遼王,請遼王收留。


    遼王看完信,覺得匪夷所思,驚得半天說不出話來。


    因為他早就因為北伐之事與藍玉結下梁子,後來又因為濮璵之死與藍玉勢同水火。


    去年他又帶領背嵬軍和警衛連人馬入京,血洗涼國公府,一時血流成河。雖然他當時心軟,放過了藍玉的兩個小兒子,但其他男丁幾乎按老朱滅族的規矩屠盡,婦孺均發配雲南。


    這兩人應該找自己報仇才對,怎麽會請求自己收留呢?


    根據後世的考證,曆史上的老朱並沒有滿清史官寫的那麽殘酷無情,而是效仿李世民處置侯君集故事,對功臣之後都留有餘地。


    藍玉和傅友德死後,他們的兒孫大部分都活下來了。藍玉長子雖然被殺,仍有一孫在江南隱姓埋名,改姓吳。


    藍玉另外有兩個兒子藍春和藍斌在安徽一帶隱姓埋名,改姓胡。傅友德前麵幾個兒子在雲南紮根,隻有幼子傅讓輾轉到了遼東。


    但是,這幾個人現在像約好了似的,怎麽都跑到遼東來了?是來湊一桌麻將嗎?難道遼東成了關內嫌犯避難的天堂?


    遼王覺得,大遼東天廣闊,收留幾個人沒任何困難。最初開創遼東的時候,不就是靠泰山不讓細土的精神,敞開胸懷,接收了大量謫發恩軍、罪臣家眷、流放犯人、山東流民、江淮亂民、廣西俘虜,才讓遼東迅速發展壯大起來的?


    對於遼東來說,每一個人力都珍貴無比。那個馬三隻是個被閹割的俘虜,不是照樣成為遼東水師的新星,還被自己當成了寶?


    但是,李淇向自己專門引薦這幾人,好像不僅僅是要自己收留這三人這麽簡單,恐怕還要給他們安排一個好的差使。


    這三個人加上李淇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功臣之後,也是罪臣之後,巨大的心理落差不得不防。他現在畢竟穿越成他們殺父仇人的兒子,既不能把他們留在身邊,更不能放在一塊打麻將,整出幺蛾子來。


    但是,安排什麽差使好呢?……


    遼王思考再三,決定到了沈陽以後再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去大明扶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飛獴在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飛獴在天並收藏去大明扶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