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蘇青冉問。
“皇後。”葉靈芝道,“那本手劄上,有好幾頁都提到了皇後段氏。”
這話一出,不隻是蘇青冉,就連百裏囂也頗感意外地望了過去。
“我記得當今皇後就姓段,可她還活得好好的,”蘇青冉道,“那本手劄既是記錄屍體的用途,與段皇後又有什麽關係?”
“因為她也是一味藥,”葉靈芝眼中浮現一絲悲憫,“我看手劄上寫著,皇後每月都要取血供國師煉丹。”
“為何?”蘇青冉不解,“皇後是後宮之主,又是皇帝的正妻,皇帝竟然同意用她的血煉丹?”
葉靈芝漠然:“後宮之主又如何?國師配的藥是給皇帝的金丹,誰敢說一個不字。”
蘇青冉沉默。
誰不知皇帝寵信國師正是因為他的金丹格外有效,這些年皇帝不知服用了多少金丹,那裏麵或許都混著段皇後的血,還有那些無名屍體的骨肉。
葉靈芝冷冷道:“也許正因為皇後身份尊貴,所以她還活著,而其他人都死了。”
她這話有些不中聽,但說的卻是事實。
她親眼看過國師的手劄,上麵記錄的人數遠遠超過密室裏的屍體數量,從他拆解屍體的熟練手法來看,這些年他不知拿多少人練過手。
“密室裏的屍體不像病故,更像是意外身亡。”葉靈芝道,“可這京裏,從哪兒能找到這麽多意外身亡的年輕男女和小孩兒?”
“宮裏呢?”百裏囂突然道,“宮裏不是經常死人麽?”
葉靈芝一愣,想起民間傳言:“沒錯,宮裏老是缺人,就算皇帝性情暴虐,隔三岔五殺上一些,也不至於一年四季都要采買。”
她猛地驚醒:“我知道了,宮裏買人是為了國師府!”
依照手劄所說,國師每次隻用新鮮的骨肉髒器入藥,何為新鮮,自然是當場活剖的最新鮮。
葉靈芝不寒而栗:“那些死了的人,他們在進國師府的時候,或許都還活著。”
蘇青冉皺眉:“以生人入藥,他們真是瘋了。”
葉靈芝咬牙:“他們瘋沒瘋我不知道,但我看他們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麽。”
外麵的世道每逢戰亂或荒年,不乏有人因為饑餒易子而食,但那畢竟是迫不得已,誰能想到,在這繁華的大衍京城,竟有一個人因為他的私欲,視旁人為圈禁的豬羊。
國師敢做,皇帝敢吃,這兩人比食人的野獸更凶殘。
葉靈芝為那些無辜死去的人不平,隻有活不下去的人才會賣身入宮,卻不想這唯一一條生路竟變成了通往地獄的深淵。
葉靈芝不敢想象他們死前多麽絕望,她隻知道自己半點也不想與這樣的皇帝結盟。
一個君王若是刻薄寡恩,殘暴不仁,他的國家還能存在多久?
她突然明白百裏囂當初為何要喬裝打扮深入皇城,他不是為了給石守淵傳信,他的真正目的是看一看這個朝廷,看一看大衍的皇帝——隻有身處其中,才能看清大衍的朝堂到底是什麽樣子。
百裏囂每次對敵都會提前摸清敵人的底細,如今選擇盟友,他也同樣用上了這個法子。
葉靈芝不由慶幸,多虧百裏囂沒有一來就向石守淵透底,別說石守淵,就連她和蘇青冉跟在百裏囂身邊,也不清楚他對大衍到底有何打算。
此時的百裏囂靠在窗邊,聽著葉靈芝與蘇青冉兩人的議論不發一言,過了好一陣,他才慢慢開口:“以皇帝的權力,他想取血,用誰的血不行,為何偏偏要用皇後的?宮裏除了皇後,還有哪些人做過藥人?”
這兩個問題顯然把葉靈芝難住。
“那本手劄我沒來得及細看,要不下次找個機會,我去把它偷出來?”
“不用,”百裏囂道,“那本手劄既然記得這麽詳細,國師一定經常用它,你把它偷走隻會打草驚蛇。”
葉靈芝歎口氣:“這人要是在我們那兒,我早就把他做掉了。”
“你別亂來,”蘇青冉忍不住提醒,“這裏不是西南。”
葉靈芝撇嘴:“我知道。”
她看向百裏囂:“頭兒,這事就這麽算了?”
“你想怎麽做?”百裏囂問。
聽他的口氣,竟似不反對葉靈芝做點什麽。
葉靈芝頓時有了底氣:“上次在茶樓,你說雁家借話本子造勢為雁家軍正名,我也想花點小錢,雇幾個人去街頭巷尾閑聊幾句。”
百姓們最愛聽些奇奇怪怪的奇聞異事,如果有人說國師愛吃人肉,不管有沒有人相信,這個消息一定會引起一片嘩然。
到時哪怕是為了皇帝的麵子,國師府的行事也會收斂一些。
蘇青冉聽了她的打算,輕輕搖頭:“即便如此,他們也不會收手。”
“那又如何?”葉靈芝反駁,“隻要有一個人聽了進去,就能有一個人免於受害。他們聽不聽是一回事,我講不講是另一回事。”
說到這兒,她又補充了一句:“這事花不了幾個銀錢,你放心,我這回不找你借。”
蘇青冉見她著惱,無奈苦笑。
卻聽百裏囂淡淡應了句:“沒錯,別人聽不聽是一回事,我們講不講又是另一回事。”
他不知想到什麽,露出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蘇青冉看看他再看看葉靈芝,見這兩人心意已決,隻得歇了勸說的心思。
夜晚一晃而逝,第二日是個大晴天。
明晃晃的日頭掛在天上,春寒已過,晚到的春意擠擠挨挨地爬上枝頭,唯恐誰不知道似的,到處都飄蕩著花香。
梧桐苑裏沒有種花,梧桐樹上嫩芽初綻,散發著枝葉獨有的清新。
阿韭與小金坐在樹下,一人看書,一人描紅。
這本是一幅安寧的景象,但兩人都有些心不在焉。
小金描了幾個字,放下筆:“阿韭姐姐,娘娘今日胃口不好,我想給她做些梅子湯,你看行嗎?”
阿韭捧著書,半天沒動一頁,聞言朝雁安寧的房間望了眼:“也好,你去做吧。”
她看著小金離開,幽幽歎了口氣。
昨日晉升的聖旨一下,雁安寧就有些反常。
阿韭猜想,姑娘是在為老爺的去世而傷心,可這傷心之中,又透著好些不對勁。
從昨晚到現在,雁安寧一直將自己關在屋裏,今早起來,她不停寫著什麽,寫好以後又將那些紙全部燒掉。
阿韭懷著擔心來到臥房門外,果不其然,又聞到一股燒紙的氣味。
“皇後。”葉靈芝道,“那本手劄上,有好幾頁都提到了皇後段氏。”
這話一出,不隻是蘇青冉,就連百裏囂也頗感意外地望了過去。
“我記得當今皇後就姓段,可她還活得好好的,”蘇青冉道,“那本手劄既是記錄屍體的用途,與段皇後又有什麽關係?”
“因為她也是一味藥,”葉靈芝眼中浮現一絲悲憫,“我看手劄上寫著,皇後每月都要取血供國師煉丹。”
“為何?”蘇青冉不解,“皇後是後宮之主,又是皇帝的正妻,皇帝竟然同意用她的血煉丹?”
葉靈芝漠然:“後宮之主又如何?國師配的藥是給皇帝的金丹,誰敢說一個不字。”
蘇青冉沉默。
誰不知皇帝寵信國師正是因為他的金丹格外有效,這些年皇帝不知服用了多少金丹,那裏麵或許都混著段皇後的血,還有那些無名屍體的骨肉。
葉靈芝冷冷道:“也許正因為皇後身份尊貴,所以她還活著,而其他人都死了。”
她這話有些不中聽,但說的卻是事實。
她親眼看過國師的手劄,上麵記錄的人數遠遠超過密室裏的屍體數量,從他拆解屍體的熟練手法來看,這些年他不知拿多少人練過手。
“密室裏的屍體不像病故,更像是意外身亡。”葉靈芝道,“可這京裏,從哪兒能找到這麽多意外身亡的年輕男女和小孩兒?”
“宮裏呢?”百裏囂突然道,“宮裏不是經常死人麽?”
葉靈芝一愣,想起民間傳言:“沒錯,宮裏老是缺人,就算皇帝性情暴虐,隔三岔五殺上一些,也不至於一年四季都要采買。”
她猛地驚醒:“我知道了,宮裏買人是為了國師府!”
依照手劄所說,國師每次隻用新鮮的骨肉髒器入藥,何為新鮮,自然是當場活剖的最新鮮。
葉靈芝不寒而栗:“那些死了的人,他們在進國師府的時候,或許都還活著。”
蘇青冉皺眉:“以生人入藥,他們真是瘋了。”
葉靈芝咬牙:“他們瘋沒瘋我不知道,但我看他們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麽。”
外麵的世道每逢戰亂或荒年,不乏有人因為饑餒易子而食,但那畢竟是迫不得已,誰能想到,在這繁華的大衍京城,竟有一個人因為他的私欲,視旁人為圈禁的豬羊。
國師敢做,皇帝敢吃,這兩人比食人的野獸更凶殘。
葉靈芝為那些無辜死去的人不平,隻有活不下去的人才會賣身入宮,卻不想這唯一一條生路竟變成了通往地獄的深淵。
葉靈芝不敢想象他們死前多麽絕望,她隻知道自己半點也不想與這樣的皇帝結盟。
一個君王若是刻薄寡恩,殘暴不仁,他的國家還能存在多久?
她突然明白百裏囂當初為何要喬裝打扮深入皇城,他不是為了給石守淵傳信,他的真正目的是看一看這個朝廷,看一看大衍的皇帝——隻有身處其中,才能看清大衍的朝堂到底是什麽樣子。
百裏囂每次對敵都會提前摸清敵人的底細,如今選擇盟友,他也同樣用上了這個法子。
葉靈芝不由慶幸,多虧百裏囂沒有一來就向石守淵透底,別說石守淵,就連她和蘇青冉跟在百裏囂身邊,也不清楚他對大衍到底有何打算。
此時的百裏囂靠在窗邊,聽著葉靈芝與蘇青冉兩人的議論不發一言,過了好一陣,他才慢慢開口:“以皇帝的權力,他想取血,用誰的血不行,為何偏偏要用皇後的?宮裏除了皇後,還有哪些人做過藥人?”
這兩個問題顯然把葉靈芝難住。
“那本手劄我沒來得及細看,要不下次找個機會,我去把它偷出來?”
“不用,”百裏囂道,“那本手劄既然記得這麽詳細,國師一定經常用它,你把它偷走隻會打草驚蛇。”
葉靈芝歎口氣:“這人要是在我們那兒,我早就把他做掉了。”
“你別亂來,”蘇青冉忍不住提醒,“這裏不是西南。”
葉靈芝撇嘴:“我知道。”
她看向百裏囂:“頭兒,這事就這麽算了?”
“你想怎麽做?”百裏囂問。
聽他的口氣,竟似不反對葉靈芝做點什麽。
葉靈芝頓時有了底氣:“上次在茶樓,你說雁家借話本子造勢為雁家軍正名,我也想花點小錢,雇幾個人去街頭巷尾閑聊幾句。”
百姓們最愛聽些奇奇怪怪的奇聞異事,如果有人說國師愛吃人肉,不管有沒有人相信,這個消息一定會引起一片嘩然。
到時哪怕是為了皇帝的麵子,國師府的行事也會收斂一些。
蘇青冉聽了她的打算,輕輕搖頭:“即便如此,他們也不會收手。”
“那又如何?”葉靈芝反駁,“隻要有一個人聽了進去,就能有一個人免於受害。他們聽不聽是一回事,我講不講是另一回事。”
說到這兒,她又補充了一句:“這事花不了幾個銀錢,你放心,我這回不找你借。”
蘇青冉見她著惱,無奈苦笑。
卻聽百裏囂淡淡應了句:“沒錯,別人聽不聽是一回事,我們講不講又是另一回事。”
他不知想到什麽,露出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蘇青冉看看他再看看葉靈芝,見這兩人心意已決,隻得歇了勸說的心思。
夜晚一晃而逝,第二日是個大晴天。
明晃晃的日頭掛在天上,春寒已過,晚到的春意擠擠挨挨地爬上枝頭,唯恐誰不知道似的,到處都飄蕩著花香。
梧桐苑裏沒有種花,梧桐樹上嫩芽初綻,散發著枝葉獨有的清新。
阿韭與小金坐在樹下,一人看書,一人描紅。
這本是一幅安寧的景象,但兩人都有些心不在焉。
小金描了幾個字,放下筆:“阿韭姐姐,娘娘今日胃口不好,我想給她做些梅子湯,你看行嗎?”
阿韭捧著書,半天沒動一頁,聞言朝雁安寧的房間望了眼:“也好,你去做吧。”
她看著小金離開,幽幽歎了口氣。
昨日晉升的聖旨一下,雁安寧就有些反常。
阿韭猜想,姑娘是在為老爺的去世而傷心,可這傷心之中,又透著好些不對勁。
從昨晚到現在,雁安寧一直將自己關在屋裏,今早起來,她不停寫著什麽,寫好以後又將那些紙全部燒掉。
阿韭懷著擔心來到臥房門外,果不其然,又聞到一股燒紙的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