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滅國、繼絕世。
聊天群內諸位皇後,或許隻有呂雉和馬秀英,才能真切感受到這六個字在史書上究竟有多大的分量。
武則天感受不到,因為她接手的本就是一個煌煌盛世。
鄧綏沒有見過武則天,但是她見過呂雉的畫像。
即便司馬遷為呂雉寫了一篇本紀,可放眼整個大漢王朝,呂雉的名聲一直都好過。
準確說是壞到了極點。
要不然,當年赤眉軍也不會扒出呂雉的陵墓,毀屍泄憤。
要知道,那個時候呂雉已經死了兩百多年,卻依然遭受這種侮辱。
可見在劉氏皇族的心中,呂雉的名聲到底有多差。
“我們來找你,是想要和你結盟。”
呂雉麵無表情地說。
“結盟?”
鄧綏微微一愣,隨即露出一抹淡淡的笑意:“我為何要與你們結盟?”
“因為我們是同一類人。”
武則天拿出一卷厚厚的史書,在鄧綏麵前晃悠,笑盈盈地說:“在這個聊天群裏,隻有我和呂姐姐,才能理解你的野心。”
“哦?”
鄧綏一雙細細彎彎的柳葉眉微微上揚:“我倒是很好奇,我的野心究竟是什麽?”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武則天語氣慵懶地說:“跟我們結盟,我們可以幫你真正坐穩那個位置。”
……
……
北宋,靖康年間,汴梁。
夜已深,霜露濃。
料峭的秋寒裹挾著蕭瑟的秋風,從四麵八方席卷而來。
禦書房內。
朱璉披著一件深紅色的大氅,專心致誌地翻閱著奏折,眉宇間籠罩著一層化不開的陰霾。
如今的局勢,極其惡劣。
自從上次把衍聖公孔端操拉去充軍之後,朱璉立刻遭到了無數文人士子的口誅筆伐。
更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借此機會大肆抹黑、抨擊朱璉。
除此之外,康王趙構在江南拉起了一支十萬人左右的義軍,卻找各種理由推脫,遲遲不肯前來支援汴梁。
北方的金國正在厲兵秣馬,準備再一次圍攻汴梁。
如今的汴梁,名義上雖然還是大宋的國都,但實際上隻不過是一座孤城而已。
趙構在等,南方的文臣士紳也在等。
他們在等朱璉死。
隻要朱璉和趙諶被金人殺死,那麽南方的文官就會立刻扶持趙構,登基稱帝。
“嗬嗬,大宋養士兩百載,沒想到最後養出來的,都是一群吸血的蛀蟲。”
朱璉的眼神冰冷,眼底深處閃過一縷殺氣。
“太後娘娘,嶽飛將軍求見。”
“宣。”
“是。”
朱璉立刻收拾了一下心情,重新露出溫柔和善的笑容。
眼下的局麵雖然艱難,可好在身邊還有一位精忠報國的嶽武穆。
“微臣嶽飛,拜見太後娘娘。”
“愛卿平身。”
“謝太後娘娘。”
朱璉連忙問道:“有沒有宗澤老將軍的信?他可願意帶兵前來汴梁?”
嶽飛搖了搖頭,麵色凝重:“回稟太後娘娘,康王……康王奪了宗帥的兵權,宗帥目前被軟禁在帥府之中。”
朱璉臉上的笑容一點點消失,臉上的表情漸漸變得難看。
“嗬嗬,康王這是想要自立山頭嗎?”
朱璉冷聲道:“還是說,他打算效仿太祖,也來一次黃袍加身呢?”
嶽飛連忙低頭。
這個話題實在是太過危險,不管怎樣回答都會給自己帶來一身麻煩。
唯一的選擇就是沉默!
以不變應萬變。
“康王……嗬嗬,好一個康王。”
朱璉強行壓抑著心中的怒火,冷著臉說道:“目前汴梁城內有多少兵馬?”
嶽飛想了想,道:“回稟太後娘娘,目前汴梁城內可戰之兵約有五萬。而且周圍還有大量的流民、難民不斷湧入汴梁城中。”
“初步估計,再有半年時間,臣便能拉起一支十萬大軍。”
“隻是……”
朱璉說道:“金人不會給我們這個時間,對嗎?”
“是的。”
嶽飛眉頭緊皺,說道:“雖然我們在薛老將軍的幫助下,消滅了完顏宗翰的軍隊,生擒了完顏宗翰。”
“但是金國本土卻並未傷筋動骨。”
“而且眼下已經深秋,正是戰馬膘肥體壯之時。”
“因此,微臣估計,金人應該會在一個月內,再次對汴梁發動進攻。”
一個月內!
聽到這個時間,朱璉的心頭頓時變得沉甸甸的,嗓子裏仿佛堵了一塊石頭,壓抑得喘不過氣來。
“以我們目前的實力,不依靠援軍的情況下,能不能打贏金軍?”
“這……”
“實話實說,哀家恕你無罪。”
嶽飛猶豫了好一會兒,方才艱難地開口:“回稟太後娘娘,若是沒有援軍,以汴梁守軍目前的實力,很難抵擋金軍的進攻!”
還有一句話,嶽飛一直都沒有說出來。
那就是連年的戰爭失利,已經讓不少大宋百姓患上了恐金症。
民間甚至都有了“金人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傳言,而且流傳相當廣泛,影響更是極其惡劣。
但更悲哀的是,朝廷內部的絕大部分官員,潛意識裏都默認金人無敵。
他們寧願割地、賠款、媾和,也不願意去殊死一搏,戰勝金軍!
“哀家聽說,最近新軍的士氣很低迷?”
嶽飛老老實實地回答:“是的。新入伍的士兵們很害怕麵對金人。”
“有沒有什麽辦法能夠在短時間內提升士氣?”
嶽飛猶豫了一下,緩緩道:“啟稟太後娘娘,願意參軍入伍的百姓,大都是流民、佃戶以及失去了家園的北方人。”
“微臣認為,靖康之變後,朝廷大量的官員以及北方大量的鄉紳全都逃到了南方。”
“因此北方多出了許多無主之地。”
“微臣建議,效仿秦朝的軍功爵製。將那些官員士紳的土地全都罰沒,然後按照軍功,把土地賜予立功的士兵。”
“立功越多,分到的田地就越多。”
“如此一來,定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大大提高我大宋將士的士氣。”
打士紳,分田地嗎?
嶽飛啊嶽飛,沒想到,你終究還是走上了這條路。
比史書中記載的,整整提前了十五年。
朱璉揉了揉眉,似是下定了某種決心,緩緩說道:“準!”
聊天群內諸位皇後,或許隻有呂雉和馬秀英,才能真切感受到這六個字在史書上究竟有多大的分量。
武則天感受不到,因為她接手的本就是一個煌煌盛世。
鄧綏沒有見過武則天,但是她見過呂雉的畫像。
即便司馬遷為呂雉寫了一篇本紀,可放眼整個大漢王朝,呂雉的名聲一直都好過。
準確說是壞到了極點。
要不然,當年赤眉軍也不會扒出呂雉的陵墓,毀屍泄憤。
要知道,那個時候呂雉已經死了兩百多年,卻依然遭受這種侮辱。
可見在劉氏皇族的心中,呂雉的名聲到底有多差。
“我們來找你,是想要和你結盟。”
呂雉麵無表情地說。
“結盟?”
鄧綏微微一愣,隨即露出一抹淡淡的笑意:“我為何要與你們結盟?”
“因為我們是同一類人。”
武則天拿出一卷厚厚的史書,在鄧綏麵前晃悠,笑盈盈地說:“在這個聊天群裏,隻有我和呂姐姐,才能理解你的野心。”
“哦?”
鄧綏一雙細細彎彎的柳葉眉微微上揚:“我倒是很好奇,我的野心究竟是什麽?”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武則天語氣慵懶地說:“跟我們結盟,我們可以幫你真正坐穩那個位置。”
……
……
北宋,靖康年間,汴梁。
夜已深,霜露濃。
料峭的秋寒裹挾著蕭瑟的秋風,從四麵八方席卷而來。
禦書房內。
朱璉披著一件深紅色的大氅,專心致誌地翻閱著奏折,眉宇間籠罩著一層化不開的陰霾。
如今的局勢,極其惡劣。
自從上次把衍聖公孔端操拉去充軍之後,朱璉立刻遭到了無數文人士子的口誅筆伐。
更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借此機會大肆抹黑、抨擊朱璉。
除此之外,康王趙構在江南拉起了一支十萬人左右的義軍,卻找各種理由推脫,遲遲不肯前來支援汴梁。
北方的金國正在厲兵秣馬,準備再一次圍攻汴梁。
如今的汴梁,名義上雖然還是大宋的國都,但實際上隻不過是一座孤城而已。
趙構在等,南方的文臣士紳也在等。
他們在等朱璉死。
隻要朱璉和趙諶被金人殺死,那麽南方的文官就會立刻扶持趙構,登基稱帝。
“嗬嗬,大宋養士兩百載,沒想到最後養出來的,都是一群吸血的蛀蟲。”
朱璉的眼神冰冷,眼底深處閃過一縷殺氣。
“太後娘娘,嶽飛將軍求見。”
“宣。”
“是。”
朱璉立刻收拾了一下心情,重新露出溫柔和善的笑容。
眼下的局麵雖然艱難,可好在身邊還有一位精忠報國的嶽武穆。
“微臣嶽飛,拜見太後娘娘。”
“愛卿平身。”
“謝太後娘娘。”
朱璉連忙問道:“有沒有宗澤老將軍的信?他可願意帶兵前來汴梁?”
嶽飛搖了搖頭,麵色凝重:“回稟太後娘娘,康王……康王奪了宗帥的兵權,宗帥目前被軟禁在帥府之中。”
朱璉臉上的笑容一點點消失,臉上的表情漸漸變得難看。
“嗬嗬,康王這是想要自立山頭嗎?”
朱璉冷聲道:“還是說,他打算效仿太祖,也來一次黃袍加身呢?”
嶽飛連忙低頭。
這個話題實在是太過危險,不管怎樣回答都會給自己帶來一身麻煩。
唯一的選擇就是沉默!
以不變應萬變。
“康王……嗬嗬,好一個康王。”
朱璉強行壓抑著心中的怒火,冷著臉說道:“目前汴梁城內有多少兵馬?”
嶽飛想了想,道:“回稟太後娘娘,目前汴梁城內可戰之兵約有五萬。而且周圍還有大量的流民、難民不斷湧入汴梁城中。”
“初步估計,再有半年時間,臣便能拉起一支十萬大軍。”
“隻是……”
朱璉說道:“金人不會給我們這個時間,對嗎?”
“是的。”
嶽飛眉頭緊皺,說道:“雖然我們在薛老將軍的幫助下,消滅了完顏宗翰的軍隊,生擒了完顏宗翰。”
“但是金國本土卻並未傷筋動骨。”
“而且眼下已經深秋,正是戰馬膘肥體壯之時。”
“因此,微臣估計,金人應該會在一個月內,再次對汴梁發動進攻。”
一個月內!
聽到這個時間,朱璉的心頭頓時變得沉甸甸的,嗓子裏仿佛堵了一塊石頭,壓抑得喘不過氣來。
“以我們目前的實力,不依靠援軍的情況下,能不能打贏金軍?”
“這……”
“實話實說,哀家恕你無罪。”
嶽飛猶豫了好一會兒,方才艱難地開口:“回稟太後娘娘,若是沒有援軍,以汴梁守軍目前的實力,很難抵擋金軍的進攻!”
還有一句話,嶽飛一直都沒有說出來。
那就是連年的戰爭失利,已經讓不少大宋百姓患上了恐金症。
民間甚至都有了“金人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傳言,而且流傳相當廣泛,影響更是極其惡劣。
但更悲哀的是,朝廷內部的絕大部分官員,潛意識裏都默認金人無敵。
他們寧願割地、賠款、媾和,也不願意去殊死一搏,戰勝金軍!
“哀家聽說,最近新軍的士氣很低迷?”
嶽飛老老實實地回答:“是的。新入伍的士兵們很害怕麵對金人。”
“有沒有什麽辦法能夠在短時間內提升士氣?”
嶽飛猶豫了一下,緩緩道:“啟稟太後娘娘,願意參軍入伍的百姓,大都是流民、佃戶以及失去了家園的北方人。”
“微臣認為,靖康之變後,朝廷大量的官員以及北方大量的鄉紳全都逃到了南方。”
“因此北方多出了許多無主之地。”
“微臣建議,效仿秦朝的軍功爵製。將那些官員士紳的土地全都罰沒,然後按照軍功,把土地賜予立功的士兵。”
“立功越多,分到的田地就越多。”
“如此一來,定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大大提高我大宋將士的士氣。”
打士紳,分田地嗎?
嶽飛啊嶽飛,沒想到,你終究還是走上了這條路。
比史書中記載的,整整提前了十五年。
朱璉揉了揉眉,似是下定了某種決心,緩緩說道:“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