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麵,誰再報告一下交趾都司的軍情?”
定下麓川善後大計後,遼王喝了口茶,很快又開啟了下一個議程。
殿內馬上又有一位將軍站了出來,進行匯報:
“殿下,臣是新任交趾都司指揮同知呂毅。”
“去年年底,韓觀都指揮使奉命率領廣西、廣東都司兩萬人馬鎮守交州、歸化城等處。因屢遭安南陳顯、陳季父子襲擊,至上月臣離開時已不足一萬,折損過半。”
“湖廣長沙衛五千人馬從廣西平而關入援,尚存三千,折損小半。浙江磐石衛五千人從海路入援,基本保存完好。”
“安遠侯柳升率遼東兩營步兵一千人、大艦六隻,分守富春城、清化城和鹹子關三地,步兵損失近百人,海軍損失一百五十人左右……”
遼王又照例問了幾個他比較關心的問題。
“目前叛軍有多少?”
“回殿下,不可勝數。安南原有戶籍人口二百八十萬,加上未入籍之數,恐怕不下三百五十萬,能戰之士不下四十萬。”
“放屁。一群野猴子,還成了能戰之士?自去年征討安南以來,我軍共斬殺多少人馬?”
“回殿下,我說雖說斬俘超過二十萬人,實際斬殺不超過七萬人,俘虜除送往遼東六千人,應天三千人外,其他大多釋放了。這些人現在都跑到陳氏父子那裏去了。”
“那陳氏父子不過十萬來人嘛。你們駐守交趾有沒有信心?”
“隻是從北方平而關向交趾輸送給養困難,山路崎嶇難走,已有數千弟兄在往返交趾北部山區途中,被叛軍用鐵鐮襲殺。現在大家都不敢走陸路,見了鐮刀都害怕。”
“你們為什麽不走水路?”
“如果走水路,交趾都司又沒有水師和船隻,隻能仰仗遼東海軍。但遼東海軍就那麽兩艘大艦,還有一艘折了兩根桅杆,傳遞軍情、轉運物資、調度兵力,往來很是不便。”
“你覺得這次南征安南,虎頭蛇尾的主要原因是什麽?”
“臣以為,最重要的就是海軍沒有統一事權,缺乏配合,北海艦隊損失大半軍艦,無力再戰,東海艦隊和廣東水師近在咫尺,卻沒有及時支援。”
遼王見呂毅終於說到點子,微微點頭,瞅向太孫,問道:“太孫吧,呂指揮所言極是,今天我就作回主,成立大明海軍部,暫時由安陸侯吳傑當這個海軍部尚書。從東海艦隊抽調一批軍艦,即時成立一個南海艦隊,先讓吳傑兼任這個南海司令,負責南海海防和經營交趾。你看可好?”
太孫答道:“全憑皇叔運籌。”
遼王於是吩咐道:“劉尚書,六百裏加急,通知東海艦隊火速將福州號、蘇州號二艦轉送交趾,聽候安陸侯差遣。再通知廣東都司將廣東水師港口、碼頭、大小船隻及官兵一律劃歸南海艦隊管轄,聽從安陸侯調度。”
劉偕連忙說道:“殿下,自從浙江都司徐司馬自殺後,其子徐乾、徐坤分別帶著福州、蘇州二艦亡命海外,東海艦隊現在沒有大型艦隻。”
聽到徐家的下場,遼王不由暗自歎息。
曆史上的徐司馬實際上是卷入藍玉案死的,沒想到自己穿越介入進來後,徐司馬一家也隻是苟延殘喘,多活了幾年而已,好像並沒逃過家破人亡的曆史宿命。真是可惜了一個將才。
這時呂毅又報告道:“啟稟殿下,臣還有一個好消息。逆賊頭目陳季親率三千多精銳南下奔襲富春城,因為遇到遼東的艦炮,前勝後敗,三千精銳幾乎全軍覆沒。逆賊頭目鄧容偷襲駐守清化城的廉州衛,同樣因為遇到遼東軍艦,反被打死一千多人。”
遼王問道:“那為什麽你們還不停地損兵折將?”
呂毅答道:“殿下,叛軍也知道大明海軍大炮的厲害,他們現在避實就虛,隻在交趾北部山區襲擾,軍中諸將束手無策。”
遼王點了點頭,說道:“這叫遊擊戰術,是導致明軍虎頭蛇尾的第二個原因。以後大明軍隊都要好好研究這個戰術問題。”
聽遼王又冒出個新名詞,參會諸將雖然聽得不大明白,也都是點頭不已。
遼王接著又問道:“呂指揮,安遠侯久經戰陣,就沒有想出辦法來?”
呂毅答道:“回殿下,安遠侯好像也得了瘴氣,營中士兵也有染疾,士氣不是太高。”
遼王又點了點頭:“嗯,你又找到了明軍失敗的第三大原因,感染瘴氣,也叫瘧疾。杜甫曾言,隔日搜脂髓,增寒抱雪霜,說的就是這個東西。瘧疾是因為受到蚊蟲叮咬所致。”
呂毅又說:“殿下所言極是。交趾地近南海,河道密布,滋生蚊蟲甚多,難免沾染瘴氣。兄弟們都不敢在夜間出巡,所以對叛軍的襲擊防不勝防。”
遼王說道:“呂指揮,你回去後告訴兄弟們,得了這瘧疾也不要緊,至少還能活五年以上。我已經派人去找一種叫金雞的神樹,是治療瘧疾的克星。但遠水解不了近渴,你們還是要做好防護工作。不過,我有點納悶,為什麽當地人就不怕蚊蟲叮咬?”
呂毅答道:“回殿下,當地人也怕。布政使劉大人曾經發現當地人喜歡用艾草編成火繩燃燒驅蚊,所以讓交州軍營士卒每天效仿,效果確實很好。但是,將士值更、巡邏時還是難免被蚊蟲叮咬,個個心驚膽戰。”
遼王又是讚許地點了點頭道:“各位聽聽,什麽叫道不遠人?這方法就在身邊,隻要方法對路了,預防瘧疾還是有希望的。”
武英殿內的各位將軍們這時也聽明白了,可以用艾薰驅蚊的方式預防瘴氣,紛紛點頭稱是。
遼王這時也進一步有了思路,吩咐道:“呂將軍,你下去後和遼王府軍醫李濟還有太醫院的太醫們再商量一下,如何進一步改進預防蚊蟲叮咬的方法。”
呂毅剛要起身,遼王又吩咐道:“你再通知一下瞿能和海盟長,晚一天出發,讓他們也做好防備。”
呂毅又問道:“殿下,那如何對付叛軍在山地的襲擾?如果繼續下去,交趾都司不僅無兵可調,也無兵敢戰。”
呂毅還是擔心遼王剛剛提到的這個遊擊戰術問題。
遼王答道:“這個你就不要操心了,戰術問題交給年輕的撫遠伯張輔將軍,他已經帶領遼東精銳去獵殺這些林中猴子去了。”
“王爺神機妙算。”
“王爺英明。”
“……”
眾將聽遼王三下五除二就幫兵部解決了駐軍交趾的一係列難題,特別是讓交趾駐軍聞風喪膽的遊擊戰術,都是心悅誠服,一個個地開始拍起免費的馬屁來。
這時又冒出一個不合時宜的聲音:“殿下,不可一味殺戮。呂指揮剛才說了,交趾民眾恐怕不下三百五十萬,又蠻荒未開,不到十二歲即交媾生子,十來年就一茬。頭如韭,割複生。還是攻心為上。”
禮部尚書任亨見遼王上午還同意攻心術,下午議起事來怎麽又有些嗜殺,不由出麵勸諫遼王。
遼王麵色猙獰地問道:“你說是韭菜長得快,還是人頭割得快?”
任亨嚇得不敢應聲。遼王卻自問自答起來:
“本王就不信這個邪了,這陳氏父子得隴望蜀,還想拉全部百姓為他墊背。我呸,他也配!”
“任亨,你把上午那一套攻心戰術整理好,交給呂指揮使帶回去。”
“佛祖不渡無緣人。本王有慈悲心,也有屠龍刀。必須讓他們知道,自絕於大明,隻有死路一條。”
任亨又提醒道:“恐怕這樣下去,戰事會曠日持久,拖垮大明。”
遼王說道:
“本王本來不想遠征安南,也沒想立即將安南納入大明版圖。但是戰端一開,就不能猶豫。大不了影響遼東一年,他安南至少要影響十年。看誰耗得起誰?”
“大家想一想,交趾本是漢唐故土,收歸中華版圖本來天經地義。但是自南漢、北宋到蒙元,王師已經三次折戟於此。倘若再不齊心協力,交趾恐怕要永遠脫離於中華版圖。到時候交給後世子孫,就更難辦了。”
“而且,今天放交趾脫離,明天放麓川脫離,後天放西域脫離,恐怕要不了十年,就得把幽雲十六州再送給蒙元、契丹……”
遼王說著說著,就像一個傳銷頭子,在大明朝堂給一幫大臣們打起雞血來。
太孫這時也聽得熱血沸騰,要飛起來,連忙站起身對遼王深深一揖道:“皇叔之言振聾發聵,侄兒謹受教。皇叔曾教導於我,大明親王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侄兒定當以新王兄為楷模,誓死守護好大明版圖。”
遼王讚許地看了太孫一眼,繼續對群臣說道:“剛好,六部尚書今天都在,本王提醒你們,創業艱難百戰多。你們不要吃飽了沒事幹,動不動就參這個,參那個,搞得前方將帥心神不寧,瞻前顧後,不能專心應敵,白白流血犧牲。”
方孝孺連忙站起來說道:“臣謹受教,一定帶領文官精誠團結,以國是為重。除非通敵怯戰,交趾戰事一日不寧,一律不得參劾前線諸將。”
方孝孺悟性很高,又跟了遼王好多年,也知道遼王對文官不大感冒,迅速代表文官們表了個態。
定下麓川善後大計後,遼王喝了口茶,很快又開啟了下一個議程。
殿內馬上又有一位將軍站了出來,進行匯報:
“殿下,臣是新任交趾都司指揮同知呂毅。”
“去年年底,韓觀都指揮使奉命率領廣西、廣東都司兩萬人馬鎮守交州、歸化城等處。因屢遭安南陳顯、陳季父子襲擊,至上月臣離開時已不足一萬,折損過半。”
“湖廣長沙衛五千人馬從廣西平而關入援,尚存三千,折損小半。浙江磐石衛五千人從海路入援,基本保存完好。”
“安遠侯柳升率遼東兩營步兵一千人、大艦六隻,分守富春城、清化城和鹹子關三地,步兵損失近百人,海軍損失一百五十人左右……”
遼王又照例問了幾個他比較關心的問題。
“目前叛軍有多少?”
“回殿下,不可勝數。安南原有戶籍人口二百八十萬,加上未入籍之數,恐怕不下三百五十萬,能戰之士不下四十萬。”
“放屁。一群野猴子,還成了能戰之士?自去年征討安南以來,我軍共斬殺多少人馬?”
“回殿下,我說雖說斬俘超過二十萬人,實際斬殺不超過七萬人,俘虜除送往遼東六千人,應天三千人外,其他大多釋放了。這些人現在都跑到陳氏父子那裏去了。”
“那陳氏父子不過十萬來人嘛。你們駐守交趾有沒有信心?”
“隻是從北方平而關向交趾輸送給養困難,山路崎嶇難走,已有數千弟兄在往返交趾北部山區途中,被叛軍用鐵鐮襲殺。現在大家都不敢走陸路,見了鐮刀都害怕。”
“你們為什麽不走水路?”
“如果走水路,交趾都司又沒有水師和船隻,隻能仰仗遼東海軍。但遼東海軍就那麽兩艘大艦,還有一艘折了兩根桅杆,傳遞軍情、轉運物資、調度兵力,往來很是不便。”
“你覺得這次南征安南,虎頭蛇尾的主要原因是什麽?”
“臣以為,最重要的就是海軍沒有統一事權,缺乏配合,北海艦隊損失大半軍艦,無力再戰,東海艦隊和廣東水師近在咫尺,卻沒有及時支援。”
遼王見呂毅終於說到點子,微微點頭,瞅向太孫,問道:“太孫吧,呂指揮所言極是,今天我就作回主,成立大明海軍部,暫時由安陸侯吳傑當這個海軍部尚書。從東海艦隊抽調一批軍艦,即時成立一個南海艦隊,先讓吳傑兼任這個南海司令,負責南海海防和經營交趾。你看可好?”
太孫答道:“全憑皇叔運籌。”
遼王於是吩咐道:“劉尚書,六百裏加急,通知東海艦隊火速將福州號、蘇州號二艦轉送交趾,聽候安陸侯差遣。再通知廣東都司將廣東水師港口、碼頭、大小船隻及官兵一律劃歸南海艦隊管轄,聽從安陸侯調度。”
劉偕連忙說道:“殿下,自從浙江都司徐司馬自殺後,其子徐乾、徐坤分別帶著福州、蘇州二艦亡命海外,東海艦隊現在沒有大型艦隻。”
聽到徐家的下場,遼王不由暗自歎息。
曆史上的徐司馬實際上是卷入藍玉案死的,沒想到自己穿越介入進來後,徐司馬一家也隻是苟延殘喘,多活了幾年而已,好像並沒逃過家破人亡的曆史宿命。真是可惜了一個將才。
這時呂毅又報告道:“啟稟殿下,臣還有一個好消息。逆賊頭目陳季親率三千多精銳南下奔襲富春城,因為遇到遼東的艦炮,前勝後敗,三千精銳幾乎全軍覆沒。逆賊頭目鄧容偷襲駐守清化城的廉州衛,同樣因為遇到遼東軍艦,反被打死一千多人。”
遼王問道:“那為什麽你們還不停地損兵折將?”
呂毅答道:“殿下,叛軍也知道大明海軍大炮的厲害,他們現在避實就虛,隻在交趾北部山區襲擾,軍中諸將束手無策。”
遼王點了點頭,說道:“這叫遊擊戰術,是導致明軍虎頭蛇尾的第二個原因。以後大明軍隊都要好好研究這個戰術問題。”
聽遼王又冒出個新名詞,參會諸將雖然聽得不大明白,也都是點頭不已。
遼王接著又問道:“呂指揮,安遠侯久經戰陣,就沒有想出辦法來?”
呂毅答道:“回殿下,安遠侯好像也得了瘴氣,營中士兵也有染疾,士氣不是太高。”
遼王又點了點頭:“嗯,你又找到了明軍失敗的第三大原因,感染瘴氣,也叫瘧疾。杜甫曾言,隔日搜脂髓,增寒抱雪霜,說的就是這個東西。瘧疾是因為受到蚊蟲叮咬所致。”
呂毅又說:“殿下所言極是。交趾地近南海,河道密布,滋生蚊蟲甚多,難免沾染瘴氣。兄弟們都不敢在夜間出巡,所以對叛軍的襲擊防不勝防。”
遼王說道:“呂指揮,你回去後告訴兄弟們,得了這瘧疾也不要緊,至少還能活五年以上。我已經派人去找一種叫金雞的神樹,是治療瘧疾的克星。但遠水解不了近渴,你們還是要做好防護工作。不過,我有點納悶,為什麽當地人就不怕蚊蟲叮咬?”
呂毅答道:“回殿下,當地人也怕。布政使劉大人曾經發現當地人喜歡用艾草編成火繩燃燒驅蚊,所以讓交州軍營士卒每天效仿,效果確實很好。但是,將士值更、巡邏時還是難免被蚊蟲叮咬,個個心驚膽戰。”
遼王又是讚許地點了點頭道:“各位聽聽,什麽叫道不遠人?這方法就在身邊,隻要方法對路了,預防瘧疾還是有希望的。”
武英殿內的各位將軍們這時也聽明白了,可以用艾薰驅蚊的方式預防瘴氣,紛紛點頭稱是。
遼王這時也進一步有了思路,吩咐道:“呂將軍,你下去後和遼王府軍醫李濟還有太醫院的太醫們再商量一下,如何進一步改進預防蚊蟲叮咬的方法。”
呂毅剛要起身,遼王又吩咐道:“你再通知一下瞿能和海盟長,晚一天出發,讓他們也做好防備。”
呂毅又問道:“殿下,那如何對付叛軍在山地的襲擾?如果繼續下去,交趾都司不僅無兵可調,也無兵敢戰。”
呂毅還是擔心遼王剛剛提到的這個遊擊戰術問題。
遼王答道:“這個你就不要操心了,戰術問題交給年輕的撫遠伯張輔將軍,他已經帶領遼東精銳去獵殺這些林中猴子去了。”
“王爺神機妙算。”
“王爺英明。”
“……”
眾將聽遼王三下五除二就幫兵部解決了駐軍交趾的一係列難題,特別是讓交趾駐軍聞風喪膽的遊擊戰術,都是心悅誠服,一個個地開始拍起免費的馬屁來。
這時又冒出一個不合時宜的聲音:“殿下,不可一味殺戮。呂指揮剛才說了,交趾民眾恐怕不下三百五十萬,又蠻荒未開,不到十二歲即交媾生子,十來年就一茬。頭如韭,割複生。還是攻心為上。”
禮部尚書任亨見遼王上午還同意攻心術,下午議起事來怎麽又有些嗜殺,不由出麵勸諫遼王。
遼王麵色猙獰地問道:“你說是韭菜長得快,還是人頭割得快?”
任亨嚇得不敢應聲。遼王卻自問自答起來:
“本王就不信這個邪了,這陳氏父子得隴望蜀,還想拉全部百姓為他墊背。我呸,他也配!”
“任亨,你把上午那一套攻心戰術整理好,交給呂指揮使帶回去。”
“佛祖不渡無緣人。本王有慈悲心,也有屠龍刀。必須讓他們知道,自絕於大明,隻有死路一條。”
任亨又提醒道:“恐怕這樣下去,戰事會曠日持久,拖垮大明。”
遼王說道:
“本王本來不想遠征安南,也沒想立即將安南納入大明版圖。但是戰端一開,就不能猶豫。大不了影響遼東一年,他安南至少要影響十年。看誰耗得起誰?”
“大家想一想,交趾本是漢唐故土,收歸中華版圖本來天經地義。但是自南漢、北宋到蒙元,王師已經三次折戟於此。倘若再不齊心協力,交趾恐怕要永遠脫離於中華版圖。到時候交給後世子孫,就更難辦了。”
“而且,今天放交趾脫離,明天放麓川脫離,後天放西域脫離,恐怕要不了十年,就得把幽雲十六州再送給蒙元、契丹……”
遼王說著說著,就像一個傳銷頭子,在大明朝堂給一幫大臣們打起雞血來。
太孫這時也聽得熱血沸騰,要飛起來,連忙站起身對遼王深深一揖道:“皇叔之言振聾發聵,侄兒謹受教。皇叔曾教導於我,大明親王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侄兒定當以新王兄為楷模,誓死守護好大明版圖。”
遼王讚許地看了太孫一眼,繼續對群臣說道:“剛好,六部尚書今天都在,本王提醒你們,創業艱難百戰多。你們不要吃飽了沒事幹,動不動就參這個,參那個,搞得前方將帥心神不寧,瞻前顧後,不能專心應敵,白白流血犧牲。”
方孝孺連忙站起來說道:“臣謹受教,一定帶領文官精誠團結,以國是為重。除非通敵怯戰,交趾戰事一日不寧,一律不得參劾前線諸將。”
方孝孺悟性很高,又跟了遼王好多年,也知道遼王對文官不大感冒,迅速代表文官們表了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