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恒興衝衝地回到後宮,先就和劉娥說起要去泰山封禪的事情。
“陛下,咱有那些錢,還不如給老百姓,讓他們吃點飽飯。等什麽時候,把這大宋打理好了,老天自然會降福於世間的。”
劉娥說得很委婉,她一直都覺得還是務實些好,弄那些虛頭巴腦的東西,啥意思都沒有。
趙恒本來以為,劉娥會一如既往地支持他。
“愛妃啊,朕封禪泰山,那是要替萬民,向上天祈福。作為一個勤政愛民的君王,能夠心係萬民,此乃天下蒼生之福啊。”
趙恒極力地去售賣封禪帶來的好處。
“陛下,那泰山高大而險峻,陛下勞師動眾而去,又得攀爬那樣高的大山,臣妾很為陛下的身體擔心啊。”
“愛妃這就不必多慮了。你看,朕這身體,還壯實著啊。再說,從泰山腳下,一步步走上去,與車馬勞頓,前往澶州親征相比,簡直是輕得太多了。”
劉娥對封禪加以阻撓,那本來已經很讓趙恒掃興了。
當時,劉娥也不能夠把話挑得太明,心中卻是暗想,朝中什麽渾蛋,居然慫恿陛下做這樣的事情。
城下之盟,趙恒已經是被人啪啪打臉了,如今,居然去弄什麽封禪。
劉娥的才華與學識,並不遜於朝中一般的大臣。她心裏特別清楚,以前封禪的曆代帝王,那都是些可以被後世稱頌的賢德之帝。
但凡封禪者,必是開先河之帝王,開疆拓土,完成了江山社稷的大一統。
如今大宋,北有遼國,西有西夏,南有大理和吐蕃,疆土還如此四分五裂,封者乃祭天,禪乃是封地。
那都是為天下立有大功勳的帝王,才到泰山去,祭封天地。
再說,往往封禪之君,國力強大,威震環宇,以至於天下各地顯現出祥瑞之兆,那才會有帝王祭拜上天,為萬民祈福。
如今,就說趙恒親征澶州,看起來,體現了一代帝王的英雄氣概。
可偏偏在擁有絕對的軍事優勢的情況下,居然去和遼國簽下了那個透著恥辱的澶淵之盟。事情過了好些年,朝野說起那歲幣,說起當時的屈膝投降,都還存有非議。
劉娥分析種種情況,都覺得沒有封禪的條件,而且,真要勉強去封禪,不但不會提升大宋王朝的地位,反而會給人落下笑柄。
趙恒滿心歡喜去和劉娥說起封禪。
劉娥卻是直接給他潑了冷水,趙恒便把受益帶去書房,父子倆切蹉了好一陣子詩詞。
趙恒用很直白的話,給受益講,要多讀書的好處。
其實,對於劉娥不理解他的封禪之舉,他最終歸結到,劉娥女流之輩,頭發長,見識卻是短淺了。
另一點,劉娥雖然腦瓜子靈活,卻是書讀得太少,有很多大道理,她未能夠理解。
因而,趙恒便給受益念了他寫的勸學詩。
其中,最是流傳得久遠的,那大概的意思,便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趙受益已經有些習慣了,隻要他爹在朝中或是在後宮遇上了什麽不開心之事,就會給他講一番大道理,或者是與他講論詩文。
盡管劉娥對封禪之事,持阻撓的態度,但畢竟後宮之言,不足取信。
趙恒的封禪計劃,在王欽若的安排下,已經在悄然地展開了。
天子之功勳,世人皆知。
接下來呢,就需要神降天書,以示天呈祥瑞之兆。
“王愛卿,朕最近時常聽到,各地傳來一些水患,幹旱之兆,隻怕這祥瑞倒是難找了。”
“陛下想要祥瑞談何容易,這曆代帝王,皆是人為製造一些祥瑞來,然後就可以昭告天下了。隻要陛下認定是真的,那就會讓天下確信無疑。”
“王愛卿,咱如果是人為弄出點祥瑞來,隻怕過不了王旦那一關。寇相,朕已經讓他去打理刑部,他在外地,應該對我們弄的神降天書無法過問,就怕王旦會從中作梗。”
“陛下,宰相又不是他王旦才當得下來。實在不行,你完全可以將他換下來,微臣代勞便好。”
趙恒卻並沒有把王旦換下來,王旦在朝中不比寇準,寇準為人忠直,不經意間,就得罪了朝中好些文臣武將。將寇準罷相時,幾乎沒有人站出來替他說啥好話。
王欽若便給趙恒出了一個主意,由趙恒親自出麵,辦了一個宴會,請王旦來赴宴。
宴飲結束的時候,趙恒讓人把事先準備好的一壺酒拿出來,讓王旦帶回去,與家人一起共飲。
王旦拿著那酒壺回去,從裏麵,倒出來的,全是些價值連城的珍珠。他一下子就明白了,陛下如今要做的大事,需要他鼎力支持。
於是,第二天上朝,趙恒像平時一樣上殿視朝,皇城司官員忽然來報:守門卒發現宮城左承天門南角掛著一條兩丈多長的黃帛,上麵隱約有字跡。
趙恒聞報,立即對群臣說,他去年曾做一夢,夢見神人對他說今年正月天降“大中祥符”三篇,想必這黃帛正是天書下降!
群臣立即跪拜稱賀,說是天書降臨,應前往奉迎。趙恒當即率群臣至承天門,焚香跪拜,取回天書。
天書由樞秘院院長陳堯叟啟讀,其上有“趙受命,興於宋,付於恒,居其器,守於正,世七百,九九定”等讖語。
趙恒跪受“天書”,隨後將其藏於金匣。
有了這神降天書,接下來,趙恒要開啟封禪準備,就有了最強有力的依據了。
看到趙恒和那皇城司,守門卒的一番精彩的表演,朝中的大臣們,全都看著宰相王旦。
在大臣們眼裏,啥事都逃不過宰相王旦的那一雙法眼。
可偏偏那王旦得了趙恒親賜的好處,他知道,趙恒不外乎想要粉飾太平,他就得好好配合,演一場大戲。
因而,王旦帶著百官,不但沒有去揭穿那神降天書的鬧劇,反而對此事,推波助瀾,滿朝文武,見宰相都如此,那自然就得見風使舵。
於是乎,那明明就是一份事先準備好的天書,現在經過大家掩耳盜鈴的一番操作,朝野內外,都知道,那是上天降下的祥瑞,而趙氏天下,那是由上天安排的。
“陛下,咱有那些錢,還不如給老百姓,讓他們吃點飽飯。等什麽時候,把這大宋打理好了,老天自然會降福於世間的。”
劉娥說得很委婉,她一直都覺得還是務實些好,弄那些虛頭巴腦的東西,啥意思都沒有。
趙恒本來以為,劉娥會一如既往地支持他。
“愛妃啊,朕封禪泰山,那是要替萬民,向上天祈福。作為一個勤政愛民的君王,能夠心係萬民,此乃天下蒼生之福啊。”
趙恒極力地去售賣封禪帶來的好處。
“陛下,那泰山高大而險峻,陛下勞師動眾而去,又得攀爬那樣高的大山,臣妾很為陛下的身體擔心啊。”
“愛妃這就不必多慮了。你看,朕這身體,還壯實著啊。再說,從泰山腳下,一步步走上去,與車馬勞頓,前往澶州親征相比,簡直是輕得太多了。”
劉娥對封禪加以阻撓,那本來已經很讓趙恒掃興了。
當時,劉娥也不能夠把話挑得太明,心中卻是暗想,朝中什麽渾蛋,居然慫恿陛下做這樣的事情。
城下之盟,趙恒已經是被人啪啪打臉了,如今,居然去弄什麽封禪。
劉娥的才華與學識,並不遜於朝中一般的大臣。她心裏特別清楚,以前封禪的曆代帝王,那都是些可以被後世稱頌的賢德之帝。
但凡封禪者,必是開先河之帝王,開疆拓土,完成了江山社稷的大一統。
如今大宋,北有遼國,西有西夏,南有大理和吐蕃,疆土還如此四分五裂,封者乃祭天,禪乃是封地。
那都是為天下立有大功勳的帝王,才到泰山去,祭封天地。
再說,往往封禪之君,國力強大,威震環宇,以至於天下各地顯現出祥瑞之兆,那才會有帝王祭拜上天,為萬民祈福。
如今,就說趙恒親征澶州,看起來,體現了一代帝王的英雄氣概。
可偏偏在擁有絕對的軍事優勢的情況下,居然去和遼國簽下了那個透著恥辱的澶淵之盟。事情過了好些年,朝野說起那歲幣,說起當時的屈膝投降,都還存有非議。
劉娥分析種種情況,都覺得沒有封禪的條件,而且,真要勉強去封禪,不但不會提升大宋王朝的地位,反而會給人落下笑柄。
趙恒滿心歡喜去和劉娥說起封禪。
劉娥卻是直接給他潑了冷水,趙恒便把受益帶去書房,父子倆切蹉了好一陣子詩詞。
趙恒用很直白的話,給受益講,要多讀書的好處。
其實,對於劉娥不理解他的封禪之舉,他最終歸結到,劉娥女流之輩,頭發長,見識卻是短淺了。
另一點,劉娥雖然腦瓜子靈活,卻是書讀得太少,有很多大道理,她未能夠理解。
因而,趙恒便給受益念了他寫的勸學詩。
其中,最是流傳得久遠的,那大概的意思,便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趙受益已經有些習慣了,隻要他爹在朝中或是在後宮遇上了什麽不開心之事,就會給他講一番大道理,或者是與他講論詩文。
盡管劉娥對封禪之事,持阻撓的態度,但畢竟後宮之言,不足取信。
趙恒的封禪計劃,在王欽若的安排下,已經在悄然地展開了。
天子之功勳,世人皆知。
接下來呢,就需要神降天書,以示天呈祥瑞之兆。
“王愛卿,朕最近時常聽到,各地傳來一些水患,幹旱之兆,隻怕這祥瑞倒是難找了。”
“陛下想要祥瑞談何容易,這曆代帝王,皆是人為製造一些祥瑞來,然後就可以昭告天下了。隻要陛下認定是真的,那就會讓天下確信無疑。”
“王愛卿,咱如果是人為弄出點祥瑞來,隻怕過不了王旦那一關。寇相,朕已經讓他去打理刑部,他在外地,應該對我們弄的神降天書無法過問,就怕王旦會從中作梗。”
“陛下,宰相又不是他王旦才當得下來。實在不行,你完全可以將他換下來,微臣代勞便好。”
趙恒卻並沒有把王旦換下來,王旦在朝中不比寇準,寇準為人忠直,不經意間,就得罪了朝中好些文臣武將。將寇準罷相時,幾乎沒有人站出來替他說啥好話。
王欽若便給趙恒出了一個主意,由趙恒親自出麵,辦了一個宴會,請王旦來赴宴。
宴飲結束的時候,趙恒讓人把事先準備好的一壺酒拿出來,讓王旦帶回去,與家人一起共飲。
王旦拿著那酒壺回去,從裏麵,倒出來的,全是些價值連城的珍珠。他一下子就明白了,陛下如今要做的大事,需要他鼎力支持。
於是,第二天上朝,趙恒像平時一樣上殿視朝,皇城司官員忽然來報:守門卒發現宮城左承天門南角掛著一條兩丈多長的黃帛,上麵隱約有字跡。
趙恒聞報,立即對群臣說,他去年曾做一夢,夢見神人對他說今年正月天降“大中祥符”三篇,想必這黃帛正是天書下降!
群臣立即跪拜稱賀,說是天書降臨,應前往奉迎。趙恒當即率群臣至承天門,焚香跪拜,取回天書。
天書由樞秘院院長陳堯叟啟讀,其上有“趙受命,興於宋,付於恒,居其器,守於正,世七百,九九定”等讖語。
趙恒跪受“天書”,隨後將其藏於金匣。
有了這神降天書,接下來,趙恒要開啟封禪準備,就有了最強有力的依據了。
看到趙恒和那皇城司,守門卒的一番精彩的表演,朝中的大臣們,全都看著宰相王旦。
在大臣們眼裏,啥事都逃不過宰相王旦的那一雙法眼。
可偏偏那王旦得了趙恒親賜的好處,他知道,趙恒不外乎想要粉飾太平,他就得好好配合,演一場大戲。
因而,王旦帶著百官,不但沒有去揭穿那神降天書的鬧劇,反而對此事,推波助瀾,滿朝文武,見宰相都如此,那自然就得見風使舵。
於是乎,那明明就是一份事先準備好的天書,現在經過大家掩耳盜鈴的一番操作,朝野內外,都知道,那是上天降下的祥瑞,而趙氏天下,那是由上天安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