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誰都想利益最大化。
重回七零開局奶奶留個空間怎麽了 作者:憨憨的狐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蔡書記意識到他在捉弄自己,冷哼一聲,順勢坐了下來。
王支書他們連忙跟著坐在了旁邊。
沒一會兒的功夫,兩個小夥子就把飯菜端了上來。
韓書記嘴角帶笑,輕聲說道:“我們公社的飯菜可能沒有你們公社好。
大家將就著對付對付肚子,不要嫌棄。”
蔡書記連連擺手:“你看你說的,這是什麽話?
再差能差到哪裏去.........”
飯盤子剛剛放下,蔡書記的話就卡在了嗓子眼裏麵。
狐疑地看了看自己麵前的盤子,又看了看對麵韓書記的盤子。
剛才光看著他的雜糧飯,上麵放了滿滿的辣椒,饞的人直流口水。
並沒有細看裏麵有什麽菜,此時再細細看去,這才發現,情況有點不太對呀。
“這,這,你們平時就吃這些嗎?”
在他們公社,雖然說平時的效益不是最好的,但吃飯的時候也沒有這麽寒磣啊。
有那麽一瞬間,蔡書記都在懷疑,是不是這老狐狸提前知道他們要來?特地搞的這一出。
韓書記緩緩放下了自己手中的筷子,從旁邊拿出了一瓶自家做的辣椒醬。
“用這個拌著吃,味道還不錯。”
蔡書記有些無語,這是味道好不好的事情嗎?
你看看這麽大一個盤子,紅薯雜糧飯占了一大半。
剩下的就是一些辣椒炒的幹菜,還有白菜粉條。
然後就是一碗野菜湯,連點肉星子都沒有。
蔡書記覺得他們公社平時吃的也不咋樣,但最起碼端到他跟前的,每一天都會有一個肉菜。
好家夥,他們公社連肉星子都沒有嗎?
仿佛看出了他的疑惑,韓書記也不瞞著,直接說道:“實不相瞞,我們公社食堂規定的,一個星期加一次肉菜。
別的時候基本都是這麽吃。”
蔡書記有些不相信,可事實擺在眼前,他壓低了聲音,問了一聲:“食堂不給你單獨開小灶?”
韓書記似笑非笑的望著他:“難不成你還開小灶?”
“那倒沒有,那倒沒有。”
蔡書記連連擺手,歎了一口氣,拿起桌子上的筷子。
“我們公社,可以說是幾大公社裏麵最窮的。
再加上這一次,鬧了天災,糧食大幅度減產。
許多村民都勒緊褲腰帶過日子,我總不能看著他們苦兮兮的過日子,我自己在這裏大魚大肉吧。
所以經過公社幹部的一致同意,我們把公社的公用資金,挪出來一部分,分配到受災嚴重的大隊。
雖然說起的作用不大,但聊勝於無。”
韓書記的一番話,使得周圍人全都沉默了下來。
蔡書記和雲大隊長他們,心間有些酸澀,又有對眼前人的佩服。
一時間,所有人都沒再說話,拿起筷子,大口大口的扒拉了起來。
雲大隊長心裏有那麽一瞬間的遲疑,他暗中尋思著,自己這一次是不是來錯了。
對於他們來說,紅星公社仿佛更需要這一次的機會。
等到幾人吃完飯,韓書記帶著他們往自己的辦公室走去。
喊人給幾個人倒了水,裏麵隻放了幾根少得可憐的茶葉。
就這?韓書記都喝的津津有味。
他慢慢放下自己的茶杯,有些困惑的望著幾位:“你們這次來是因為什麽?
難不成是關於這次扶貧項目的事情?”
蔡書記扭頭看了雲大隊長一眼,這幾個熊人匆匆的把他拉過來了,也沒有事先和他打好招呼,是因為什麽?
周時逸看著雲大隊長躊躇不定的模樣,頓時就明白了他心中的想法。
他緩緩站起了身子:“韓書記,這次我們大隊的扶貧項目是我提起來的。
具體什麽原因來找您,也是我提起來的。
您不介意這件事情,由我來說吧?”
韓書記對此倒是無所謂,,也沒有那些上位者的臭毛病。
和藹的望著周時逸:“年輕人有想法,我們要多加支持。
你說吧,我聽著!”
“這次的扶貧項目,想必韓書記也已經看過了。
把兩次扶貧項目的資金,平分到三個扶貧項目上麵。
對誰來說都不公平,我也向公社裏麵打聽了,今年,紅星公社本來並沒有意願參加這次扶貧項目的。
不知道韓書記願不願意退出這次競爭?”
韓書記麵上的神情不變,饒有興致的看著周時逸:“一共三個公社,你為什麽想著讓我們退出呢?
我們之前是沒有這個想法,但現在嘛,具體的項目書已經出來了,我覺得倒是可以拚一把。”
周時逸嘴角閃出一個自信的笑容,他不慌不忙地說道:“是可以拚一把,但我相信,韓書記是會權衡利弊的人。
項目資金少了三分之一,那這些資金都要從公社或者是大隊裏麵出。
我不認為以紅星公社目前的狀態,可以額外的拿出資金來。
就算可以,那後續成與不成,又或者說後續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不知道紅星公社能不能承擔得起。”
整個辦公室的氣氛一下子凝滯了下來。
他說的這些話,有些不太好聽,不僅是雲大隊長和王支書,就連蔡書記都有些變了臉色。
剛想出聲緩和氣氛,就被韓書記笑著揮手打斷:“這位小同誌說的確實不錯。
這也是我之前比較擔憂的,但反過來一想,如果我們不做那麽大規模的扶貧項目,這些資金也勉強足夠。
我不認為有退出的必要。”
周時逸看著他順著自己的話往前走,嘴角的笑意更大了:“那韓書記有沒有想過,如果這一次成功了。
下個季度再去申請呢,會不會也發生這樣的情況?
每一個人都會試探這件事情的底線在哪裏。
難不成最近幾年,韓書記就準備申請這一次扶貧項目嗎?”
他的話讓幾個人都陷入了沉思,是啊,無論是各行各業,都希望利益最大化。
當扶貧辦看到有公社或者大隊幫忙出資,這一次可能是三個,下一次會不會變成四個?
這件事一下子就陷入了一個死循環裏麵。
對於他們來說,公社隻有一個,辦公室下麵的大隊,可是有十幾個的。
今天這個大隊申請扶貧項目,明年就可能是另外一個大隊。
王支書他們連忙跟著坐在了旁邊。
沒一會兒的功夫,兩個小夥子就把飯菜端了上來。
韓書記嘴角帶笑,輕聲說道:“我們公社的飯菜可能沒有你們公社好。
大家將就著對付對付肚子,不要嫌棄。”
蔡書記連連擺手:“你看你說的,這是什麽話?
再差能差到哪裏去.........”
飯盤子剛剛放下,蔡書記的話就卡在了嗓子眼裏麵。
狐疑地看了看自己麵前的盤子,又看了看對麵韓書記的盤子。
剛才光看著他的雜糧飯,上麵放了滿滿的辣椒,饞的人直流口水。
並沒有細看裏麵有什麽菜,此時再細細看去,這才發現,情況有點不太對呀。
“這,這,你們平時就吃這些嗎?”
在他們公社,雖然說平時的效益不是最好的,但吃飯的時候也沒有這麽寒磣啊。
有那麽一瞬間,蔡書記都在懷疑,是不是這老狐狸提前知道他們要來?特地搞的這一出。
韓書記緩緩放下了自己手中的筷子,從旁邊拿出了一瓶自家做的辣椒醬。
“用這個拌著吃,味道還不錯。”
蔡書記有些無語,這是味道好不好的事情嗎?
你看看這麽大一個盤子,紅薯雜糧飯占了一大半。
剩下的就是一些辣椒炒的幹菜,還有白菜粉條。
然後就是一碗野菜湯,連點肉星子都沒有。
蔡書記覺得他們公社平時吃的也不咋樣,但最起碼端到他跟前的,每一天都會有一個肉菜。
好家夥,他們公社連肉星子都沒有嗎?
仿佛看出了他的疑惑,韓書記也不瞞著,直接說道:“實不相瞞,我們公社食堂規定的,一個星期加一次肉菜。
別的時候基本都是這麽吃。”
蔡書記有些不相信,可事實擺在眼前,他壓低了聲音,問了一聲:“食堂不給你單獨開小灶?”
韓書記似笑非笑的望著他:“難不成你還開小灶?”
“那倒沒有,那倒沒有。”
蔡書記連連擺手,歎了一口氣,拿起桌子上的筷子。
“我們公社,可以說是幾大公社裏麵最窮的。
再加上這一次,鬧了天災,糧食大幅度減產。
許多村民都勒緊褲腰帶過日子,我總不能看著他們苦兮兮的過日子,我自己在這裏大魚大肉吧。
所以經過公社幹部的一致同意,我們把公社的公用資金,挪出來一部分,分配到受災嚴重的大隊。
雖然說起的作用不大,但聊勝於無。”
韓書記的一番話,使得周圍人全都沉默了下來。
蔡書記和雲大隊長他們,心間有些酸澀,又有對眼前人的佩服。
一時間,所有人都沒再說話,拿起筷子,大口大口的扒拉了起來。
雲大隊長心裏有那麽一瞬間的遲疑,他暗中尋思著,自己這一次是不是來錯了。
對於他們來說,紅星公社仿佛更需要這一次的機會。
等到幾人吃完飯,韓書記帶著他們往自己的辦公室走去。
喊人給幾個人倒了水,裏麵隻放了幾根少得可憐的茶葉。
就這?韓書記都喝的津津有味。
他慢慢放下自己的茶杯,有些困惑的望著幾位:“你們這次來是因為什麽?
難不成是關於這次扶貧項目的事情?”
蔡書記扭頭看了雲大隊長一眼,這幾個熊人匆匆的把他拉過來了,也沒有事先和他打好招呼,是因為什麽?
周時逸看著雲大隊長躊躇不定的模樣,頓時就明白了他心中的想法。
他緩緩站起了身子:“韓書記,這次我們大隊的扶貧項目是我提起來的。
具體什麽原因來找您,也是我提起來的。
您不介意這件事情,由我來說吧?”
韓書記對此倒是無所謂,,也沒有那些上位者的臭毛病。
和藹的望著周時逸:“年輕人有想法,我們要多加支持。
你說吧,我聽著!”
“這次的扶貧項目,想必韓書記也已經看過了。
把兩次扶貧項目的資金,平分到三個扶貧項目上麵。
對誰來說都不公平,我也向公社裏麵打聽了,今年,紅星公社本來並沒有意願參加這次扶貧項目的。
不知道韓書記願不願意退出這次競爭?”
韓書記麵上的神情不變,饒有興致的看著周時逸:“一共三個公社,你為什麽想著讓我們退出呢?
我們之前是沒有這個想法,但現在嘛,具體的項目書已經出來了,我覺得倒是可以拚一把。”
周時逸嘴角閃出一個自信的笑容,他不慌不忙地說道:“是可以拚一把,但我相信,韓書記是會權衡利弊的人。
項目資金少了三分之一,那這些資金都要從公社或者是大隊裏麵出。
我不認為以紅星公社目前的狀態,可以額外的拿出資金來。
就算可以,那後續成與不成,又或者說後續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不知道紅星公社能不能承擔得起。”
整個辦公室的氣氛一下子凝滯了下來。
他說的這些話,有些不太好聽,不僅是雲大隊長和王支書,就連蔡書記都有些變了臉色。
剛想出聲緩和氣氛,就被韓書記笑著揮手打斷:“這位小同誌說的確實不錯。
這也是我之前比較擔憂的,但反過來一想,如果我們不做那麽大規模的扶貧項目,這些資金也勉強足夠。
我不認為有退出的必要。”
周時逸看著他順著自己的話往前走,嘴角的笑意更大了:“那韓書記有沒有想過,如果這一次成功了。
下個季度再去申請呢,會不會也發生這樣的情況?
每一個人都會試探這件事情的底線在哪裏。
難不成最近幾年,韓書記就準備申請這一次扶貧項目嗎?”
他的話讓幾個人都陷入了沉思,是啊,無論是各行各業,都希望利益最大化。
當扶貧辦看到有公社或者大隊幫忙出資,這一次可能是三個,下一次會不會變成四個?
這件事一下子就陷入了一個死循環裏麵。
對於他們來說,公社隻有一個,辦公室下麵的大隊,可是有十幾個的。
今天這個大隊申請扶貧項目,明年就可能是另外一個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