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等眾人笑夠了,才招來一個太監:“去,帶虎豹大將軍下去領米。”
哄笑聲中,太監引著百裏囂走開。
皇帝望著兩人離去的背影,朝蘭嘯天指了指:“你也下去。”
蘭嘯天對上他陰鬱的眼神,心中一動:“是。”
“蘭將軍稍等。”石守淵斜跨一步,高聲道,“陛下,臣今日過來,還有一事要奏。”
皇帝不耐煩地睨他一眼:“說。”
“陛下,南方的後平與南陽交戰半年,聽說最近有休戰的架勢。”
“是嗎?”皇帝神情淡淡,對這個話題顯然不感興趣。
石守淵道:“後平與南陽野心勃勃,他們如果停戰,怕是會對我大衍不利。”
皇帝聽到“對大衍不利”幾個字,這才抬眼瞧了瞧他:“宰相這話什麽意思?”
“陛下可還記得,兩年前,後平、南陽先後圍攻許州,正是為了借道北上,侵犯我大衍邊境。”
“許州?”皇帝疑惑地看向蘭嘯天。
蘭嘯天會意,解釋道:“許州是南邊的一座小城,由葉氏族人聚居而成。它原本是前朝留下來的一個附庸之地,那地方荒涼貧瘠,物產不豐,先帝立國之後並未派人接管,而是給當地城主封了個虛銜,允他們自行管治。”
皇帝聽他講了這些,似乎想起什麽:“好像是有這麽回事,兩年前,許州向朝廷發過急報,朕讓兵部自行商議,後來怎麽樣了?”
“臣記得兵部還沒來得及發兵,許州就降了。”蘭嘯天思索片刻,“不過他們降的不是後平也不是南陽,而是西南軍。”
“西南軍?”皇帝皺眉,“西南軍來攪和什麽?”
“陛下,西南軍並未攻城,”石守淵道,“聽說是許州糧盡援絕,又與後平、南陽有血海深仇,便索性投了西南軍。”
皇帝靠回椅背,不甚在意:“一座附庸小城,投就投了,宰相到底想說什麽?”
“不瞞陛下,”石守淵道,“後平與南陽不隻一次想要北上,隻因西南軍橫在大衍與他們兩家之間,這才沒能得逞。”
“怎麽?宰相想讓朕感謝西南軍不成?”
“臣不是這個意思,”石守淵道,“臣想說的是,後平與南陽若是握手言和,他們下一個目標必定是北上。西南軍的地盤一旦被攻破,大衍南方就再難安寧。”
蘭嘯天在旁冷笑:“我堂堂大衍,還怕兩個跳梁小醜不成。”
石守淵毫不客氣地回敬一句:“蘭將軍,如今北方敵軍未退,如果南邊再生事端,難道你去把守?”
“你!”蘭嘯天氣得啞然無語,過了好一陣,緩緩點了點頭,“石大人說得有理,南邊確實不能亂。”
石守淵不理他,轉向皇帝:“臣以為,眼下正是大衍與西南軍結盟的最佳時機,隻要讓西南軍作為防線替咱們守住南邊,大衍至少可享數年安穩。”
皇帝靠在禦座上,漫不經心道:“蘭愛卿以為呢?”
蘭嘯天遲疑了一下:“臣以為此法可供參詳,不過我堂堂大衍豈有向一支小小軍隊示好的道理,再說西南軍長期蟄伏我朝邊境,是否狼子野心也未可知,臣不敢妄下論斷,既然石大人有意,不如就叫石大人召集兵部先行商議?”
他這話模棱兩可,皇帝懶得再聽,揮揮手:“行了,宰相自去尋兵部商議,等你們有了結果,再來上奏。”
他將石守淵隨口打發,石守淵還想再說什麽,就見皇帝臉上閃過一絲煩躁。
“宰相還有事奏?”
石守淵頓了頓:“臣告退。”
皇帝等他離開,才從桌上的玉盤中拿起一枚果子,他用力一捏,果皮在他掌心迸裂,汁液四濺。
“掃興。”皇帝扔下果子,對蘭嘯天發話,“去,先把那事辦了。”
蘭嘯天應了聲,躬身退下。
皇帝朝旁伸手,那名差點被賞給百裏囂的妃子如獲大赦,趕緊爬過來,跪在皇帝身旁,替他擦淨手中的汁水。
她心驚膽戰瞄了眼皇帝,隻見他望著場中還未搬走的虎屍,眼底滿是陰冷。
……
傍晚時分,一片火燒雲映紅天際。
雁安寧坐在窗邊,對著這難得一見的瑰麗景象,往桌上鋪開一張畫紙。
阿韭拎著一個食盒進來:“姑娘剛好了些,別在窗邊待著,外麵風大。”
雁安寧挽起衣袖調墨:“閑來無事,畫些宮裏的景致,也算沒白來一趟。”
阿韭從窗口朝外望了望,院子裏沒什麽花草,隻有一套石桌石凳,還有一棵光禿禿的大樹,襯著灰白的牆,實在算不得好看。
“姑娘想畫待會兒再畫,這兒有一碗什錦羹,還是熱的,姑娘想吃嗎?”她放下食盒,從裏麵取出一隻碧色的碗。
雁安寧抬頭瞅了眼,放下墨錠:“哪兒來的?”
這碗什錦羹沒什麽特別,但裝它的碗卻不一般。
這隻碗瓷胎細膩,色澤柔潤,碗邊鑲了一圈金飾,一看就不是梧桐苑裏的東西。
阿韭道:“是皇後賞下的,說是千秋節給皇帝祈福,四品以上的妃嬪每人都送了一碗。”
她用湯匙輕輕攪了攪碗裏的菜羹,小聲道:“我驗過了,沒毒。姑娘若想吃就吃些,不想吃我就倒掉。”
雁安寧輕笑,接過湯匙:“有毒也不會放在這裏麵,若是倒掉,被人看見反而不好。”
阿韭撇撇嘴:“皇後真是小氣,既然過節,就該送些好吃的,這什錦羹不過是用香菇和冬筍做的,咱們小廚房也有。”
雁安寧吹了吹熱氣:“宮裏那麽多妃嬪,總不能一人送一碗燉肉。”
“怎麽不能?”阿韭指指她手裏的碗,“這上麵的金子就能換好多肉了。”
雁安寧笑出聲:“宮裏的妃嬪可沒你想的那麽愛吃肉。”
“為什麽?”阿韭不解,“肉多香啊。”她前麵十幾年就沒怎麽吃過肉,直到跟了自家姑娘,才天天有肉吃。
雁安寧道:“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比起吃肉,她們更在意如何保持美貌與身段。”
宮中這位皇帝癡迷成仙,上有所好,下必仿之,就雁安寧這些日子所見,宮中許多女子都愛打扮得如同仙娥一般,既是仙娥,就該吸風飲露,怎能老是盯著肉吃。
阿韭若有所思點點頭:“以前在外頭,總聽說進宮就能吃飽,看來這話不可信。”
“話不能這麽說,”雁安寧舀起一勺菜羹,“那些窮苦人家的孩子,一天就連一碗稀粥也喝不上,對他們來說,能不餓死,就已經很滿足了。”
不然為何每到災荒年頭,就有那麽多人家賣兒賣女,甚至不惜給男娃娃來上一刀,將他們送進宮裏做太監。
還不都是為了活著。
大人也好,小孩也罷,能活一個,算是一個。
阿韭略顯沉默地托著臉,雁安寧的話似乎勾起了她的回憶,她長長歎了口氣:“要是大家都能吃飽飯就好了。”
雁安寧摸摸她的頭,輕輕笑了笑:“你這麽說,我隻好把這碗羹都吃了。”
她原本風寒未愈,胃口不佳,但她還是將這碗清淡的什錦羹吃完,這才坐下來,重新研墨調色。
天邊的火燒雲已經淡了好些,留下一點嫣紅,如同一抹劃開的胭脂暈在眼角。
雁安寧抬頭望天,臉色忽然一變。
一股濃煙衝天而起,底下全是紅焰焰的光。
哄笑聲中,太監引著百裏囂走開。
皇帝望著兩人離去的背影,朝蘭嘯天指了指:“你也下去。”
蘭嘯天對上他陰鬱的眼神,心中一動:“是。”
“蘭將軍稍等。”石守淵斜跨一步,高聲道,“陛下,臣今日過來,還有一事要奏。”
皇帝不耐煩地睨他一眼:“說。”
“陛下,南方的後平與南陽交戰半年,聽說最近有休戰的架勢。”
“是嗎?”皇帝神情淡淡,對這個話題顯然不感興趣。
石守淵道:“後平與南陽野心勃勃,他們如果停戰,怕是會對我大衍不利。”
皇帝聽到“對大衍不利”幾個字,這才抬眼瞧了瞧他:“宰相這話什麽意思?”
“陛下可還記得,兩年前,後平、南陽先後圍攻許州,正是為了借道北上,侵犯我大衍邊境。”
“許州?”皇帝疑惑地看向蘭嘯天。
蘭嘯天會意,解釋道:“許州是南邊的一座小城,由葉氏族人聚居而成。它原本是前朝留下來的一個附庸之地,那地方荒涼貧瘠,物產不豐,先帝立國之後並未派人接管,而是給當地城主封了個虛銜,允他們自行管治。”
皇帝聽他講了這些,似乎想起什麽:“好像是有這麽回事,兩年前,許州向朝廷發過急報,朕讓兵部自行商議,後來怎麽樣了?”
“臣記得兵部還沒來得及發兵,許州就降了。”蘭嘯天思索片刻,“不過他們降的不是後平也不是南陽,而是西南軍。”
“西南軍?”皇帝皺眉,“西南軍來攪和什麽?”
“陛下,西南軍並未攻城,”石守淵道,“聽說是許州糧盡援絕,又與後平、南陽有血海深仇,便索性投了西南軍。”
皇帝靠回椅背,不甚在意:“一座附庸小城,投就投了,宰相到底想說什麽?”
“不瞞陛下,”石守淵道,“後平與南陽不隻一次想要北上,隻因西南軍橫在大衍與他們兩家之間,這才沒能得逞。”
“怎麽?宰相想讓朕感謝西南軍不成?”
“臣不是這個意思,”石守淵道,“臣想說的是,後平與南陽若是握手言和,他們下一個目標必定是北上。西南軍的地盤一旦被攻破,大衍南方就再難安寧。”
蘭嘯天在旁冷笑:“我堂堂大衍,還怕兩個跳梁小醜不成。”
石守淵毫不客氣地回敬一句:“蘭將軍,如今北方敵軍未退,如果南邊再生事端,難道你去把守?”
“你!”蘭嘯天氣得啞然無語,過了好一陣,緩緩點了點頭,“石大人說得有理,南邊確實不能亂。”
石守淵不理他,轉向皇帝:“臣以為,眼下正是大衍與西南軍結盟的最佳時機,隻要讓西南軍作為防線替咱們守住南邊,大衍至少可享數年安穩。”
皇帝靠在禦座上,漫不經心道:“蘭愛卿以為呢?”
蘭嘯天遲疑了一下:“臣以為此法可供參詳,不過我堂堂大衍豈有向一支小小軍隊示好的道理,再說西南軍長期蟄伏我朝邊境,是否狼子野心也未可知,臣不敢妄下論斷,既然石大人有意,不如就叫石大人召集兵部先行商議?”
他這話模棱兩可,皇帝懶得再聽,揮揮手:“行了,宰相自去尋兵部商議,等你們有了結果,再來上奏。”
他將石守淵隨口打發,石守淵還想再說什麽,就見皇帝臉上閃過一絲煩躁。
“宰相還有事奏?”
石守淵頓了頓:“臣告退。”
皇帝等他離開,才從桌上的玉盤中拿起一枚果子,他用力一捏,果皮在他掌心迸裂,汁液四濺。
“掃興。”皇帝扔下果子,對蘭嘯天發話,“去,先把那事辦了。”
蘭嘯天應了聲,躬身退下。
皇帝朝旁伸手,那名差點被賞給百裏囂的妃子如獲大赦,趕緊爬過來,跪在皇帝身旁,替他擦淨手中的汁水。
她心驚膽戰瞄了眼皇帝,隻見他望著場中還未搬走的虎屍,眼底滿是陰冷。
……
傍晚時分,一片火燒雲映紅天際。
雁安寧坐在窗邊,對著這難得一見的瑰麗景象,往桌上鋪開一張畫紙。
阿韭拎著一個食盒進來:“姑娘剛好了些,別在窗邊待著,外麵風大。”
雁安寧挽起衣袖調墨:“閑來無事,畫些宮裏的景致,也算沒白來一趟。”
阿韭從窗口朝外望了望,院子裏沒什麽花草,隻有一套石桌石凳,還有一棵光禿禿的大樹,襯著灰白的牆,實在算不得好看。
“姑娘想畫待會兒再畫,這兒有一碗什錦羹,還是熱的,姑娘想吃嗎?”她放下食盒,從裏麵取出一隻碧色的碗。
雁安寧抬頭瞅了眼,放下墨錠:“哪兒來的?”
這碗什錦羹沒什麽特別,但裝它的碗卻不一般。
這隻碗瓷胎細膩,色澤柔潤,碗邊鑲了一圈金飾,一看就不是梧桐苑裏的東西。
阿韭道:“是皇後賞下的,說是千秋節給皇帝祈福,四品以上的妃嬪每人都送了一碗。”
她用湯匙輕輕攪了攪碗裏的菜羹,小聲道:“我驗過了,沒毒。姑娘若想吃就吃些,不想吃我就倒掉。”
雁安寧輕笑,接過湯匙:“有毒也不會放在這裏麵,若是倒掉,被人看見反而不好。”
阿韭撇撇嘴:“皇後真是小氣,既然過節,就該送些好吃的,這什錦羹不過是用香菇和冬筍做的,咱們小廚房也有。”
雁安寧吹了吹熱氣:“宮裏那麽多妃嬪,總不能一人送一碗燉肉。”
“怎麽不能?”阿韭指指她手裏的碗,“這上麵的金子就能換好多肉了。”
雁安寧笑出聲:“宮裏的妃嬪可沒你想的那麽愛吃肉。”
“為什麽?”阿韭不解,“肉多香啊。”她前麵十幾年就沒怎麽吃過肉,直到跟了自家姑娘,才天天有肉吃。
雁安寧道:“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比起吃肉,她們更在意如何保持美貌與身段。”
宮中這位皇帝癡迷成仙,上有所好,下必仿之,就雁安寧這些日子所見,宮中許多女子都愛打扮得如同仙娥一般,既是仙娥,就該吸風飲露,怎能老是盯著肉吃。
阿韭若有所思點點頭:“以前在外頭,總聽說進宮就能吃飽,看來這話不可信。”
“話不能這麽說,”雁安寧舀起一勺菜羹,“那些窮苦人家的孩子,一天就連一碗稀粥也喝不上,對他們來說,能不餓死,就已經很滿足了。”
不然為何每到災荒年頭,就有那麽多人家賣兒賣女,甚至不惜給男娃娃來上一刀,將他們送進宮裏做太監。
還不都是為了活著。
大人也好,小孩也罷,能活一個,算是一個。
阿韭略顯沉默地托著臉,雁安寧的話似乎勾起了她的回憶,她長長歎了口氣:“要是大家都能吃飽飯就好了。”
雁安寧摸摸她的頭,輕輕笑了笑:“你這麽說,我隻好把這碗羹都吃了。”
她原本風寒未愈,胃口不佳,但她還是將這碗清淡的什錦羹吃完,這才坐下來,重新研墨調色。
天邊的火燒雲已經淡了好些,留下一點嫣紅,如同一抹劃開的胭脂暈在眼角。
雁安寧抬頭望天,臉色忽然一變。
一股濃煙衝天而起,底下全是紅焰焰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