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自己的命去賭別人的善良,這是最為愚蠢的事情。


    按照現在的情況分析,李承乾能感覺到,房玄齡暫且是沒有行告密之事的。


    否則以二鳳的性子,哪怕是說隱秘行事,也不至於連半點風聲都沒有。


    包括張阿難那邊,也都沒有半點動靜。


    當然,如果二鳳已經知道了。


    也不需要其他手段,隻要李承乾返回東宮,參加祭祀的時候。


    一道詔敕下去,就能輕易軟禁太子。


    假設房玄齡現在沒有上告,誰又能保證他不會在祭祀的時候,對陛下上告太子謀反之事呢。


    屆時,可就真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了。


    反正不管事情怎麽發生,李承乾都已經是決定好了。


    絕不可能返回長安。


    至於二鳳生疑,疑就疑吧。


    此刻,看似風平浪靜的長安城,實則已經是暗流湧動。


    皇宮官署。


    尚書省公廨中。


    房玄齡也在沉思對策。


    如果太子返回長安參加祭祀,那他要不要上告陛下,太子謀反之事。


    心中思索良久,房玄齡終究是輕歎一聲。


    這個誘惑太大了。


    他是不可能忍得住的。


    那夜入宮錯失了機會,這次祭祀怎麽能再次錯過。


    太子有兩個選擇,回或不回。


    房玄齡也需要準備兩個應對方案。


    太子回,自然是告。


    若太子不回,則又要想些辦法,讓太子不至於走到起兵造反的道路上去。


    房玄齡不是權臣,也算不得奸臣。


    還沒到那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地步。


    他不想大唐的國力,盡皆消耗在內鬥之上。


    好不容易才有今日繁華盛世,怎能為一己之私斷送。


    說到底,還是不夠狠。


    ——


    魏王府。


    李泰眉頭皺起:“聽說東宮正在大肆購買各類糧草,輜重。”


    “還有大量的馬車,馬匹。”


    “太子這是想幹嘛,他是真的要造反嗎。”


    再是愚蠢,李泰也已經感覺到了不對勁的地方。


    東宮這樣的做法,很明顯的是在備戰。


    如果沒有之前柴令武的提醒,李泰會以為是太子在為東征高麗作準備。


    可有了柴令武的提醒,李泰就要考慮到太子起兵造反這塊了。


    “極有可能。”柴令武眉頭上,也有幾分緊張。


    真到了造反這一步,可就沒那麽輕鬆了。


    柴令武提醒道:“魏王,如果太子起兵造反,可能會在第一時間襲營。”


    李泰有些不敢相信:“你是說,太子起兵,先襲擊本王軍營?”


    柴令武分析道:“太子肯定是不敢打進長安的,他也打不進來。”


    “魏王軍營距離太子軍營,不過數十裏地。”


    “如今天氣炎熱,將士操練皆不穿甲,若太子襲營,怕是會一擊而潰。”


    “皆時得了魏王軍營中這五千套甲胄,數千騎兵,太子有上萬鐵甲,恐成大患啊。”


    一萬甲騎,放眼整個大唐,都是龐然大物。


    長安禁軍十六衛,總共才多少鐵甲,加起來恐怕都沒有五千套。


    二鳳是為了太子跟魏王的安危,把國庫的庫存都給掏空了。


    這要是全都落在太子手裏,事情可真的就大發了。


    “你說得對,是要防備太子。”


    “這幾日,太子軍營一直在實行軍演,恐怕就是為襲營作準備。”


    “若太子得了本王這五千騎,怕是連父皇都要感覺頭疼。”


    “你速去傳崔盛玉入城,此事我要親自交代於他。”


    李泰頓時擔憂起來。


    對於他來說,太子起兵造反,當然是個好事。


    這意味太子必然被廢。


    可要是太子造反成功了呢?


    一萬甲騎啊。


    當年父皇靠著三千五百玄甲軍,就大破十萬人。


    這一萬甲騎,又要多少人才能製得住太子。


    李泰可沒有忘記,除此外,侯君集也是太子的人。


    若太子帶著這上萬甲騎跟侯君集合並一處,那就有了四五萬精銳之軍。


    再行招兵買馬之事,湊個二十萬大軍不難。


    大唐總共才七十萬兵力,還要防守邊關。


    這麽下去,還真有可能會讓太子成勢。


    “不,立即備馬,我親自去一趟。”


    李泰有些緊張起來。


    要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就算能被封為太子,又有什麽意義呢。


    指不定到時候父皇為了大唐社稷著想,在太子這樣的威脅下,很有可能選擇和平處理。


    這種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長安城外,魏王軍營。


    單純從兵源的角度出發。


    魏王軍營中的騎士,在個體上要比太子更為優質。


    這些世家子,人人能識字,且從小習武,不缺肉食。


    尤其是在騎術上,個個嫻熟。


    從綜合各方麵來說,是要壓過太子的五千騎的。


    這也是魏王的底氣所在。


    不過打仗這等事情,受多方麵的綜合因素所影響,不是說誰的兵源更好就能取勝的。


    大帳內,崔盛玉正在跟房遺愛閑聊。


    比起太子那邊軍營的緊張氣氛,這邊相對來說就要輕鬆多了。


    原本是崔盛玉統帥這五千騎,後來李泰安排房遺愛過來。


    崔盛玉也就分了房遺愛兩千騎。


    不過這對於崔盛玉來說,沒有多大的影響。


    因為這五千世家子,全部都來自於五姓七望,作為五姓七望之首,清河崔氏長公子,崔盛玉對這五千騎有著很強的號召力。


    別的不說,五千騎內的上下軍官,過半都是他崔氏族人。


    房遺愛也是出身清河,其實這軍中還有不少都是相熟的夥伴。


    因此融入進來,也沒什麽阻礙。


    “魏王到!”


    隨著一聲吆喝,崔盛玉跟房遺愛趕忙出去迎接。


    李泰跟柴令武入了大帳後,李泰揮揮手,立即屏退左右。


    隻有門口守門的衛士值守。“魏王可是有要事。”


    這麽大的陣仗,魏王還一臉嚴肅,崔盛玉也不由得認真問道。


    “是關於太子準備起兵造反之事。”


    李泰首先就是一道炸雷。


    把崔盛玉跟房遺愛都給驚到了。


    最受震撼的,還是崔盛玉。


    太子要造反?


    那他要怎麽辦。


    畢竟崔盛玉暗中已經跟太子聯合,而得了太子的許諾。


    原以為是順風局,結果太子欲起兵造反,這是要走大逆風啊。


    “魏王消息可是準確?”崔盛玉有些擔憂的問道。


    李泰沒有說話,柴令武接道:“大致是沒錯的。”


    “現在最大的擔心,便是太子可能在起兵後,行襲營之事。”


    這番話讓崔盛玉有些摸不著頭腦。


    房遺愛更是一臉懵逼,不明所以。


    畢竟他們在城外軍營,消息閉塞,對於現在的局勢並不了解。


    柴令武便把來龍去脈,簡單的訴述說了一番。


    也好讓兩人有些了解。


    “我們這裏距離太子軍營太近了,數十裏地,奔襲過來怕是連一個時辰都不用。”


    “若太子全甲衝鋒,突襲軍營,又怎能抵擋。”


    李泰這個時候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房遺愛點頭附和:“魏王說的極是,太子要是帥五千鐵騎壓過來,那咱們還真沒有辦法抵擋。”


    有甲無甲,完全是兩個概念。


    自古以來,各王朝不禁民間兵器,可若私藏甲胄,皆以按謀逆罪論處。


    如果一個士兵不穿甲的時候,戰鬥力為一,那麽穿甲之後,就不是一加一這麽簡單了,而是直接飆升到一百。


    古代將軍一人追著幾百人砍,聽起來很玄幻,但曆史上並不少見。


    大多數對於大將的記載,多是力竭而亡,很少說有被哪個小兵砍死的。


    這就是甲胄的恐怖所在,在這個冷兵器時代,一套上等甲胄,刀劍不能破,箭矢不能傷。


    身中數十箭,掛著一身箭矢還在衝鋒,這才是真實寫照。


    一般的民兵,拿著把刀,連破防都不能。


    穿戴甲胄本來也是個繁瑣的事情,如果太子五千鐵騎衝營,魏王這邊根本連穿戴甲胄的時間都不可能有。


    這樣的情況下,完全就是一邊倒的局麵。


    再厲害的將軍,再高明的陣法,也都沒有絲毫用處。


    “我們也要實行軍演。”


    “這兩天,還要時刻打探太子軍營的情況,派探馬預警。”


    李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眾人的認可。


    如果大家都是鐵騎對鐵騎,不說打敗太子的鐵騎軍,防守還是沒問題的。


    “太子當真會起兵造反嗎。”崔盛玉在這個時候,突然問了這麽一句。


    實際上這句話是有些唐突的,不過李泰幾人並沒有多想。


    “反或不反,都要做好準備。”


    “以免到時候應接不暇。”


    柴令武開口道。


    崔盛玉點點頭,隻是眼神有些閃爍。


    他現在在考慮,到底是景從太子,還是追隨魏王。


    因為按照現在的情況,如果太子起兵造反,那就是直接跟陛下對上了。


    能贏否?


    哪怕有五千鐵騎,可在大家看來,太子得勝的幾率渺茫。


    陛下是什麽人,是真正從萬軍叢中殺出來的皇帝。


    更別說手下猛將名將如雲。


    李靖,李勣,程咬金,薛萬徹,李道宗,尉遲敬德。


    太子那邊有誰?


    不怎麽知名的蘇定方,也許還要加上一個正在行軍的侯君集。


    可他們加起來,能打過李靖加陛下聯手嗎。


    相差太大了。


    照這樣看的話,崔盛玉支持魏王,似乎更為容易一些。


    難免心思有些動搖、。


    況且相對來說,魏王顯然要比太子更為容易掌控。


    “太子若起兵造反,陛下肯定會廢了他,然後立魏王為太子。”


    房遺愛高興的說道。


    這可是他們魏王黨人,一直夢寐以求的事情。


    聽到這話,李泰也不由嘴角微微翹起,麵帶微笑道:“現在說這些還有些早了,眼下我等要預防太子起勢。”


    房遺愛下意識說道:“難道太子還能打贏陛下不成,也不知道太子怎麽想的,竟然造反。”


    柴令武卻道:“太子造反,可不一定需要打進長安,隻要不輸,就是贏。”


    房遺愛一愣:“什麽意思?”


    柴令武分析道:“太子起兵造反後,肯定第一時間去跟侯君集匯合,而後占據河北道,招兵買馬,聚起大軍,以抗陛下。”


    “侯君集乃我大唐名將,人雖無德,然戰功赫赫,有他相助,很容易便能在河北道起勢,形成大患。”


    “如果陛下不能快速打贏,那就很有可能形成對峙的局麵。”


    “一旦被拖到兩三年後,局勢可就沒這麽簡單了。”


    房遺愛還是有些懵,問道:“兩三年怎麽了?”


    柴令武歎道:“如果太子能對抗陛下兩三年的時間,那麽為了大唐社稷著想,陛下很有可能跟太子和解。”


    這種可能性是很大的,首先李承乾作為嫡長子,多年監國的太子。


    在品德能力上,是沒有問題的。


    盡管李承乾造反是大逆不道之舉,但李世民作為父親,內心深處仍存有對兒子的疼愛之情,不忍看到父子相殘的局麵持續下去。


    其次就是政治穩定的需要。


    兩三年的對峙會給大唐帶來極大的動蕩和破壞,戰爭持續會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百姓生活困苦,國家經濟遭受重創。


    長期的對峙也會讓朝廷內部人心惶惶,各方勢力可能會趁機投機取巧,引發更多的政治危機。


    再就是皇位繼承的事情了。


    如果太子能扛兩三年,足以說明其優秀。


    大唐是個新生的王朝,建國不過數十年,優秀的繼承人對於大唐的發展來說,亦是很關鍵的事情。


    所以哪怕是太子起兵造反,持續的時間過長後,還是有一定的可能,再繼承太子之位。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說到底還是跟李世民有很大的關係,他把當皇帝的下限給拉低了。


    畢竟李世民都弑兄殺弟了,不照樣當了皇帝。


    太子也就造個反而已,這麽一對比下來,回來繼續當太子,好像也沒有太大的問題。


    柴令武沒注意到的是,當他說起這個話題的時候。


    崔盛玉的眼神變得明亮了。


    原本他都想拋棄跟太子的暗中合作,轉而繼續支持魏王。


    可現在這麽一看,怎麽就覺得太子那邊,更有投資價值呢。


    如果他帶著這五千騎投奔太子,就是一萬鐵騎。


    哪怕是陛下想要短時間內打敗太子,這也不是個簡單的事情吧。


    雪中送炭,可要遠超錦上添花啊。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家父李世民,請陛下稱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執筆見春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執筆見春秋並收藏家父李世民,請陛下稱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