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七日,遼王一行突然出現在五國城,也就是後世的依蘭。


    五國城位於後世鬆花江和牡丹江、石河三條河流的交匯處。石河也就是後世翻譯成蹩腳的倭肯河。


    在遼代,因為有五個女真部落在此繁衍生息,建了些山寨,被契丹人稱之為五國城。


    隻是因女真人受地理知識的限製,把鏡泊湖下遊的牡丹江當成了另一條江,叫“胡裏改”,所以這裏的部落就叫胡裏改部。


    當然按照音譯,漢人也可翻譯成難聽的“狐狸街”,就象給好多女真人名字後麵加個“奴”字一樣。


    滿清入主中原後,隨著大量女真人內遷,有三個姓氏的赫哲部落又在此繁衍,填補了女真人的空白,滿語稱之為“依蘭哈喇”,簡稱依蘭,翻譯成漢名,就是三姓的意思。


    與此同時,滿人受中原文化的熏陶,主動按照“信、雅、達”的標準,把穿過鏡泊湖的整條江都稱為“牡丹江”。


    其實這條江和牡丹也沒一毛錢的關係,居住在這裏的女真部落和後世鏡泊湖上遊的牡丹江市差老鼻子遠哩!


    遼王一到五國城就有一種衝動,想給胡裏改部改為好聽的牡丹江部。


    真正讓世人記住五國城的是,城內曾經有一個叫坐井觀天的地方。


    靖康之難後,宋朝亡國之君宋徽宗、宋欽宗父子被長期關押在城內一個小院子裏的天井旁邊,終日仰望天空,回望家國,目光呆滯,直至老死。


    這五國城的坐井觀天處從此和黃龍府一樣,成為內地漢家史官筆下永遠的傷痛。


    當然,一些內地人喜歡醉生夢死,不會想到還有這麽一個地方,就不會疼。就是想到了,也不會疼。這個基因裏的缺陷一直延續到滿洲八旗殺入沈陽城以及倭寇殺入沈陽城。


    遼王一到五國城,小將盛宣以為遼王要去憑吊宋徽宗、宋欽宗這兩個昏君,連忙引著遼王向坐井觀天處走去,嘴裏還勸道:“殿下,坐井觀天處已經被改為了羊圈,腥臭無比。早知道殿下要親自憑吊這二聖,卑職就提前派人把那裏清掃一下。要不,等我把這裏收拾好後再去吧?”


    遼王一聽,就停住了腳步,指著坐井觀天處,臉色凝重地問一直跟在屁股後麵的朱高熾和朱有燉二人道:“你們兩個覺得這兩個亡國之君值得本王憑吊嗎?”


    朱有燉滿臉鄭重地說道:“這兩位皇帝金石文章還是一流的,頗受後人景仰。”


    朱高熾也一本正經地說道:“一日為君,終身為主。南宋使節到此處後往往還要憑吊一番。”


    遼王聽後,心裏頓時充滿了悲哀。


    曆史上總有些大人物,犯下彌天大罪,卻因身處高位,或生前以文邀名,受到後人的同情甚至原諒。


    他記得,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廣州城有個姓葉的總督麵臨英軍的進攻,也是和宋朝皇帝一樣,相信神棍能夠退敵,鬧出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笑話,丟失廣州城,致使生靈塗炭,自己也被英國人俘虜到印度當成猴子展覽,死後還被好心的華商送回國內。


    但是廣州城外,被外夷曝屍於野的百姓和普通士兵又何止千萬!


    遼王這時覺得心裏十分憋得慌,對著坐井觀天處的方向吐了一口痰,不僅把朱高熾等人嚇了一跳,也把史家奴等女真頭人嚇得戰戰兢兢,以為遼王要為宋朝皇帝報仇。


    隻見遼王爺長長呼出一口濁氣,說道:


    “自古多才多誤國。這兩個人如果隻是勾欄才子,每天對酒當歌,詩詞歌賦倒也罷了,卻非要去當什麽皇帝,掌天下權柄!”


    “欲戴其冠,必受其重。這兩個廢物淪為階下囚,自取其辱倒也罷了,卻喪師失地,禍國殃民,實乃我漢家千古罪人,有何資格讓本王憑吊?”


    朱高熾連忙答道:“十五叔所言極是,侄兒隻想當個太平王爺。”


    遼王厲聲道:


    “身為大明皇室子孫,怎能混吃等死?達則兼濟天下,窮不可獨善其身。你看你五叔,雖然不知兵,但潛心研究醫學,救下黎民百姓何止萬千?”


    “前年你十五叔我征戰西域,帖木兒兩位皇孫先後領兵和我交戰,十分神勇。你們如果隻食皇家俸?,不為皇家分憂,待帖木兒問鼎中原之日,你們便也如同死在這坐井觀天處的宋家皇子皇孫一樣,都是行屍走肉,漢家恥辱。”


    朱高熾和朱有燉如同棒頭頓喝,異口同聲地答道:“謝謝十五叔教誨。”


    過了一會兒,遼王又下令道:“盛宣,召集將士們在此集合。史家奴,召集附近族人聽本王訓話。”


    五國城附近聚集了五個女真部落人口,還有一些自稱那乃、那貝的赫哲人,加上駐防明軍,總人數多達五、六千人。


    每年這裏都會定期舉行幾次部落間以貨以貨的貿易。在這數千裏蠻荒之地,有像這樣規模的貿易中心已經是江南蘇杭、遼東沈陽般的存在。


    怪不得周興得知易信發現此地後,馬上派盛宣帶了兩營人馬進駐過來!


    半個時辰後,坐井觀天院舍外已經聚集了近萬軍民,內地來的明軍在西,當地部落百姓在東,黑壓壓的一大片。


    隻聽遼王站在臨時搭建的木台上扯著嗓子問道:“各位百姓,當年金軍元帥完顏宗弼曾經說過‘撼山易,撼嶽家軍難’,你們知道為什麽?”


    一些聽得懂漢話的女真人壯著膽答道:“餓死不擄掠,凍死不拆屋。”


    遼王又問道:“我們盛將軍去年到此駐防,可曾有暴虐、騷擾百姓的行為?”


    台下齊聲答道:“沒有。”


    遼王滿意地點了點頭,隨即開始即興演講起來:


    “各位女真百姓,你們女真英雄完顏宗弼之所以懼怕大宋,不是怕大宋有兩個草包皇帝,而是怕有愛民如子的嶽元帥。你們女真人之所以不能統一天下,是因為你們始終做不到‘餓死不擄虐,凍死不拆屋’。”


    “大明之所以海內一統,天命所歸,在於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盛宣將軍帶兵駐守五國城,秋毫無犯,為我大明軍隊表率,本王深感欣慰。”


    “但是,請你們記住,在我大明,像盛宣將軍一樣的良將何止萬千!今天,本王受大明皇帝所托,巡視鬆花江林中各部,不是憑吊被你們女真人俘虜的兩個草包皇帝,更不是為他們報仇。”


    “大明將士,你們都給本王聽好了,落後必然挨打,腐朽也必然挨打,並不因為你平時在老百姓麵前高高在上,就不會被打,也不因為你是漢家天子,死了還要被稱為聖人。你們不要因為靖康之恥,就遷怒於女真各部。”


    “朱高熾、朱有燉,你們給我聽好了,身為大明皇室子孫,應當時時處處以坐井觀天處警醒自己。在我大明,天子死社稷,親王守國門。苟且偷生者不得君臨天下,喪權辱國者必受萬民唾棄。”


    “女真各部,還有斷發百姓,你們都給本王聽好了,本王今天來這裏,主要目的是給你們建一個比目前五國城要好百倍的城池,而不是為大宋草包皇帝複仇。”


    “以前,你們每年隻能在這裏進行三次貿易,但是今後,十天就會有一次貿易,而且價格以銅表上的價格為準,不會比內地高太多。無論番漢,都能夠在這裏過上和沈陽城一樣的生活,有房子住,有大米吃,有茶喝,還有漂亮衣服穿。”


    “本王還想告訴你們,世界還很大,大家一定要走出去看看,不要像那兩個草包皇帝一樣一輩子被關在這裏。牡丹江往外走,還有鬆花江,鬆花江往外走,還有混同江,混同江往外走,向東是大海。外麵不僅有沈陽城,漢地十四省,還有大千世界,萬裏波濤。隻要你們願意,本王就會給你們機會……”


    遼王在坐井觀天處外麵一番即興演講,不僅對朱高熾和朱有燉等大明將士進行了現場警示教育,也成功地讓附近各個部落放棄了心中的疑慮和不安。


    包括史家奴兒子史文龍在內的大批青壯年踴躍報名加入明軍,想要追隨遼王去看看外麵的世界。


    遼王本來計劃在五國城隻停歇一晚,但是因為當地百姓參軍熱情太高,隻好在此又多留了一天,一邊讓郭鏞和部落百姓開展貿易,一邊讓盛宣挑選五百女真兵。


    這裏女真各部有五千來人,精壯上千人,留太多在原籍,也是個安全隱患。


    遼王讓易信派出部分人馬和船隻順著牡丹江、石河等鬆花江支流深入女真各部,送各個部落頭人回去,順便宣揚明軍恩威。


    他又宣布,撤銷拗口的胡裏改衛,並按照扶餘衛樣式組建了五國城衛,以史家奴為衛指揮使,由從沈陽帶來的一個縣令馮霜為千戶,負責民政。盛宣所帶兩營人馬撤出五國城,隻留下遼王帶來的半營步兵在此駐守。


    遼王還給史家奴改了個更好聽的漢名,叫史勁弩,讓他派出部分人馬隨明軍招降胡裏改也就是牡丹江上遊的女真各部,到時候再成立一個牡丹江衛,還是由他史家兄弟子侄出任衛指揮使。


    史勁弩自然是歡天喜地,以更快的速度給遼王辦事去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去大明扶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飛獴在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飛獴在天並收藏去大明扶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