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征和元年,長安,椒房殿。
韓信跟著衛子夫,緩緩走出時空蟲洞。
時隔百年,椒房殿依舊還是那個椒房殿,隻是更加高貴奢華。
這側麵也能看出,武帝時期的大漢,究竟有多麽強盛。
“據兒,這位就是淮陰侯。”
衛子夫笑盈盈地介紹道。
劉據心中又驚又喜。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有了兵仙相助,自己起事的成功率,將會大大提高。
“天佑大漢,幸得侯爺垂憐,出手相助。”
劉據當即跪地,對著韓信拜了三拜,沒有任何醞釀,眼淚瞬間奪眶而出,情真意切地說:“侯爺若不嫌棄,據兒願拜您為國師,拱聽明誨。”
韓信:“……”
堂堂太子,說跪就跪,說哭就哭。
這演技,妥妥是劉邦的種!
“事情我大概都了解了。”
韓信也不扭捏,開門見山地說:“目前你手裏有多少兵馬?”
劉據老老實實地回答:“東宮親衛與皇後侍衛加起來,不足兩千。”
“可有戰車?”
“沒有。”
“可有騎兵?”
“沒有。”
“全是步卒?”
“是。”
韓信沉吟片刻,又問:“你當了三十多年的太子,如今可能調動長安禁軍?”
劉據搖了搖頭。
“你父皇手裏,又能調動多少兵馬?”
“天下兵馬,都在父皇手中,粗略估計,至少有三十萬。”
韓信有些痛苦地揉了揉眉心。
又是地獄難度啊!
這還打個錘子?
他目光怪異地看著劉據和衛子夫:“所以你們打算讓本侯用兩千步卒對抗漢武帝的三十萬大軍?”
“你們是不是太看得起本侯了?”
“還是說你們覺得,本侯隻需要兩千兵馬,就能包打天下了?”
……
……
椒房殿內,韓信,劉據,衛子夫三人圍坐,看著眼前的長安布防圖以及厚厚的史書,陷入了沉思之中。
劉徹雖然人在甘泉宮靜養,可依舊牢牢把控著大漢朝堂。
甘泉宮的外圍更是足足有三萬禁軍。
坦白說,韓信幾乎看不到任何能贏的希望。
唯一的變數,就是衛子夫手中的【諸天皇後聊天群】!
其實隻要衛子夫能夠接觸到劉徹,事情就會變得很簡單。
直接帶人把劉徹控製住就完了。
可現在問題是,夫妻離心、父子不和,衛子夫和劉據連甘泉宮都進不去,更不用說見到劉徹本人了。
“根據目前的情況,侯爺需要多少兵力?”
衛子夫問道。
韓信伸出一根手指:“十萬大軍。”
“十萬?”
“是的。十萬大軍,包打天下。”
衛子夫:……
劉據:……
韓信解釋道:“我看過劉徹的戰績,他的統兵能力不在他的老祖宗之下。想要擊敗劉徹,三萬大軍足夠;可咱們是謀反,名不正言不順。一旦各地不服,以勤王之名發動叛亂,那麽至少需要十萬大軍,才能夠迅速平叛。”
十萬大軍!
這個數字沉甸甸地壓在衛子夫和劉據的心頭,讓他倆感到一陣窒息。
劉據苦笑不已:“哪來的十萬大軍?就算當年衛青舅舅在世,率領大軍與匈奴決戰漠北,最多一次也不過統領五萬大軍。”
韓信手指點了點北軍軍營,道:“按理說,北軍是歸皇後掌管的。目前有多少兵馬?”
劉據:“北軍大約有五萬兵馬,裝備精良,訓練有素。”
“五萬,差不多夠了。”
韓信:“北軍的守將是誰?能不能試著拉攏過來?”
“這,恐怕有些困難。”
劉據歎了一口氣:“按照史書記載,任安不會幫我們的,他隻會作壁上觀。”
“那就幹掉他,換個聽話的上來。”
韓信看了一眼劉據,淡定地說道:“如果這種事情你都做不到,那就別想著跟你父皇抗衡了,直接洗洗睡吧。”
衛子夫和劉據相視一眼:“我們一定全力以赴。”
“不是全力以赴,而是必須要做到,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韓信又問道:“長安城內目前有多少刑徒?”
“差不多有兩萬餘人。”
劉據頓了頓,試探性地問道:“侯爺,您打算征用這些刑徒?”
“是,兩萬多刑徒,隻要稍加訓練,就是一支不容小覷的新軍。進攻或許不太行,但是依托長安城進行防禦,綽綽有餘。”
韓信摩挲著下巴,頗為苦惱地說:“可問題是,該如何在劉徹的眼皮子底下,神不知鬼不覺地訓練新軍呢?”
“而且武器、糧草、甲胄、兵餉……這些東西可不好搞啊。”
衛子夫道:“侯爺放心,這件事本宮來想辦法。”
……
……
洪武年間,金陵,皇宮。
禦花園。
朱棣一家子已經回到了永樂朝。
朱元璋、馬秀英、朱標三人圍坐在一起。
桌子上擺著三瓶楊枝甘露。
“老四和妙雲,對咱們撒謊了。”
馬秀英緩緩道:“雖然我不知道她有多少積分,但是我敢肯定,妙雲兌換的楊枝甘露,絕對不夠六個人分的。”
“很有可能,高熾和瞻基,甚至妙雲她自己都沒有,全都孝敬給了我們。”
朱元璋雙手插進袖子裏,兩眼死死地盯著桌子上的楊枝甘露,眉頭擰成了“川”字。
他倒不是想要給自己喝。
畢竟在這個時代,能活到七十歲,已經很長壽了。
他朱重八又不是秦始皇,根本不想長生不老這種虛無縹緲的事情。
但——
自己的老婆、兒子、孫子,都先一步離自己而去,這是朱元璋萬萬接受不了的。
朱標歎了一口氣,道:“娘啊,萬般皆是命,半點兒不由人。這三瓶楊枝甘露,您喝一瓶,剩下的兩瓶,還給老四一家吧。”
“畢竟高熾和瞻基,比我和雄英更需要呢。”
“他倆的政績有目共睹。如果都能多活十年,那麽咱們大明,說不定能避開土木堡之變,真正能夠實現太平盛世呢。”
“啪!”
朱元璋沒好氣地賞給朱標一個腦瓜崩,黑著臉說:“還什麽還,不還!”
朱標撓了撓頭,勸道:“爹,您不能這樣啊。”
“咱咋樣啊?”
“這東西是老四一家孝敬咱的,那就是咱的東西。”
“該怎麽分配,咱說了算。”
朱元璋大手一拍,霸道地說:“妹子,標兒,還有雄英,你們仨一人一瓶,就這麽定了。”
朱標怒道:“爹,你這麽做太自私了。對老四和弟妹也太不公平了。”
朱元璋扯著脖子喊道:“你喊什麽?別忘了,咱才是一家之主!”
“老四一家孝敬咱,那是天經地義!”
朱標怒懟道:“爹,您這相當於用老四一家人的命換我和雄英的命,兒子不接受。”
“嘿,你個小兔崽子,反了你還,敢跟你老子頂嘴?”
朱元璋大怒,擼袖子就要揍朱標,然而馬秀英的巴掌更快,一巴掌拍在朱元璋的後腦勺上。
啪!
禦花園裏頓時安靜下來。
朱元璋揣著雙手,臉如黑炭,一言不發。
朱標也很識趣地閉上了嘴巴。
馬秀英打開聊天群,一條信息蹦入了眼中。
說是信息,更像是一篇簡短的檄文。
孝武衛思後衛子夫:
【大漢武帝劉徹,年老昏聵,殘暴不仁,寵信奸佞,聽信讒言,欲以巫蠱之禍,殺妻滅子,殘害忠良。】
【本宮欲清君側,尚缺糧草、武器、甲胄、軍餉及練兵之所,特向諸天皇後求援。】
【滴水之恩,銘感五內。事成之後,本宮願以大漢傳國玉璽為禮,以報諸位援護之恩。】
韓信跟著衛子夫,緩緩走出時空蟲洞。
時隔百年,椒房殿依舊還是那個椒房殿,隻是更加高貴奢華。
這側麵也能看出,武帝時期的大漢,究竟有多麽強盛。
“據兒,這位就是淮陰侯。”
衛子夫笑盈盈地介紹道。
劉據心中又驚又喜。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有了兵仙相助,自己起事的成功率,將會大大提高。
“天佑大漢,幸得侯爺垂憐,出手相助。”
劉據當即跪地,對著韓信拜了三拜,沒有任何醞釀,眼淚瞬間奪眶而出,情真意切地說:“侯爺若不嫌棄,據兒願拜您為國師,拱聽明誨。”
韓信:“……”
堂堂太子,說跪就跪,說哭就哭。
這演技,妥妥是劉邦的種!
“事情我大概都了解了。”
韓信也不扭捏,開門見山地說:“目前你手裏有多少兵馬?”
劉據老老實實地回答:“東宮親衛與皇後侍衛加起來,不足兩千。”
“可有戰車?”
“沒有。”
“可有騎兵?”
“沒有。”
“全是步卒?”
“是。”
韓信沉吟片刻,又問:“你當了三十多年的太子,如今可能調動長安禁軍?”
劉據搖了搖頭。
“你父皇手裏,又能調動多少兵馬?”
“天下兵馬,都在父皇手中,粗略估計,至少有三十萬。”
韓信有些痛苦地揉了揉眉心。
又是地獄難度啊!
這還打個錘子?
他目光怪異地看著劉據和衛子夫:“所以你們打算讓本侯用兩千步卒對抗漢武帝的三十萬大軍?”
“你們是不是太看得起本侯了?”
“還是說你們覺得,本侯隻需要兩千兵馬,就能包打天下了?”
……
……
椒房殿內,韓信,劉據,衛子夫三人圍坐,看著眼前的長安布防圖以及厚厚的史書,陷入了沉思之中。
劉徹雖然人在甘泉宮靜養,可依舊牢牢把控著大漢朝堂。
甘泉宮的外圍更是足足有三萬禁軍。
坦白說,韓信幾乎看不到任何能贏的希望。
唯一的變數,就是衛子夫手中的【諸天皇後聊天群】!
其實隻要衛子夫能夠接觸到劉徹,事情就會變得很簡單。
直接帶人把劉徹控製住就完了。
可現在問題是,夫妻離心、父子不和,衛子夫和劉據連甘泉宮都進不去,更不用說見到劉徹本人了。
“根據目前的情況,侯爺需要多少兵力?”
衛子夫問道。
韓信伸出一根手指:“十萬大軍。”
“十萬?”
“是的。十萬大軍,包打天下。”
衛子夫:……
劉據:……
韓信解釋道:“我看過劉徹的戰績,他的統兵能力不在他的老祖宗之下。想要擊敗劉徹,三萬大軍足夠;可咱們是謀反,名不正言不順。一旦各地不服,以勤王之名發動叛亂,那麽至少需要十萬大軍,才能夠迅速平叛。”
十萬大軍!
這個數字沉甸甸地壓在衛子夫和劉據的心頭,讓他倆感到一陣窒息。
劉據苦笑不已:“哪來的十萬大軍?就算當年衛青舅舅在世,率領大軍與匈奴決戰漠北,最多一次也不過統領五萬大軍。”
韓信手指點了點北軍軍營,道:“按理說,北軍是歸皇後掌管的。目前有多少兵馬?”
劉據:“北軍大約有五萬兵馬,裝備精良,訓練有素。”
“五萬,差不多夠了。”
韓信:“北軍的守將是誰?能不能試著拉攏過來?”
“這,恐怕有些困難。”
劉據歎了一口氣:“按照史書記載,任安不會幫我們的,他隻會作壁上觀。”
“那就幹掉他,換個聽話的上來。”
韓信看了一眼劉據,淡定地說道:“如果這種事情你都做不到,那就別想著跟你父皇抗衡了,直接洗洗睡吧。”
衛子夫和劉據相視一眼:“我們一定全力以赴。”
“不是全力以赴,而是必須要做到,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韓信又問道:“長安城內目前有多少刑徒?”
“差不多有兩萬餘人。”
劉據頓了頓,試探性地問道:“侯爺,您打算征用這些刑徒?”
“是,兩萬多刑徒,隻要稍加訓練,就是一支不容小覷的新軍。進攻或許不太行,但是依托長安城進行防禦,綽綽有餘。”
韓信摩挲著下巴,頗為苦惱地說:“可問題是,該如何在劉徹的眼皮子底下,神不知鬼不覺地訓練新軍呢?”
“而且武器、糧草、甲胄、兵餉……這些東西可不好搞啊。”
衛子夫道:“侯爺放心,這件事本宮來想辦法。”
……
……
洪武年間,金陵,皇宮。
禦花園。
朱棣一家子已經回到了永樂朝。
朱元璋、馬秀英、朱標三人圍坐在一起。
桌子上擺著三瓶楊枝甘露。
“老四和妙雲,對咱們撒謊了。”
馬秀英緩緩道:“雖然我不知道她有多少積分,但是我敢肯定,妙雲兌換的楊枝甘露,絕對不夠六個人分的。”
“很有可能,高熾和瞻基,甚至妙雲她自己都沒有,全都孝敬給了我們。”
朱元璋雙手插進袖子裏,兩眼死死地盯著桌子上的楊枝甘露,眉頭擰成了“川”字。
他倒不是想要給自己喝。
畢竟在這個時代,能活到七十歲,已經很長壽了。
他朱重八又不是秦始皇,根本不想長生不老這種虛無縹緲的事情。
但——
自己的老婆、兒子、孫子,都先一步離自己而去,這是朱元璋萬萬接受不了的。
朱標歎了一口氣,道:“娘啊,萬般皆是命,半點兒不由人。這三瓶楊枝甘露,您喝一瓶,剩下的兩瓶,還給老四一家吧。”
“畢竟高熾和瞻基,比我和雄英更需要呢。”
“他倆的政績有目共睹。如果都能多活十年,那麽咱們大明,說不定能避開土木堡之變,真正能夠實現太平盛世呢。”
“啪!”
朱元璋沒好氣地賞給朱標一個腦瓜崩,黑著臉說:“還什麽還,不還!”
朱標撓了撓頭,勸道:“爹,您不能這樣啊。”
“咱咋樣啊?”
“這東西是老四一家孝敬咱的,那就是咱的東西。”
“該怎麽分配,咱說了算。”
朱元璋大手一拍,霸道地說:“妹子,標兒,還有雄英,你們仨一人一瓶,就這麽定了。”
朱標怒道:“爹,你這麽做太自私了。對老四和弟妹也太不公平了。”
朱元璋扯著脖子喊道:“你喊什麽?別忘了,咱才是一家之主!”
“老四一家孝敬咱,那是天經地義!”
朱標怒懟道:“爹,您這相當於用老四一家人的命換我和雄英的命,兒子不接受。”
“嘿,你個小兔崽子,反了你還,敢跟你老子頂嘴?”
朱元璋大怒,擼袖子就要揍朱標,然而馬秀英的巴掌更快,一巴掌拍在朱元璋的後腦勺上。
啪!
禦花園裏頓時安靜下來。
朱元璋揣著雙手,臉如黑炭,一言不發。
朱標也很識趣地閉上了嘴巴。
馬秀英打開聊天群,一條信息蹦入了眼中。
說是信息,更像是一篇簡短的檄文。
孝武衛思後衛子夫:
【大漢武帝劉徹,年老昏聵,殘暴不仁,寵信奸佞,聽信讒言,欲以巫蠱之禍,殺妻滅子,殘害忠良。】
【本宮欲清君側,尚缺糧草、武器、甲胄、軍餉及練兵之所,特向諸天皇後求援。】
【滴水之恩,銘感五內。事成之後,本宮願以大漢傳國玉璽為禮,以報諸位援護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