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答題
女穿男:農家子的科舉青雲路 作者:裳星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考場外樹有告知牌,五十人一組標明考場位置,放第三炮後,考生可以入場,入場須要由衙役檢查有無夾帶。
秦春富提著考籃追送到檢查一關,把考籃遞給兒子時,他的手都在抖,還要強撐著安慰秦石頭:“石頭,你別怕,好好考啊!”
石頭道:“我知道了爹,你和王叔不要在冷風裏等著,先回客棧。”
“好好好,你快別操心我了,快快進去吧。”
秦石頭順利通過檢查,進入考場,他見進來的考生大多在十歲到二十歲之間,過了二十歲還沒考上童生的人,也不多。
不過像他這樣年紀小的,也不多見。
他拿著號場牌,找到丁酉號,這邊的考棚靠著外牆,牆另一邊還種著一排樹,如今樹葉凋零,瞧著光禿禿的,院子裏打掃過,牆根堆積冰雪和落葉,瞧著髒兮兮的。
所謂考棚,不過是個一兩平方的小隔間,他們考完就能出去,不用在此過夜,所以隔間沒有床,隻有一套桌椅。
桌椅是禮房提供,當初他們給的一二百文錢,大約就用在這裏。
若是不交錢,誰知道發來的桌椅會不會缺胳膊少腿呢。
秦石頭放下東西,先檢查桌椅,他分到的桌椅還好,沒有缺腿,隻是地麵凹凸不平,桌子怎麽挪放都有些歪楞,他隻好從考棚尋摸出一塊磚片,墊在桌子腳下。
剛剛好,桌子總算不動了。
主考官是縣令,由禮房胥吏管理,安溪縣的縣令名叫柳祥貴,甲辰年舉人出身,今年四十六歲,他身穿藍色官服,上麵繡著代表文官的鸂鶒,人瞧著貴氣周正,與尋常見的百姓有很大不同。
縣試前一天,柳祥貴就按照慣例進入考棚,不再外出。他身邊站著縣學教官和山長,拿著廩生持點名冊點名,還要對照相貌確保無誤,以免出現有人代考。
秦石頭順利用廩生共單換到第一場考試的試卷。
“拿到卷子後回到考棚作答。”
秦石頭回到座位,先欣賞分到的卷子和答題紙。
據他了解,參加縣試者,二十歲是分水嶺,二十歲以上和二十歲以下的考生領到的試題不一樣,二十歲以上的試題稱為冠文題,以下是未冠文題。
這也是為了區分考生年紀,除此之外,縣試和前世還有一些不一樣。上輩子考試,老師都勸說學生不要提前交卷。但在古時候,答題速度的快慢,也會影響給分。
第一天的考試被稱為縣試正場,隻有兩道四書以及作詩一題。
秦石頭小心展開試卷,上麵寫著:
未冠首題:端人也,其取友。
未冠次題:與其進也。
通場詩題:賦得春雨如膏。
看完題,秦石頭稍微鬆一口氣,這三道題對他來說並不算太難。首題出自於《孟子》,次題出自於《論語》。
他們幾人這四年來將論語孟子反複誦讀,想要找出出處不算難,解釋也不難。
秦石頭從考籃裏拿出筆墨硯台,邊研墨邊在腦中構思答題。
“端人也,取其友”出於《孟子·離婁下》,原文孟子與公明儀就逢蒙殺羿有無罪過一事討論,逢蒙是後羿的徒弟,徒弟殺害師父,孟子認為逢蒙有錯,後羿也同樣有錯。公明儀不解,問後羿何錯有之。
孟子以鄭國派庾公之斯追殺患傷的子濯孺子的例子說明道:“庾公之斯的箭術師父是我的學生,我的學生品行端正為人正直,他選擇的朋友和徒弟肯定也是正直的人。”
孟子認為子濯孺子知道庾公之斯不會殺他,是因為他的學生善於選擇和教育學生,然而後羿卻不擅長選擇和教育學生,沒有考察清逢蒙的人品,才會招來殺身之禍。
讀書人從這篇文章能學到兩個道理,一是交朋友需要考察,進行選擇,二是教育學生要德才兼備……
秦石頭洋洋灑灑地在草紙上先寫草稿,考試麽,一定要先把靈感給寫出來,再增添,再騰挪。
三道題,一整天,時間足夠了。
答完第一道,秦石頭沒有急於答題,他起身稍微活動身子,二月份,冰雪還沒消融,即使穿著厚冬衣,他的手腳依舊冰涼。
在考棚又蹦又跳,胥吏巡邏經過時看了他好幾眼,並未出聲阻攔。
隻要不作弊,在考棚拉屎興許都沒人管。
外麵出大太陽,開始化雪,從屋簷往下滴水,滴滴答答的,比下雪時還要冷。
秦石頭哈哈氣,把結冰凝固的墨化開,繼續做題。
第二道題出於《論語》,講的是互鄉這個地方風氣不正,那裏的人不講道理,可該地的一個學生卻能得到孔子的接見,學生問疑。
孔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
讚成別人的進步,和不讚成別人的退步,是不衝突的,又何必做得太過分呢?
孔子有教無類的思想,在這一則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這道題對秦石頭來說也不難。
難的是今日實在寒冷,他腳凍的僵硬,手指紅通通的,寫一會兒就要搓一搓,或者插進袖筒裏暖上一暖。
有了些尿意,秦石頭舉手,胥吏帶他去茅房,全程都有人盯著,趁著上茅廁的功夫,秦石頭在路上曬了會太陽,總算恢複些暖意。
回到考棚,秦石頭摩拳擦掌,打算一口氣把詩寫出來,檢查無誤後就先幹飯,吃完飯再謄寫試卷。
春雨如膏。
詩眼很明顯,寫春天的雨水,而春雨如膏,形容春雨像脂膏一樣可以滋養農作物,又給詩題做了些許限製。
寫春雨,而且是要寫對農人有利的春雨。
秦石頭確認詩題後,任由腦中思緒飄散,飛回往年的春耕。
不種田的人不知道雨的重要性,春雨如膏,農人喜其潤澤,行人惡其泥濘。
秦家人對春雨十分看重,開春前後,每日起大早,必定要先看天色,判斷今日有無雨水,若是十天半個月沒下雨。阿爺就坐不住了,隔一會就看看天,好像天上有仙女似的。
阿奶也要念叨著,求神求佛,盼著早點下雨。
終於春雨下來了,池塘裏的水位升高,蛙聲連綿不絕,村裏的小孩子都會唱這麽一首童謠:“下雨了下雨了,河裏王八長大了。”
春雨是多麽的重要啊!秦石頭開始提筆。
秦春富提著考籃追送到檢查一關,把考籃遞給兒子時,他的手都在抖,還要強撐著安慰秦石頭:“石頭,你別怕,好好考啊!”
石頭道:“我知道了爹,你和王叔不要在冷風裏等著,先回客棧。”
“好好好,你快別操心我了,快快進去吧。”
秦石頭順利通過檢查,進入考場,他見進來的考生大多在十歲到二十歲之間,過了二十歲還沒考上童生的人,也不多。
不過像他這樣年紀小的,也不多見。
他拿著號場牌,找到丁酉號,這邊的考棚靠著外牆,牆另一邊還種著一排樹,如今樹葉凋零,瞧著光禿禿的,院子裏打掃過,牆根堆積冰雪和落葉,瞧著髒兮兮的。
所謂考棚,不過是個一兩平方的小隔間,他們考完就能出去,不用在此過夜,所以隔間沒有床,隻有一套桌椅。
桌椅是禮房提供,當初他們給的一二百文錢,大約就用在這裏。
若是不交錢,誰知道發來的桌椅會不會缺胳膊少腿呢。
秦石頭放下東西,先檢查桌椅,他分到的桌椅還好,沒有缺腿,隻是地麵凹凸不平,桌子怎麽挪放都有些歪楞,他隻好從考棚尋摸出一塊磚片,墊在桌子腳下。
剛剛好,桌子總算不動了。
主考官是縣令,由禮房胥吏管理,安溪縣的縣令名叫柳祥貴,甲辰年舉人出身,今年四十六歲,他身穿藍色官服,上麵繡著代表文官的鸂鶒,人瞧著貴氣周正,與尋常見的百姓有很大不同。
縣試前一天,柳祥貴就按照慣例進入考棚,不再外出。他身邊站著縣學教官和山長,拿著廩生持點名冊點名,還要對照相貌確保無誤,以免出現有人代考。
秦石頭順利用廩生共單換到第一場考試的試卷。
“拿到卷子後回到考棚作答。”
秦石頭回到座位,先欣賞分到的卷子和答題紙。
據他了解,參加縣試者,二十歲是分水嶺,二十歲以上和二十歲以下的考生領到的試題不一樣,二十歲以上的試題稱為冠文題,以下是未冠文題。
這也是為了區分考生年紀,除此之外,縣試和前世還有一些不一樣。上輩子考試,老師都勸說學生不要提前交卷。但在古時候,答題速度的快慢,也會影響給分。
第一天的考試被稱為縣試正場,隻有兩道四書以及作詩一題。
秦石頭小心展開試卷,上麵寫著:
未冠首題:端人也,其取友。
未冠次題:與其進也。
通場詩題:賦得春雨如膏。
看完題,秦石頭稍微鬆一口氣,這三道題對他來說並不算太難。首題出自於《孟子》,次題出自於《論語》。
他們幾人這四年來將論語孟子反複誦讀,想要找出出處不算難,解釋也不難。
秦石頭從考籃裏拿出筆墨硯台,邊研墨邊在腦中構思答題。
“端人也,取其友”出於《孟子·離婁下》,原文孟子與公明儀就逢蒙殺羿有無罪過一事討論,逢蒙是後羿的徒弟,徒弟殺害師父,孟子認為逢蒙有錯,後羿也同樣有錯。公明儀不解,問後羿何錯有之。
孟子以鄭國派庾公之斯追殺患傷的子濯孺子的例子說明道:“庾公之斯的箭術師父是我的學生,我的學生品行端正為人正直,他選擇的朋友和徒弟肯定也是正直的人。”
孟子認為子濯孺子知道庾公之斯不會殺他,是因為他的學生善於選擇和教育學生,然而後羿卻不擅長選擇和教育學生,沒有考察清逢蒙的人品,才會招來殺身之禍。
讀書人從這篇文章能學到兩個道理,一是交朋友需要考察,進行選擇,二是教育學生要德才兼備……
秦石頭洋洋灑灑地在草紙上先寫草稿,考試麽,一定要先把靈感給寫出來,再增添,再騰挪。
三道題,一整天,時間足夠了。
答完第一道,秦石頭沒有急於答題,他起身稍微活動身子,二月份,冰雪還沒消融,即使穿著厚冬衣,他的手腳依舊冰涼。
在考棚又蹦又跳,胥吏巡邏經過時看了他好幾眼,並未出聲阻攔。
隻要不作弊,在考棚拉屎興許都沒人管。
外麵出大太陽,開始化雪,從屋簷往下滴水,滴滴答答的,比下雪時還要冷。
秦石頭哈哈氣,把結冰凝固的墨化開,繼續做題。
第二道題出於《論語》,講的是互鄉這個地方風氣不正,那裏的人不講道理,可該地的一個學生卻能得到孔子的接見,學生問疑。
孔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
讚成別人的進步,和不讚成別人的退步,是不衝突的,又何必做得太過分呢?
孔子有教無類的思想,在這一則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這道題對秦石頭來說也不難。
難的是今日實在寒冷,他腳凍的僵硬,手指紅通通的,寫一會兒就要搓一搓,或者插進袖筒裏暖上一暖。
有了些尿意,秦石頭舉手,胥吏帶他去茅房,全程都有人盯著,趁著上茅廁的功夫,秦石頭在路上曬了會太陽,總算恢複些暖意。
回到考棚,秦石頭摩拳擦掌,打算一口氣把詩寫出來,檢查無誤後就先幹飯,吃完飯再謄寫試卷。
春雨如膏。
詩眼很明顯,寫春天的雨水,而春雨如膏,形容春雨像脂膏一樣可以滋養農作物,又給詩題做了些許限製。
寫春雨,而且是要寫對農人有利的春雨。
秦石頭確認詩題後,任由腦中思緒飄散,飛回往年的春耕。
不種田的人不知道雨的重要性,春雨如膏,農人喜其潤澤,行人惡其泥濘。
秦家人對春雨十分看重,開春前後,每日起大早,必定要先看天色,判斷今日有無雨水,若是十天半個月沒下雨。阿爺就坐不住了,隔一會就看看天,好像天上有仙女似的。
阿奶也要念叨著,求神求佛,盼著早點下雨。
終於春雨下來了,池塘裏的水位升高,蛙聲連綿不絕,村裏的小孩子都會唱這麽一首童謠:“下雨了下雨了,河裏王八長大了。”
春雨是多麽的重要啊!秦石頭開始提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