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我跟著你好幾年沒撈著仗打了。這一次,你一定得讓我去。”


    正月初六,遼王正在書房裏和新任沈陽中護衛指揮同知張輔商量南征事宜。


    海蘭察卻是很不禮貌地推門而入,主動請戰。


    遼王笑道:“讓你去可以啊,隻是我已經定了張輔為主將,你現在是大盟長了,會聽主將的話嗎?”


    海蘭察在嘴一冽,當著張輔的麵表態:“這長那長,還不都是你遼王爺給的。隻要有仗打,還當回原來的連長都行。”


    見海蘭察很有大局觀,遼王爽快地答應了:“那好,我就給你一個營的人馬,最新的掣電槍也給你。”


    海蘭察得寸進尺道:“王爺,能不能把最神的“八一”步槍也給我啊?”


    遼王說道:“槍倒有,子彈沒多少了,我準備留給養餘的。”


    一提起養餘,海蘭察就沒電了,隻好答道:“那還是給他吧。他的槍法比我好。”


    海蘭察的槍法其實也是不錯的,隻是和養餘比起來,還是差了些,二人曾經多次比試,十比八輸。


    不過在遼東軍中能贏過養餘兩場的,也隻有他海蘭察了。


    海蘭察年前就帶著一家老小來沈陽城遼王拜年了。


    這天,他本來是想當麵給遼王辭行的,剛好在門外隱隱約約聽到什麽南征之事。這可把他的好戰之心又給勾得癢癢的,最後豁出不要臉的本事,總算讓遼王答應他加入南征大軍。


    海蘭察和仆固雄互相縫過嘴巴,關係也最好,高興之餘轉身又給仆固雄說了。


    仆固雄嘴巴也沒縫好,轉身又給遼王的小舅子郭鈺說了。


    到了正月初八,已經有不少人知道遼王又要興兵南下的消息,紛紛前來請戰,其中就有長期呆在沈陽的釘子戶仆固雄、盛瑄、郭鈺等人。


    遼王認真斟酌一番,很快定下五位主要南下骨幹人選,一個是主將張輔,一個是副將兼步兵營長養餘,一個是副將兼步兵營長海蘭察,一個是步兵營長仆固雄,一個是騎兵營長吳勤。


    前四個都因和遼王關係頗深,在遼東軍中赫赫有名,隻是吳勤資曆尚淺,不怎麽為人所知。


    吳勤父子三人其實都是濮璵當年在河西招募的胡騎。他爹、他弟弟都在征戰天山的過程中陣亡了,隻有他活了下來,並因功升為連長。回到遼東後,恰好王府三衛擴軍,吳勤遇到好機會,很快被提拔為騎兵營長。


    新疆王派郭驥回遼東求援,正是吳勤帶了一營蒙古騎兵遠征帖木兒汗國,一直殺到了大宛河穀。


    當時許多參戰的胡騎紀律都很差,隻有吳勤的這一營胡騎軍紀嚴明,和遼東步兵並無二致。


    戰後,定遠侯郭驥本來想把他留在西域,可是吳勤堅持要回遼東。他隻好給遼王寫了封表揚信,將吳勤狠狠地誇讚了一番,言下之意,希望遼王多加重用。


    相較之下,仆固雄帶兵還是差點火候,導致在遠征帖木兒汗國過程中三千胡騎全軍覆沒。


    仆固雄回遼東後,遼王考慮他身份特殊,沒有處分他,將他暫時留在沈陽中護衛,跟曹楚材打下手,繼續學習帶兵經驗。


    遼王想抽調兵力南下,仆固雄最先從海蘭察那裏知道,所以也最先來糾纏遼王。


    時間緊,任務重,遼王也沒有太多的考慮時間,隻好讓仆固雄擔任一個回回營的營長,將原來的營長改為副營長。


    到了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十五日,遼王過二十一歲生日,朝廷召遼王進京的聖旨已經到了沈陽。


    遼王開始嚇了一跳,以為是老朱掛了,朱允炆以老朱的名義騙自己進京,想解除自己的兵權。


    他再仔細一看聖旨,好像又不是。


    雲南和交趾局勢糜爛,確實到了無法收場,也無人收場的地步。駐守交趾的明軍本來就不多,在朱能撤軍兩個月內已經損失近五千人。


    世守雲南的大將沐春在征討麓川土司叛軍時,出師未捷身先死,和朱能同樣得了瘧疾。


    關鍵是老朱還在聖旨裏說,讓遼王親自率領五千精兵進京。


    遼王就想,自己若真是帶五千精兵進京,那應天城不就成了自己的雙遼城?自己搞個軍事行動就像紅藍對抗演習一樣,想怎麽推演就怎麽推演!還怕個錘子陰謀詭計!


    剛好張玉還沒有回海參崴,遼王就讓他和曹楚材對調,由他留在沈陽,再次替自己主持遼東大局。


    五天後,遼王將後院安排停當,決定親率遼東軍南下。


    不過,他並沒有按聖旨要求帶五千精兵入京。


    大遼東去年剛剛完成大複員、大調整,哪能一下子能抽出這麽多精兵來?


    在接到聖旨後,他隻對預定南下增援的各營又加強了一個迫擊炮連,使步兵營達到六百四十人,騎兵營達到近五百人。再加上警衛連及軍醫、民夫等保障人員,總共不過三千來人馬。


    海軍方麵由吳傑親自組織了一支南下艦隊。


    年前天鵝城船廠送來的四艘小型戰艦已經結束海試,被命名為新的“黑山”、“盤山”、“義州號”、“蓋州號”。


    旅順船廠兩艘中型戰艦也列裝,被命名為新的“金州號”和“遼陽號”,馬歡帶回來的“天鵝城號”四艘主力戰艦和“興凱湖號”號等四艘保障艦隻已經大修完畢、煥然一新。


    遼王計劃,南下艦隊到長江口後兵分兩路。一路由吳傑帶艦隊主力掩護張輔等三營人馬直撲交州。一路由自己率領,帶海蘭察的一個步兵營和郭鈺的警衛連從長江口進京麵聖。


    三月十六日下午,遼王親自帶領北海艦隊的“金州號”、“查幹湖號”軍艦以及兩艘貨船在龍江碼頭靠岸。


    遼王讓海蘭察帶一營人馬就留宿在船上,以防萬一,自己隻帶郭鈺一連警衛直接進城。


    等到了午門,已是傍晚,太孫帶著方孝孺、郭英等二十多名文臣武將在此迎接。


    遼王也就更放心了些,就放下警衛連,跟著他們進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去大明扶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飛獴在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飛獴在天並收藏去大明扶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