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朝堂。


    趙頊看著那須發皆白的老臣們,也有些才步入朝堂,但也比他的年紀大的官員。


    所有的臣子們,皆跪伏在地上,向他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趙頊很板正地說道,“眾卿平身。”


    那年紀大的得了特赦,便可以坐在前麵的幾把椅子,麵朝著寶座。


    餘下的,都畢恭畢敬地站著。開始當天的朝堂議事。


    當值官照舊宣旨,“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趙頊卻是打破了慣例,先說道,“諸位愛卿,朕有話要先講講。”


    滿朝文武便說道,“陛下請講,臣等洗耳恭聽。”


    “列位愛卿,自朕繼大統以來,那是天天都聽到愛卿們,說起我大宋一片祥和,民富國強,天下太平。”


    趙頊說得極其平靜,他所說的情況,也正好是朝中的大臣們,時常念叨的。


    “我大宋國泰民安,全靠陛下仁德,此乃萬民之福,大宋之幸啊。”


    趙頊瞪大了眼睛,看著朝堂上的大臣們,“諸位愛卿可有飯吃以果腹?家中老小,可有衣穿以蔽體,倉中可有錢糧以度日,可有房舍以避風雨?”


    朝中大臣們已經聽出趙頊的話中有話了,但既然皇帝詢問,他們也不敢不答。


    “陛下,臣等得沐皇恩,皆能做到衣食無憂,錢糧充裕,不光有房舍,還有田宅傳家。如今我大宋各級官員,按職級都能夠獲取,多則數千貫,少則也是百貫,的確是官富民強了。”


    滿朝文武,皆對自己獲得的薪水,極其滿意。


    “諸位愛卿,你們能夠過上優裕的日子,朕心甚慰。可諸位看看,我大宋的封樁庫、邸店、樓店,塌房,都還充裕嗎?”


    滿朝文武的臉色都嚇得慘白。


    “諸位愛卿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天下,都是我趙家的,朕既為九五之尊,坐擁整個天下,可是,諸位愛卿看看,朕現在窮成了啥樣。朕現在,欠著天下兩千多萬啊。”


    趙頊本來是坐著的,卻是一下子站了起來,雙手像是捧著他的欠賬一般。


    朝中的那些大臣們,全都鴉雀無聲,你看著我,我看著你。


    聽到皇上說出這樣的話來,誰站出來,說要把自己的錢拿出來都會成了眾矢之的。


    每一個人,都是按著職級,按照規定,一步步爬到了現在的位置,享受著現在的俸祿。


    範仲淹所執行的慶曆新政,那就是動了大家的利益。


    原本一個官員,在任上如果沒有犯下過錯,原則上,三年時間,就可以得到升遷。


    範仲淹直接把調整的時間,定為了五年。正常的晉級,也改成了按政績,按個人的軍功,才能夠得到相應的薪水。


    那些坐享俸祿,甚至啥事沒幹,卻享受著俸祿的人,直接取消了相關的待遇。隻此一項,就取消了好些吃空餉的。


    趙頊頓時明白了,要想讓朝中的官員們,主動去接受降職降薪,滿朝文武,根本就不可能提出來。


    趙頊又說道,“諸位愛卿,朕翻閱舊案,查知,鹹平年間,我朝裁撤十九萬官員。裁撤後,各官員各司其職,依然能夠政令通達。”


    “陛下,萬不可裁撤官員啊。這事,隻要有人去參與,就很可能會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用以打壓自己的政敵。”


    “是啊,陛下,我大宋朝這些年來,機構日趨完善。成功地避免了個別人的權力集中。陛下,權力若不分散,隻怕會導致國家之亂啊。”


    趙頊才提到裁撤官吏,便有好幾個老臣站出來,雖說不是強烈反對,卻是極不支持。


    就在那天與歐陽修商議後,趙頊就開始翻閱以前的案卷。


    當他看到慶曆新政的時候,眼前一亮,當時的很多舉措,雖然得罪了不少的權貴,可真要是堅持下來,就不至於大宋王朝交到他的手上時,已經入不敷出,負債累累了。


    趙頊從退朝,心上就像是壓了一塊大石板一般。


    他突然明白,為啥父皇會為了大宋,經常憂憤不安,又為啥會在退朝後,大發雷霆。


    那個時候,趙頊簡直是想殺人。


    已經把話說到那份上了,朝堂之上,除了歐陽修各少數的人,人人都隻為著自己打些小算盤。


    趙頊在上朝前,和歐陽修打過招呼,歐陽修是從內心支持重整吏治。


    歐陽修說過,他可以不顧一切,在朝堂上,支持裁撤官員。趙頊卻是明確地給他說了,當年,範仲淹主持慶曆新政,他還沒有肅清吏治,卻是讓別人把他給趕下去了。


    就像發現遞交平戎三策的王韶一樣,趙頊很快又發現了一個很了不起的人物王安石。


    了解王安石,趙頊便是從翻閱舊案中,找到了一份“上仁宗皇帝言事書”,在那個時候,王安石就已經看到了大宋的積貧積弱。


    從變法的政治需要出發,論述了人才陶冶對於政治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並針對當時在人才的培養、選拔、任用等一係列問題上壓抑、浪費、埋沒人才的不合理現象。


    在讀到這一點的時候,趙頊聯係到當前的冗官,大宋的龐大的官僚機構,除了曆年來,大量地科考,還有恩蔭,產生了太多的閑雜官吏。


    在那篇奏章當中,王安石提出當時的很多弊端,並且,對那些弊政,采取怎樣的措施,可以得以解決。


    趙頊看到那有理有據的文章,似乎比看到平戎三策,還要興奮。真恨不得,立即就把王安石從地方,調到汴京來。


    趙頊有些想不明白,這麽重要的一篇奏章,為啥會被擱置起來。


    仁宗朝時,其實朝廷已經需要這樣的改革大家,進行大刀闊斧的一番治理了。


    終於,趙頊聽到王安石將要來京述職,他高興得連覺都沒法睡著,剛躺下,又坐起來,就盼著,天快亮,好在朝堂之上,見到王安石。


    其實,趙曙繼位後,就一心想讓王安石入京就職,但那個時候,王安石母親病故,按大宋的規矩,官員的至親去世,都需要在家丁憂三年。


    趙曙直到駕崩,都無緣見到王安石,趙頊甚至連夜想好了,見到王安石之後,將會在退朝後,兩人需要商談哪些話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淩風獨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淩風獨行並收藏大宋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