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沛


    看了《袁中郎全集校勘記》(2),想到了幾句不關重要的話,是:斷句的難。


    前清時代,一個塾師能夠不查他的秘本,空手點完了“四書”,在鄉下就要算一位大學者,這似乎有些可笑,但是很有道理的。常買舊書的人,有時會遇到一部書,開首加過句讀,夾些破句,中途卻停了筆:他點不下去了。這樣的書,價錢可以比幹淨的本子便宜,但看起來也真教人不舒服。標點古書,印了出來,是起於“文學革命”時候的;用標點古文來試驗學生,我記得好像是同時開始於北京大學,這真是惡作劇,使“莘莘學子”(3)鬧出許多笑話來。這時候,隻好一任那些反對白話,或並不反對白話而兼長古文的學者們講風涼話。然而,學者們也要“技癢”的,有時就自己出手。一出手,可就有些糟了,有幾句點不斷,還有可原,但竟連極平常的句子也點了破句。


    古文本來也常常不容易標點,譬如《孟子》裏有一段,我們大概是這樣讀法的:“有馮婦者,善搏虎,卒為善士。則之野,有眾逐虎。虎負胺,莫之敢攖。望見馮婦,趨而迎之。馮婦攘臂下車,眾皆悅之,其為士者笑之。”但也有人說應該斷為“卒為善,士則之,野有眾逐虎……”的。(4)這“笑”他的“士”,就是先前“則”他的“士”,要不然,“其為士,就太鶻突了。但也很難決定究竟是那一麵對。


    不過倘使是調子有定的詞曲,句子相對的駢文,或並不艱深的明人小品,標點者又是名人學士,還要鬧出一些破句,可未免令人不遭蚊子叮,也要起疙瘩了。嘴裏是白話怎麽壞,古文怎麽好,一動手,對古文就點了破句,而這古文又是他正在竭力表揚的古文。破句,不就是看不懂的分明的標記麽?說好說壞,又從那裏來的?


    標點古文真是一種試金石,隻消幾點幾圈,就把真顏色顯出來了。


    但這事還是不要多談好,再談下去,我怕不久會有更高的議論,說標點是“隨波逐流”的玩意,有損“性靈”,(5)應該排斥的。


    十月二日。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四年十月五日《中華日報·動向》。(2)《袁中郎全集校勘記》載於一九三四年十月二日《中華日報·動向》,署“袁大郎再校”,內容是指摘劉大傑標點、林語堂校閱、時代圖書公司印行的《袁中郎全集》中的斷句錯誤。(3)“莘莘學子”語出晉代潘尼《釋奠頌》:“莘莘胄子,祁祁學生”。


    (4)馮婦搏虎,見《孟子·盡心》。關於這段文字的斷句,宋代劉昌詩《蘆浦筆記·馮婦》中曾有這樣的意見:“《孟子》‘晉人有馮婦者善搏虎卒為善士則之野有眾逐虎’雲雲……至今讀者,以‘卒為善士’為一句,‘則之野’為一句。以餘味其言,則恐合以‘卒為善’為一句,‘士則之’為一句,‘野有眾逐虎’為一句。蓋其有搏虎之勇,而卒能為善,故士以為則;及其不知止,則士以為笑。‘野有眾逐虎’句意亦健,何必謂之野外,而後雲攘臂也。”


    (5)這是對林語堂的諷刺。林在《人間世》第十二期(一九三四年九月)《辜鴻銘特輯·輯者弁言》中,說過:“今日隨波逐流之人太多,這班人才不值得研究”的話。“性靈”,是當時林語堂提倡的一種文學主張。他在《論語》第十五期(一九三三年四月十六日)發表的《論文》一文中說:“文章者,個人性靈之表現。性靈之為物,惟我知之,生我之父母不知,同床之吾妻亦不知。然文學之生命實寄托於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花邊文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魯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魯迅並收藏花邊文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