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行‘推恩令’之後,劉邦不僅解決了七國貴族問題,也為西漢後續的長治久安奠定基礎。這可以說是一舉多得的明智決策。”


    \"明白了,推恩令就像是以溫和的方式逐漸侵蝕那些貴族的權利,使權力更集中於中心,


    同時避免引起大規模叛亂。” 嬴政恍悟。 \"好,秦銘你的智謀,為我國解決了一個大患。


    現在,我們的國勢穩定,經濟繁榮,


    下一步我們可以考慮其他重要的政策和戰略,確保秦國的長遠和平與強盛。”


    嬴政眼中光芒閃爍,滿懷期望。


    因此,在西漢王朝中期,諸侯的力量逐漸壯大,與朝廷力量形成了一種不對稱的局麵。此時身為漢武帝的董仲舒也開始覺察到這潛藏的隱患,為此,他在私下谘詢了自己的親信大臣主父偃,後者建議他頒布了一項後來被稱為「推恩令」的策略。


    所謂「推恩令」的實質內容極為簡約:“即要求王國中的諸侯王死後,僅以嫡長子作為王位的承繼者,並將其餘兒子分配部分王國的土地,以此獲得列侯的身份,由地方郡縣統屬監管。”


    在此策略生效之前,王國的統治權威一直掌握在單一繼承者的手中。但在「推恩令」執行之下,無論嫡長或是諸位兒子都有資格獲封諸侯領地。這種變動削弱了王國的力量基礎,在長久的時間線上, ** 政權無需再擔心被周邊諸侯力量威脅的問題。


    聽到這提議的嬴政激動得幾乎喘不過氣來:“這是一個極好、絕佳的策略啊!它破壞並取代了隻將繼承權交給嫡出子女的規定;凡非獨生子女的情況之下,王國的土地便會因為分配給更多的子嗣而日益稀少直至枯萎。”


    但隨之而來的疑惑湧上他的心頭:“既然如此,則各諸侯是否會有反對之意?”


    秦銘卻悠然一笑:“如何能抗令不遵?如若不從,其下屬子女又怎麽同意放棄獲得額外封賜的利益?非嫡之子哪有機會舍棄唾手可得的榮華,倘若真的反對朝廷決策則必會產生與王室的嫌隙。如此推恩政策,影響的主體大致有三批人:


    首先是諸侯的嫡長子。他們是對於推恩政策不滿最大化的集體。原本他們擁有的土地份額會被削減以分與其餘兄弟;其次是其他子弟們,這群人群體對這次政改抱有熱情與期盼。按照過去的傳統,他們在領土歸屬中並無自己的份兒,如今得以享受到漢武帝的恩惠和感激,心情自然大為歡暢;第三則是在場的各個諸侯自己——他們對皇帝的真實用心有清晰的了解,然而麵對著分封不均可能會導致子女之間的矛盾,以及因此帶來的親情束縛,不得不妥協接受皇帝的提議。”


    然而這似乎並非一個無解且不可逆轉之陰謀。“這的確看似是一個棘手且複雜的問題。”嬴政深吸一口氣繼續沉思道,“但如果真有答案存在的話,其實很簡單。”


    “隻要有一方敢於弑君並宣布此項命令為無效即可,問題是,哪一家貴族敢於對秦始皇動 ** ?一旦悟明白了其中利害關係後,我對這等手段產生了敬畏。”他接著說道,內心對古代策略的深奧感到驚歎。


    嬴政隨即意識到:“若早在這段曆史更久遠的年代就采取類似措施,後果將是極其災難性的,整個曆史的脈絡可能會因此而斷裂。”


    “多謝幸運之至。”他感歎不已,“我們這個時代正逢這樣的機遇,而推恩令無疑是我們對抗貴族潛在勢力的最佳利器。”


    帶著一份難以隱藏的滿足感與笑意,他想象著這一新法度即將給帝國貴族帶來的困擾。不論何人對這一變革表示抗拒,都無法改變這一局麵。


    “有這推恩令在,這些貴族再也沒機會在我帝國的根基上埋下種子,破壞它的生長與發展。”他自信地點點頭,語氣間透露著一股堅定的決心與樂觀態度。他相信這個政策的出台會極大地鞏固帝國的地位和安全。


    有本事啊!


    秦政確實很期待有人這樣去做。這樣一來,國家就可以輕鬆地並吞貴族的財產,這在曆史上的故事中常有發生。就像是“和珅倒,嘉慶飽”這句話所說的,在大秦王朝同樣適用。“貴族垮掉了,國庫就充實了。”


    “有了這個恩澤之後法令的公布,一定能讓貴族的問題迎刃而解了,秦明,你這次真的是為朕提供了很大的助力啊!”


    “不知道你想提出什麽要求,隻要說出來朕就盡力滿足你。即使你提出想封地自立稱王,朕也會考慮,並且可以保證這個王國並不實施推恩令。”


    秦明苦笑著回答,“陛下還是不用太過分了吧,這種事情不必特意放寬條件。而且我也沒有想奪取地盤建立王國的意思。


    隻是說我確實需要一片地而已。”接著他問,“哦?那你究竟想要哪片地呢?”


    秦政略有驚訝。沒想到秦明竟會直接向他索求領地?秦明答:“是我所在的蜀山地界。”


    “是蜀國的地還是隻是單純的蜀山?”這個問題引起了秦政的好奇。此前蒙恬征討的路途中,秦明也一同參與並去過那個地方。為什麽會提出這樣一塊遠離繁華地帶,經濟相對貧瘠的地方?


    要是秦明真的希望得到蜀國的整個疆域,秦政才會感到理解。“可是蜀地本身不算大。至於說要得到蜀山,這似乎稍微有點過於狹隘了。”


    秦政猜出了秦明的意思,然而這提議讓他感到了困擾。原因在於這個地方太過微小,若以此作為獎賞,恐怕顯得有些吝嗇了。除了勳章製度外,推恩令本身已經是一個非常值得授予蜀國這種級別土地的重要標誌。


    於是秦明進一步解釋,“陛下知道的,虞溪和石蘭她們都是來自蜀山這片土地,答應給予她們族群的保護是我的承諾。所以隻需這個區域便夠了。


    況且,我現在管理著這個平和的商隊就已經忙得很。若是要承擔起管理一個國度的任務,這對我來說實在是太繁重了。”


    盡管這樣,秦明仍舊堅定地拒絕對這宗賞賜表示肯定。“那好吧。”


    秦政歎了一口氣說,“的確,你操持著這一個和平的商人團體,還不時地搞出些新的科技創造出來。工作確實是辛苦的。蜀山將屬於你。你將是那個地方實際上的王,而不會被冠以頭銜。


    另外,朕會派遣官員每年為你運送十萬石的糧食和十萬兩的黃金。這應當足以應對你在蜀山的開銷。”


    秦明無奈點頭,盡管他手中的平和商會所賺錢的數目遠超過這宗賞賜,而目前它還未在全國範圍拓展開來。等到全麵展開時,收入將會有更大的增長。


    但是既然這是皇帝賞賜的部分,如果秦明再三拒絕,就等於是在給皇帝的麵子添堵。


    秦政最後點頭同意。“那麽既然已定,那就無需再耽擱你的事務了。我將要著手準備推行新的恩令政策。” “陛下,請您稍等。”


    “為何?”


    “還有一個我想與你討論的議題。”“是關於什麽事情呢?”


    嬴政對秦銘來尋談事情頗感詫異。


    當初,他對秦銘說明立場,並非希望秦銘涉足朝廷事務。然而,自從那次交談後,秦銘並未越界,表現出很好的克製。因此,當秦銘表示此事事關財稅時,嬴政以為可能涉及到私交或家庭事項。未曾想,對方卻是直接提起了稅收政策。


    “稅收之事?”嬴政略帶困惑,重複道,“稅收,秦銘何至於如此慎重提及?”


    秦銘回應道:“誠如聖上的考量,平商號發展日漸壯大,稅務是必然的責任。既然聖上已知我們的關係不隻是表層,所以我提議討論的是,如何合理而公平地進行財稅管理。這樣算不算踏入了朝廷的領地呢?或許可以視作是對朝廷政策的一種建議?”


    聽到這些言辭,嬴政微微頷首,示意請坐。此時的交流更為開放而坦率——不再隱藏著背後目的。


    接著,秦銘提問,深入探討稅製:


    “那麽陛下的稅收製度,大致由朝廷確立標準,比如畝產若幹,農戶需支付相對比例的賦稅,是嗎?”


    “是的。”嬴政確認回答,展現出對此議題的深刻了解與重視。


    緊接著秦銘又追問:“那麽,農人需交的稅是多少?商人的賦稅如何收取?”


    旁邊的章邯,負責給出詳盡的回答:“農人稅按收入征納二十稅之一,商人則是四稅其中之一;根據各郡縣轄內耕地的不同規模,征款直接劃轉至上層財政渠道。”


    聽完這一解釋後,秦銘點頭,表明了自己的疑問:“如此說來,稅賦完全隻依據各個縣區上報的數據嗎?”


    “不過陛上似乎覺得有誤。”秦銘繼續發問,“若在曆史長河,無論什麽朝代,官員總傾向於從額外賦稅中尋求私利,累積自己的財務資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秦:自稱穿越者,祖龍跪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偉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偉棟並收藏大秦:自稱穿越者,祖龍跪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