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走後,遼王繼續把自己關在房間,一個人反思了好久。


    他覺得自己很努力,放棄了遼東發展進程,費了大量兵力、財力和心力去幫助大明擺平各種內憂外患,但是仍然改變不了大明朝堂的內卷的習慣。


    他發現,從建國伊始,大明就逐漸完善了一套看似完美的製約體係:用文官牽製武將,用親王牽製勳臣,用兵部製衡都督府,用藩台製衡都司。


    這樣的結果就是,大家都躺平下來專門等著別人監督,或者專門監督冒泡的別人。


    這就如同打麻將,整天琢磨吃上家,卡下家。想和牌?沒有像他來自後世開掛的手氣,想得美!


    他記得,明朝快完蛋的時候,山東巡撫孫元化竟然帶著二十來個葡萄牙人幫助大明建立了一支西式炮兵,這也是一支集體穿越團隊。


    由於他們不會權謀,結果不僅沒有能夠救大明,反而被一幫自詡為忠貞愛國的文臣們汙蔑為謀反,和袁崇煥一樣,走上斷頭台。


    大明儒臣有過特點,在國難當頭時,他們也許會暫時緊張一陣子,還能幹些正事兒。等危險一過,他們又開始了習慣性內卷,把前麵的努力又推倒重來。


    還有一些人,就像今天朝堂之上幾位看似義正辭嚴的禦史,無論國家麵臨什麽困難,他們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同心協力去解決這個困難,而是想方設法對第一個衝上去解決困難的人下黑手。


    讓他感到憤慨的是,如果說禦史僅僅是履行糾察百官之責,那為何不去糾察山海、黃中兵敗之責,不糾察山壽、張誠逃跑之責,不糾察山壽胡作非為之責?都是一群看人下菜的勢利王八羔子!


    最讓遼王深感失望的是,曾經在自己手下幹過多年的方孝孺也慢慢成了這部內卷機器上的關鍵零件:軸承。


    那些禦史隻是看似鋒利的刀片而已。如果沒有他這個軸承的支持,這部機器上的刀片再多,也運轉不起來。


    就是這個方孝孺,當初看到交趾局勢糜爛,信誓旦旦地保證文官不參劾武將。見張輔迅速擺平了交趾,還是這個方孝孺放任一幫二逼禦史打著“風聞言事”的旗號對張輔狂吠。


    對於以方孝孺為首的內閣來說,他們也許想的更高更遠,如果全力配合張輔順順當當擺平交趾,他們這些人的威望、地位和價值又何在?


    他們也許沒有和禦史們勾結,但見到張輔被攻擊,心裏未嚐不是幸災樂禍,甚至是樂見其成。


    遼王相信方孝孺不是個貪官,但絕對是一個已經被京城大染缸慢慢浸染同化的權臣,很享受朝堂上的這種爭鬥、這種平衡。正如宋代文壇領袖歐陽修瘋狂排擠狄青一樣,極晝捕風捉影,誣告陷害之能事,而且還振振有詞,說是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


    在他們這些儒臣心中,武將功勞越大,對國家越不安全。隻有他們這幫整天在朝堂上鬥來鬥去的人,才是朝廷棟梁。


    遼王還揣測到,方孝孺這次到王府拜訪自己,看似是替小皇帝安撫自己,心裏卻是在希望他這個曾經的主人放下身段向皇帝開口求情,放張輔一馬,為新君立威。


    遼王越想越覺得自己很失敗,很沮喪,最後斜靠在太師椅上潸然淚下,喃喃說道:“難怪馬生番要到國外去種菜!你永遠喊不醒一幫裝睡的人。”


    恰好明珠借著送茶水進來,聽到遼王又說起莫名其妙的話來,不由擔心起來,撫摸著遼王的肩膀道:“老公,現在朝廷已經有了新皇帝,那些大臣們都勢利得很。我們還是回遼東去吧。”


    遼王扭頭瞅了瞅明珠並不明顯的小腹,伸手摸了摸,感覺突然又有了力氣,痛快答應道:“還是咱家的明珠最聰明,真是一語點醒夢中人。我還笑話別人睡不醒哩。”


    他說幹就幹,連忙讓明珠把海膽等幾個赫哲警衛喊了過來,吩咐一番,準備返回遼東事宜。


    方孝孺回到東宮後,將遼王前麵的話一五一十地複述給了建文帝,說道:“陛下,臣覺得遼王今晚十分反常,竟然全部同意了朝廷的處理意見。”


    建文帝微微點頭,沒有說話。


    他也覺得,遼王有些反常,不像他之前在朝堂之上強勢的風格。但是讓他判斷遼王到底是何想法,是何打算,他自己心裏也沒有底。


    方孝孺又提醒道:“臣估計遼王真要回遼東,陛下要及早應對。”


    建文帝開始有點緊張了,仍然沒有說話。


    他覺得,自己今天借彈劾張輔,試探朝臣態度,似乎有些心急了些。


    畢竟大明朝局是他這位皇叔幫自己穩定下來的,自己的皇位也是他讓出來的。


    如果遼王這時候走了,朝臣們又如何議論?太上皇那裏又如何解釋?


    思考良久,他最終吩咐道:“正學先生,你讓平安和齊泰派人遠遠盯著遼王,千萬不要讓他再回遼東了,朕找機會再親自向遼皇叔解釋解釋。”


    次日一早,海膽就帶著一排警衛護送明珠出城,守城將士見是遼王側妃,不敢強行阻攔,隻好一邊拖延,一邊報與平安知曉。


    等平安帶人追上來後,明珠對平安說道:“長春侯,我知道你一直盯著遼王。實不相瞞,遼王殿下昨晚已經從陸路回遼東去了。”


    平安尷尬地說道:“側妃,平安食君之?,隻能忠於君事,還請行個方便。”


    明珠大大方方走下馬車,說道:“如果不信,你可以上我這馬車裏看看,藏沒藏人?


    平安猶豫再三,想起上次遼王私自離京之事,不敢大意,還是找來一位婦女上了馬車簡單查看一番,發現遼王並不在車內,這才讓人放行。


    平安很快來到遼王的臨時王府,見遼王的警衛連長郭鈺正帶著警衛們在收拾東西,於是問道:“郭鈺,遼王殿下呢?陛下有要事請遼王相商。”


    郭鈺答道:“遼王昨晚已經出城了。殿下隻給我留了一封信,說他有神器,可以夜行千裏,估計現在已經到了山東。”


    平安將信將疑,隻好把情況報與建文帝知曉。


    建文帝大驚失色道:“這要朕如何向皇爺爺交待!向群臣交待!向天下百姓交待!”


    一旁的齊泰卻冷笑道:“陛下,天無二日,何況上麵已經有兩個太陽。長此以往,陛下如何君臨天下!遼王也算識趣,是該回去了。”


    平安說道:“遼王公忠體國,陛下還是要慰勞一下,免得群臣和百姓議論。”


    齊泰大聲喝斥道:“長春侯,陛下已經君臨天下,還需要你來教嗎?”


    平安看了得意便猖狂的齊泰,也不爭辯,黯然告退。


    平安走後,建文帝又問齊泰道:“齊泰,你覺得遼王到底離沒離開京城?”


    齊泰答道:“現在君臣名分已定,沒有陛下的準許,遼王私自離京,就是大逆不道。我已經派人在水陸各個口岸嚴密排查。”


    建文帝又吩咐道:“千萬不要造次,遇到遼皇叔,還是要以禮相待。”


    齊泰答道:“陛下還是太仁慈了。”


    建文帝沒有再言語,他現在對遼王的心情也很複雜,既愛又恨更怕,還不敢明目張膽地做些出格的事情。


    齊泰見狀,以為皇帝是被說動了,回去後就自作主張,和山壽這個王八密謀一番,說是如此如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去大明扶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飛獴在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飛獴在天並收藏去大明扶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