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興開車拉著蘇霏霏從正定榮國府到金山嶺長城用了 6小時到達目的地。


    萬裏長城,金山獨秀,如今的金山嶺長城名揚四海,被譽為“最美長城”,但誰能想到曾經的金山嶺,曾作為一段“無名長城”靜臥燕山中,無人問津,度過了一年又一年。


    清朝覆亡,軍閥混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山外的世界天翻地覆,因處於深山僻嶺,金山嶺未曾受到大的破壞,基本保持了原始風貌。


    1980年11月的一天,一隊人駛進巴克什營鎮花樓溝,他們都是前來調查長城的專家和工作人員,當車子無法前行時,一行人下車步行至長城的沙嶺口,當長城展現在他們麵前的時候,他們驚喜的發現,世上竟然還有如此雄偉壯麗,著名長城專家羅哲文先生爬上長城的至高點,興奮地說:“太好啦!太好啦!我從事長城研究工作幾十年,還沒見過這麽好的一段長城!”


    隱居深山的金山嶺長城,就是這麽被發現。


    千年不倒之謎


    萬裏長城矗立在古中國的邊陲,千年不倒,在數百年曆史長河中為中國抵禦了外侵。萬裏長城為何不倒呢,科學家認為這歸功於中國古代建築流行的一種超強度粘合劑糯米砂漿。


    中國很多古老的宮殿、陵墓、寶塔,與萬裏長城一樣,看起來使用的都是泥土燒製的青磚黛瓦,但有的可以說曆經數千年,到現在人們就算使用挖掘機,也很難把它們挖開。


    科學家研究認為,中國古代建築工人常用的“糯米砂漿”是建築物達到這一堅固程度的主要貢獻者。糯米砂漿,顧名思義,古代工人會將煮好的糯米湯混合到普通的砂漿,攪拌均勻就是“糯米砂漿”。用糯米灰漿黏合的磚石建築,結實耐久,堅固異常。


    戚繼光修長城


    明嘉靖29年,蒙古韃靼部俺答汗向明朝政府提出用馬匹交換中原的物品,被拒。以此為由,俺答汗發動了對明朝的戰爭。俺答汗的軍隊從金山嶺長城一帶攻入明朝腹地,在北京郊區的順義、懷柔通州等地大肆搶掠,史稱庚戌之變。


    庚戌之變之後,明王朝深感金山嶺長城一帶的防線空虛,萬曆皇帝即位以後,內閣首輔張居正痛定思痛,上書朝廷,提出調抗倭名將戚繼光來主持金山嶺地區的防務。


    戚繼光在金山嶺一帶領兵十六年。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練兵,二是擴建、改建金山嶺長城,使之成為一道堅固的防線。金山嶺長城有敵樓67座,平均不到200米就有一座,有的相距隻有50米,敵樓之間的間距小就增加了火力交叉點,這樣能起到更好的防禦作用。此外,長城的外側還建有一道擋馬牆,這道用石頭壘砌的擋馬牆高3米,長200米,能夠有效阻擋敵人騎兵的進攻。在崇山峻嶺之上修建規模如此龐大的軍事防禦體係,難度可想而知。


    神奇的文字磚


    金山嶺長城始建於明洪武時期,它位於河北灤平縣和北京密雲縣的交界處。長城上有一段十分獨特的城牆,其中綿延500餘米的文字磚牆,更是萬裏長城上一朵奇葩。


    戚繼光在金沙嶺調集各路人馬,邊練兵邊修築長城,在燒製方磚的時候,將士們將自己部隊的名稱和當時的年代刻成字模,然後印在磚坯上,這樣燒製出來的磚就是文字磚了。文字磚還有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分清責任,一旦在施工中出現什麽差錯,馬上就是確定責任的歸屬。從而做出相應的處罰。


    從文字磚上我們可以看到山東左營的字樣,山東左營是戚繼光的弟弟戚繼美統領的部隊。這支東左營在修建長城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經曆長期雨水衝刷,加之風化影響,大部分文字磚如今已字跡模糊。


    在綿延萬裏的長城上,“文字磚”雖然並不罕見,但整體用“文字磚”建造的城牆,卻隻出現在金山嶺長城上。


    軍事防禦體係


    最初,在擴建金山嶺長城時,戚繼光設計出了空心敵樓的建造方案。空心敵樓平時可以儲存糧食、火藥,也能為駐守的將士擋風避雨,戰時可以隨時出擊。在險峻的山嶺上建造空心敵樓施工難度很大,以至於工程幾度擱淺,就在此時,戚繼光的弟弟戚繼美率領山東左營,來到金山嶺長城附近駐守。


    戚繼光讓弟弟的隊伍在金山嶺上安營紮寨,然後把空心敵樓的設計方案交給戚繼美並勉勵他搞一個示範工程。戚繼美帶領山東左營克服困難建成了7座空心敵樓,從此在金山嶺大麵積推廣,成為重要的防禦設施。


    黑姑樓傳奇


    傳說金山嶺長城修築時,有位老將軍有一個獨生女兒,名叫黑姑。黑姑特別孝順父親,堅持和老父親同行。黑姑隨父親夜以繼日,跋山涉水,白天和士兵們一樣搬磚運土,劈山鑿石,晚上還要幫助士兵縫補衣裳,拆洗被褥,深受士兵們的喜愛。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剛剛修完的一座敵樓,遭到了雷擊,燃起熊熊烈火。黑姑奮不顧身,衝向火海救火,因為火勢過猛,黑姑活活燒死在大火之中,士兵們對此都萬分沉痛。大家為了紀念黑姑,把此樓稱為黑姑樓。後來,人們傳來傳去,把“姑”字傳丟了,就叫成黑樓。


    據當地群眾介紹,黑樓這個名字已經流傳了幾代人。雖然故事的真實性有待考量,但足見當地人民對長城的崇敬與熱愛。


    巨石的不解謎團


    望京樓位於海拔986米老虎山頂,四麵皆為攀爬十分困難的峭壁,古代沒有先進的機械設備,這樣的巨石是如何被運送到山頂的,一直是專家們研究的課題。


    民間傳說,當年修築望京樓時,為了運條石死傷了許多人,此事驚動了玉皇大帝,派他的外甥二郎神去運石。當晚,二郎神來到老虎山下,將他的神刀一晃,那一塊塊條石,馬上變成一隻隻大山羊,直奔山頂。恰逢此時,一個士兵抬帳小解,二郎神嚇了一跳,將幾十塊條石踢下山去,落在東麵的山坳裏,當地人稱此山坳為條石坳。


    當然,以上這些純屬傳說故事,它反映了人們的一種良好願望。後來經專家們考證,能把那些條石運到山頂,主要是采納了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用當時比較科學的方法:鐵索絞,滾杠滾,撬棍撬,一塊一塊的往上運,集腋成裘,最後完成了任務。


    金山嶺名字的來曆,1980年夏封瑞功、苗濟田陪同《人民畫報》記者龐博拍攝灤平長城,龐博曾經用了28年的時間,幾乎考察遊覽了全部的萬裏長城,他認為這段長城“最美、獨秀”。龐博為這段長城起了好幾個名字,其中包括“金山嶺”,並在《人民畫報》發表了一組照片。


    國家級專家羅哲文非常讚同龐博的建議,灤平縣主管副縣長崔家宣也在縣政府專題會議中建議用金山嶺的名字,從此這段長城有了自己的專屬名字“金山嶺長城”。


    李嘉興和蘇霏霏遊玩完就進行下一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崛起重生入伍結婚之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吃喜歡152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吃喜歡152並收藏崛起重生入伍結婚之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