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洪武年間,金陵,禦書房。


    自從馬秀英帶著徐達和朱高煦支援崇禎朝之後,朱元璋便讓人在禦書房裏掛上崇禎朝的地圖,一天到晚琢磨著該如何讓大明逆風翻盤。


    山海關外,野豬皮已經在實際上吞並了朝鮮,並且牢牢占據著遼東三省之地,大勢已成;


    潼關之外,李自成的大順軍裹挾著百萬流民,浩浩蕩蕩,氣勢如虹;


    江南的士紳陽奉陰違,賦稅始終收不上來。


    沒錢沒糧沒人,大明朝廷,隻剩下了一個名義上的空架子。


    朱元璋時常把自己代入李自成、代入張獻忠、甚至代入皇太極。


    他發現自己不管在哪一方,都是穩贏的局麵。


    唯獨把自己代入崇禎的時候……


    tom!


    贏不了!


    根本贏不了一點兒!


    這怎麽贏啊?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啊。”


    “古人誠不我欺。”


    朱元璋長歎一聲,拿起玉如意撓了撓後背,又把目光落在了另一張地圖上。


    那是崇禎年間的大明藩王勢力分布圖。


    密密麻麻的紅點子,仿佛一條條吸血的蛀蟲,死死趴在大明王朝這條奄奄一息的巨龍身上,吸骨榨髓。


    “靠!”


    “這幫小兔崽子怎麽這麽能生啊!”


    朱元璋心裏默默估算了一下,就算把洪武、永樂、正統三朝每年的賦稅都加上,也供不起崇禎朝的朱家藩王們。


    朱元璋越生氣,絲毫沒有意識到,縱觀整個大明王朝,最能生孩子的就是他這位洪武大帝。


    ……


    ……


    崇禎年間,京師,皇宮。


    朱高燧匆匆忙忙走了進來:


    “啟稟皇祖母,八百裏加急。”


    “反賊李自成已於昨日對潼關發動進攻。我軍與叛軍激戰十餘次,反賊未能前進一步。”


    “目前雙方陷入對峙之中。”


    馬秀英柳眉微蹙,淡淡道:“知道了。山海關那裏有沒有消息?”


    “有的。遼東總兵吳三桂剛剛發來急報!”


    朱高燧連忙拿出第二封奏報:“目前探明,建州女真正在進行大規模的兵力調動,預計將於近期對山海關發動進攻……”


    “阿巴阿巴阿巴……”


    吳三桂的信寫得很長,但歸根到底就三件事:


    要錢、要糧、要兵!


    隻是,如今的大明朝千瘡百孔,民心盡失。錢和糧還好說,關鍵是根本沒人願意參軍。


    以目前的形勢,若是強征,隻怕會激起民變。


    到時候,不需要滿清入關,大明自己就先滅了。


    難!難!難!


    馬秀英捶了捶眉心,隨口問道:“吳三桂麾下有多少人?”


    朱由檢立刻回答:“回稟老祖宗,吳三桂麾下約有五萬關寧鐵騎,都是我大明的精銳。”


    “五萬?”


    “是。”


    “建州女真有多少兵力?”


    朱由檢想了想,說:“根據以往的奏報,約有二十萬騎兵,三十萬步卒。”


    “二十萬騎兵?”


    朱高燧瞬間瞪大了眼睛,馬秀英也忍不住笑出了聲,仿佛聽到了什麽天大的笑話。


    朱由檢一臉懵逼。


    他知道自己回答錯了,卻不知錯在了哪裏。


    馬秀英強忍著笑意,緩緩道:“由檢,你知道二十萬騎兵,意味著什麽嗎?”


    “你是不是覺得,隻要能騎馬,就是騎兵?”


    朱由檢茫然地抬起頭。


    軍事一直都是他的知識盲區。


    “即便是成吉思汗時期,控弦之士也不過四十萬;大明立國之初,全國騎兵加起來也僅僅十萬。”


    “別說以區區遼東之地,就算加上整個蒙古,也很難湊齊二十萬騎兵。”


    馬秀英食指敲擊龍椅,意味深長地說:“吳三桂,他是想學安祿山啊。”


    朱由檢心驚:“老祖宗,您的意思是,吳三桂會反?”


    “不好說。山海關那個位置太重要了,放一個吳三桂在那裏,我不放心。”


    馬秀英看了一眼朱高燧,問道:“高燧?”


    “孫兒在。”


    “你讓高煦帶著五萬大軍,馳援山海關,順便監視吳三桂。”


    頓了頓,馬秀英的眼中閃過一抹厲色:“如果發現吳三桂有通敵謀反的嫌疑,殺。”


    “孫兒領旨。”


    朱由檢驚訝道:“皇祖母,您把漢王爺的五萬大軍全都派了出去,那誰來拱衛京師啊?”


    馬秀英搖了搖頭,道:“本宮在,這京師就翻不起浪來。再說了,有趙王爺的三千錦衣衛在,本宮還能出什麽事?”


    朱高燧的嘴角立刻翹起,臉上露出得意之色。


    “由檢,你現在去辦另一件事。”


    “老祖宗,您吩咐。”


    馬秀英把一本厚厚的宗室名冊拍在了朱由檢的手中,淡淡道:“按照這個名冊記載,你去把朱家的子孫全部給我召進京師。”


    “順便,以大明皇帝的名義下旨,讓這些藩王們,把家裏的錢都拿出來,貼補國庫。”


    “啊~~”


    朱由檢張大了嘴巴,一臉震驚。


    讓藩王拿自己的錢貼補國庫?


    這可能嗎?


    朱由檢忍不住問道:“可是,老祖宗,這聖旨該怎麽下啊?”


    馬秀英打了一個哈欠,漫不經心地說:


    “凡受供奉的朱家子孫,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保家衛國之責。”


    “自即日起,各地藩王、宗室子弟,全部奉召進京,不得有誤。”


    “最後一口糧,做軍糧;”


    “最後一匹布,做軍裝;”


    “最後一兩銀子,當軍餉;”


    “最後一個兒子,上戰場!”


    “抗旨不遵者,殺!”


    “藏錢不交者,殺!”


    “延遲進京者,殺!”


    說到最後,馬秀英的眼中,已經盡是冷厲。


    ……


    ……


    潼關,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經曆一番血戰之後,無論明軍還是叛軍,此刻都迫切需要休息。


    然而,徐達卻很清楚,戰爭的勝負,往往不一定在戰場之上。


    李自成打著“不交錢、不納糧”的口號,聚攏了一大批的流民。這些人不事生產,走到哪搶到哪,走到哪吃到哪。


    這種方法固然能夠快速地聚集起一大批民眾,但同樣有一個弊端。


    那就是,隻能贏,不能敗。


    一旦進攻受挫,李自成的糧食根本不足以養活這些流民。


    而這,就是李自成最大的弱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天皇後聊天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間繡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間繡虎並收藏諸天皇後聊天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