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大嬸按住周曉曉,口中道:“姑娘休要性急,且好生躺著,可知你剛在鬼門關轉過一回,才從閻羅手中掙得一命。這才將將還轉,如何敢還胡亂動彈?”
她從丫鬟手中接過一碗薄薄的米湯,緩緩喂周曉曉吃了幾勺。
周曉曉方才喘過一口氣,覺得自己多了幾分煙火味兒。
周曉曉衝她微微點頭,露出個詢問的表情。
“姑娘此刻已在定遠將軍府中。老生夫家姓吳,是個專治外傷的郎中,老婆子幾十年來也跟著略學習了些皮毛。姑娘傷在肩膀,尋常大夫不便診治。此地一時尋也不得女醫,便由我入府貼身照料姑娘傷勢。您叫我吳嬸就好。”
周曉曉用口型問出俞行知三個字。
那位吳嬸便答道:“姑娘可是想問俞五爺的狀況,好叫姑娘放心,五爺和你都是福大命大之人。聽得那日俞五爺帶著你一頭撞進將軍府,你二人渾身是血,堪堪命懸一線,唬得眾人都慌了手腳。五爺傷勢複雜,爭耐鳳翔這偏僻之地醫治不便,將軍安排人手車馬一路將他護送回京去了。姑娘昏迷了足半月有餘,前些日東京早已來信,告知五爺傷情,想那京都杏林聖手林立,應是無虞。倒是姑娘乃外傷,不宜挪動,是以留在此間將養更為穩妥。將軍和夫人,遍請了此地外科聖手,又特意將老生接來貼身照料。天可憐見的,總算老天庇佑,可算是盼得您醒了。”
周曉曉聽到俞行知平安無事,便放下心來。她甚至有閑心衝這位麵善的吳家嬸嬸咧嘴笑一笑。
倒是個開朗又堅強的孩子,吳嬸心中想到。
她的丈夫本是國公爺麾下一名軍醫,追隨老國公多年,年老退伍之後,放不下袍澤之情,加之膝下孤獨,無後人也無什麽親眷,便帶上老妻在鳳翔此地紮根,開了一家專治跌損傷的醫館。
軍中將士但凡有個山高水低都常尋來他家。俞家二爺接管此地駐軍以後,也時有來往。
他家同俞家有這份淵源,是以此次托請到她頭上是,便毫不推脫,對周曉曉也分外用心照料。
這裏正說著,聽得屋外有人道:“夫人來了。”
隨即有小丫頭打起簾子,隻見數個丫頭婆子簇擁著一人進門,這人衣著也不見多少奢華,卻是自有一股芝蘭玉樹般的氣度。
周曉曉知道這位就是定遠將軍夫人,俞行知的二嫂夏清蓮了。
但見她麵如滿月,膚若凝脂,眉目溫和,觀之可親。
雖說疾步走來,裙擺卻絲毫不亂,宛如蓮步輕移。她在床沿坐下,殷殷問詢。舉手抬足,一坐一動之間無不透出一股詩書世家出身的知書達理來。
這就是古代大家士族出來的小姐,傳說中大家閨秀的風範可算是親眼見到了,周曉曉表示很服氣。
然而她起不了身,隻能輕輕笑一笑表示感謝。
片刻間又有兩個婆子抬來一架屏風,擺放穩妥,方請進一位大夫來。
那大夫隔著屏風細細問詢,吳家嬸子這邊揭開傷處包裹查看了再一一回稟。
複又有丫鬟放下花帳,捧來迎枕,隻讓周曉曉伸出一條胳膊,還用帕子蓋了手掌,露出手脈來。
那位先生才轉過屏風,凝神細診了片刻,方才起身和夏清蓮相互道禮。
夏清蓮道:“先生還請外間說話,將軍在外相候。”那大夫道聲不敢,退出屋去。
屋外有男子低沉聲音響起:“有勞先生,這邊請茶。”卻是俞行知的二哥,俞行毅守在外間了。
這一套繁瑣的流程走下來,周曉曉欲哭無淚。
我這是外傷啊,箭傷,貫穿傷。
哥哥姐姐們,這隔著幾層衣服帳子的,醫生隻能摸摸手腕,能看好了那真是奇跡,難怪我這一昏迷就是半個月。
周曉曉在心中來回吐槽了好幾遍,安慰自己既然穿越了,隻能入鄉隨俗,既來之則安之,習慣了就好。
幸好還有這位吳家嬸嬸,大概是因為年紀頗大,又長年跟在做過軍醫的夫君身邊,耳濡目染得確實手腳麻利,包紮換藥看起來倒是像模像樣。
夏清蓮看周曉曉氣色奄奄,還道她心中憂慮傷勢,便拿話細細寬慰她,又說些在這裏隻管安心靜養,若是丫頭婆子不仔細盡管告訴她,想吃些什麽用些什麽,也隻管開口說的話。
言語溫和,心意赤誠,說得周曉曉心中感激不已。夏清蓮勸慰了一陣,怕周曉曉神思倦怠,方才引眾人散了。留下吳嬸和幾個丫鬟照料看護。
周曉曉至此便在將軍府中安心養傷。
閑話休絮,轉眼一月有餘。
因府中照料精細,加之周曉曉本就筋骨強壯,不足月餘,便恢複如初。
大約是各種滋補養品吃用得多了,且又不需風吹日曬地勞作,顏色倒比受傷前還更加白皙瑩潤,容光煥發起來。居於府中和將軍夫人倒也相處得融洽,二人日常以姐妹相稱。
一日,定遠將軍俞行毅營房中點卯結束,歸得府邸,見夫人夏清蓮坐於房中,手持一封書信,眉間若顰,似有煩憂。
便詢問道:“夫人有何煩難之事,可說與為夫知曉。”
夏清蓮遞過書信:“今日母親寄來家書一封,卻叫奴家好生為難。”
俞行毅展信一閱,隨即皺起眉頭來。
夏清蓮斟酌著說道:“五叔素來溫和知禮,從未聞有過些微忤逆之事,不知因何卻讓母親震怒至此?幾乎不留餘地。”
“朝中局勢如此緊迫,恁得有心情考慮這些鳥事。他們倒也真是……”俞行毅閉上了嘴,一個是高堂,一個是幼弟,軍營中慣用的那些粗話隻好憋回去,“先不管母親怎麽想,你覺得這位周姑娘秉性如何?”
“若是單論人品,周妹妹倒是十分特別。”夏清蓮想了想,“妾身所識之女子無一若她這般爽朗大氣,卻又不見粗俗無禮,相交月餘我和她倒是有幾分投契。”
“夫人秉性高潔,難得見你對他人有此誇讚。既是如此,我修書一封回複母親,待五弟將來取妻之後,我們再送周姑娘入京,正經擺幾桌酒,聘為良妾,也就是了。畢竟有救命之恩在前,省卻落他人口舌。”
夏清蓮忍不住笑了,她知道丈夫在這些方麵有些遲鈍:“若隻是聘為良妾,何至於此。夫君莫非是沒有仔細通讀書信吧?”
“婚姻結的是兩姓之好,尊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五弟乃是我國公府嫡子,兼有功名在身。如何能與庶民婚配,簡直荒唐!他那些悖逆之言,休要再提。料想他隻是一時年少輕狂,不諳世事而已。母親莫是過度緊張,五弟自小懂事,待得時日長了慢慢教化也就是了。”
“妾身倒不這樣認為,五叔也算妾身自小看著長大的,人人都道他溫文爾雅,卻不知他心中自有傲骨,是個寧折不彎的性子,他認準的事,隻怕不易改變。”夏清蓮顰著眉頭,“何況,這周姑娘隻怕也不願為妾。”
俞行毅不悅:“難不成她還一心指望做我國公府的正頭少奶奶。”
夏清蓮伸出手指點了點丈夫的額頭,笑言道:“莫非你以為天下就隻有國公府的男人可嫁嗎?就不興人家另尋良人,做個平頭夫妻,正房娘子?”
“她能作此想?”
“據妾身這段時日的觀察,周姑娘當是如此。”
“既然這般,便煩夫人作陪請她出來一見。撇開此事不談,她畢竟舍命相救五弟,我需當麵謝她一謝。”
周曉曉在將軍府住了這些時日,卻未曾親眼見過定遠將軍俞行毅本人。
這一日將軍夫人親自相邀,道將軍請見。
便整頓衣冠,隨夏清蓮一路走來,行至正房,進得正廳。
隻見屋中立著一身長八尺的大官人,著一身銀紋團花戰袍,金冠束發,猿臂蜂腰,麵容和俞行知有五分相似,卻平添幾分肅殺之氣。
周曉曉知道這就是俞行知的二哥俞行毅了,正欲叉手行禮,卻被夏清蓮扶住,請至廳內居中坐了。
那俞行毅當下推金山倒玉柱,翻身拜了六拜。
周曉曉大吃一驚,正欲相扶,突然腦中靈光一閃,一瞬間洞悉了他此舉的含意。
若我和俞行知能繼續來往,那他的家人當不會如此,既然他哥哥以三品大員之身,折節下拜,那便有清算恩義,了結情緣的意思。
想通此節,周曉曉也就慢慢坐穩身體,將這六下大禮結結實實的受了,方才伸手虛托一下,口中不緊不慢地道:“將軍何故行此大禮,奴家可生受不起。”
第12章
俞行毅拜完起身:“姑娘奮不顧身,救了舍弟的性命,便是我俞家合府的大恩人,當受此禮。先前因姑娘養病,不敢打擾,今日得見方遂我心願。”
隨即吩咐下人擺上酒宴,請周曉曉坐了正位,夏清蓮對坐,自己打橫作陪。
待酒水上桌,夫妻二人輪番把盞,欲再行禮敬。
周曉曉這才攔住,卻道:“我年紀尚幼,將軍和姐姐不可恁得多禮,倒是折殺了我。”
俞行毅道:“五弟在我兄弟中排行最末,我和長兄對他最是疼愛,家慈和祖母更是看做性命一般,今番若非姑娘大義,愚夫婦不堪想如何麵見高堂。”
到底是夫妻兩雙雙再行一禮,各敬了一杯酒,方才落座。
周曉曉還禮道:“我和子規相識於危難之時,相互護持,乃是朋友之義。將軍和姐姐不必如此客氣。”
說話間夏清蓮略微示意,便有數名丫鬟魚貫而入,手中均托著朱漆大盤,上置金玉首飾,綾羅綢緞。林林總總,無一不華美異常,一時滿室生輝。
夏清蓮起身,一一指給周曉曉過目:“這是母親從東京捎來的一點心意,要愚姐代為向妹妹致謝,還望妹妹萬勿推脫。”
周曉曉看著擺在麵前的第一個托盤,數支精巧的珠釵玉環上輕飄飄地放著一張銀票,一張麵值千兩紋銀的銀票。周曉曉默默地看了半晌,突地笑了,她輕輕一抬手,客套了兩句,便坦然地將這份厚禮收下了。
席間俞行毅夫妻輪番舉杯相敬,周曉曉倒是來者不拒,雙方你來我往,推杯換盞,及至賓主盡歡,周曉曉方才告辭回去。
俞行毅送客回屋見夏清蓮扶桌而坐,已是態生雙靨,麵泛桃花,不禁笑道:“夫人不過略陪了幾杯,卻是已不勝酒力。”
“不曾想周妹妹酒量如此的好。”夏清蓮摸了摸發燙的臉頰,“夫君,你看這今日之事……”
俞行毅卻不回話,大馬金刀地在桌邊一坐,伸出兩指輕輕扣著桌麵。
心中想到,自己統兵多年,殺伐征戰,一身煞氣濃重,素日裏便是尋常男子見了都不免畏畏縮縮,更莫說是女子。
想這滿府丫鬟女眷在自己麵前無不是狀若鵪鶉,戰戰兢兢。今日這個小女子倒是穩得很。
“夫人無需多慮,依我看這位周姑娘通透得很。”
“是了,周妹妹真乃玲瓏心腸,一點就透,她改口不提行知的名諱,隻稱他的表字子規,這是表明二人隻是朋友之交。母親的厚贈,夫君的大禮她都坦坦然然地接了,隻怕她心中什麽都明白了。”
“周姑娘性情通達,卻倒好說。隻是回想五弟臨走之時的模樣,這事恐還沒那麽容易了結。隻能暫且先看著吧。”
夏清蓮心中也不免嗔怪,婆婆這回可是給丟了塊燙手山芋,這棒打鴛鴦的事,處理得好沒有功勞,處理不好難免惹五叔怨懟自家。
卻說清蓮夫婦心中各有所慮,暫且按下不表。
值此過了幾日,周曉曉收拾行裝前來同夏清蓮請辭。夏清蓮很是吃驚,直拉住周曉曉雙手道:“莫不是仆婦頑劣,惹妹妹不開心,妹妹盡管說與我知,如何言去?”
“這些時日承蒙姐姐照顧,對我事事盡心,體貼入微,我心中對姐姐是好生感激。”周曉曉誠摯地說,“然而聚散終有時,我雖為女子,但尚有一二手藝傍身,未嚐不能自立。他日我依舊常來探望姐姐,還望姐姐莫要煩我。”
“這,這如何使得。”夏清蓮這下是真的有些愣住了,在她自小就根深蒂固的思想裏,女子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天然就是依附男子而生。她就沒有過未婚的女子還能自立門戶的觀念。
周曉曉經這些日子思慮和考察,發覺自己並沒有多少可在古代謀生的手藝,唯獨做吃食這塊,是自己的老本行,尚有可為之處。
雖然是重操舊業,但因在不熟悉的環境裏,她並不打算搞得太複雜,隻想專注做糕點一項,開個小小的鋪子。
是以早早準備好說辭,車軲轆話張嘴就來。
“家祖父乃是糕點師傅,我自小學得一些皮毛,因而打算開個糕餅鋪子,做些小本買賣。愚妹生於市井,不慣拘束,總覺得人活一世,唯有能自立自主方才快活。還望姐姐體諒則個。”
她拉過一道前來的吳嬸,“說來也是緣分,日前和吳家嬸子提起此事,可巧她宅子的西側便有兩間沿街鋪子空置著。我便同她商量,賃她家鋪麵並屋舍居住。有她二老從旁看顧,也免卻我莽撞惹事。”
吳嬸便也道:“夫人不必擔心,我家那宅子隻有我和老頭子兩人居住,素日裏空闊得緊。周姑娘生性活潑,我很是喜歡,她搬過來,倒是能給我家添不少生氣。”
夏清蓮苦留不住,隻得安排車馬由她去了。
周曉曉本無什麽行李,自收拾了俞母饋贈的金玉首飾並幾件衣物,打拴一個包裹和吳嬸攜手登車而去。
待俞行毅回府,聞得此事,頓足道:“簡直胡鬧,她無父無母,孤女一個,如何自立門戶。日後但凡有些失支脫節,不是耍處。”
“周妹妹主意已定,我留她不住。”夏清蓮答道,“況且母親既不願成全她二人,你我卻留她長住府中,將來如何相處,倒叫奴家好生為難。”
俞行毅搖首歎息:“罷了罷了,沒奈何,權且如此。我自交代吳叔吳嬸代為看顧。夫人需記得時常遣人前去看顧一二,日後她若有煩難之處,你我能力所及,盡力相助也就是了。”
她從丫鬟手中接過一碗薄薄的米湯,緩緩喂周曉曉吃了幾勺。
周曉曉方才喘過一口氣,覺得自己多了幾分煙火味兒。
周曉曉衝她微微點頭,露出個詢問的表情。
“姑娘此刻已在定遠將軍府中。老生夫家姓吳,是個專治外傷的郎中,老婆子幾十年來也跟著略學習了些皮毛。姑娘傷在肩膀,尋常大夫不便診治。此地一時尋也不得女醫,便由我入府貼身照料姑娘傷勢。您叫我吳嬸就好。”
周曉曉用口型問出俞行知三個字。
那位吳嬸便答道:“姑娘可是想問俞五爺的狀況,好叫姑娘放心,五爺和你都是福大命大之人。聽得那日俞五爺帶著你一頭撞進將軍府,你二人渾身是血,堪堪命懸一線,唬得眾人都慌了手腳。五爺傷勢複雜,爭耐鳳翔這偏僻之地醫治不便,將軍安排人手車馬一路將他護送回京去了。姑娘昏迷了足半月有餘,前些日東京早已來信,告知五爺傷情,想那京都杏林聖手林立,應是無虞。倒是姑娘乃外傷,不宜挪動,是以留在此間將養更為穩妥。將軍和夫人,遍請了此地外科聖手,又特意將老生接來貼身照料。天可憐見的,總算老天庇佑,可算是盼得您醒了。”
周曉曉聽到俞行知平安無事,便放下心來。她甚至有閑心衝這位麵善的吳家嬸嬸咧嘴笑一笑。
倒是個開朗又堅強的孩子,吳嬸心中想到。
她的丈夫本是國公爺麾下一名軍醫,追隨老國公多年,年老退伍之後,放不下袍澤之情,加之膝下孤獨,無後人也無什麽親眷,便帶上老妻在鳳翔此地紮根,開了一家專治跌損傷的醫館。
軍中將士但凡有個山高水低都常尋來他家。俞家二爺接管此地駐軍以後,也時有來往。
他家同俞家有這份淵源,是以此次托請到她頭上是,便毫不推脫,對周曉曉也分外用心照料。
這裏正說著,聽得屋外有人道:“夫人來了。”
隨即有小丫頭打起簾子,隻見數個丫頭婆子簇擁著一人進門,這人衣著也不見多少奢華,卻是自有一股芝蘭玉樹般的氣度。
周曉曉知道這位就是定遠將軍夫人,俞行知的二嫂夏清蓮了。
但見她麵如滿月,膚若凝脂,眉目溫和,觀之可親。
雖說疾步走來,裙擺卻絲毫不亂,宛如蓮步輕移。她在床沿坐下,殷殷問詢。舉手抬足,一坐一動之間無不透出一股詩書世家出身的知書達理來。
這就是古代大家士族出來的小姐,傳說中大家閨秀的風範可算是親眼見到了,周曉曉表示很服氣。
然而她起不了身,隻能輕輕笑一笑表示感謝。
片刻間又有兩個婆子抬來一架屏風,擺放穩妥,方請進一位大夫來。
那大夫隔著屏風細細問詢,吳家嬸子這邊揭開傷處包裹查看了再一一回稟。
複又有丫鬟放下花帳,捧來迎枕,隻讓周曉曉伸出一條胳膊,還用帕子蓋了手掌,露出手脈來。
那位先生才轉過屏風,凝神細診了片刻,方才起身和夏清蓮相互道禮。
夏清蓮道:“先生還請外間說話,將軍在外相候。”那大夫道聲不敢,退出屋去。
屋外有男子低沉聲音響起:“有勞先生,這邊請茶。”卻是俞行知的二哥,俞行毅守在外間了。
這一套繁瑣的流程走下來,周曉曉欲哭無淚。
我這是外傷啊,箭傷,貫穿傷。
哥哥姐姐們,這隔著幾層衣服帳子的,醫生隻能摸摸手腕,能看好了那真是奇跡,難怪我這一昏迷就是半個月。
周曉曉在心中來回吐槽了好幾遍,安慰自己既然穿越了,隻能入鄉隨俗,既來之則安之,習慣了就好。
幸好還有這位吳家嬸嬸,大概是因為年紀頗大,又長年跟在做過軍醫的夫君身邊,耳濡目染得確實手腳麻利,包紮換藥看起來倒是像模像樣。
夏清蓮看周曉曉氣色奄奄,還道她心中憂慮傷勢,便拿話細細寬慰她,又說些在這裏隻管安心靜養,若是丫頭婆子不仔細盡管告訴她,想吃些什麽用些什麽,也隻管開口說的話。
言語溫和,心意赤誠,說得周曉曉心中感激不已。夏清蓮勸慰了一陣,怕周曉曉神思倦怠,方才引眾人散了。留下吳嬸和幾個丫鬟照料看護。
周曉曉至此便在將軍府中安心養傷。
閑話休絮,轉眼一月有餘。
因府中照料精細,加之周曉曉本就筋骨強壯,不足月餘,便恢複如初。
大約是各種滋補養品吃用得多了,且又不需風吹日曬地勞作,顏色倒比受傷前還更加白皙瑩潤,容光煥發起來。居於府中和將軍夫人倒也相處得融洽,二人日常以姐妹相稱。
一日,定遠將軍俞行毅營房中點卯結束,歸得府邸,見夫人夏清蓮坐於房中,手持一封書信,眉間若顰,似有煩憂。
便詢問道:“夫人有何煩難之事,可說與為夫知曉。”
夏清蓮遞過書信:“今日母親寄來家書一封,卻叫奴家好生為難。”
俞行毅展信一閱,隨即皺起眉頭來。
夏清蓮斟酌著說道:“五叔素來溫和知禮,從未聞有過些微忤逆之事,不知因何卻讓母親震怒至此?幾乎不留餘地。”
“朝中局勢如此緊迫,恁得有心情考慮這些鳥事。他們倒也真是……”俞行毅閉上了嘴,一個是高堂,一個是幼弟,軍營中慣用的那些粗話隻好憋回去,“先不管母親怎麽想,你覺得這位周姑娘秉性如何?”
“若是單論人品,周妹妹倒是十分特別。”夏清蓮想了想,“妾身所識之女子無一若她這般爽朗大氣,卻又不見粗俗無禮,相交月餘我和她倒是有幾分投契。”
“夫人秉性高潔,難得見你對他人有此誇讚。既是如此,我修書一封回複母親,待五弟將來取妻之後,我們再送周姑娘入京,正經擺幾桌酒,聘為良妾,也就是了。畢竟有救命之恩在前,省卻落他人口舌。”
夏清蓮忍不住笑了,她知道丈夫在這些方麵有些遲鈍:“若隻是聘為良妾,何至於此。夫君莫非是沒有仔細通讀書信吧?”
“婚姻結的是兩姓之好,尊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五弟乃是我國公府嫡子,兼有功名在身。如何能與庶民婚配,簡直荒唐!他那些悖逆之言,休要再提。料想他隻是一時年少輕狂,不諳世事而已。母親莫是過度緊張,五弟自小懂事,待得時日長了慢慢教化也就是了。”
“妾身倒不這樣認為,五叔也算妾身自小看著長大的,人人都道他溫文爾雅,卻不知他心中自有傲骨,是個寧折不彎的性子,他認準的事,隻怕不易改變。”夏清蓮顰著眉頭,“何況,這周姑娘隻怕也不願為妾。”
俞行毅不悅:“難不成她還一心指望做我國公府的正頭少奶奶。”
夏清蓮伸出手指點了點丈夫的額頭,笑言道:“莫非你以為天下就隻有國公府的男人可嫁嗎?就不興人家另尋良人,做個平頭夫妻,正房娘子?”
“她能作此想?”
“據妾身這段時日的觀察,周姑娘當是如此。”
“既然這般,便煩夫人作陪請她出來一見。撇開此事不談,她畢竟舍命相救五弟,我需當麵謝她一謝。”
周曉曉在將軍府住了這些時日,卻未曾親眼見過定遠將軍俞行毅本人。
這一日將軍夫人親自相邀,道將軍請見。
便整頓衣冠,隨夏清蓮一路走來,行至正房,進得正廳。
隻見屋中立著一身長八尺的大官人,著一身銀紋團花戰袍,金冠束發,猿臂蜂腰,麵容和俞行知有五分相似,卻平添幾分肅殺之氣。
周曉曉知道這就是俞行知的二哥俞行毅了,正欲叉手行禮,卻被夏清蓮扶住,請至廳內居中坐了。
那俞行毅當下推金山倒玉柱,翻身拜了六拜。
周曉曉大吃一驚,正欲相扶,突然腦中靈光一閃,一瞬間洞悉了他此舉的含意。
若我和俞行知能繼續來往,那他的家人當不會如此,既然他哥哥以三品大員之身,折節下拜,那便有清算恩義,了結情緣的意思。
想通此節,周曉曉也就慢慢坐穩身體,將這六下大禮結結實實的受了,方才伸手虛托一下,口中不緊不慢地道:“將軍何故行此大禮,奴家可生受不起。”
第12章
俞行毅拜完起身:“姑娘奮不顧身,救了舍弟的性命,便是我俞家合府的大恩人,當受此禮。先前因姑娘養病,不敢打擾,今日得見方遂我心願。”
隨即吩咐下人擺上酒宴,請周曉曉坐了正位,夏清蓮對坐,自己打橫作陪。
待酒水上桌,夫妻二人輪番把盞,欲再行禮敬。
周曉曉這才攔住,卻道:“我年紀尚幼,將軍和姐姐不可恁得多禮,倒是折殺了我。”
俞行毅道:“五弟在我兄弟中排行最末,我和長兄對他最是疼愛,家慈和祖母更是看做性命一般,今番若非姑娘大義,愚夫婦不堪想如何麵見高堂。”
到底是夫妻兩雙雙再行一禮,各敬了一杯酒,方才落座。
周曉曉還禮道:“我和子規相識於危難之時,相互護持,乃是朋友之義。將軍和姐姐不必如此客氣。”
說話間夏清蓮略微示意,便有數名丫鬟魚貫而入,手中均托著朱漆大盤,上置金玉首飾,綾羅綢緞。林林總總,無一不華美異常,一時滿室生輝。
夏清蓮起身,一一指給周曉曉過目:“這是母親從東京捎來的一點心意,要愚姐代為向妹妹致謝,還望妹妹萬勿推脫。”
周曉曉看著擺在麵前的第一個托盤,數支精巧的珠釵玉環上輕飄飄地放著一張銀票,一張麵值千兩紋銀的銀票。周曉曉默默地看了半晌,突地笑了,她輕輕一抬手,客套了兩句,便坦然地將這份厚禮收下了。
席間俞行毅夫妻輪番舉杯相敬,周曉曉倒是來者不拒,雙方你來我往,推杯換盞,及至賓主盡歡,周曉曉方才告辭回去。
俞行毅送客回屋見夏清蓮扶桌而坐,已是態生雙靨,麵泛桃花,不禁笑道:“夫人不過略陪了幾杯,卻是已不勝酒力。”
“不曾想周妹妹酒量如此的好。”夏清蓮摸了摸發燙的臉頰,“夫君,你看這今日之事……”
俞行毅卻不回話,大馬金刀地在桌邊一坐,伸出兩指輕輕扣著桌麵。
心中想到,自己統兵多年,殺伐征戰,一身煞氣濃重,素日裏便是尋常男子見了都不免畏畏縮縮,更莫說是女子。
想這滿府丫鬟女眷在自己麵前無不是狀若鵪鶉,戰戰兢兢。今日這個小女子倒是穩得很。
“夫人無需多慮,依我看這位周姑娘通透得很。”
“是了,周妹妹真乃玲瓏心腸,一點就透,她改口不提行知的名諱,隻稱他的表字子規,這是表明二人隻是朋友之交。母親的厚贈,夫君的大禮她都坦坦然然地接了,隻怕她心中什麽都明白了。”
“周姑娘性情通達,卻倒好說。隻是回想五弟臨走之時的模樣,這事恐還沒那麽容易了結。隻能暫且先看著吧。”
夏清蓮心中也不免嗔怪,婆婆這回可是給丟了塊燙手山芋,這棒打鴛鴦的事,處理得好沒有功勞,處理不好難免惹五叔怨懟自家。
卻說清蓮夫婦心中各有所慮,暫且按下不表。
值此過了幾日,周曉曉收拾行裝前來同夏清蓮請辭。夏清蓮很是吃驚,直拉住周曉曉雙手道:“莫不是仆婦頑劣,惹妹妹不開心,妹妹盡管說與我知,如何言去?”
“這些時日承蒙姐姐照顧,對我事事盡心,體貼入微,我心中對姐姐是好生感激。”周曉曉誠摯地說,“然而聚散終有時,我雖為女子,但尚有一二手藝傍身,未嚐不能自立。他日我依舊常來探望姐姐,還望姐姐莫要煩我。”
“這,這如何使得。”夏清蓮這下是真的有些愣住了,在她自小就根深蒂固的思想裏,女子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天然就是依附男子而生。她就沒有過未婚的女子還能自立門戶的觀念。
周曉曉經這些日子思慮和考察,發覺自己並沒有多少可在古代謀生的手藝,唯獨做吃食這塊,是自己的老本行,尚有可為之處。
雖然是重操舊業,但因在不熟悉的環境裏,她並不打算搞得太複雜,隻想專注做糕點一項,開個小小的鋪子。
是以早早準備好說辭,車軲轆話張嘴就來。
“家祖父乃是糕點師傅,我自小學得一些皮毛,因而打算開個糕餅鋪子,做些小本買賣。愚妹生於市井,不慣拘束,總覺得人活一世,唯有能自立自主方才快活。還望姐姐體諒則個。”
她拉過一道前來的吳嬸,“說來也是緣分,日前和吳家嬸子提起此事,可巧她宅子的西側便有兩間沿街鋪子空置著。我便同她商量,賃她家鋪麵並屋舍居住。有她二老從旁看顧,也免卻我莽撞惹事。”
吳嬸便也道:“夫人不必擔心,我家那宅子隻有我和老頭子兩人居住,素日裏空闊得緊。周姑娘生性活潑,我很是喜歡,她搬過來,倒是能給我家添不少生氣。”
夏清蓮苦留不住,隻得安排車馬由她去了。
周曉曉本無什麽行李,自收拾了俞母饋贈的金玉首飾並幾件衣物,打拴一個包裹和吳嬸攜手登車而去。
待俞行毅回府,聞得此事,頓足道:“簡直胡鬧,她無父無母,孤女一個,如何自立門戶。日後但凡有些失支脫節,不是耍處。”
“周妹妹主意已定,我留她不住。”夏清蓮答道,“況且母親既不願成全她二人,你我卻留她長住府中,將來如何相處,倒叫奴家好生為難。”
俞行毅搖首歎息:“罷了罷了,沒奈何,權且如此。我自交代吳叔吳嬸代為看顧。夫人需記得時常遣人前去看顧一二,日後她若有煩難之處,你我能力所及,盡力相助也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