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荒,極北冰原,巫族。
巫皇宮,大殿之內。
十幾道氣息強大、深不可測之人正聚集在大殿之內商議大事。
為首之人並不是巫皇,也不是大祭司。
乃是一名長相與巫皇有三四分相似的霸道老者,老者頭戴氈帽、身穿雪狼皮大衣、腰懸彎刀,身上更是散發出不怒自威的氣勢,顯然是常年處於上位者的緣故。
下方大祭司、巫皇、少族長巫尤都在列。
老者下方以四人為首,四人並肩而立。
從左到右。
第一人乃是大祭司,第二人乃是巫皇,第三人乃是一名身穿玄袍、腰懸長劍的老者,第四名乃是一名內穿雪狼皮大衣、外穿戰甲、手持長槍的中年男子。
“剛剛巫雲傳來消息,大周已經答應了咱們的合作。”上首老者說道。
“你們何人願意帶隊前往助大周一臂之力?”
巫皇不解道:“父皇,咱們為何要去幫助大周啊,讓他們狗咬狗不是更好嗎?”
原來為首的老者正是上任巫皇。
老巫皇並沒有理睬巫皇,反而把目光看向了後方的少族長巫尤。
“小六,你說說看?”
“是!”
“祖父此舉應該是為了進一步了解一下大周和大秦的實力,從而真正的擊敗他們,畢竟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還有一點兒就是大周既然答應了咱們的意見,那就是通敵賣國,與外族合作,無論他割不割讓雁門關給咱們,大周的名聲已經爛透了,他們將會失去民心,孤立無援。”巫尤分析道。
“還有呢?”老巫皇滿意的望著這個孫兒繼續問道。
“一旦咱們的高手進入中原後,可以與西域一方達成合作,出工不出力,無論他們哪一方勝利,咱們到時候都可以臨陣變卦,反戈一擊,徹底葬送他們的頂級戰力。”
“好,好,巫族有你當大興!”老巫皇激動道。
“祖父下達軍隊調令,就是為了大周反悔後,咱們趁機一舉攻占雁門關。”
“沒錯!”
“幾千年了,我巫族在這個苦寒之地蟄伏了幾千年,幾千年的休養生息,是時候回歸中原了,畢竟那裏才是咱們的家。”
曾經的巫族也是紮根於中原,隻不過與夏族也就是後來的大夏帝國爭霸失敗後才被驅逐出中原。
重返祖地,乃是曆代巫皇的誌願。
“此次行動,就由大祭司、二長老、三長老帶領族中精銳去吧。”老巫皇開口道,“小六留在族中主持大局。”
大祭司三人齊聲應是。
“族中精銳,盡歸大祭司挑選。”
“切記,一切聽從大祭司的安排。”老巫皇發號施令道。
“是!”眾人恭敬地答道。
待眾人離去後,老巫皇將巫尤留下。
“小六,此番大周和大秦之戰,我們巫族必須要謹慎對待,這不僅關乎我們巫族的未來,更是我們重返中原的關鍵一戰。”老巫皇語重心長地說道。
巫尤鄭重點頭,表示明白。
老巫皇拍了拍他的肩膀,眼中閃過一絲期許:“我相信你,一定不會讓我失望。”
……………………
函穀關,莫家。
莫等閑也是成功的突破到了踏天第一步,莫家另一名老祖也突破到了踏天第一步。
如今莫家有兩名踏天第一步坐鎮,也算是強大了。
莫自牢開口道:“叔叔,孔雀帝國正在集結大軍,似乎要對我函穀關動兵。”
“他們在等那兩大霸主最終的決戰結果,然後趁機出兵,一舉拿下函穀關。”
“沒想到阿育王那個老家夥還活著,這下子有些棘手了。”
“一個他,一個活佛,以前他們各自敵對,都不敢輕易出手,如今雙方達成了合作。”
“此次阿育王肯定會率領孔雀帝國的精銳出動,不破函穀關誓不罷休。”
“他突破到踏天第三步了嗎?”
“他沒有突破踏天第三步的時候不會輕舉妄動,一旦他動兵了,那麽就意味著他突破到了踏天第三步。”
“走一步,看一步吧,靜觀其變吧。”
“對了,小輩們已經送出去了吧。”
“已經送至大秦境內。”
“那就好,到時候咱們可以放手一搏了。”
“老夫也想見識一下傳說中踏天第三步強者的實力。”
……………………
西域。
孔雀帝國一統整個西域,擁兵數百萬,加上佛門的臣服,孔雀帝國可謂是一家獨大,空前絕後的強大。
如今更是在整個西域內大肆招兵買馬,同時供奉閣更是招收大量的江湖高手為己用,顯然是要有大動作了。
西天神山,密宗。
“啟稟活佛,阿育王口令,讓密宗高手立刻集結起來,三日後與他一同前往大周。”
“哎!”
“活佛,您在感慨什麽?”流支法師好奇道。
“此一去注定血流成河,於我佛門來說是禍非福。”
…………………
孔雀帝國,帝都,孔雀神城。
孔雀帝國皇宮後山,這裏乃是阿育王的閉關之所。
如今這裏聚集了大量的孔雀帝國頂級戰力,他們都是應阿育王所邀。
“今日本王之所以召喚爾等前來,就是為了隨本王前往中原,幫助大周破大秦。”
“阿育王殿下,大周會那麽好心割讓函穀關嗎?”
“大周與大秦的結果必將是兩敗俱傷,到時候讓與不讓就不是他們所能決定的,他們不讓咱們就自己去取。”
“咱們前往的同時,我會讓國師親率四百萬大軍兵臨函穀關,他要是不答應,咱們就自己來取。”
“到時候可就不僅僅是函穀關一關之地,到時候整個西州都將成為我孔雀帝國的版圖,甚至還不止於此呢。”
“到時候我們與巫族同時出兵,直接瓜分整個中原,完成我西域曆代先賢的遺願。”
“我等願意追隨阿育王,助我孔雀帝國踏平函穀關。”
“很好!”
“本王走後,國師統籌軍備,出兵函穀關。”
“是!”
“其餘人等隨本王前往中原。”
“是!”
……………………
東海之上,一艘戰船航行於上。
一行人皆是身穿黑衣黑袍,為首之人乃是一名看起來二十歲左右,麵容絕美,身姿婀娜,滿頭銀發的少女。
巫皇宮,大殿之內。
十幾道氣息強大、深不可測之人正聚集在大殿之內商議大事。
為首之人並不是巫皇,也不是大祭司。
乃是一名長相與巫皇有三四分相似的霸道老者,老者頭戴氈帽、身穿雪狼皮大衣、腰懸彎刀,身上更是散發出不怒自威的氣勢,顯然是常年處於上位者的緣故。
下方大祭司、巫皇、少族長巫尤都在列。
老者下方以四人為首,四人並肩而立。
從左到右。
第一人乃是大祭司,第二人乃是巫皇,第三人乃是一名身穿玄袍、腰懸長劍的老者,第四名乃是一名內穿雪狼皮大衣、外穿戰甲、手持長槍的中年男子。
“剛剛巫雲傳來消息,大周已經答應了咱們的合作。”上首老者說道。
“你們何人願意帶隊前往助大周一臂之力?”
巫皇不解道:“父皇,咱們為何要去幫助大周啊,讓他們狗咬狗不是更好嗎?”
原來為首的老者正是上任巫皇。
老巫皇並沒有理睬巫皇,反而把目光看向了後方的少族長巫尤。
“小六,你說說看?”
“是!”
“祖父此舉應該是為了進一步了解一下大周和大秦的實力,從而真正的擊敗他們,畢竟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還有一點兒就是大周既然答應了咱們的意見,那就是通敵賣國,與外族合作,無論他割不割讓雁門關給咱們,大周的名聲已經爛透了,他們將會失去民心,孤立無援。”巫尤分析道。
“還有呢?”老巫皇滿意的望著這個孫兒繼續問道。
“一旦咱們的高手進入中原後,可以與西域一方達成合作,出工不出力,無論他們哪一方勝利,咱們到時候都可以臨陣變卦,反戈一擊,徹底葬送他們的頂級戰力。”
“好,好,巫族有你當大興!”老巫皇激動道。
“祖父下達軍隊調令,就是為了大周反悔後,咱們趁機一舉攻占雁門關。”
“沒錯!”
“幾千年了,我巫族在這個苦寒之地蟄伏了幾千年,幾千年的休養生息,是時候回歸中原了,畢竟那裏才是咱們的家。”
曾經的巫族也是紮根於中原,隻不過與夏族也就是後來的大夏帝國爭霸失敗後才被驅逐出中原。
重返祖地,乃是曆代巫皇的誌願。
“此次行動,就由大祭司、二長老、三長老帶領族中精銳去吧。”老巫皇開口道,“小六留在族中主持大局。”
大祭司三人齊聲應是。
“族中精銳,盡歸大祭司挑選。”
“切記,一切聽從大祭司的安排。”老巫皇發號施令道。
“是!”眾人恭敬地答道。
待眾人離去後,老巫皇將巫尤留下。
“小六,此番大周和大秦之戰,我們巫族必須要謹慎對待,這不僅關乎我們巫族的未來,更是我們重返中原的關鍵一戰。”老巫皇語重心長地說道。
巫尤鄭重點頭,表示明白。
老巫皇拍了拍他的肩膀,眼中閃過一絲期許:“我相信你,一定不會讓我失望。”
……………………
函穀關,莫家。
莫等閑也是成功的突破到了踏天第一步,莫家另一名老祖也突破到了踏天第一步。
如今莫家有兩名踏天第一步坐鎮,也算是強大了。
莫自牢開口道:“叔叔,孔雀帝國正在集結大軍,似乎要對我函穀關動兵。”
“他們在等那兩大霸主最終的決戰結果,然後趁機出兵,一舉拿下函穀關。”
“沒想到阿育王那個老家夥還活著,這下子有些棘手了。”
“一個他,一個活佛,以前他們各自敵對,都不敢輕易出手,如今雙方達成了合作。”
“此次阿育王肯定會率領孔雀帝國的精銳出動,不破函穀關誓不罷休。”
“他突破到踏天第三步了嗎?”
“他沒有突破踏天第三步的時候不會輕舉妄動,一旦他動兵了,那麽就意味著他突破到了踏天第三步。”
“走一步,看一步吧,靜觀其變吧。”
“對了,小輩們已經送出去了吧。”
“已經送至大秦境內。”
“那就好,到時候咱們可以放手一搏了。”
“老夫也想見識一下傳說中踏天第三步強者的實力。”
……………………
西域。
孔雀帝國一統整個西域,擁兵數百萬,加上佛門的臣服,孔雀帝國可謂是一家獨大,空前絕後的強大。
如今更是在整個西域內大肆招兵買馬,同時供奉閣更是招收大量的江湖高手為己用,顯然是要有大動作了。
西天神山,密宗。
“啟稟活佛,阿育王口令,讓密宗高手立刻集結起來,三日後與他一同前往大周。”
“哎!”
“活佛,您在感慨什麽?”流支法師好奇道。
“此一去注定血流成河,於我佛門來說是禍非福。”
…………………
孔雀帝國,帝都,孔雀神城。
孔雀帝國皇宮後山,這裏乃是阿育王的閉關之所。
如今這裏聚集了大量的孔雀帝國頂級戰力,他們都是應阿育王所邀。
“今日本王之所以召喚爾等前來,就是為了隨本王前往中原,幫助大周破大秦。”
“阿育王殿下,大周會那麽好心割讓函穀關嗎?”
“大周與大秦的結果必將是兩敗俱傷,到時候讓與不讓就不是他們所能決定的,他們不讓咱們就自己去取。”
“咱們前往的同時,我會讓國師親率四百萬大軍兵臨函穀關,他要是不答應,咱們就自己來取。”
“到時候可就不僅僅是函穀關一關之地,到時候整個西州都將成為我孔雀帝國的版圖,甚至還不止於此呢。”
“到時候我們與巫族同時出兵,直接瓜分整個中原,完成我西域曆代先賢的遺願。”
“我等願意追隨阿育王,助我孔雀帝國踏平函穀關。”
“很好!”
“本王走後,國師統籌軍備,出兵函穀關。”
“是!”
“其餘人等隨本王前往中原。”
“是!”
……………………
東海之上,一艘戰船航行於上。
一行人皆是身穿黑衣黑袍,為首之人乃是一名看起來二十歲左右,麵容絕美,身姿婀娜,滿頭銀發的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