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不知道二鳳怎麽處理的,反正那些監察禦史,沒敢鬧到東宮來。


    這也算是太子風評不好的好處吧。


    很多官員都知道,文士風骨在太子這裏不好用。


    少詹事張玄素,萬年縣縣令盧益中,那可差點被太子鞭打致死。


    難道監察禦史太子就不敢打嗎。


    所以找陛下更好一些,至少陛下動口不動手。


    講武堂如期開課。


    永興坊搞了盛大的開課儀式,包括二鳳也親自出麵。


    在校場進行了訓話。


    三百旅帥一個個激動不已,誰能想到,他們這樣出身寒微的小人物,竟然也能有一朝成為天子門生。


    不知道的是刻意還是無意,似乎沒人提及講武堂的創辦是太子提出來的。


    具體的情況,也隻有少數的學子知曉。


    裴行儉,薛仁貴,皇長孫李象,都被分到了蘇定方的乾武班。


    五個班級,分別是乾武,坤略,震策,巽謀,離戰,每班六十人。


    “殿下這麽早就回來了?”


    太子妃蘇玉兒有些詫異,今天可是講武堂開班。


    “這兩天流動講師不需要講課,後天才有課程安排。”


    這是章程安排,第三天才會是每個流動講師負責半天。


    然後每過五天,就會有一次大課,算是給李世民準備的,也可以是李靖或者別人講學。


    “我想編一套鼓點用於軍事,玉兒你幫我一起。”


    李承乾雖然喜歡奏樂,不過自身對這塊沒什麽學習。


    蘇玉兒在奏樂還算比較精通。


    “軍用鼓點?”蘇玉兒有些沒明白。


    李承乾解釋道:“現如今的鼓點較為簡單了些,我想編一套更為詳細的鼓點方式。”


    冷兵器時代的戰爭,比起後世就像是個草台班子,越是龐大的隊伍,越是需要有能力的將領。


    而整個曆史上,能夠指揮大軍團作戰的將領屈指可數。


    唯一不受軍隊數目限製的,也就隻有多多益善的兵仙韓信,集兵法之大成者。


    在古代通訊不便的情況下,將軍領兵,並非是越多越好,超出個人能力,即便是精兵,也會表現出極差的戰鬥力。


    所謂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就是這麽個道理。


    普通將軍,能夠領兵幾千上萬,就已經是極限了。


    稍微有些能力的,可領三五萬兵的,便就屬於大將級別。


    領兵超過五萬以上的,那就是一代名將。


    曆史上能領兵十萬以上的蓋世名將屈指可數,當今大唐,李世民算一個,李靖算一個,侯君集跟蘇定方,加在一起才能算一個。


    李承乾之所以想編鼓點,就是為了更好的掌控軍隊。


    現在的軍隊大多都是聞鼓而進,鳴金而退,比較簡單。


    李承乾想編一套稍微複雜點的。


    以旅帥為基礎單位,可以更好有效的達到掌控軍隊的情況。


    這也不算是李承乾獨創,許多大將的專屬軍隊,在長期進行士兵操練時,可以通過不同的鼓聲變化不同的攻擊陣型和攻擊方向,這就是軍陣的使用了。


    而李承乾,是要編一套大唐製式鼓點。


    以前不好傳播,但現在有了講武堂,就很方便了。


    等幾年講武堂把大唐所有的旅帥都培訓一遍後,這套鼓點就會適用於大唐任何軍隊。


    如今的講武堂,隻招收旅帥,但在後期,包括其上的校尉,果毅都尉,折衝都尉,自然也要進行培訓學習。


    “殿下是想把哪些軍令,編入到鼓點中呢。”


    蘇玉兒明白後,開口問道。


    李承乾想了想,道:“集合,前進、停止、衝鋒、散開、靠攏、追擊、退回陣地,全軍衝鋒。”


    “目前大概就是這九個軍令。”


    “編曲的鼓點,要清晰,盡量每個鼓點要有區別,尤其是全軍衝鋒的鼓點,最好能比較激勵士氣。”


    “這件事也不能讓你一人忙著,我會下令給太常寺,讓他們派遣擅長的樂童,輔助你完成。”


    聽到太常寺,蘇玉兒心中微微一動。


    在她看來,這樣的事情,太子完全可以直覺交給太常寺去做。


    但現在是交由自己來負責。


    難道是因為先前稱心的關係?


    太子曾經喜歡太常寺樂童,所以現在是為了安撫我嗎。


    “殿下放心,我定會早日為殿下編好鼓點。”


    蘇玉兒語氣認真回道。


    李承乾點點頭。


    他其實沒有太多的想法,就是覺得應該讓周邊的人也跟著忙起來,不管是什麽事,總要給點事情去做。


    女人啊,要是太閑,很容易出幺蛾子的。


    現在多少有些參與感。


    鼓點編曲的事情交代完,接下來就是李承乾自己的備課了。


    想要把課講好,自然要認真的思考。


    怎樣才能讓自己的影響,可以從基層開始快速的影響到整個軍隊?


    這是李承乾目前需要考慮的方向。


    其實答案並不難,畢竟是後世來人,自然有具體的參考。


    隻是教員那一套,放在封建王朝,肯定是行不通的。


    這個時候搞紅色思想,民主,那豈非是革自己的命?


    屁股決定腦袋,位置決定思想,找準定位促結果。


    他是大唐的太子,未來的皇帝,搞不得後世那一套,這不符合當下大唐跟自身的情況。


    又不是黃巢,考不進長安選擇打進長安,他出生就在長安。


    所以在有些地方,就需要進行改革了。


    回到原來的話題,怎麽才能培養軍隊,搞什麽個人情誼,那肯定是行不通的,也沒有這麽多時間跟精力。


    簡單來說,就是培養軍隊的信仰。


    封建王朝時期的軍隊,是不存在信仰的概念,府兵服兵役,可沒有自願的說法,屬於是強製兵役。


    大唐真正的精兵,是脫產軍隊,不需要進行農事,但這樣的軍隊隻是極少數。


    大唐有634個折衝府,每府800至1200人,包括長安十六衛禁軍,整個大唐的軍隊數量,大約是在七十多萬。


    其實這個數目相比其他王朝,已經是很少了,當然,這也有人口因素的影響所在。


    ‘信仰。’


    李承乾在書房,緩緩提筆。


    ——


    講武堂成立的事情,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其實並沒有太高的關注度。


    甚至很多官員認為,這完全就是太子在想辦法培養勢力。


    卻被陛下給截胡了。


    有些世家的聰明人,倒是意識到講武堂的存在,會對世家形成更大的壓迫。


    但這樣的情況,世家是沒有辦法去阻止的。


    本身他們也沒有這個能力去阻止。


    世家大族麵對這樣的情況,更多的想法,是怎麽加入進來,而非是怎麽去進行阻止。


    原本不屑一顧的旅帥官職,現在已經變成香饃饃了。


    像是五姓七望這樣的大世家,已經開始著手於安排族內子弟,想辦法去當個旅帥。


    要知道原本他們對於旅帥的職位,可是瞧不上的。


    但凡七望族的人進入軍隊,即便是不被重視的庶出族人,最小那也是從校尉開始。


    兩天時間過去,今日也到了太子講學的日子。


    這兩天,每逢講學之後,蘇定方都會來到東宮匯報講武堂的情況。


    講武堂的進展,比想象中的還要更加困難。


    這些旅帥來的學子,便說兵法嗎,連識字的都沒幾個。


    哪怕是蘇定方這等在兵法上造詣頗深的人,講解起來也是尤為複雜。


    往往是台上講得口若懸河,台下聽得昏昏欲睡。


    裴行儉能成為蘇定方的弟子,是因為他本身就在兵法上有所見解,而且理解能力很強,還是通過科舉入仕。


    這些大頭兵,本身連聆聽的資格都沒有。


    按照現在的進度,他們首要學習的,是讀書識字,而不是直接一步到兵法戰略這塊。


    不隻是蘇定方,包括李靖講學的情況也基本上差不多。


    其他人就更不用說了,隻能從最基礎的開始講。


    永興坊,講武堂。


    李承乾穿著便服,走進了課堂。


    “拜見太子殿下。”


    六十名學子,站得筆直,躬身作揖,行叉手禮。


    看著學子們各色服飾,雜亂無章,李承乾微微皺眉。


    他確實是忘記了,要給講武堂的學子們,搞套統一款式的校服。


    “坐下吧。”


    “是,殿下。”


    課堂的打造,有李承乾的參與,跟後世的款式差不多。


    跟國子監跪坐的形式不同,采用的是桌凳。


    看了眼桌子上的兵法典籍,還有坐在第一排的李象,薛仁貴,裴行儉。


    李承乾沒有聊些其他沒用的,坐在椅子上,直接開始了自己的講學。


    “我大唐有折衝府六百四十三,旅帥之職,有六千四百三。”


    “今日能坐在這裏的你們,能被選進來,必然是個中優秀之輩,有能力,有膽識,我感到很高興,能給你們講學。”


    開頭兩句,就讓學子們感覺到完全不同,經過兩天的上課,或者說打擊,他們熱情已經徹底消退。


    原本聽著各大將軍的名頭,想到自己還是天子門生,自然心情激動彭拜,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絕大多數人,完全聽不懂大將軍們在講什麽,甚至是產生了自卑感。


    而現在,太子的這一番話,讓他們似乎又重拾信心。


    “我知道,在這裏的絕多數人,早先是並不願意當兵的,是沒有辦法,才成為兵卒,加上些許運氣,當上了旅帥這個官職。”


    “對於你們來說,當兵沒有選擇,所想的事,也是為了建功立業,加官進爵。”


    “而我要跟你們聊的,是另外的一方麵,保家衛國。”


    “軍隊為什麽存在?是維護大唐朝廷的利益嗎,還是為了保護高官勳貴的安危。”


    “這些自然沒錯,但還有更深層次,那就是保護你們自己的家園。”


    “在我看來,當兵應該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他是榮耀的,因為有了強大的軍隊,所以異族不敢侵略,所以你們父母兄弟,親朋好友,才能不受淩辱。”


    “如果沒有你們,百姓還能安心種地,商人可以互通有無嗎,不,不能。”


    “首先,我們要認識到,當你們拿起刀劍,是為了誰在戰鬥,你們的戰鬥,不是為了個人的榮耀跟財富,而是為了你們的父母妻兒。”


    “他們的安寧生活,幸福未來,都寄托在你們的身上。”


    “當敵人來犯,你們必須挺身而出,去戰鬥,去拚殺。”


    “當然,你們中不少人,一出生便是住在長安,沒有親眼見過亂世是個什麽樣子,也許曾經聽你們的父輩說過,他們的生活有多麽艱苦,但你們卻沒有辦法感同身受。”


    “易子而食,聽說過這句話嗎,在前朝亂世中,戰亂繽紛,沒人種地,自然也就沒有糧食。”


    “為了活命,那就隻能吃人,舍不得吃自己的孩子,那就交換著吃。”


    “大聲的告訴我,你們想過那樣的日子嗎!”


    李承乾目光如炬,掃視著台下的學子們。


    “不!”


    “不想!”


    “不要!”


    學子們聲音堅定,有些雜亂,氣勢很足。


    大唐立國二十五載,這些旅帥的年歲,都是在三十歲下。


    小的時候,還沒懂事,亂世就已經結束了,對於隋末,沒有太深刻的印象,隻能從父輩那邊,聽到隻言片語。


    現在聽到太子這麽說,頓時情緒就被調動起來。


    李承乾很滿意。


    “所以,這就是你們存在的意義,保家衛國,守護你的家園。”


    “不要再讓曾經發生過的悲慘故事再次重演。”


    “可你們知道嗎,就在此時,邊關上的百姓,還在經曆者這一切。”


    “異族來犯,搶走他們的糧食,殺掉他們的父親,奪走他們的妻子,搶走他們的孩子,車輪高的孩子都要被殺,低於車輪的孩子,會被培養成敵人的孩子。”


    “忘記仇恨,成為這些異族的一員。”


    “為什麽我要成立講武堂,為的就是讓你們知道,明白,自己在為什麽而戰,我希望當你們在戰場上。”


    “麵對敵人的時候,害怕,緊張的時候,想想你們的家人,想想你們的妻兒,或許,他們會給你們帶來更強的力量,讓你們不再退縮,不再害怕,勇猛直前”


    李承乾就這麽坐在椅子上,慢慢的講述著。


    這些並非是什麽高深的知識,不需要他們知識淵博,也不需要讀過四書五經,隻要能聽懂話的,就能明白這些道理。


    原本在其他課程上昏昏欲睡的學子們,此刻正襟危坐,認真傾聽太子講述給他們的道理。


    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李承乾不斷的深入。


    慢慢的,這些學子們的神色,有了很是細微的變化。


    他們的精神麵貌,似乎有些許改變。


    甚至少數的學子,看向太子的眼神中,多了幾分狂熱。


    其中的代表,便是薛仁貴了。


    本身他就對太子感恩戴德,現在就不用說了。


    李承乾自然能感受到這些變化。


    他明白,自己的想法,正在逐步的完成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家父李世民,請陛下稱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執筆見春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執筆見春秋並收藏家父李世民,請陛下稱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