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二十萬大軍半年的糧草。”
“可以。”
“大唐邊軍的武器裝備。”
“沒問題。”
武則天笑盈盈地說:“看來姐姐這次,是要動真格的呢。”
呂雉冷冷說道:“當然。本宮做事要麽不做,要麽就做絕。既然決定了要打仗,那就一鼓作氣,犁庭掃穴,徹底滅了匈奴!”
“那麽武將呢?姐姐打算派誰去呢?”
……
……
大漢征和二年末,長安。
韓信一臉無奈地看著呂雉:“我,回去打匈奴?”
“是。”
“不是,憑啥啊?”
“本宮沒有殺你。”
呂雉麵無表情地說:“就憑這點,本宮可以吃你一輩子。”
“……”
韓信撇著嘴,抗議道:“您這也忒過分了,就算是地主家的驢也沒有這麽用的。一年到頭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完全不給人休息的機會。”
“一瓶楊枝甘露。”
“成交。”
“你需要多少騎兵?”
“兩萬。”
“冒頓可是有四十萬大軍!”
“嗬嗬,整個匈奴加起來都不知道有沒有四十萬人,他哪來的四十萬大軍?”
韓信不屑地說:“頂天了也就四萬騎兵。”
“這麽自信?”
“那可不。本侯的兵,騎著大漢的馬,穿著大唐的甲,提著大明的刀……這要是砍不死冒頓那個王八蛋,本侯立馬自刎謝罪。”
“什麽時候動手?”
“明年開春。”
“好,哀家幫你爭取時間。”
……
……
從韓信那裏回來之後,呂雉親自給冒頓回了一封信:
“單於不忘弊邑,賜之以書,弊邑恐懼。退而自圖,年老氣衰,發齒墮落,行步失度,單於過聽,不足以自汙。弊邑無罪,宜在見赦。竊有禦車二乘,馬二駟,以奉常駕。”
在這封信裏,呂雉的態度卑微到了極點。
她讓大謁者張釋送信回去,並且在馬車裏裝滿了金銀珠寶,終於算是勉強滿足了冒頓的貪欲。
與此同時,大漢王朝的戰爭機器開始全力運轉。
馬鞍、馬鐙、馬鞭、造紙術、印刷術、冶鐵術……
一項又一項發明冒了出來,一座又一座鐵礦和銅礦被開采。
再加上武則天送來的武器裝備。
大漢軍隊的裝備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更新換代。
與此同時,馬秀英終於兌換到了心心念念的《百科全書》。
……
……
洪武年間,金陵,乾清宮。
朱元璋、馬秀英、朱標、朱棣、徐妙雲、朱高熾、張妍……一大家子圍坐在一起,翻閱著《百科全書》。
聊天內的百科全書,涵蓋了文學、曆史、地理、風俗、物理、化學、生物、政治、經濟……等方方麵麵,總計上百萬冊。
若非有時空蟲洞,恐怕十個藏書樓都不一定能夠放得下。
身為洪武大帝的朱元璋,立刻把目光轉移到了曆史書籍上。
“嗯,犁庭掃穴,朱見深這位明憲宗幹得真不錯。”
“弘治中興,朱佑樘這個明孝宗幹得也還行。”
“明武宗朱厚照,易溶於水。”
“欽天履道英毅神聖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萬壽帝君朱厚熜。”
“……”
“木匠皇帝朱由校。”
“在老歪脖子樹下自縊的崇禎皇帝朱由檢。”
“大明覆滅……”
朱元璋臉上的笑容一點一點凝固,他緩緩抬起頭,一點一點抽下腰帶,咬牙切齒地喊道:“老四!”
“你他娘的給老子滾過來!”
……
……
那邊兒的洪武大帝正在和永樂大帝父慈子孝,這邊兒朱標和朱高熾叔侄和睦。
二人並沒有選擇去翻閱那些政治、經濟之類的書籍,而是不約而同地拿起了地理書籍。
畢竟現在的大明王朝最缺的是什麽?
當然是錢啊!
糧食可以滋生漢軍;土地可以滋生唐軍;礦產則是可以滋生明軍!
有句話怎麽說來著?
明軍不滿餉,滿餉不可敵!
隻要有錢,大明的軍隊就能踏遍世間最高的山,越過世間最長的河。
然後——
叔侄倆就被一張銀礦分布圖吸引了目光:
“石見銀山,一年產量八百萬兩,連產數百年,占全世界白銀產量三分之一。”
“嘶~!”
朱標和朱高熾不約而同地倒吸一口冷氣。
叔侄倆揉了揉眼睛,又仔仔細細、認認真真地看了一遍。
嗯,沒錯。
八百萬兩!
八百萬兩是什麽概念?大明一年的銀課也就兩萬兩啊!
一座銀礦,就是大明全國上百座銀礦的整整400倍!這豈不是意味著,得到這座銀礦,馬上就可以富可敵國?!
不,是富可敵四百國!!
而這,才僅僅隻是一年的產量!
“爹,別打了!”
“就是啊,別打了,爹。”
朱標和朱高熾立刻上手,把混戰中的朱元璋和朱棣拉開。
此刻的朱棣被揍得鼻青臉腫,臉上就像開了染坊一般,哪裏還有半點兒皇帝的威嚴?
“啥事兒?”
朱元璋氣喘籲籲地說道。
“咱有錢了。”
朱標興奮地說:“一年八百萬兩白銀。”
“才八百萬兩而已……啥?!”
朱元璋遲鈍的反射弧反應過來後,登時就呆住了。
朱棣更是瞠目結舌,心中幾乎是瞬間劃過了一個念頭。
錢!
朕的錢!
若是真有了八百萬兩銀子做軍費,朱棣甚至有信心馬上便能揮軍北上掃平漠北,甚至連帶著西域諸番一塊收拾!
這還不過癮,然後還得打下安南占領整個南方,最後海陸出擊向西再把帖木兒帝國給滅了。
乾清宮內,落針可聞。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朱標手中的銀礦地圖上。
“石見銀山?好像是在日本。”
“日本?那不是父皇列下的十五個不征之國嗎?”
“什麽征不征的,征了就有每年八百萬兩白銀。除非是傻子,不然大明換誰來當皇帝都得征了日本。”
“就是局勢。區區三島倭奴而已,守著如此一座銀山,居然膽敢不主動朝貢我大明天朝。單憑這一點,日本就已經有了取死之道。”
“嗯,同意!”
“非常同意。”
“讚同。”
眾人眼神交匯,很快就統一了意見。
幹他丫的!
倭奴死定了。
誰來都不好使!
朱棣興奮地搓了搓手,大喊道:“來人啊,準備造船,朕要禦駕親征。”
“可以。”
“大唐邊軍的武器裝備。”
“沒問題。”
武則天笑盈盈地說:“看來姐姐這次,是要動真格的呢。”
呂雉冷冷說道:“當然。本宮做事要麽不做,要麽就做絕。既然決定了要打仗,那就一鼓作氣,犁庭掃穴,徹底滅了匈奴!”
“那麽武將呢?姐姐打算派誰去呢?”
……
……
大漢征和二年末,長安。
韓信一臉無奈地看著呂雉:“我,回去打匈奴?”
“是。”
“不是,憑啥啊?”
“本宮沒有殺你。”
呂雉麵無表情地說:“就憑這點,本宮可以吃你一輩子。”
“……”
韓信撇著嘴,抗議道:“您這也忒過分了,就算是地主家的驢也沒有這麽用的。一年到頭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完全不給人休息的機會。”
“一瓶楊枝甘露。”
“成交。”
“你需要多少騎兵?”
“兩萬。”
“冒頓可是有四十萬大軍!”
“嗬嗬,整個匈奴加起來都不知道有沒有四十萬人,他哪來的四十萬大軍?”
韓信不屑地說:“頂天了也就四萬騎兵。”
“這麽自信?”
“那可不。本侯的兵,騎著大漢的馬,穿著大唐的甲,提著大明的刀……這要是砍不死冒頓那個王八蛋,本侯立馬自刎謝罪。”
“什麽時候動手?”
“明年開春。”
“好,哀家幫你爭取時間。”
……
……
從韓信那裏回來之後,呂雉親自給冒頓回了一封信:
“單於不忘弊邑,賜之以書,弊邑恐懼。退而自圖,年老氣衰,發齒墮落,行步失度,單於過聽,不足以自汙。弊邑無罪,宜在見赦。竊有禦車二乘,馬二駟,以奉常駕。”
在這封信裏,呂雉的態度卑微到了極點。
她讓大謁者張釋送信回去,並且在馬車裏裝滿了金銀珠寶,終於算是勉強滿足了冒頓的貪欲。
與此同時,大漢王朝的戰爭機器開始全力運轉。
馬鞍、馬鐙、馬鞭、造紙術、印刷術、冶鐵術……
一項又一項發明冒了出來,一座又一座鐵礦和銅礦被開采。
再加上武則天送來的武器裝備。
大漢軍隊的裝備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更新換代。
與此同時,馬秀英終於兌換到了心心念念的《百科全書》。
……
……
洪武年間,金陵,乾清宮。
朱元璋、馬秀英、朱標、朱棣、徐妙雲、朱高熾、張妍……一大家子圍坐在一起,翻閱著《百科全書》。
聊天內的百科全書,涵蓋了文學、曆史、地理、風俗、物理、化學、生物、政治、經濟……等方方麵麵,總計上百萬冊。
若非有時空蟲洞,恐怕十個藏書樓都不一定能夠放得下。
身為洪武大帝的朱元璋,立刻把目光轉移到了曆史書籍上。
“嗯,犁庭掃穴,朱見深這位明憲宗幹得真不錯。”
“弘治中興,朱佑樘這個明孝宗幹得也還行。”
“明武宗朱厚照,易溶於水。”
“欽天履道英毅神聖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萬壽帝君朱厚熜。”
“……”
“木匠皇帝朱由校。”
“在老歪脖子樹下自縊的崇禎皇帝朱由檢。”
“大明覆滅……”
朱元璋臉上的笑容一點一點凝固,他緩緩抬起頭,一點一點抽下腰帶,咬牙切齒地喊道:“老四!”
“你他娘的給老子滾過來!”
……
……
那邊兒的洪武大帝正在和永樂大帝父慈子孝,這邊兒朱標和朱高熾叔侄和睦。
二人並沒有選擇去翻閱那些政治、經濟之類的書籍,而是不約而同地拿起了地理書籍。
畢竟現在的大明王朝最缺的是什麽?
當然是錢啊!
糧食可以滋生漢軍;土地可以滋生唐軍;礦產則是可以滋生明軍!
有句話怎麽說來著?
明軍不滿餉,滿餉不可敵!
隻要有錢,大明的軍隊就能踏遍世間最高的山,越過世間最長的河。
然後——
叔侄倆就被一張銀礦分布圖吸引了目光:
“石見銀山,一年產量八百萬兩,連產數百年,占全世界白銀產量三分之一。”
“嘶~!”
朱標和朱高熾不約而同地倒吸一口冷氣。
叔侄倆揉了揉眼睛,又仔仔細細、認認真真地看了一遍。
嗯,沒錯。
八百萬兩!
八百萬兩是什麽概念?大明一年的銀課也就兩萬兩啊!
一座銀礦,就是大明全國上百座銀礦的整整400倍!這豈不是意味著,得到這座銀礦,馬上就可以富可敵國?!
不,是富可敵四百國!!
而這,才僅僅隻是一年的產量!
“爹,別打了!”
“就是啊,別打了,爹。”
朱標和朱高熾立刻上手,把混戰中的朱元璋和朱棣拉開。
此刻的朱棣被揍得鼻青臉腫,臉上就像開了染坊一般,哪裏還有半點兒皇帝的威嚴?
“啥事兒?”
朱元璋氣喘籲籲地說道。
“咱有錢了。”
朱標興奮地說:“一年八百萬兩白銀。”
“才八百萬兩而已……啥?!”
朱元璋遲鈍的反射弧反應過來後,登時就呆住了。
朱棣更是瞠目結舌,心中幾乎是瞬間劃過了一個念頭。
錢!
朕的錢!
若是真有了八百萬兩銀子做軍費,朱棣甚至有信心馬上便能揮軍北上掃平漠北,甚至連帶著西域諸番一塊收拾!
這還不過癮,然後還得打下安南占領整個南方,最後海陸出擊向西再把帖木兒帝國給滅了。
乾清宮內,落針可聞。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朱標手中的銀礦地圖上。
“石見銀山?好像是在日本。”
“日本?那不是父皇列下的十五個不征之國嗎?”
“什麽征不征的,征了就有每年八百萬兩白銀。除非是傻子,不然大明換誰來當皇帝都得征了日本。”
“就是局勢。區區三島倭奴而已,守著如此一座銀山,居然膽敢不主動朝貢我大明天朝。單憑這一點,日本就已經有了取死之道。”
“嗯,同意!”
“非常同意。”
“讚同。”
眾人眼神交匯,很快就統一了意見。
幹他丫的!
倭奴死定了。
誰來都不好使!
朱棣興奮地搓了搓手,大喊道:“來人啊,準備造船,朕要禦駕親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