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魏王:稚奴安敢欺我?
家父李世民,請陛下稱太子 作者:執筆見春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治麵色發苦。
他沒想到父皇會把太子新政試點的事情,來交給他做。
這豈非是把他架在火上烤嗎。
消息傳到魏王那邊,魏王會如何作想,會覺得被自己所蒙蔽?
李治是真心不想跟魏王對著幹啊。
李世民倒是沒想這麽多。
他清楚太子跟魏王之間的鬥爭,可沒知曉魏王跟晉王現在,也已經有了間隙。
畢竟就奪嫡的事情,主要是魏王這邊的五姓七望為主的勢力。
晉王能有什麽奪嫡的心思呢。
再怎麽輪,也不會輪到晉王。
所以魏王跟晉王之間,不應該有什麽矛盾。
李世民也清楚自己這個四子的底細,文采是有的,但真要是治理地方這方麵,就比較欠缺了。
這些年雖說給他封了很多官職,可基本上都是遙領,即便是雍州牧,也沒見說在長安有什麽治理。
反倒是晉王,早些年去封地,大概是學了不少東西。
回到長安擔任右金吾衛大將軍後,很快就做出了成績,不僅是清光了遺留的卷宗,更是把長安的治安管理得井井有條,百姓稱讚。
這太子新政,交給晉王,想來是最好不過的。
若是交給其他官員,受到五姓七望乃至於魏王黨的阻止,還真就不見得能有什麽成效。
——
魏王府。
早朝的消息很快就傳了過來。
李泰聽聞消息後,氣得直接把手上的宮廷禦賜瓷杯,狠狠的摔在了地上。
“豎子安敢欺我!”
對於晉王的背叛,李泰很是憤怒。
沒想到稚奴這小子,人前一套,背後一套,漂亮話說得好,背地裏什麽伎倆都來了。
最為主要的是,自己還被騙了過去。
“魏王喜怒,依我所見,這也非是晉王所想。”柴令武開口安撫道。
李泰冷哼一聲:“是不是他所想,這還重要嗎,他已經是在這麽做呢。”
“難道本王命他把新政試點之事搞砸,他就會遂了本王的心意?”
李泰心裏也是門清的,太子在遼東,不管是做出怎樣的成績,終歸現在不敢回來。
父皇隻有三個嫡子,現在晉王李治接手太子新政試點,無疑是在這場角逐中嶄露頭角、積累政治資本。
李治做出成績,便會贏得父皇更多青睞與信任,進而威脅到自己的奪嫡之路,所以他絕不允許李治借此機會崛起。
李泰還是有幾分防患於未然的心思。
況且李泰背後依靠的是以五姓七望為主的勢力,新政試點推行的變革必然打破現有利益格局,衝擊到他背後勢力集團的既得利益。
這些勢力紮根深厚,把控著諸多關鍵的經濟、政治資源,任何新政改革都會遭遇他們本能式的抵觸,李泰作為他們扶持的對象,自然要站出來維護,阻止新政開展,以穩住己方陣營的支持。
在李泰的認知裏,李治此前表現得人畜無害,並未展現出強烈的競爭意圖,他甚至可能將李治視為可以拉攏或至少保持中立的對象。
然而,李治接手新政試點一事,讓李泰有種被欺騙、被背叛的感覺,出於報複心理,以及擔心李治就此脫離掌控、成為心腹大患,他也要全力阻止新政推進。
“魏王所言極是,隻是眼下已成定局。”柴令武回道。
李泰點點頭,再去威脅,已然意義不大了。
若強行威脅,恐怕稚奴這小子,定會把事情鬧到父皇那邊去。
新政的事情本來就幹係很大,要是讓父皇那邊有什麽不悅,反而吃虧的是自己。
“那就把試點攪黃。”
“立即安排人員,看選的是哪裏,本王要這試點亂作一團。”
李泰定下了基調。
柴令武低聲道:“魏王,此事急不得,強行阻攔,恐惹陛下不悅。當下晉王剛接手,必定要在長安城中四處走動,訪查民情。咱們不妨先派人盯著他的一舉一動,尋出他行事的漏洞來。”
李泰眉頭微皺,眼中卻燃起一絲希望:“就這麽幹看著他查訪?萬一他真做出些成績,到時候更是沒法打壓了。”
柴令武嘿嘿一笑:“魏王放心,長安城裏盤根錯節,各方勢力交錯,他一個毛頭小子,哪能事事順遂?咱們再暗中使人去聯絡那些受新政衝擊最大的商戶、工坊主,煽動他們去給晉王找點麻煩。隻要起了亂子,民意洶洶,到時候不用咱們出麵,朝堂上也會有人彈劾,讓這新政試點夭折。”
“那些個商戶、工坊主,向來最是惜財,新政推行,動了他們的奶酪,必然願意配合咱們。”
李泰陰沉的臉上終於露出一絲狠厲的笑意,微微點頭道:“好,就依你所言。”
“此事你著手去辦,若是辦得漂亮,本王定有重賞。不過,切莫留下把柄,要是讓父皇察覺出半分,咱們都得吃不了兜著走。”
說罷,略微停頓後繼續道:“即便能攪黃新政試點,可萬一有幾分成果漏了出來,被父皇瞧見,怕也不是什麽好事。”
“畢竟不僅僅是咱們這邊,太子在遼東的情況,父皇肯定會拿來對比。”
柴令武略一思忖,輕聲道:“魏王所言極是。依我之見,咱們得兩手準備。一方麵,咱們在朝堂之上預先埋下眼線,隻要晉王呈遞關於新政試點的奏報,不論成果大小,眼線便可尋機發難,質疑數據真假、執行流程有無違規之處,把水攪渾,讓陛下難斷是非。”
李泰微微頷首,覺得此計甚妙,催問道:“那另一方麵呢?”
“另一方麵,魏王不妨主動出擊。”柴令武上前一步,眼神中閃過一絲狡黠:“五姓七望人脈廣博,可差遣些文人墨客,佯裝民間賢士,去市井街巷宣揚對新政的‘獨到見解’,隻說這新政看著花哨,實則勞民傷財,時日尚短,此刻的成果不過是鏡花水月,長久下去,百姓負擔不了。”
“待輿論起來,民意如潮,即便晉王有實打實的功績,也會被這洶洶輿情給淹了。”
李泰霍然起身,在屋內踱步幾圈,越想越覺得計劃周全,拍了拍柴令武的肩膀讚道:“還是你心思縝密!就這麽辦,你即刻去安排人手,所需金銀財物,皆從我府庫支取,萬不可在這節骨眼上出了岔子。”
柴令武躬身應道:“請魏王放心。”
——
東宮。
太子妃蘇玉兒看著手中的情報文書,臉上不免有幾分憂愁。
這裏是關於太子在遼東的一些事情。
大部分事情,蘇玉兒都不怎麽在乎,唯獨那新羅聖骨金勝曼,讓蘇玉兒心中有幾分不舒服。
並非是說妒忌,太子有其他妃子,這也是正常之事。
隻是如今局勢複雜,現在長安,隻剩下她跟小李厥娘倆了。
“娘,耶耶什麽時候回來啊。”
“我都好久沒見過耶耶了。”
“過年都沒看到耶耶。”
小李厥也已經六歲了。
六歲的孩子,說話已經很是清晰,隻是很多事情還弄不明白。
蘇玉兒放下文書,輕輕將小李厥攬進懷裏,手指溫柔地梳理著她有些淩亂的發絲,眼中滿是寵溺與無奈:“厥兒乖,耶耶在遼東有很重要的事要辦,等辦完了,肯定就馬不停蹄地趕回來啦。”
她嘴上這麽安撫著,心裏卻沒底,如今這局勢,說太子完全沒造反的心思,那是不可能的。
鬧到最後,也不知能不能歸,什麽時候歸了。
小李厥眨巴著水汪汪的大眼睛,歪著頭又問道:“那耶耶在遼東有沒有想厥兒呀。”
蘇玉兒一頓,隨即安撫道:“當然,耶耶當然想著厥兒呢。”
小李厥伸頭看了看文書,他以為這是父親寄過來的信件。
“耶耶在信裏怎麽說的呀。”
蘇玉兒笑著道:“耶耶讓厥兒好好學習,等長大了,就能去幫助耶耶了。”
小李厥聞言,認真點頭:“厥兒一定好好學習。”
不多時,小李厥便要去學習功課了。
看著案幾上的信件,蘇玉兒柳眉微蹙。
因為太子沒在東宮的關係,東宮的勢力已經急劇收縮,這一點她是從父親蘇亶那邊得來的消息。
太子不在,蘇亶在大理寺,自然也變得老老實實的。
思索一番後,蘇玉兒對宮女吩咐道:“叫太子內侍文忠前來。”
吩咐完後,蘇玉兒便提筆寫信。
文忠聽聞消息,連忙趕了過來。
見到太子妃正在寫字,不敢打擾,靜靜等候。
蘇玉兒這邊寫完,放下筆,輕輕歎了口氣,眼神凝重地看向文忠:“文忠,如今這朝堂局勢,你也看得明白,各方勢力暗流湧動,都在盯著東宮的一舉一動。太子遠在遼東,許久未歸,我這心裏實在沒底。”
文忠趕忙上前一步,低頭說道:“老奴明白太子妃的憂心,太子殿下向來仁厚,隻是身處遼東,身邊缺幾個貼心又機靈的幫手,老奴也正愁這事。”
蘇玉兒從身旁案幾上拿起剛寫好的信件,遞向文忠:“我思量再三,決定派你前往遼東。這封信,是我親手所寫,裏頭是當下長安局勢的詳盡剖析,還有些提醒太子的話。你帶著它去見太子,定要親手交到他手上。”
其實很多事情,文忠甚至比她知道得更多,更為清晰。
當初太子留文忠在東宮,也是有統籌情報的意思。
蘇玉兒之所以自己還要寫一封,更多的是表達自己的情誼。
信的內容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封信。
如今天各一方,蘇玉兒希望自己能在太子心裏有塊地方。
文忠雙手接過信件,小心翼翼地收入懷中:“太子妃放心,老奴定不辱使命,必定將信安全送到太子殿下手中。”
東宮生活多年,文忠自然清楚太子妃所想。
“隻是遼東之地,情況複雜,老奴貿然前往,怕一時半會兒摸不清門道,誤了大事。”
略微遲疑後,文忠又開口問道。
蘇玉兒點點頭:“這個我自然考慮到了。你在東宮多年,辦事伶俐又周全,人脈也積攢了不少。此番前去,我給你調配數十機靈能幹的侍衛,沿途也好護你周全。”
文忠麵露感激之色:“多謝太子妃體恤,有了人手,老奴心裏踏實多了。隻是老奴去了,要如何輔助太子殿下才好?”
文忠是個老油條,很清楚這個時候太子妃讓自己前往遼東,肯定是另有他意。
蘇玉兒踱步沉思片刻,說道:“其一,你幫我盯著太子的安危,莫讓他遭了旁人算計。”
“其二,朝堂局勢詭譎,有些話我不便書信傳達,你口頭告知太子,讓他行事切莫衝動,一切當以穩住自身根基、徐徐圖之為主。”
“其三,那新羅聖骨金勝曼與太子往來密切,你暗中觀察,看看她到底打的什麽算盤,是真心助力太子,還是另有圖謀。”
文忠頓時就明白了。
一跟二是其次,重要的是第三點。
太子妃擔心那新羅聖骨金勝曼是個狐狸精,迷惑了太子。
文忠也聽說了那金勝曼姿色過人,都已經三十出頭的老女人了,還能被太子所看重,必然是有其獨特之處。
心下心思轉動,文忠提議道:“太子妃何不讓那羅馬公主,也隨老奴前往遼東。”
“羅馬公主心裏肯定是向著太子妃的,有她前往,也能更好照看太子。”
文忠的提議,讓蘇玉兒有些心動。
羅馬公主狄奧多西,不存在爭權奪利的問題,畢竟她主要是想得到太子的支持。
這段時間相處下來,蘇玉兒也逐漸對其有了認可。
況且因為東征遼東之事,狄奧多西一直沒有被冊封為太子側妃,這也讓狄奧多西前往遼東,不會有什麽影響。
蘇玉兒微微頷首,眼中閃過一絲思索的光芒:“你這提議倒也可行。羅馬公主對太子一片赤誠,有她跟著,確實能多幾分照應。隻是此事還得問問她的意思,若她願意前往,那自然再好不過。”
文忠躬身應道:“太子妃英明,老奴這就去請羅馬公主過來,向她說明情形。想必公主也牽掛著太子殿下,定會應允。”
說罷,得到太子妃許可後便匆匆退下,前往羅馬公主的居所。
不多時,狄奧多西隨著文忠匆匆趕來,她身著一襲異域風情的綺麗長裙,眉眼間滿是急切:“太子妃姐姐,聽聞是有太子殿下的消息?”
蘇玉兒起身,拉著狄奧多西的手,輕聲說道:“此刻並無新的消息傳來,但我憂心太子在遼東的狀況,打算差遣文忠前去輔助。文忠提議,想讓你一同前往,不知你意下如何?”
狄奧多西當然是一萬個願意,眼眸一亮,毫不猶豫道:“我願意!我日夜都盼著能為太子殿下分憂,隻是我貿然前去,會不會給行程添麻煩?”
蘇玉兒微笑著寬慰道:“不必擔憂,沿途安排妥當。”
狄奧多西重重點頭:“多謝太子妃信任,我定不辜負這份囑托。”
文忠看了眼太子妃,說道:“太子在遼東,聽聞被一新羅女子所迷惑,此番前去,還得探查這女子的底細。”
狄奧多西眉頭一挑:“我倒是要看看這個新羅狐狸精,到底是有何居心。”
蘇玉兒聞言很是滿意:“有你們二人前去,我也能安心幾分。事不宜遲,你們盡快收拾行囊,準備出發吧。文忠,公主的安危,你千萬要放在心上。”
文忠躬身道:“請太子妃放心。”
他沒想到父皇會把太子新政試點的事情,來交給他做。
這豈非是把他架在火上烤嗎。
消息傳到魏王那邊,魏王會如何作想,會覺得被自己所蒙蔽?
李治是真心不想跟魏王對著幹啊。
李世民倒是沒想這麽多。
他清楚太子跟魏王之間的鬥爭,可沒知曉魏王跟晉王現在,也已經有了間隙。
畢竟就奪嫡的事情,主要是魏王這邊的五姓七望為主的勢力。
晉王能有什麽奪嫡的心思呢。
再怎麽輪,也不會輪到晉王。
所以魏王跟晉王之間,不應該有什麽矛盾。
李世民也清楚自己這個四子的底細,文采是有的,但真要是治理地方這方麵,就比較欠缺了。
這些年雖說給他封了很多官職,可基本上都是遙領,即便是雍州牧,也沒見說在長安有什麽治理。
反倒是晉王,早些年去封地,大概是學了不少東西。
回到長安擔任右金吾衛大將軍後,很快就做出了成績,不僅是清光了遺留的卷宗,更是把長安的治安管理得井井有條,百姓稱讚。
這太子新政,交給晉王,想來是最好不過的。
若是交給其他官員,受到五姓七望乃至於魏王黨的阻止,還真就不見得能有什麽成效。
——
魏王府。
早朝的消息很快就傳了過來。
李泰聽聞消息後,氣得直接把手上的宮廷禦賜瓷杯,狠狠的摔在了地上。
“豎子安敢欺我!”
對於晉王的背叛,李泰很是憤怒。
沒想到稚奴這小子,人前一套,背後一套,漂亮話說得好,背地裏什麽伎倆都來了。
最為主要的是,自己還被騙了過去。
“魏王喜怒,依我所見,這也非是晉王所想。”柴令武開口安撫道。
李泰冷哼一聲:“是不是他所想,這還重要嗎,他已經是在這麽做呢。”
“難道本王命他把新政試點之事搞砸,他就會遂了本王的心意?”
李泰心裏也是門清的,太子在遼東,不管是做出怎樣的成績,終歸現在不敢回來。
父皇隻有三個嫡子,現在晉王李治接手太子新政試點,無疑是在這場角逐中嶄露頭角、積累政治資本。
李治做出成績,便會贏得父皇更多青睞與信任,進而威脅到自己的奪嫡之路,所以他絕不允許李治借此機會崛起。
李泰還是有幾分防患於未然的心思。
況且李泰背後依靠的是以五姓七望為主的勢力,新政試點推行的變革必然打破現有利益格局,衝擊到他背後勢力集團的既得利益。
這些勢力紮根深厚,把控著諸多關鍵的經濟、政治資源,任何新政改革都會遭遇他們本能式的抵觸,李泰作為他們扶持的對象,自然要站出來維護,阻止新政開展,以穩住己方陣營的支持。
在李泰的認知裏,李治此前表現得人畜無害,並未展現出強烈的競爭意圖,他甚至可能將李治視為可以拉攏或至少保持中立的對象。
然而,李治接手新政試點一事,讓李泰有種被欺騙、被背叛的感覺,出於報複心理,以及擔心李治就此脫離掌控、成為心腹大患,他也要全力阻止新政推進。
“魏王所言極是,隻是眼下已成定局。”柴令武回道。
李泰點點頭,再去威脅,已然意義不大了。
若強行威脅,恐怕稚奴這小子,定會把事情鬧到父皇那邊去。
新政的事情本來就幹係很大,要是讓父皇那邊有什麽不悅,反而吃虧的是自己。
“那就把試點攪黃。”
“立即安排人員,看選的是哪裏,本王要這試點亂作一團。”
李泰定下了基調。
柴令武低聲道:“魏王,此事急不得,強行阻攔,恐惹陛下不悅。當下晉王剛接手,必定要在長安城中四處走動,訪查民情。咱們不妨先派人盯著他的一舉一動,尋出他行事的漏洞來。”
李泰眉頭微皺,眼中卻燃起一絲希望:“就這麽幹看著他查訪?萬一他真做出些成績,到時候更是沒法打壓了。”
柴令武嘿嘿一笑:“魏王放心,長安城裏盤根錯節,各方勢力交錯,他一個毛頭小子,哪能事事順遂?咱們再暗中使人去聯絡那些受新政衝擊最大的商戶、工坊主,煽動他們去給晉王找點麻煩。隻要起了亂子,民意洶洶,到時候不用咱們出麵,朝堂上也會有人彈劾,讓這新政試點夭折。”
“那些個商戶、工坊主,向來最是惜財,新政推行,動了他們的奶酪,必然願意配合咱們。”
李泰陰沉的臉上終於露出一絲狠厲的笑意,微微點頭道:“好,就依你所言。”
“此事你著手去辦,若是辦得漂亮,本王定有重賞。不過,切莫留下把柄,要是讓父皇察覺出半分,咱們都得吃不了兜著走。”
說罷,略微停頓後繼續道:“即便能攪黃新政試點,可萬一有幾分成果漏了出來,被父皇瞧見,怕也不是什麽好事。”
“畢竟不僅僅是咱們這邊,太子在遼東的情況,父皇肯定會拿來對比。”
柴令武略一思忖,輕聲道:“魏王所言極是。依我之見,咱們得兩手準備。一方麵,咱們在朝堂之上預先埋下眼線,隻要晉王呈遞關於新政試點的奏報,不論成果大小,眼線便可尋機發難,質疑數據真假、執行流程有無違規之處,把水攪渾,讓陛下難斷是非。”
李泰微微頷首,覺得此計甚妙,催問道:“那另一方麵呢?”
“另一方麵,魏王不妨主動出擊。”柴令武上前一步,眼神中閃過一絲狡黠:“五姓七望人脈廣博,可差遣些文人墨客,佯裝民間賢士,去市井街巷宣揚對新政的‘獨到見解’,隻說這新政看著花哨,實則勞民傷財,時日尚短,此刻的成果不過是鏡花水月,長久下去,百姓負擔不了。”
“待輿論起來,民意如潮,即便晉王有實打實的功績,也會被這洶洶輿情給淹了。”
李泰霍然起身,在屋內踱步幾圈,越想越覺得計劃周全,拍了拍柴令武的肩膀讚道:“還是你心思縝密!就這麽辦,你即刻去安排人手,所需金銀財物,皆從我府庫支取,萬不可在這節骨眼上出了岔子。”
柴令武躬身應道:“請魏王放心。”
——
東宮。
太子妃蘇玉兒看著手中的情報文書,臉上不免有幾分憂愁。
這裏是關於太子在遼東的一些事情。
大部分事情,蘇玉兒都不怎麽在乎,唯獨那新羅聖骨金勝曼,讓蘇玉兒心中有幾分不舒服。
並非是說妒忌,太子有其他妃子,這也是正常之事。
隻是如今局勢複雜,現在長安,隻剩下她跟小李厥娘倆了。
“娘,耶耶什麽時候回來啊。”
“我都好久沒見過耶耶了。”
“過年都沒看到耶耶。”
小李厥也已經六歲了。
六歲的孩子,說話已經很是清晰,隻是很多事情還弄不明白。
蘇玉兒放下文書,輕輕將小李厥攬進懷裏,手指溫柔地梳理著她有些淩亂的發絲,眼中滿是寵溺與無奈:“厥兒乖,耶耶在遼東有很重要的事要辦,等辦完了,肯定就馬不停蹄地趕回來啦。”
她嘴上這麽安撫著,心裏卻沒底,如今這局勢,說太子完全沒造反的心思,那是不可能的。
鬧到最後,也不知能不能歸,什麽時候歸了。
小李厥眨巴著水汪汪的大眼睛,歪著頭又問道:“那耶耶在遼東有沒有想厥兒呀。”
蘇玉兒一頓,隨即安撫道:“當然,耶耶當然想著厥兒呢。”
小李厥伸頭看了看文書,他以為這是父親寄過來的信件。
“耶耶在信裏怎麽說的呀。”
蘇玉兒笑著道:“耶耶讓厥兒好好學習,等長大了,就能去幫助耶耶了。”
小李厥聞言,認真點頭:“厥兒一定好好學習。”
不多時,小李厥便要去學習功課了。
看著案幾上的信件,蘇玉兒柳眉微蹙。
因為太子沒在東宮的關係,東宮的勢力已經急劇收縮,這一點她是從父親蘇亶那邊得來的消息。
太子不在,蘇亶在大理寺,自然也變得老老實實的。
思索一番後,蘇玉兒對宮女吩咐道:“叫太子內侍文忠前來。”
吩咐完後,蘇玉兒便提筆寫信。
文忠聽聞消息,連忙趕了過來。
見到太子妃正在寫字,不敢打擾,靜靜等候。
蘇玉兒這邊寫完,放下筆,輕輕歎了口氣,眼神凝重地看向文忠:“文忠,如今這朝堂局勢,你也看得明白,各方勢力暗流湧動,都在盯著東宮的一舉一動。太子遠在遼東,許久未歸,我這心裏實在沒底。”
文忠趕忙上前一步,低頭說道:“老奴明白太子妃的憂心,太子殿下向來仁厚,隻是身處遼東,身邊缺幾個貼心又機靈的幫手,老奴也正愁這事。”
蘇玉兒從身旁案幾上拿起剛寫好的信件,遞向文忠:“我思量再三,決定派你前往遼東。這封信,是我親手所寫,裏頭是當下長安局勢的詳盡剖析,還有些提醒太子的話。你帶著它去見太子,定要親手交到他手上。”
其實很多事情,文忠甚至比她知道得更多,更為清晰。
當初太子留文忠在東宮,也是有統籌情報的意思。
蘇玉兒之所以自己還要寫一封,更多的是表達自己的情誼。
信的內容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封信。
如今天各一方,蘇玉兒希望自己能在太子心裏有塊地方。
文忠雙手接過信件,小心翼翼地收入懷中:“太子妃放心,老奴定不辱使命,必定將信安全送到太子殿下手中。”
東宮生活多年,文忠自然清楚太子妃所想。
“隻是遼東之地,情況複雜,老奴貿然前往,怕一時半會兒摸不清門道,誤了大事。”
略微遲疑後,文忠又開口問道。
蘇玉兒點點頭:“這個我自然考慮到了。你在東宮多年,辦事伶俐又周全,人脈也積攢了不少。此番前去,我給你調配數十機靈能幹的侍衛,沿途也好護你周全。”
文忠麵露感激之色:“多謝太子妃體恤,有了人手,老奴心裏踏實多了。隻是老奴去了,要如何輔助太子殿下才好?”
文忠是個老油條,很清楚這個時候太子妃讓自己前往遼東,肯定是另有他意。
蘇玉兒踱步沉思片刻,說道:“其一,你幫我盯著太子的安危,莫讓他遭了旁人算計。”
“其二,朝堂局勢詭譎,有些話我不便書信傳達,你口頭告知太子,讓他行事切莫衝動,一切當以穩住自身根基、徐徐圖之為主。”
“其三,那新羅聖骨金勝曼與太子往來密切,你暗中觀察,看看她到底打的什麽算盤,是真心助力太子,還是另有圖謀。”
文忠頓時就明白了。
一跟二是其次,重要的是第三點。
太子妃擔心那新羅聖骨金勝曼是個狐狸精,迷惑了太子。
文忠也聽說了那金勝曼姿色過人,都已經三十出頭的老女人了,還能被太子所看重,必然是有其獨特之處。
心下心思轉動,文忠提議道:“太子妃何不讓那羅馬公主,也隨老奴前往遼東。”
“羅馬公主心裏肯定是向著太子妃的,有她前往,也能更好照看太子。”
文忠的提議,讓蘇玉兒有些心動。
羅馬公主狄奧多西,不存在爭權奪利的問題,畢竟她主要是想得到太子的支持。
這段時間相處下來,蘇玉兒也逐漸對其有了認可。
況且因為東征遼東之事,狄奧多西一直沒有被冊封為太子側妃,這也讓狄奧多西前往遼東,不會有什麽影響。
蘇玉兒微微頷首,眼中閃過一絲思索的光芒:“你這提議倒也可行。羅馬公主對太子一片赤誠,有她跟著,確實能多幾分照應。隻是此事還得問問她的意思,若她願意前往,那自然再好不過。”
文忠躬身應道:“太子妃英明,老奴這就去請羅馬公主過來,向她說明情形。想必公主也牽掛著太子殿下,定會應允。”
說罷,得到太子妃許可後便匆匆退下,前往羅馬公主的居所。
不多時,狄奧多西隨著文忠匆匆趕來,她身著一襲異域風情的綺麗長裙,眉眼間滿是急切:“太子妃姐姐,聽聞是有太子殿下的消息?”
蘇玉兒起身,拉著狄奧多西的手,輕聲說道:“此刻並無新的消息傳來,但我憂心太子在遼東的狀況,打算差遣文忠前去輔助。文忠提議,想讓你一同前往,不知你意下如何?”
狄奧多西當然是一萬個願意,眼眸一亮,毫不猶豫道:“我願意!我日夜都盼著能為太子殿下分憂,隻是我貿然前去,會不會給行程添麻煩?”
蘇玉兒微笑著寬慰道:“不必擔憂,沿途安排妥當。”
狄奧多西重重點頭:“多謝太子妃信任,我定不辜負這份囑托。”
文忠看了眼太子妃,說道:“太子在遼東,聽聞被一新羅女子所迷惑,此番前去,還得探查這女子的底細。”
狄奧多西眉頭一挑:“我倒是要看看這個新羅狐狸精,到底是有何居心。”
蘇玉兒聞言很是滿意:“有你們二人前去,我也能安心幾分。事不宜遲,你們盡快收拾行囊,準備出發吧。文忠,公主的安危,你千萬要放在心上。”
文忠躬身道:“請太子妃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