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內蒙古響沙灣遊玩
崛起重生入伍結婚之路 作者:愛吃喜歡152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嘉興開車拉著蘇霏霏從內蒙古大昭寺到響沙灣用了2.5小時。
響沙灣
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響沙灣景區是沙漠類自然風景區,其蒙語名稱“布熱芒哈”意為“帶喇叭的沙丘”,因“這裏的沙子會唱歌”而得名,蒙語又名“銀肯”響沙,其漢語意思為“永久”。響沙灣位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境內的庫布其沙漠中部,地處中國沙漠東端,在呼和浩特市、包頭市、鄂爾多斯市三大城市的中心,是中國境內距離內地非常近的沙漠旅遊勝地。
景區級別
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主要景點
蓮沙度假島、福沙度假島、一粒沙度假村、悅沙休閑島、仙沙休閑島
響沙灣沙漠麵積約有1.61萬平方千米,景區總經營麵積60平方千米。響沙灣沙高達到110米,寬400米,地形呈月牙形分布,坡度為45度角傾斜,形成一個巨大的沙丘回音壁。響沙灣以沙漠景觀和響沙奇觀為主要特色,有沙丘、沙湖、沙地綠洲、蒙古族風情等景觀;索道、騎馬、騎駱駝、篝火晚會、沙漠滑翔傘、沙漠衝浪車、卡丁車等旅遊活動項目;以及《鄂爾多斯婚禮》、沙漠文化服裝表演、沙漠攝影等文化活動旅遊項目。
1984年1月響沙灣被內蒙古自治區辟為旅遊景點,2011年響沙灣景區被評為國家aaaaa級景區,是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家首家沙漠度假地,居中國響沙之首,被稱為“中國響沙之王”。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響沙灣位於位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境內的庫布其沙漠中部,緯度39.49度,經度107.60度,地處中國沙漠東端,在呼和浩特市、包頭市、鄂爾多斯市三大城市的中心,北距包頭市區44千米,南距鄂爾多斯市東勝區55千米。
氣候
響沙灣地區是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半幹旱氣候,年平均氣溫攝氏度,年降水量311.75毫米,幹燥度1.5-4,年平均風速3-4m\/s,大風日數25~35d,年日照時數3000-3200h。響沙灣夏季炎熱,冬季寒冷,每年的5月和10月左右風沙較小,空氣濕潤,是最適合沙漠遊的時期。響沙灣曆年平均大風天氣27天,最多77天,曆年平均沙塵暴日數27天,最多57天,揚沙日數曆年平均41天。
地形地貌
響沙灣背依大漠龍頭庫布其沙漠,麵臨罕台大川。響沙灣沙丘高度達 110 米,寬度大 200 米,坡度 45 度,沙丘整體呈彎月狀且連綿分布。其地形的天然坡度形成了極限運動的良好條件,響沙灣景區利用沙丘坡度設置了高空飛索、冬季滑雪等經典刺激項目。沙丘的流動性使得景區建設難度較大,響沙灣蓮花酒店的建築風格在美觀、環保等因素以外考慮了防風固沙效用。
形成原因
響沙灣響沙的成因有篩勻汰淨理論、摩擦靜電說、地理環境說等理論解釋。在沙粒下滑時的相互碰撞摩擦所產生的相似頻率聲波疊加狀態,與沙丘的含水量、沙粒粒徑、礦物組成等因素有關,而新月形的沙丘是在長期西北季風作用下形成的。
曆史沿革
響沙灣景區位於達拉特旗,該地曆史文化悠久,古為“騎射之地、遊牧之所”,有蒙元文化、黃河文化、農耕文化、西口文化的交融發展,也保存了《鄂爾多斯婚禮》等蒙古傳統禮儀、風俗和文化。
經過冰期、嚴寒,鄂爾多斯中部地麵隆起的地台經過長年的剝蝕、風化和古代河流的衝擊,在鄂爾多斯高原的北部形成了總麵積達平方千米的庫布奇沙漠。響沙灣位於庫布奇沙漠的最東邊,因“這裏的沙子會唱歌”而得名“響沙灣”,即沙丘落沙坡在外力作用下幹沙層下滑發出轟鳴聲響。1984年1月響沙灣被內蒙古自治區辟為旅遊景點。
景區分布
響沙灣分為度假區、休閑區及觀光區,度假區有蓮沙度假島、福沙度假島和一粒沙度假村,休閑區有悅沙休閑島及仙沙休閑島。經過遊客中心及度假接待中心向西為景區度假區的蓮沙度假島、福沙度假島和一粒沙度假村,向北為響沙灣港以及達休閑區的悅沙休閑島、仙沙休閑島。
內蒙古響沙灣旅遊景區官網
主要景點
沙漠觀光
響沙灣因“這裏的沙子會唱歌”而得名,即當沙子幹燥時,從沙頂向下滑動或捧沙子,便會聽到沙子發出聲響。響沙灣景區屬於沙漠類自然風景區,沙高110米,寬400米,地形呈月牙形分布,坡度為45度角傾斜,形成一個巨大的沙丘回音壁。觀光區的主題是沙漠景觀觀光,以及沿著沙丘向下滑動等活動體驗,響沙灣景區設置索道、徒步遊覽、騎駱駝等通行方式和觀光方式。
沙漠景觀
蓮沙度假島
蓮沙島以休閑度假為主題,擁有沙蓮餐廳、室內遊泳池、健身房、篝火場地、棋牌室、精品店、咖啡店、淨蓮泳池、蓮沙酒吧等配套設施;室內活動室有陶藝製作、動態沙畫、電影放映等;室外活動有真人cs、沙漠單車等活動。
蓮沙度假島的蓮花酒店建築麵積平方米,為輕鋼龍骨結構局部二層建築,內有381間不同風格的客房。酒店使用模數化、係統化的建築方式,兼顧固定流沙、遮光、防風、收集雨水等功用,在流動性非常強的沙子上逐步使用鋼板、大筏板以及定製的輕鋼龍骨組建房屋。單層建築設置成帶有足夠的距離和高差的4環,使得建築結構穩定性高且室內空間分隔靈活。建築在材料上使用沙漠中的“沙”、“石”、“木”等自然材料,在設計理念上使沙漠景觀與室內空間自然過渡和結合,造型是在正方形基礎造型旋轉的過程中產生三角形狀的重複累加。
福沙度假島
福沙島度假島以蒙古文化為主題,設置草原泳池、蒙古帳篷群、祭敖包等設施,有薩滿、奶食品、歌舞、篝火等蒙古特色體驗。福沙島內設置福沙度假村,以體驗蒙古遊牧民族的生活為特色,設置谘詢處和接待大廳,建有客房設施和餐廳。
一粒沙度假村
一粒沙度假村位於罕台河東岸半山腰,景區中心廣場。度假村設置有酒店、餐廳、派出所、康體娛樂配套設施和活動室。在一粒沙度假村舉辦的一粒沙自由自在匯主題晚會,有魔術、小話劇等活動。
悅沙休閑島
悅沙休閑島以藝術與體育為主題,舉辦關於藝術及體育的演出或比賽。設置藝術宮、沙漠科教館、彩虹劇場、沙雕園和駝苑,有沙灘排球、極速飛車等沙漠活動和水上項目。
仙沙休閑島
仙沙休閑島以沙漠運動及遊樂為主題,是休閑區的主要場地。設置果老劇場、醫務室、兒童樂園等,有軌道騎行、沙漠玩水等沙漠特色活動以及高空走鋼絲等表演。
相關活動
文化表演活動
響沙灣景區每年九月舉行“中國·鄂爾多斯響沙灣旅遊節”,有“沙漠文化服裝大賽及服裝展”、“沙漠攝影大賽及攝影展”等文化活動及賽事。暑期有中國攝影家響沙灣國際攝影周、中國響沙灣攝影作品交易會等賽事活動,十一月份有沙雕藝術展等活動。
主題活動
響沙灣景區每年九月舉行的“中國·鄂爾多斯響沙灣旅遊節”有大型主題晚會、焰火晚會、“沙漠尋寶”樂翻天、沙漠狂歡夜等活動。暑期舉辦中國大學生沙灘排球錦標賽、中國大學生沙排盛會、沙灘排球夏令營、沙漠魔術嘉年華、沙漠電音狂歡節等活動。
2011年1月1日4日,“中國攝影家2011響沙灣迎春國際攝影周”在響沙灣風景區舉辦,是《中國攝影家》雜誌社與內蒙古響沙灣旅遊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四季攝影周第一季,主題為“風景·觀看”。
其他看點
響沙灣周邊景點有:成吉思汗陵、鄂爾多斯文化旅遊村、鄂爾多斯七星湖、鄂爾多斯草原、鄂爾多斯世珍園、內蒙古希拉穆仁草原等。
開發與保護
開發
1984年1月響沙灣被內蒙古自治區辟為旅遊景點,1991年被國家旅遊局列為國家級旅遊景點,1999年7月原響沙灣旅遊接待站轉為民營股份製企業,組建了內蒙古響沙灣旅遊有限公司。響沙灣景區目標是打造集觀光、遊樂、探險、度假為一體的綜合型沙漠休閑度假區。
2020年7月15日,達拉特旗人民政府與內蒙古響沙灣旅遊有限公司簽署文化旅遊及公共服務一體化項目合作協議,同意內蒙古響沙灣旅遊有限公司在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的前提下投資建設一所以伏羲教育作為辦學理念的小學到高中層級的學校、一所中醫院、一所將沙漠度假延伸到城鎮的度假酒店,並投資農業開發及旅遊項目,開發以樹林召鎮二鎖圪梁村鄔家營子社為示範點開發農業旅遊,開發昭君鎮吳四圪堵村龍頭拐社旅遊資源,將其打造為響沙灣度假旅遊新基地。
2023年2月4日,響沙灣結束了疫情影響的停業狀態,開始試營業。
保護
2006年,蓮花酒店項目作為鄂爾多斯響沙灣旅遊區的主項目被提出,從2009年開始,融入了“沙漠建築”、“沙漠度假”的理念。t設計事務所在設計時考慮地理因素、施工性、精準度、造價、施工習慣等因素,從當地易於搬運的蒙古包得到啟發,使用模數化、係統化的建築方式,讓建築去適應沙漠,沒有使用鋼筋水泥等傳統材料,完全使用木、石等可回收環保材料建成了蓮花酒店。
2022年,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促內蒙古響沙灣旅遊有限公司於2022年5月前恢複占用的11.004畝土地的植被和林業生產條件,並按照有關標準進行驗收。
相關文化
關於響沙灣的起源,傳說為張果老經過響沙灣時碰見展旦召廟的喇嘛造反,於是灑下鞋裏的沙子而形成了庫布齊沙帶,掩蓋了展旦召廟,喇嘛們在沙下擂鼓吹號,也是沙丘有了響聲。也有傳說是遠古時期一雲遊的仙人在這裏小憩奏曲,曲子的聲音滲入了沙子,所以在這裏一撥動沙子就可以聽到神曲的聲音。還有的傳說是釋伽牟尼在這裏誦經的聲響留在了響沙灣,後人可以聆聽教誨。響沙灣景區建設有古老劇場,劇場內上演的《十二生肖》傳說也源自道家故事。景區也具有佛教文化,景區度假核心蓮花酒店外形的蓮花帶有佛教元素,酒店內部設有專門的禮佛區域。
響沙灣的傳統文化項目《鄂爾多斯婚禮》是鄂爾多斯市的傳統民俗,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這一項目濃縮了蒙古族的娶親流程和禮儀,主線是男方娶親,包含了宮廷文化、服飾文化、祭祀文化、禮儀文化、信仰文化和民族歌舞文化,以歌舞形式展現出喜慶和諧、雅致健康的場麵。
重要事件
1984年1月響沙灣被開辟為旅遊景點。
1991年,響沙灣被國家旅遊局列為國級景點。
1999年,原響沙灣旅遊接待站轉為民營股份製企業,組建了內蒙古響沙灣旅遊有限公司。
2002年,響沙灣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2011年,響沙灣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2015年,響沙灣旅遊區被批準為自治區級旅遊度假區
2017年,鄂爾多斯響沙灣旅遊區成為我國首家沙漠旅遊度假區。
2018年,響沙灣風景區入圍2018年中國旅遊影響力旅遊度假區,響沙灣旅遊有限公司榮獲全國第十屆“文化企業30強”提名。
響沙灣先後榮獲“內蒙古十佳旅遊景點”“內蒙古自治區文明風景旅遊區”“內蒙古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內蒙古旅遊誠信企業”等榮譽稱號。
李嘉興和蘇霏霏在內蒙古響沙灣度過了愉快的一天後,他們開始計劃接下來的行程。
他們坐在帳篷前,欣賞著周圍美麗的風景,討論著下一個目的地。陽光灑在草原上,微風輕拂著臉龐,讓人感到無比愜意。
“我們可以去看看附近的沙漠吧!”李嘉興提議道。他一直對沙漠充滿好奇,渴望體驗一下那種廣袤無垠、風沙漫天的感覺。
“好啊!我也很想感受一下沙漠的魅力呢。”蘇霏霏興奮地回應道。她想象著自己騎著駱駝穿越沙丘的場景,心中不禁湧起一股冒險的衝動。
於是,兩人決定前往距離響沙灣不遠的沙漠景區。他們收拾好行李,踏上了新的旅程。一路上,他們歡聲笑語不斷,期待著即將到來的沙漠之旅。
響沙灣
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響沙灣景區是沙漠類自然風景區,其蒙語名稱“布熱芒哈”意為“帶喇叭的沙丘”,因“這裏的沙子會唱歌”而得名,蒙語又名“銀肯”響沙,其漢語意思為“永久”。響沙灣位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境內的庫布其沙漠中部,地處中國沙漠東端,在呼和浩特市、包頭市、鄂爾多斯市三大城市的中心,是中國境內距離內地非常近的沙漠旅遊勝地。
景區級別
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主要景點
蓮沙度假島、福沙度假島、一粒沙度假村、悅沙休閑島、仙沙休閑島
響沙灣沙漠麵積約有1.61萬平方千米,景區總經營麵積60平方千米。響沙灣沙高達到110米,寬400米,地形呈月牙形分布,坡度為45度角傾斜,形成一個巨大的沙丘回音壁。響沙灣以沙漠景觀和響沙奇觀為主要特色,有沙丘、沙湖、沙地綠洲、蒙古族風情等景觀;索道、騎馬、騎駱駝、篝火晚會、沙漠滑翔傘、沙漠衝浪車、卡丁車等旅遊活動項目;以及《鄂爾多斯婚禮》、沙漠文化服裝表演、沙漠攝影等文化活動旅遊項目。
1984年1月響沙灣被內蒙古自治區辟為旅遊景點,2011年響沙灣景區被評為國家aaaaa級景區,是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家首家沙漠度假地,居中國響沙之首,被稱為“中國響沙之王”。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響沙灣位於位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境內的庫布其沙漠中部,緯度39.49度,經度107.60度,地處中國沙漠東端,在呼和浩特市、包頭市、鄂爾多斯市三大城市的中心,北距包頭市區44千米,南距鄂爾多斯市東勝區55千米。
氣候
響沙灣地區是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半幹旱氣候,年平均氣溫攝氏度,年降水量311.75毫米,幹燥度1.5-4,年平均風速3-4m\/s,大風日數25~35d,年日照時數3000-3200h。響沙灣夏季炎熱,冬季寒冷,每年的5月和10月左右風沙較小,空氣濕潤,是最適合沙漠遊的時期。響沙灣曆年平均大風天氣27天,最多77天,曆年平均沙塵暴日數27天,最多57天,揚沙日數曆年平均41天。
地形地貌
響沙灣背依大漠龍頭庫布其沙漠,麵臨罕台大川。響沙灣沙丘高度達 110 米,寬度大 200 米,坡度 45 度,沙丘整體呈彎月狀且連綿分布。其地形的天然坡度形成了極限運動的良好條件,響沙灣景區利用沙丘坡度設置了高空飛索、冬季滑雪等經典刺激項目。沙丘的流動性使得景區建設難度較大,響沙灣蓮花酒店的建築風格在美觀、環保等因素以外考慮了防風固沙效用。
形成原因
響沙灣響沙的成因有篩勻汰淨理論、摩擦靜電說、地理環境說等理論解釋。在沙粒下滑時的相互碰撞摩擦所產生的相似頻率聲波疊加狀態,與沙丘的含水量、沙粒粒徑、礦物組成等因素有關,而新月形的沙丘是在長期西北季風作用下形成的。
曆史沿革
響沙灣景區位於達拉特旗,該地曆史文化悠久,古為“騎射之地、遊牧之所”,有蒙元文化、黃河文化、農耕文化、西口文化的交融發展,也保存了《鄂爾多斯婚禮》等蒙古傳統禮儀、風俗和文化。
經過冰期、嚴寒,鄂爾多斯中部地麵隆起的地台經過長年的剝蝕、風化和古代河流的衝擊,在鄂爾多斯高原的北部形成了總麵積達平方千米的庫布奇沙漠。響沙灣位於庫布奇沙漠的最東邊,因“這裏的沙子會唱歌”而得名“響沙灣”,即沙丘落沙坡在外力作用下幹沙層下滑發出轟鳴聲響。1984年1月響沙灣被內蒙古自治區辟為旅遊景點。
景區分布
響沙灣分為度假區、休閑區及觀光區,度假區有蓮沙度假島、福沙度假島和一粒沙度假村,休閑區有悅沙休閑島及仙沙休閑島。經過遊客中心及度假接待中心向西為景區度假區的蓮沙度假島、福沙度假島和一粒沙度假村,向北為響沙灣港以及達休閑區的悅沙休閑島、仙沙休閑島。
內蒙古響沙灣旅遊景區官網
主要景點
沙漠觀光
響沙灣因“這裏的沙子會唱歌”而得名,即當沙子幹燥時,從沙頂向下滑動或捧沙子,便會聽到沙子發出聲響。響沙灣景區屬於沙漠類自然風景區,沙高110米,寬400米,地形呈月牙形分布,坡度為45度角傾斜,形成一個巨大的沙丘回音壁。觀光區的主題是沙漠景觀觀光,以及沿著沙丘向下滑動等活動體驗,響沙灣景區設置索道、徒步遊覽、騎駱駝等通行方式和觀光方式。
沙漠景觀
蓮沙度假島
蓮沙島以休閑度假為主題,擁有沙蓮餐廳、室內遊泳池、健身房、篝火場地、棋牌室、精品店、咖啡店、淨蓮泳池、蓮沙酒吧等配套設施;室內活動室有陶藝製作、動態沙畫、電影放映等;室外活動有真人cs、沙漠單車等活動。
蓮沙度假島的蓮花酒店建築麵積平方米,為輕鋼龍骨結構局部二層建築,內有381間不同風格的客房。酒店使用模數化、係統化的建築方式,兼顧固定流沙、遮光、防風、收集雨水等功用,在流動性非常強的沙子上逐步使用鋼板、大筏板以及定製的輕鋼龍骨組建房屋。單層建築設置成帶有足夠的距離和高差的4環,使得建築結構穩定性高且室內空間分隔靈活。建築在材料上使用沙漠中的“沙”、“石”、“木”等自然材料,在設計理念上使沙漠景觀與室內空間自然過渡和結合,造型是在正方形基礎造型旋轉的過程中產生三角形狀的重複累加。
福沙度假島
福沙島度假島以蒙古文化為主題,設置草原泳池、蒙古帳篷群、祭敖包等設施,有薩滿、奶食品、歌舞、篝火等蒙古特色體驗。福沙島內設置福沙度假村,以體驗蒙古遊牧民族的生活為特色,設置谘詢處和接待大廳,建有客房設施和餐廳。
一粒沙度假村
一粒沙度假村位於罕台河東岸半山腰,景區中心廣場。度假村設置有酒店、餐廳、派出所、康體娛樂配套設施和活動室。在一粒沙度假村舉辦的一粒沙自由自在匯主題晚會,有魔術、小話劇等活動。
悅沙休閑島
悅沙休閑島以藝術與體育為主題,舉辦關於藝術及體育的演出或比賽。設置藝術宮、沙漠科教館、彩虹劇場、沙雕園和駝苑,有沙灘排球、極速飛車等沙漠活動和水上項目。
仙沙休閑島
仙沙休閑島以沙漠運動及遊樂為主題,是休閑區的主要場地。設置果老劇場、醫務室、兒童樂園等,有軌道騎行、沙漠玩水等沙漠特色活動以及高空走鋼絲等表演。
相關活動
文化表演活動
響沙灣景區每年九月舉行“中國·鄂爾多斯響沙灣旅遊節”,有“沙漠文化服裝大賽及服裝展”、“沙漠攝影大賽及攝影展”等文化活動及賽事。暑期有中國攝影家響沙灣國際攝影周、中國響沙灣攝影作品交易會等賽事活動,十一月份有沙雕藝術展等活動。
主題活動
響沙灣景區每年九月舉行的“中國·鄂爾多斯響沙灣旅遊節”有大型主題晚會、焰火晚會、“沙漠尋寶”樂翻天、沙漠狂歡夜等活動。暑期舉辦中國大學生沙灘排球錦標賽、中國大學生沙排盛會、沙灘排球夏令營、沙漠魔術嘉年華、沙漠電音狂歡節等活動。
2011年1月1日4日,“中國攝影家2011響沙灣迎春國際攝影周”在響沙灣風景區舉辦,是《中國攝影家》雜誌社與內蒙古響沙灣旅遊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四季攝影周第一季,主題為“風景·觀看”。
其他看點
響沙灣周邊景點有:成吉思汗陵、鄂爾多斯文化旅遊村、鄂爾多斯七星湖、鄂爾多斯草原、鄂爾多斯世珍園、內蒙古希拉穆仁草原等。
開發與保護
開發
1984年1月響沙灣被內蒙古自治區辟為旅遊景點,1991年被國家旅遊局列為國家級旅遊景點,1999年7月原響沙灣旅遊接待站轉為民營股份製企業,組建了內蒙古響沙灣旅遊有限公司。響沙灣景區目標是打造集觀光、遊樂、探險、度假為一體的綜合型沙漠休閑度假區。
2020年7月15日,達拉特旗人民政府與內蒙古響沙灣旅遊有限公司簽署文化旅遊及公共服務一體化項目合作協議,同意內蒙古響沙灣旅遊有限公司在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的前提下投資建設一所以伏羲教育作為辦學理念的小學到高中層級的學校、一所中醫院、一所將沙漠度假延伸到城鎮的度假酒店,並投資農業開發及旅遊項目,開發以樹林召鎮二鎖圪梁村鄔家營子社為示範點開發農業旅遊,開發昭君鎮吳四圪堵村龍頭拐社旅遊資源,將其打造為響沙灣度假旅遊新基地。
2023年2月4日,響沙灣結束了疫情影響的停業狀態,開始試營業。
保護
2006年,蓮花酒店項目作為鄂爾多斯響沙灣旅遊區的主項目被提出,從2009年開始,融入了“沙漠建築”、“沙漠度假”的理念。t設計事務所在設計時考慮地理因素、施工性、精準度、造價、施工習慣等因素,從當地易於搬運的蒙古包得到啟發,使用模數化、係統化的建築方式,讓建築去適應沙漠,沒有使用鋼筋水泥等傳統材料,完全使用木、石等可回收環保材料建成了蓮花酒店。
2022年,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促內蒙古響沙灣旅遊有限公司於2022年5月前恢複占用的11.004畝土地的植被和林業生產條件,並按照有關標準進行驗收。
相關文化
關於響沙灣的起源,傳說為張果老經過響沙灣時碰見展旦召廟的喇嘛造反,於是灑下鞋裏的沙子而形成了庫布齊沙帶,掩蓋了展旦召廟,喇嘛們在沙下擂鼓吹號,也是沙丘有了響聲。也有傳說是遠古時期一雲遊的仙人在這裏小憩奏曲,曲子的聲音滲入了沙子,所以在這裏一撥動沙子就可以聽到神曲的聲音。還有的傳說是釋伽牟尼在這裏誦經的聲響留在了響沙灣,後人可以聆聽教誨。響沙灣景區建設有古老劇場,劇場內上演的《十二生肖》傳說也源自道家故事。景區也具有佛教文化,景區度假核心蓮花酒店外形的蓮花帶有佛教元素,酒店內部設有專門的禮佛區域。
響沙灣的傳統文化項目《鄂爾多斯婚禮》是鄂爾多斯市的傳統民俗,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這一項目濃縮了蒙古族的娶親流程和禮儀,主線是男方娶親,包含了宮廷文化、服飾文化、祭祀文化、禮儀文化、信仰文化和民族歌舞文化,以歌舞形式展現出喜慶和諧、雅致健康的場麵。
重要事件
1984年1月響沙灣被開辟為旅遊景點。
1991年,響沙灣被國家旅遊局列為國級景點。
1999年,原響沙灣旅遊接待站轉為民營股份製企業,組建了內蒙古響沙灣旅遊有限公司。
2002年,響沙灣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2011年,響沙灣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2015年,響沙灣旅遊區被批準為自治區級旅遊度假區
2017年,鄂爾多斯響沙灣旅遊區成為我國首家沙漠旅遊度假區。
2018年,響沙灣風景區入圍2018年中國旅遊影響力旅遊度假區,響沙灣旅遊有限公司榮獲全國第十屆“文化企業30強”提名。
響沙灣先後榮獲“內蒙古十佳旅遊景點”“內蒙古自治區文明風景旅遊區”“內蒙古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內蒙古旅遊誠信企業”等榮譽稱號。
李嘉興和蘇霏霏在內蒙古響沙灣度過了愉快的一天後,他們開始計劃接下來的行程。
他們坐在帳篷前,欣賞著周圍美麗的風景,討論著下一個目的地。陽光灑在草原上,微風輕拂著臉龐,讓人感到無比愜意。
“我們可以去看看附近的沙漠吧!”李嘉興提議道。他一直對沙漠充滿好奇,渴望體驗一下那種廣袤無垠、風沙漫天的感覺。
“好啊!我也很想感受一下沙漠的魅力呢。”蘇霏霏興奮地回應道。她想象著自己騎著駱駝穿越沙丘的場景,心中不禁湧起一股冒險的衝動。
於是,兩人決定前往距離響沙灣不遠的沙漠景區。他們收拾好行李,踏上了新的旅程。一路上,他們歡聲笑語不斷,期待著即將到來的沙漠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