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竹紙造出來了,跟李承乾預料中的差不多,很脆,一捏就碎。


    這是因為竹子本身的特質所造成的。


    沒有完整的工藝流程,想要一次性造出來,顯然是不可能。


    關係不算大,工藝都是在不斷嚐試中逐漸進步,一口氣也吃不成胖子,接下來就是針對竹子軟化這塊下功夫。


    無非是在蒸,煮,泡上麵多下功夫。


    興許下一次的竹紙,就能好上許多。


    東宮的匠人類似於奴籍,完全歸屬於東宮所有,竹子是現成的,除了要耗費些時間外,基本上沒什麽成本。


    除了造紙外,雕版印刷也在逐步準備著。


    唐初的雕版印刷已經很是成熟,多是民間用來拓印佛經或典籍。


    李承乾是準備了十多本常用書籍,從啟蒙到科舉的教材。


    每一頁做成一塊雕版,隻等竹紙造出來就能用。


    之所以沒有采用活字印刷,是因為活字印刷的複雜程度,不是普通人可以掌握的。


    每次都需要不斷從銅活字裏去尋找對應的文字,這本身的工程量就很大。


    而且銅活字雖然能反複使用,但成本也是相當高。


    銅,本身就是錢。


    其中還有涉及到油墨的改良,普通墨水顯然很難達標。


    漢唐其實早已經有了油墨,但成本高昂,製作工藝複雜,堪比黃金。


    相比之下,雕版印刷成本低廉,也更加簡便快捷。


    隻需要在雕版下方刻上響應的數字,哪怕識字少的人,也能按照順序去進行操作。


    “殿下,蘇將軍來了。”


    “正殿召見。”


    “是,殿下。”


    李承乾看到蘇定方的第一眼,就感覺賣相很是不錯。


    身材魁梧,麵色堅毅。


    當然,軍中猛將,很少會有不魁梧,往往都在一米八上。


    這樣的身材才能有氣力,戰場上有優勢。


    後世人覺得史書中,對於猛將的描述往往很誇張,比如一人追著百人砍。


    然而實際上很正常,這樣的猛將長期吃得好,身材壯,勤練武藝,類似後世拳王。


    而他的敵人,瘦骨嶙峋,大多要挨上一個頭。


    猛將穿戴甲胄,刀劍難傷,廝殺起來,就跟虎入羊群一樣。


    “孤已經請求陛下,將你升為金吾衛將軍。”


    李承乾語氣平淡,好像這樣的升遷對他來說,不過是一句話的事情。


    蘇定方顯然也被震懾到了。


    其實說官職這塊,蘇定方已經不算低了。


    正四品上的中郎將,再往上就是從三品的將軍,再往上,便是正三品的十六衛大將軍。


    三品往上,就隻有正從這兩個品第,而沒有了上下區分。


    蘇定方確實有被震撼到了。


    他沒想到太子會這麽看重他,這才剛剛投靠過來,就是如此厚待。


    “臣誓死效忠殿下。”


    多年的不公,多年的怨氣,在此刻煙消雲散。


    士為知己者死。


    自古四大軍功:先登,斬將,陷陣,奪旗。


    蘇定方有先登陷陣兩大功,正四品下的左武候中郎將,確實有些委屈。


    至於縱兵劫掠這條過錯,其實在外麵征戰的將領,幾乎很難避免。


    李承乾甚至都不覺得這是罪,又不是劫掠的大唐百姓,劫掠異族,竟然也是罪過,簡直離譜。


    文人按照聖人的標準去要求武人,這件事本身就有問題。


    說到底,是因為蘇定方朝中沒人,這功勞太大也奪不去,那就隻能換個法子去壓製了。


    “這本來就是你應得的,孤不過是順勢幫你說句話而已。”


    李承乾說得輕巧,但蘇定方也不是完全的政治白癡,自然知曉這裏頭可沒這麽簡單。


    十六衛皇帝直屬,太子插手調動可是大忌。


    可太子偏偏就這麽做了。


    “殿下,臣下邊還有許多兄弟,不知可否帶著他們一起過去。”


    蘇定方遲疑片刻,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這可不是幾個人,而是兩百多人。


    曾經跟他出生入死的那些,還有這些年跟隨他的。


    “多少人?”


    “大約有兩百多。”


    蘇定方有些不好意思,理論上這樣的行為是不可以的。


    李承乾微微沉吟,道:“有些麻煩,但也不是不能辦。”


    “你明日等消息吧,孤會去幫你周旋。”


    其實算不得多大的事情,不過是安排金吾衛跟左武候進行平調。


    但也算個人情。


    對於蘇定方來說,這人情確實不小。


    “謝殿下。”


    蘇定方是個武人,不會說溜須拍馬的話,真情往往不過幾個字。


    李承乾順便交代了往後長安城可能產生某些謠言的事,讓蘇定方到時候斟酌辦事,便讓他離開了。


    蘇定方也是個聰明了,既然太子說了,那就按照太子的意思去辦。


    他身上已經打上了太子標簽,也隻能是這條路了。


    ------


    太子跟陛下爭吵的消息,傳到了魏王府。


    李泰本就一直很關注這些。


    聽到這個消息後,胃口大開,忍不住多幹了一碗飯。


    “東宮製冰法,現在有消息了嗎。”


    對於太子製冰,李泰還是很眼饞的,冰肆的收入太多了。


    哪怕現在已是秋冬,天氣轉涼,可前往購買酥山的,依舊是絡繹不


    六家冰肆,就從來沒有按時關張過,頂多不過午時,酥山就已經賣光了。


    “我們的人,根本接觸不到。”


    “太子很嚴謹,把製冰地方用高牆圍了起來,還有衛士日夜巡邏把守。”


    “裏麵的人不準出來,外麵的人不準進去,衛士們去搬運冰塊,也隻能在大院裏,去不到裏麵。”


    柴令武的回答讓李泰有些不爽,看著太子賺錢,比他自己虧錢都要難受。


    “府裏的那些道士呢,有頭緒了沒。”


    “聽說太子的製冰法,就是一個道士的徒弟貢獻出來的。”


    李泰不甘心的問道。


    柴令武微微搖頭:“暫時還沒有頭緒,秦英跟韋靈符,本就很是出名,如若不然也不會被太子看重。”


    “這是他們的獨家手段,外人難以知曉。”


    “道士們正在通過東宮購買的材料進行嚐試,但太子顯然也猜到了會有這樣的情況,東宮每次采購時,幾乎是把所有的煉丹之物都買了。”


    李泰感覺有些憋屈,東宮在大內,戒備森嚴,太多的手段完全用不上。


    柴令武思索片刻,道:“魏王何不找他們想些辦法。”


    李泰知道柴令武說的他們是誰,就是五姓七望那些人。


    其實李泰也清楚,陛下對五姓七望的態度,這些年陛下一直致力於消減五姓七望的實力。


    所以雖說五姓七望在支持他,但李泰也保持了一定的限度。


    柴令武勸說道:“冰肆太賺錢了,這會令太子勢力大漲。”


    “眼下魏王如果不采取一些手段,即便有陛下厚愛,也難以對抗太子,更別說....”


    想到可能會出現的失敗,李泰咬咬牙,道:“好,那就讓他們給本王立上一功。”


    “東宮裏麵,可是有他們的不少人。”


    “不管用什麽手段,都必須把製冰法給本王弄出來。”


    “若是連此事都辦不成,本王又如何能完全信任他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家父李世民,請陛下稱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執筆見春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執筆見春秋並收藏家父李世民,請陛下稱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