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主要分為兩大塊。


    從嘉福門大門進入,是東宮詹士府等各官署,公廨,住所。


    中間則是東宮正殿。


    正殿後為後殿,也是先前太子玩樂的場所。


    後殿之後,則是寢宮,太子跟太子妃的居所。


    左右兩側另有亭台樓閣,如李象便是居住在附近。


    再往後些便是三寺十率府。


    三寺緊鄰寢宮後方,十率府則稍遠些。


    東宮後三分之一,便是其他雜居所在,與寢宮間由十率府隔斷。


    比如紇幹承基這些衛十,樂童,道士。


    包括工匠,府兵,各類作坊,染衣製衣,鐵器打造,木工坊,馬場,校場等也亦在此。


    此刻天色微亮,於校場西南方的一處宅院。


    大量府兵正在堆砌高牆。


    府兵是均田製的產物,與後世大明衛所製有些相似,閑時為農,戰時為兵,一些雜活也是要幹的。


    行軍營造,也是府兵要掌控的技能。


    因此李承乾就讓左內率陳雲超,召集府兵,把製冰這塊完全隔絕起來。


    “殿下真不打算將製冰之法,告訴陛下嗎。”


    “國庫近些年雖說豐盈,然邊疆並不安穩,西域各國各有心思,一旦起戰事,陛下定然要調動大軍。”


    “冰肆開設,必將風靡長安,所得銀錢過於龐大,陛下定然會派人前來討要。”


    “殿下何不如早些獻上,充實國庫,免去傷了父子和氣,亦能得個好名聲。”


    蘇玉兒站在李承乾旁邊,看著遠處正在建設高牆的府兵,輕聲勸說道。


    李承乾冷笑道:“太極宮都漏風成什麽樣子了,我今天把製冰法交給陛下,明天該知道的,不該知道的,就全知道了。”


    “我這東宮,雖然也有些奸細暗探啥的,但怎麽著也比太極宮好。”


    “放心吧,陛下不會逼著我把製冰法交出來的。”


    蘇玉兒聽到這話,心中雖還有擔憂,但殿下都這般說了,她也不好再開口。


    她的想法是沒錯的,酥山也許會賺很多錢,可這些錢哪裏比得上大唐賦稅呢,能夠獲得陛下的信任,才是最為重要的。


    李承乾隱約猜到了蘇玉兒的想法,但她不曾經商,自然不明白個利潤。


    冰淇淋啊,即便再過兩一千多年,也依舊風靡全球。


    而現在,他的冰淇淋,可是壟斷的買賣。


    長安常住人口上百萬,實際上加上往來的商人,這個數目隻會是更多。


    從一開始,李承乾就沒打算走酥山奢侈品路線,而是親民路線。


    哪怕是長安的普通百姓,也要能吃得起酥山。


    當然,換個角度來說,能住到長安城內,不管是哪個坊,本身對於大唐的其他百姓來說,就已經不普通了。


    所以消費能力還是有的。


    冰窖的製作,還需要幾天的時間。


    包括丈人,長孫無忌開設的冰肆,也需要準備冰窖來儲存冰塊。


    目前冰塊的儲存技術還比較低下,一直到宋朝時期,才算是發展成熟,大戶人家都能造出冰窖,把冬天冰塊儲存到夏天享用。


    不過現在的話,哪怕是隻能保持個十來,那也已經足夠了。


    除此之外還有特製的運冰馬車,大量的硝石。


    為了不暴露硝石製冰的秘密,李承乾安排宦官直接對道士煉丹的材料進行掃蕩,反正李世民取消了東宮府庫限製,也不差這幾萬錢。


    這也能避免其他人通過從原材料下手,摸索出硝石製冰的方法。


    壟斷,永遠是最為賺錢的。


    東宮校場。


    數百名侍衛在這裏守候。


    蘇玉兒,中郎將蘇琛站在李承乾旁邊。


    “把馬牽來。”


    李承乾沉聲吩咐道,文內侍略微遲疑,但還是按照太子的吩咐,牽來了一匹高大的白馬。


    白馬很安靜,也很溫馴。


    宦官們搬來上馬梯。


    李承乾一瘸一拐的,從上馬梯走上上去。


    蘇玉兒神情緊張。


    太子說要騎馬的時候,她就已經被嚇了一跳。


    自從那年摔斷腿後,太子就再也沒有騎過馬了。


    現在突然說要騎馬,還是以殘缺之身,如何不讓蘇玉兒擔憂。


    但在這方麵,她也知道太子的驕傲,所以不敢勸說。


    校場內,李承乾已經坐到了馬背上。


    熟悉又陌生的感覺。


    宦官們小心的幫助太子,將左腿放進馬鐙內,而後再把上馬梯搬開。


    李承乾手握韁繩,輕輕一揮,白馬便開始走了起來。


    身體的記憶很快就被喚醒,作為天策上將的李世民,他的兒子自然都是能文能武,騎術更是自小練習。


    輕微的顛簸,讓李承乾越發熟悉起來,隻是左腿使不上力氣,感覺有些難受。


    走了小半圈後,李承乾膽子也大許多。


    雖然小腿不能使力,但是大腿可以,夾住馬腹,也能很穩當。


    他不是前身,心理上沒有對騎馬的恐懼。


    “駕。”


    韁繩揚起,白馬頓時開始小跑起來。


    周圍看著的人,神情開始變得緊張,眼睛都不敢眨一下。


    蘇玉兒的手緊握著,汗水出來了都沒有感覺到,她最是擔心太子再度從馬上摔下來。


    左內率陳雲超也是精神緊繃,隨時準備上前救援。


    李承乾一點也不緊張,甚至還感覺到非常愜意。


    腿疾讓他雖能走,但不能跑。


    而現在,馬便是他的腿。


    風在耳邊呼嘯,發絲隨風舞動。


    馬蹄疾踏,塵土飛揚。


    隨著速度提升,難以言喻的興奮感在李承乾心中升起。


    血液在沸騰,每個細胞都在歡呼雀躍。


    李承乾抬頭望向天際,隻見藍天如洗,白雲如綢帶飄揚。


    在這片天地間,李承乾與麾下白馬合而為一,仿佛自己也化作了一陣風。


    這種如同掙脫的束縛的感覺,讓李承乾忍不住發出長嘯之聲。


    陳雲超麵容放鬆下來,太子即刻表現出的騎術,已經無須他來擔心了。


    蘇玉兒的眼眸蒙上一層朦朧。


    這幾年來,她是親眼看著曾經英俊瀟灑,文武雙全的太子,因這腿疾自卑,一步步放縱自己。


    現在,太子的那一聲肆意長嘯,意味著曾經的太子,終於回來了。


    蘇玉兒的心中,由衷的為太子感到開心。


    校場上,李承乾暢快奔馳,然而總感覺差了些什麽。


    目光掃到不遠處的箭靶,眼睛一亮,大喝道:“拿弓來。”


    侍衛立即取來角弓,箭袋。


    唐朝的弓主要有四種。


    長弓,步卒所用。


    角弓,騎兵所用。


    稍弓,利於近射。


    格弓,彩飾之弓,羽儀所執。


    李承乾降低馬速,從侍衛手中取來弓箭,而後策馬奔馳。


    約莫距離箭靶二十步左右,瞄準靶心,搭弓射箭。


    眾人緊緊看著,隻見太子一箭射出...脫靶。


    李承乾對此並不意外,箭射出的刹那,他就已經有了感覺。


    騎射本來就不是簡單的事情,馬奔跑時候的顛簸,會讓弓箭喪失準頭。


    在射法上,常規騎兵向來練習對蹬射法。


    也就是雙腳用力,踩著馬鐙站起來,如此射箭之時,更為精準。


    李承乾以前就是這樣騎射,但現在自然不能。


    所以他要去感受馬的律動。


    箭袋中有三十支箭,李承乾用大腿夾住馬腹,放開雙手搭弓射箭。


    連續十支,盡皆脫靶。


    再射十支,已然全在靶上,餘後三支,臨近靶心。


    最後十支,盡數餘靶心周邊,後三支更是全中靶心。


    如此騎射,簡直恐怖。


    這跟李承乾的身體變化有很大幹係。


    自從上次校場舉石鎖練氣力後,他就感覺到身體越發強壯。


    不僅是身體,便是五感也更加敏銳。


    弓箭之道,尤重天賦。


    李承乾屏氣凝神間,隻感覺耳邊風都在停歇,呼吸變得緩慢。


    手上氣力穩健,馬兒律動清晰。


    弓箭猶如手臂的延伸,二十步的距離如在眼前。


    騎射,竟是如此簡單。


    “拿長弓來!”


    射完三十支箭,李承乾感覺尤不過癮。


    這角弓的力度,未免也太輕了些。


    侍衛趕緊送上長弓。


    空弦滿月,李承乾感覺力度還是稍輕了些,倒是勉強也能用了。


    長弓配長箭。


    校場上有箭靶三十。


    此次就不是二十步了,而是四十步,約合後世五十米。


    這也是長弓的最遠殺傷射程。


    校場內眾人隻見,太子策馬奔騰,連連搭弓射箭,未有停歇,一氣嗬成。


    飛揚的塵土落下之後,三十箭靶紅心之處,盡皆插著一支箭矢。


    “彩!”


    左內率陳雲超見到如此場景,忍不住開口大喝。


    “彩!彩!彩!”


    數百侍衛牽動心神,跟著一起大喝起來。


    陳雲超緊緊盯著箭靶,眼中異彩連連。


    其他侍衛更是激動不已。


    軍伍中人,向來慕強,太子展現的這般騎射,已然是神乎其神。


    如何不讓他們心生仰慕。


    從前,他們因為太子的身份聽從調遣。


    但今日起,他們將因太子本人聽其號令。


    李承乾停下馬來,看著三十塊箭靶紅心上穿透的箭矢,隻感覺心中暢快。


    眼下的他,腿疾又如何,單這一手騎射之術,便能在軍中傲然稱雄。


    戰場之上,萬軍叢中射殺敵首。


    魏王啊魏王。


    孤這一箭,你可還能像先前那樣,躲避開來否?


    有了這手射術,哪天若真把李承乾給逼急了。


    幹脆帶上弓箭,馬踏魏王府。


    一箭將那魏王射殺了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家父李世民,請陛下稱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執筆見春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執筆見春秋並收藏家父李世民,請陛下稱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