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鬧,陛下簡直是在胡鬧。”


    “若老夫沒記錯的話,太子的東宮都沒這麽多的戰馬。”


    “青雀豢養如此多緹騎,是何居心啊,陛下難道就不知曉嗎。”


    “老夫許久不曾上朝,未曾想陛下竟然幹出這等荒唐事來。”


    “今日老夫就要去太極宮好生問下陛下,如此偏袒,意欲何為。”


    李象開了口,李承乾自然也沒辦法再藏著。


    於是就把前幾天跟魏王對峙的來龍去脈,都說了出來。


    高士廉聽完後,很是生氣,手上的拐杖連連杵地。


    “舅外祖父,可別因為我這點小事氣壞了身子。”


    李承乾連忙勸說道。


    高士廉吹胡子瞪眼:“這能是小事?”


    還想再說幾句,不過高士廉感覺說當年的事,也有些不好。


    於是轉而道:“讓人備馬,老夫這就前往宮中。”


    李承乾自然不想高士廉這個時候去大內找李世民。


    於是好說歹說,給勸了下來。


    高士廉在李承乾的勸說下,也逐漸冷靜下來。


    他這麽貿然去太極宮,確實有些不妥。


    而且他雖相信太子,可也需要對先前的事情調查一番才是。


    畢竟青雀也是他的外曾孫,不能隻聽太子一麵之詞。


    返回東宮的途中。


    李象忍不住問道:“父親,外高祖父,真的會幫助我們嗎。”


    李承乾摸了摸兒子的頭,道:“為父是太子,天然就在正統。”


    “陛下偏愛魏王,以至於群臣猜忌,這是外曾祖父不願意看到的。”


    “當年陛下便是如此行事,可沒有誰願意看到朝堂動蕩,明白嗎。”


    李象似懂非懂的回道:“孩兒明白了。”


    李承乾拍了拍李象的肩膀,說道:“你是個聰明的孩子,為父受過的苦,肯定不會讓你受的。”


    “謝謝父親。”


    -----


    回東宮後,李承乾就讓李象跟著衛士們去練騎射。


    最近他準備著,是不是要請蘇定方教導李象的兵法。


    雖然這樣做,好像又有可能走上自己的老路。


    但李承乾對自己還是有足夠的信心。


    他的目光,也不僅僅隻在這唐朝地界。


    黑火藥在手,開疆擴土不過等閑。


    “殿下,蘇定方蘇將軍麾下,倉曹參軍裴行儉求見。”


    “讓他在偏殿等候,孤現在就過去。”


    “是,殿下。”


    裴行儉的消息,李承乾早就知道了,蘇定方還給他推薦過來著。


    不過現在的裴行儉還沒有完全的成長起來,正在跟蘇定方學習兵法。


    也是如此,李承乾才動了讓李象跟著一起學習兵法的念頭。


    在領兵作戰這塊,蘇定方和裴行儉,都是大唐數一數二的名將。


    比之淩煙閣的名將並不差,現在所欠缺的,隻是時機跟機遇。


    況且淩煙閣的名將們,平均年齡都已經過五十歲了。


    年紀最大的李靖,如今已是七十一,年歲最小的李勣,也已經四十九歲。


    侯君集,程咬金,尉遲敬德,都已經五十好幾。


    李世民不殺功臣,跟年紀也有很大關係,今年四十四,怎麽看都能比這些開國功臣們能活。


    李承乾想著,是時候把薛仁貴找來了。


    跟裴行儉不同,薛仁貴出身河東薛氏世族,雖家道中落,但從小就非常刻苦,自學兵法典籍和武藝。


    加上天生臂力出眾,飯量驚人,各方麵已經很是成熟,直接拿來就能用。


    隻是一直未得機遇,始終在家務農,過著平淡的農家生活。


    這邊賀蘭楚石後,東宮右內率的職位空缺下來,正好給薛仁貴留著,直接給他打上東宮的標簽。


    這般想著,陳雲超便就推著輪椅到了偏殿。


    日常行走的時候,李承乾就坐在輪椅上,這樣還挺舒坦的。


    也沒人會因為輪椅的關係小瞧太子,畢竟騎在馬上的太子,就是真正的戰神。


    況且輪椅才第一次出現在大唐,沒有後世人對輪椅殘疾人的刻板印象。


    對於大唐的百姓來說,隻有貴人能坐著,對輪椅的感覺跟步攆差不多。


    抬著跟推著,區別不大。


    “左金吾衛倉曹參軍裴行儉,拜見太子殿下。”


    裴行儉略微有些緊張的行禮作揖。


    “守約特地來見孤,可是有什麽事情。”


    李承乾語氣溫和,稱呼著裴行儉的字,畢竟這可是自己日後的得力幹將。


    不用擔心背叛之類的,作為蘇定方的徒弟和下屬,裴行儉已經打上了太子標簽。


    隻要不是謀反這等事情,背叛太子,那就是背叛大唐,自絕生路。


    “蘇將軍讓我過來,特地稟告一件事,或許殿下能感興趣。”


    “是關於清河崔氏的事情。”


    聽到太子對自己的親切,裴行儉頓時放鬆不少,而後把前來的目的說出。


    “哦,說來給孤聽聽。”


    聽到跟清河崔氏有關,李承乾頓時來了興趣。


    裴行儉講述道:“崔氏有女名鳳珠.....”


    這是富家女跟窮小子的愛情故事,清河崔氏嫡女崔鳳珠,偶然邂逅了一名寒門學子吳子清。


    兩人很快便墜入愛河,私定終身。


    吳子清祖上也是名門,隻是如今已經落魄多年。


    能被崔氏嫡女看上,吳自清自然是相貌堂堂,文武皆備。


    隻是奈何,五姓七望並不對外通婚,族中兒女的婚姻大事,都是一手包辦,若非七望族人,別說宰相了,皇帝賜婚都不行。


    更別說吳子清這個遊學而來的南方士族。


    雖說西晉時期的衣冠南渡,南方士族的根源也在北方,但如今的北方士族向來瞧不上南方士族。


    南方士族的發展,是在安史之亂和北宋末年再兩次衣冠南渡後,才逐漸壯大起來。


    崔鳳珠知道,自己不可能說服族人,連提都不敢提。


    兩人私下一協商,最後決定私奔。


    隻是五姓七望勢力何其龐大,兩人藏身的地方多次被發現,若非有人給崔鳳珠通風報信,提前一步逃離,早就被抓住了。


    兜兜轉轉,跌跌撞撞,最後兩人逃到了長安。


    隻是剛進長安,就被崔氏族人追上了。


    兩人自然不肯,拚死反抗,引起了金吾衛的注意。


    武侯鋪分部長安大小坊裏,見到光天化日之下強搶民女,怎麽能放過。


    可笑原本也沒啥,那族人搬出了清河崔氏的名頭,想要嚇唬住金吾衛。


    那金吾衛,便是跟隨蘇定方一起來的,聽到清河崔氏的名頭,頓時就把人控製住,消息呈報上來。


    蘇定方親自見了兩人,詢問情況後,便讓裴行儉趕來東宮匯報。


    李承乾笑道:“倒還有幾分見識。”


    對於現在的天下局勢來說,長安城便是五姓七望勢力最為薄弱的地方。


    要是其他地方,還真有人會賣清河崔氏的麵子,把人交出來。


    “殿下的意思是?”裴行儉試探著問道。


    李承乾道:“把他們送到東宮來吧,孤且瞧瞧,這清河崔氏,可敢來孤東宮要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家父李世民,請陛下稱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執筆見春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執筆見春秋並收藏家父李世民,請陛下稱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