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分家
女穿男:農家子的科舉青雲路 作者:裳星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錢的事不用你們操心,當老子的還能幹,又不是幹不動了?”
秦木橋將碗裏水一飲而盡,拿鐮刀起身幹活,告訴二兒子:“你早點收工,去你嶽丈家把你媳婦孩子都接回來,就說是我叫她回來的。”
秦冬財拿捏不準老爹的意思,連連點頭,“我一會就去接他們。”
大人們猜不準,秦石頭也猜不準爺爺的意思,畢竟決定的是他的命運,他這個當事人心裏慌的很。
查看麵板,親人們的親密度基本都在漲,尤其是外公外婆和小舅舅,對他的好感度平均漲了十點,順利來到90左右。
所以舅舅願意有條件地支持他讀書。
他拿捏不準爺爺的好感度,是因為秦木橋待幾個孫兒都是一般的態度,要說特別喜歡,他最喜歡的是大哥,對他的好感度一直位置在85上下。
經過五年的反複觀察和試驗,秦石頭也基本上掌握了麵板的用法。
尤其是人物關係這一個功能,80以上的好感度,他提出一些要求加以合理勸說,基本不會被拒絕;60以上卻又不滿八十的好感度,有概率會被拒絕;60以下的好感度,他基本每天都會被人蛐蛐。
二嬸趙草兒對他的好感度一直都是60以下,無論他怎麽討好,都沒辦法提升到及格。
所以爺爺有可能會答應讓他上學,也有可能不會。
時間在秦石頭左右搖擺中流逝,晚飯前,二叔去把趙草兒母子三人給接回家來,晚飯是王麗梅燒的,今天飯桌上有捉來的魚,還罕見地割了肉,用豇豆炒了一盆肉菜。
聞著肉的香氣,家裏孩子無不饞的肚子咕嚕嚕地叫。
秦木橋是家中的大家長,他坐在正上方,緩緩看著家裏眾人。
大兒子身旁坐著大兒媳婦,王麗梅給眾人添飯加筷,趙草兒想動,卻又沒動,一臉不樂意地坐在那裏摳著桌角,看樣子是還在生氣。
小孩們在另外一桌吃飯,分好飯菜,秦木橋拿起筷子,夾了菜,其他人才跟著動筷子。
秦石頭默默地扒著豆飯,他家中雖然是貧農,可在吃飯這件事上自有規矩。
爺爺經常教育他們,說他們雖然窮,可吃飯要有吃飯的樣子,別像誰誰誰家中的孩子,吃起飯來像是牲畜搶食一樣,半點規矩也沒。
正是因為有規矩,家裏的兒子媳婦才敬畏,今日若是秦冬財自己要去找趙草兒回來,十有八九請不回來。
可秦冬財搬出他爹,趙草兒就不得不回來。
不回來就是不給公爹麵子,不給他麵子,這家以後到底是回還是不回?
默不作聲的一頓飯吃完,一巧二巧要收碗筷,卻被爺爺叫住,“先不收,都坐下,我有話要跟你們說。”
來了!秦石頭麵上不動聲色,心底直打鼓。
王麗梅看一眼丈夫,在桌子下握住他的手,忐忑地等著。
一個屋子,十來個人,各有各的心思。
鄭氏抱著最小的孫兒,就連鎖頭都察覺到不對勁的氣氛,鬧著要出去耍的聲音也小了些。
“爹,咋了?要說啥事?”秦冬財率先問道。
秦木橋看一眼倆兒子,也沒瞞著,直接了當地道:“你大哥想送石頭去讀書,咱家雖然窮,也能供得起一個娃讀書,供兩個,就供不起了。”
趙草兒抿著嘴,耷拉著眉眼,十足地不忿。
是啊,她就那麽一個兒子,老大家有三個,憑啥要送老大家娃去讀書,不能送她的貓娃子?
要說聰明,她覺得自己兒子也不笨啊。
更何況,貓娃子體弱,哪能下地幹一輩子農活?
還不如送去讀書學點本事,說不定將來還能像劉家的二墩子一樣進城做個賬房先生,一輩子不愁吃喝的。
“手心手背都是肉,當老子的更要一碗水端平,冬財,你大哥想送石頭讀書,少不了要吃公中的,咱們一大家子一起過日子,公中的錢,有你的一份,既然要送石頭讀書,總得問問你的意見。”
燭火晃蕩,屋外蟬鳴蛐蛐叫個不停,小孩子們都不吭聲了,各自聽得認真。
秦春富手心裏冒汗,自覺對不住弟弟。
秦冬財嘟囔道:“石頭是聰明,大哥要真想送他去讀書,那就送唄,他要是真能讀成,我這個當二叔的也能跟著沾光。”
趙草兒立馬不願道:“憑什麽?貓娃子哪裏比他差了?要送石頭,為啥不能送貓娃子讀書?”
突然被娘提到的貓娃子被眾兄弟姐妹齊刷刷地看,他有些心虛,可還是強撐著道:“娘叫我讀的……”
王麗梅哼道:“弟妹,我們也不是一開始就想讓石頭去讀書的,咱家裏啥情況都知道,可石頭這孩子就是聰明啊,你自己也見過,他養雞,你看那雞養的,天天下蛋沒停過,去給我娘家賣杏,也都在誇他聰明呢,他又有誌氣,三歲就說要讀書,送他讀書,對家裏也好。”
“你就是占著便宜了才說這話,貓娃子從小愛生病,不也會說會跑會跳?比誰笨了?”趙草兒據理力爭,“我看爹就是偏心!”
“好了,別說了!”秦冬財攔住媳婦,不讓她再口無遮攔。
秦木橋神情嚴肅,對二兒媳婦道:“草兒,你也別氣,你嫁到我們秦家來,可曾受過什麽偏心的氣?既然你們不願大家一起供石頭讀書,那咱們就商量分家。”
“爹!”
“爹?”
秦春富和秦冬財都急了,咋突然提分家了?
趙草兒臉色也不好看,“爹說這話啥意思,要是傳出去,媳婦還做不做人了?不都得說是我攛掇的分家?傳我爹娘耳中去,估計也不叫我回娘家了!”
秦木橋道:“是我要提的分家,跟你沒半點關係,老婆子,去把家中銀錢都拿出來!”
鄭氏臉色不愉,把鎖頭放一巧懷裏,匆匆去屋裏拿錢去了。
沒一會,那口藏錢的壇子被捧到桌上,圍著桌子坐的幾人麵色各異,又都好奇地看著壇子,猜測裏麵到底存了多少錢。
這些年,他們埋頭苦幹,掙得錢都交給公中了,卻又都不知道具體存了多少錢。
秦木橋將碗裏水一飲而盡,拿鐮刀起身幹活,告訴二兒子:“你早點收工,去你嶽丈家把你媳婦孩子都接回來,就說是我叫她回來的。”
秦冬財拿捏不準老爹的意思,連連點頭,“我一會就去接他們。”
大人們猜不準,秦石頭也猜不準爺爺的意思,畢竟決定的是他的命運,他這個當事人心裏慌的很。
查看麵板,親人們的親密度基本都在漲,尤其是外公外婆和小舅舅,對他的好感度平均漲了十點,順利來到90左右。
所以舅舅願意有條件地支持他讀書。
他拿捏不準爺爺的好感度,是因為秦木橋待幾個孫兒都是一般的態度,要說特別喜歡,他最喜歡的是大哥,對他的好感度一直位置在85上下。
經過五年的反複觀察和試驗,秦石頭也基本上掌握了麵板的用法。
尤其是人物關係這一個功能,80以上的好感度,他提出一些要求加以合理勸說,基本不會被拒絕;60以上卻又不滿八十的好感度,有概率會被拒絕;60以下的好感度,他基本每天都會被人蛐蛐。
二嬸趙草兒對他的好感度一直都是60以下,無論他怎麽討好,都沒辦法提升到及格。
所以爺爺有可能會答應讓他上學,也有可能不會。
時間在秦石頭左右搖擺中流逝,晚飯前,二叔去把趙草兒母子三人給接回家來,晚飯是王麗梅燒的,今天飯桌上有捉來的魚,還罕見地割了肉,用豇豆炒了一盆肉菜。
聞著肉的香氣,家裏孩子無不饞的肚子咕嚕嚕地叫。
秦木橋是家中的大家長,他坐在正上方,緩緩看著家裏眾人。
大兒子身旁坐著大兒媳婦,王麗梅給眾人添飯加筷,趙草兒想動,卻又沒動,一臉不樂意地坐在那裏摳著桌角,看樣子是還在生氣。
小孩們在另外一桌吃飯,分好飯菜,秦木橋拿起筷子,夾了菜,其他人才跟著動筷子。
秦石頭默默地扒著豆飯,他家中雖然是貧農,可在吃飯這件事上自有規矩。
爺爺經常教育他們,說他們雖然窮,可吃飯要有吃飯的樣子,別像誰誰誰家中的孩子,吃起飯來像是牲畜搶食一樣,半點規矩也沒。
正是因為有規矩,家裏的兒子媳婦才敬畏,今日若是秦冬財自己要去找趙草兒回來,十有八九請不回來。
可秦冬財搬出他爹,趙草兒就不得不回來。
不回來就是不給公爹麵子,不給他麵子,這家以後到底是回還是不回?
默不作聲的一頓飯吃完,一巧二巧要收碗筷,卻被爺爺叫住,“先不收,都坐下,我有話要跟你們說。”
來了!秦石頭麵上不動聲色,心底直打鼓。
王麗梅看一眼丈夫,在桌子下握住他的手,忐忑地等著。
一個屋子,十來個人,各有各的心思。
鄭氏抱著最小的孫兒,就連鎖頭都察覺到不對勁的氣氛,鬧著要出去耍的聲音也小了些。
“爹,咋了?要說啥事?”秦冬財率先問道。
秦木橋看一眼倆兒子,也沒瞞著,直接了當地道:“你大哥想送石頭去讀書,咱家雖然窮,也能供得起一個娃讀書,供兩個,就供不起了。”
趙草兒抿著嘴,耷拉著眉眼,十足地不忿。
是啊,她就那麽一個兒子,老大家有三個,憑啥要送老大家娃去讀書,不能送她的貓娃子?
要說聰明,她覺得自己兒子也不笨啊。
更何況,貓娃子體弱,哪能下地幹一輩子農活?
還不如送去讀書學點本事,說不定將來還能像劉家的二墩子一樣進城做個賬房先生,一輩子不愁吃喝的。
“手心手背都是肉,當老子的更要一碗水端平,冬財,你大哥想送石頭讀書,少不了要吃公中的,咱們一大家子一起過日子,公中的錢,有你的一份,既然要送石頭讀書,總得問問你的意見。”
燭火晃蕩,屋外蟬鳴蛐蛐叫個不停,小孩子們都不吭聲了,各自聽得認真。
秦春富手心裏冒汗,自覺對不住弟弟。
秦冬財嘟囔道:“石頭是聰明,大哥要真想送他去讀書,那就送唄,他要是真能讀成,我這個當二叔的也能跟著沾光。”
趙草兒立馬不願道:“憑什麽?貓娃子哪裏比他差了?要送石頭,為啥不能送貓娃子讀書?”
突然被娘提到的貓娃子被眾兄弟姐妹齊刷刷地看,他有些心虛,可還是強撐著道:“娘叫我讀的……”
王麗梅哼道:“弟妹,我們也不是一開始就想讓石頭去讀書的,咱家裏啥情況都知道,可石頭這孩子就是聰明啊,你自己也見過,他養雞,你看那雞養的,天天下蛋沒停過,去給我娘家賣杏,也都在誇他聰明呢,他又有誌氣,三歲就說要讀書,送他讀書,對家裏也好。”
“你就是占著便宜了才說這話,貓娃子從小愛生病,不也會說會跑會跳?比誰笨了?”趙草兒據理力爭,“我看爹就是偏心!”
“好了,別說了!”秦冬財攔住媳婦,不讓她再口無遮攔。
秦木橋神情嚴肅,對二兒媳婦道:“草兒,你也別氣,你嫁到我們秦家來,可曾受過什麽偏心的氣?既然你們不願大家一起供石頭讀書,那咱們就商量分家。”
“爹!”
“爹?”
秦春富和秦冬財都急了,咋突然提分家了?
趙草兒臉色也不好看,“爹說這話啥意思,要是傳出去,媳婦還做不做人了?不都得說是我攛掇的分家?傳我爹娘耳中去,估計也不叫我回娘家了!”
秦木橋道:“是我要提的分家,跟你沒半點關係,老婆子,去把家中銀錢都拿出來!”
鄭氏臉色不愉,把鎖頭放一巧懷裏,匆匆去屋裏拿錢去了。
沒一會,那口藏錢的壇子被捧到桌上,圍著桌子坐的幾人麵色各異,又都好奇地看著壇子,猜測裏麵到底存了多少錢。
這些年,他們埋頭苦幹,掙得錢都交給公中了,卻又都不知道具體存了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