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興開車拉著蘇霏霏從野山坡到趙雲廟用了3小時到達目的地。


    趙雲廟位於正定縣,1997年正式對外開放。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正定)人,三國名將,有“常勝將軍”之稱。


    正定縣旅遊局在原道光年間遺址上重建的趙雲廟已於1997年4月13日正式對遊客開放。新建的趙雲廟氣勢恢宏,占地12畝,總建築麵積約1500平方米。該廟采用仿明清古建築結構,分為一進院、二進院。主要建築有廟門、四義殿、五虎殿、君臣殿和順平侯殿,基本保留和豐富了原廟的曆史風貌,並與周圍的隆興寺、榮國府等著名景點相映相成。為中外遊客及趙雲的海外後裔提供了一處瞻仰憑吊、遊覽觀光的場所。


    趙雲廟弘揚了我們中國民族的文化,又顯示出了趙雲的英勇風範。在總共1500平方米的建築物裏,用清朝的建築製作,旅遊環境也十分的好。


    在趙雲廟裏麵有很多有紀念意義的建築物,給人很多對曆史的了解,同時也增加了對三國裏麵故事的渲染,讓人更能友好地回顧那戰火紛飛的年代。


    2020年2月,為了致敬奮戰在防控一線的廣大醫務工作者們,趙雲廟景區自恢複運營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對全國持有醫師證、護士證的醫務工作者實行免費遊覽。


    美食:正定八大碗、正定崩肝、正定缸爐燒餅、馬家鹵雞、熱切丸子、正定扒糕等。


    趙雲廟弘揚了我們中國民族的文化,又顯示出了趙雲的英勇風範。在總共1500平方米的建築物裏,用清朝的建築製作,旅遊環境也十分的好。在趙雲廟裏麵有很多有紀念意義的建築物,給人很多對曆史的了解,同時也增加了對三國裏麵故事的渲染,讓人更能友好地回顧那戰火紛飛的年代。


    趙雲廟廟采用仿明清古建築結構,分為一進院、二進院。主要建築有廟門、四義殿、五虎殿、君臣殿和順平侯殿,基本保留和豐富了原廟的曆史風貌


    趙雲廟內還有展出趙雲故裏碑,趙雲飲馬槽,均為廟內原存遺物,部分古代兵器、陶器為正定出土文物。


    趙雲廟東側設有涼亭及趙雲生平事跡紀念碑,整個趙雲廟的規劃上來講還是不錯的,唯一缺點就是整個景區相對來說不大


    後院有用植物修建的一排士兵手持各種武器,廟後有多棵美麗的銀杏樹,除了感受趙雲故裏三國故事還可以看到很漂亮的自然景觀。


    李嘉興和蘇霏霏遊玩完趙雲廟就開啟了下一站之旅。


    李嘉興開車拉著蘇霏霏從趙雲廟到龍門石窟用了5.5小時到達目的地。


    龍門石窟


    中國河南省洛陽市的石刻藝術群


    龍門石窟遠景


    龍門石窟是位於中國河南省洛陽市的石刻藝術群,占地麵積31.7平方公裏,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大型皇家石窟寺遺存,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的露天石刻藝術博物館,現存窟龕[kān]2345個,造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2800餘品,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 位居中國四大石窟之首。


    基本信息


    英文名


    the longmen grottoes


    別名


    伊闕石窟[1]


    地理坐標


    河南省洛陽市龍門園區龍門大道


    形成時間


    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


    發源地


    河南省洛陽市


    氣候類型


    溫帶季風氣候


    麵積


    31.7平方公裏


    洞窟數量


    窟龕2345個


    雕像數量


    造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2800餘品


    建造時期


    曆經北魏、東西魏、北齊、北周至隋、唐、宋等朝代。


    龍門原名伊闕,龍門之名始於隋朝。龍門石窟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曆經北魏、東西魏、北齊、北周至隋、唐、宋等朝代,造像活動於北魏(公元493年至528年)時期進入第一次高潮,這一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洞窟為古陽洞、賓陽中洞、蓮花洞、魏字洞等,唐朝(公元636年至746年)時期進入第二次高潮,這一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洞窟為潛溪寺、賓陽南洞、奉先寺、萬佛洞等。其他時期造像活動較少,多在已有洞窟的基礎上加開小型龕像,且部分為劣品。金朝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龍門石窟屢遭破壞、盜掘,損失慘重,偶有修繕,不盡人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龍門石窟成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對象,受到了各文物保護單位的研究修繕、開發保護。1982年,龍門石窟成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正式對公眾開放,主要景點有潛溪寺、古陽洞、看經寺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崛起重生入伍結婚之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吃喜歡152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吃喜歡152並收藏崛起重生入伍結婚之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