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屠龍者的子孫後代變成了惡龍,曾經的屠龍者是否還會義無反顧地做出相同的選擇?
大明,這個曾經輝煌的巨人,如今已經千瘡百孔。
而朱家的子孫,就是趴在巨人身上吸血的蛀蟲之一。
想要根治,就得狠下心來,將蛀蟲連同腐肉徹底清除掉。
這個過程會很痛,痛徹心扉;
會流血,流很多的血!
朱元璋比任何人都明白這個道理。
可是明白,不代表能做到。
當初徐妙雲射殺朱祁鎮,朱元璋覺得無所謂,那是因為死了一個朱祁鎮根本無關緊要。
天下依舊是朱家的,大明的基本盤還在掌控中。
可現在不同。
馬秀英的做法,是要將繁衍了兩百多年的朱家連根拔起。
她甚至還想讓朱家的子孫後代全都上戰場,抵抗關外的野豬皮。
這是朱元璋最不能接受的地方。
他這輩子,出生入死,南征北戰,為了什麽?不就是為了朱家的子孫不再受苦,永遠享福嗎?
他上過戰場,見過亂世,知道戰爭的殘酷。
如今,大明的基本盤已經瀕臨崩潰。
幾十萬朱家子孫就算全都上了戰場,死光了都不一定能夠平定這個亂世!
於是局麵立刻變得僵硬下來。
朱元璋和馬秀英針鋒相對,互不退讓。
朱由檢看了看馬秀英,又看了看朱元璋。
他本能地覺得馬秀英說得對。
朱由檢對於這群皇親國戚一點兒感情都沒有。
在他眼裏,那群宗室就是一群吸血的蛀蟲,除了吸血,啥都不幹。
可他不敢這麽說。
因為他的兒子們,將來也會是大明的藩王,也要享受朝廷的供養。
現在選擇支持馬秀英,豈不意味著,自己兒子將來享受不到一點兒特權?
不行不行!
絕對不行!
朕可以吃苦,朕可以受罪,但是朕的兒子,必須得享福。
禦書房內,眾人心思迥異,這時,大太監王承恩急匆匆走來,道:“啟稟太祖爺,山海關傳來緊急軍報。”
……
……
山海關。
清軍接到了死命令,像烏龜王八一樣,縮在殼裏。不管對麵的明軍如何叫陣、如何謾罵,始終避戰不出。
“姥姥!”
“一群慫包軟蛋!”
朱高煦現在很急。
按照原定的計劃,徐達消滅李自成的軍隊之後,這邊兒便主動尋找機會,與滿清主力決一死戰。
如今山海關內有近十萬大軍,火器也比對麵的清軍較為先進,隻要指揮得當,完全有機會一口吃掉清軍的主力。
就算吃不掉,也能重創清軍。
到時候,遼東的壓力驟減,朱元璋就可以騰出手來,專心處理中原地區的叛亂。
但——
想法很美好。
可一向野心勃勃、銳意進取的皇太極,不知道咋回事,居然慫了。
麵對明軍的挑釁,理都不理。
這份腚力!
真tnd的牛逼!
副將問道:“王爺,我們怎麽辦?”
“怎麽辦?我哪知道怎麽辦?”
朱高煦氣得吹胡子瞪眼兒。
十萬大軍,每天消耗的糧草和軍餉,那都是天文數字。
如今的大明王朝,根本耗不起。
必須速戰速決。
“狗兒的,皇太極這個王八犢子,他是想把我們拖死在這兒啊。”
朱高煦臉色陰沉,饒是他身經百戰,一時間也想不出合適的破局辦法。
眼下雙方對峙遼東,像極了當年秦趙兩國的長平之戰。
雙方實力相差不大,拚的就是戰略定力。
如今的大明朝,就是當年的趙國,要錢沒錢,要糧沒糧,根本沒資格去打消耗戰。
“來人!”
“在。”
“去給皇太極送一套女人的衣服。”
“啊?”
手下的將領們麵麵相覷:“不是,王爺,這招諸葛亮已經用過了,沒用啊。”
“有沒有用,先用了再說,一套女人的衣服又不值幾個錢。”
朱高煦暴躁地揮了揮手:“麻溜去辦。”
“是。”
副將轉身離去。
……
……
清軍大營。
看著明軍送來的女人衣服,滿清八旗的將領們全都氣炸了。
“欺人太甚!”
“明軍欺我大清無人不成?”
“陛下,臣弟請戰!”
“陛下,末將請戰。”
“……”
一向脾氣火爆的多爾袞恨不得立刻帶人,跟明軍決一死戰。
“戰個屁。”
“都給我回來。”
皇太極一聲怒喝,所有將領瞬間安靜下來。
他看了一眼朱高煦派人送來的女裝,冷笑著說道:“你們都是豬嗎?”
“漢人一千多年前用的激將法,還能把你們給氣到?”
“你們能不能長點兒腦子。”
“朕就一句話,不要做敵人希望你做的事情。”
“所有人該幹嘛幹嘛去。”
多爾袞氣不過,怒道:“皇上,難道我們就這麽等下去?”
“沒錯,就是等。”
“現在我們和明軍就是在拚忍耐力。”
“誰能忍到最後,誰能堅持不犯錯,誰才能獲得最終的勝利。”
皇太極隨手把女裝點燃,道:“派人去傳話,就說我皇太極很喜歡這套衣服。問問對麵的明軍,還有沒有錢吃早飯,沒錢吃飯可以來我們這吃。”
……
……
一直以來。與中原王朝接壤的燕雲一帶,是防止北方遊牧民族南下的重要屏障。
不過,在兒皇帝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遼朝後,這裏一下子變成了抵禦中原北伐的重要戰略地帶和窺探中原的前沿陣地。
如今的大宋,兵強馬壯,趙光義更是野心勃勃,想要一舉收回燕雲十六州,吞並大遼,建立萬世不朽的功勳。
然而,趙光義並沒有注意到宋軍上下彌漫的厭戰情緒,也沒注意到,麾下將士早已人困馬乏,迫切需要休整。
大遼保寧十一年,大宋太平興國四年。
大宋對大遼的第一次北伐戰爭,拉開了序幕。
六月十三日,趙光義親率十萬大軍從鎮州向北出發。
由於遼軍準備不足,宋軍的北伐在初期非常順利,幾乎沒有遇到什麽有組織的抵抗。
六月二十三日拂曉,大軍兵臨幽州城南。
在掃清了城外之敵後,宋軍於二十五日向幽州城發起了全麵攻擊。
史書留名的高梁河戰役,正式打響。
大明,這個曾經輝煌的巨人,如今已經千瘡百孔。
而朱家的子孫,就是趴在巨人身上吸血的蛀蟲之一。
想要根治,就得狠下心來,將蛀蟲連同腐肉徹底清除掉。
這個過程會很痛,痛徹心扉;
會流血,流很多的血!
朱元璋比任何人都明白這個道理。
可是明白,不代表能做到。
當初徐妙雲射殺朱祁鎮,朱元璋覺得無所謂,那是因為死了一個朱祁鎮根本無關緊要。
天下依舊是朱家的,大明的基本盤還在掌控中。
可現在不同。
馬秀英的做法,是要將繁衍了兩百多年的朱家連根拔起。
她甚至還想讓朱家的子孫後代全都上戰場,抵抗關外的野豬皮。
這是朱元璋最不能接受的地方。
他這輩子,出生入死,南征北戰,為了什麽?不就是為了朱家的子孫不再受苦,永遠享福嗎?
他上過戰場,見過亂世,知道戰爭的殘酷。
如今,大明的基本盤已經瀕臨崩潰。
幾十萬朱家子孫就算全都上了戰場,死光了都不一定能夠平定這個亂世!
於是局麵立刻變得僵硬下來。
朱元璋和馬秀英針鋒相對,互不退讓。
朱由檢看了看馬秀英,又看了看朱元璋。
他本能地覺得馬秀英說得對。
朱由檢對於這群皇親國戚一點兒感情都沒有。
在他眼裏,那群宗室就是一群吸血的蛀蟲,除了吸血,啥都不幹。
可他不敢這麽說。
因為他的兒子們,將來也會是大明的藩王,也要享受朝廷的供養。
現在選擇支持馬秀英,豈不意味著,自己兒子將來享受不到一點兒特權?
不行不行!
絕對不行!
朕可以吃苦,朕可以受罪,但是朕的兒子,必須得享福。
禦書房內,眾人心思迥異,這時,大太監王承恩急匆匆走來,道:“啟稟太祖爺,山海關傳來緊急軍報。”
……
……
山海關。
清軍接到了死命令,像烏龜王八一樣,縮在殼裏。不管對麵的明軍如何叫陣、如何謾罵,始終避戰不出。
“姥姥!”
“一群慫包軟蛋!”
朱高煦現在很急。
按照原定的計劃,徐達消滅李自成的軍隊之後,這邊兒便主動尋找機會,與滿清主力決一死戰。
如今山海關內有近十萬大軍,火器也比對麵的清軍較為先進,隻要指揮得當,完全有機會一口吃掉清軍的主力。
就算吃不掉,也能重創清軍。
到時候,遼東的壓力驟減,朱元璋就可以騰出手來,專心處理中原地區的叛亂。
但——
想法很美好。
可一向野心勃勃、銳意進取的皇太極,不知道咋回事,居然慫了。
麵對明軍的挑釁,理都不理。
這份腚力!
真tnd的牛逼!
副將問道:“王爺,我們怎麽辦?”
“怎麽辦?我哪知道怎麽辦?”
朱高煦氣得吹胡子瞪眼兒。
十萬大軍,每天消耗的糧草和軍餉,那都是天文數字。
如今的大明王朝,根本耗不起。
必須速戰速決。
“狗兒的,皇太極這個王八犢子,他是想把我們拖死在這兒啊。”
朱高煦臉色陰沉,饒是他身經百戰,一時間也想不出合適的破局辦法。
眼下雙方對峙遼東,像極了當年秦趙兩國的長平之戰。
雙方實力相差不大,拚的就是戰略定力。
如今的大明朝,就是當年的趙國,要錢沒錢,要糧沒糧,根本沒資格去打消耗戰。
“來人!”
“在。”
“去給皇太極送一套女人的衣服。”
“啊?”
手下的將領們麵麵相覷:“不是,王爺,這招諸葛亮已經用過了,沒用啊。”
“有沒有用,先用了再說,一套女人的衣服又不值幾個錢。”
朱高煦暴躁地揮了揮手:“麻溜去辦。”
“是。”
副將轉身離去。
……
……
清軍大營。
看著明軍送來的女人衣服,滿清八旗的將領們全都氣炸了。
“欺人太甚!”
“明軍欺我大清無人不成?”
“陛下,臣弟請戰!”
“陛下,末將請戰。”
“……”
一向脾氣火爆的多爾袞恨不得立刻帶人,跟明軍決一死戰。
“戰個屁。”
“都給我回來。”
皇太極一聲怒喝,所有將領瞬間安靜下來。
他看了一眼朱高煦派人送來的女裝,冷笑著說道:“你們都是豬嗎?”
“漢人一千多年前用的激將法,還能把你們給氣到?”
“你們能不能長點兒腦子。”
“朕就一句話,不要做敵人希望你做的事情。”
“所有人該幹嘛幹嘛去。”
多爾袞氣不過,怒道:“皇上,難道我們就這麽等下去?”
“沒錯,就是等。”
“現在我們和明軍就是在拚忍耐力。”
“誰能忍到最後,誰能堅持不犯錯,誰才能獲得最終的勝利。”
皇太極隨手把女裝點燃,道:“派人去傳話,就說我皇太極很喜歡這套衣服。問問對麵的明軍,還有沒有錢吃早飯,沒錢吃飯可以來我們這吃。”
……
……
一直以來。與中原王朝接壤的燕雲一帶,是防止北方遊牧民族南下的重要屏障。
不過,在兒皇帝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遼朝後,這裏一下子變成了抵禦中原北伐的重要戰略地帶和窺探中原的前沿陣地。
如今的大宋,兵強馬壯,趙光義更是野心勃勃,想要一舉收回燕雲十六州,吞並大遼,建立萬世不朽的功勳。
然而,趙光義並沒有注意到宋軍上下彌漫的厭戰情緒,也沒注意到,麾下將士早已人困馬乏,迫切需要休整。
大遼保寧十一年,大宋太平興國四年。
大宋對大遼的第一次北伐戰爭,拉開了序幕。
六月十三日,趙光義親率十萬大軍從鎮州向北出發。
由於遼軍準備不足,宋軍的北伐在初期非常順利,幾乎沒有遇到什麽有組織的抵抗。
六月二十三日拂曉,大軍兵臨幽州城南。
在掃清了城外之敵後,宋軍於二十五日向幽州城發起了全麵攻擊。
史書留名的高梁河戰役,正式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