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朕


    出版界的現狀,期刊多而專書少,使有心人發愁,小品多而大作少,又使有心人發愁。人而有心,真要“日坐愁城”了。


    但是,這情形是由來已久的,現在不過略有變遷,更加顯著而已。


    上海的居民,原就喜歡吃零食。假使留心一聽,則屋外叫賣零食者,總是“實繁有徒”(2)。桂花白糖倫教糕(3),豬油白糖蓮心粥,蝦肉餛飩麵,芝麻香蕉,南洋芒果,西路(暹羅)蜜橘,瓜子大王,還有蜜餞,橄欖,等等。隻要胃口好,可以從早晨直吃到半夜,但胃口不好也不妨,因為這又不比肥魚大肉,分量原是很少的。那功效,據說,是在消閑之中,得養生之益,而且味道好。


    前幾年的出版物,是有“養生之益”的零食,或曰“入門”,或曰“abc”,或曰“概論”,總之是薄薄的一本,隻要化錢數角,費時半點鍾,便能明白一種科學,或全盤文學,或一種外國文。意思就是說,隻要吃一包五香瓜子,便能使這人發榮滋長,抵得吃五年飯。試了幾年,功效不顯,於是很有些灰心了。一試驗,如果有名無實,是往往不免灰心的,例如現在已經很少有人修仙或煉金,而代以洗溫泉和買獎券,便是試驗無效的結果。於是放鬆了“養生”這一麵,偏到“味道好”那一麵去了。自然,零食也還是零食。上海的居民,和零食是死也分拆不開的。


    於是而出現了小品,但也並不是新花樣。當老九章(4)生意興隆的時候,就有過《筆記小說大觀》(5)之流,這是零食一大箱;待到老九章關門之後,自然也跟著成了一小撮。分量少了,為什麽倒弄得鬧鬧嚷嚷,滿城風雨的呢?我想,這是因為在擔子上裝起了篆字的和羅馬字母合璧的年紅電燈(6)的招牌。


    然而,雖然仍舊是零食,上海居民的感應力卻比先前敏捷了,否則又何至於鬧嚷嚷。但這也許正因為神經衰弱的緣故。假使如此,那麽,零食的前途倒是可慮的。


    六月十一日。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四年六月十六日《申報·自由談》。(2)“實繁有徒”語見《尚書·仲虺之誥》,意思是這種人確實不少。


    (3)倫教糕一種廣東式糕點。


    (4)老九章指上海老九章綢緞莊,約在一八六○年間開設。一九三四年二月因綢業衰落,股東退夥,宣告清算結束。後來又曾重新組織開設老九章公記綢緞莊。


    (5)《筆記小說大觀》上海進步書局編印的一套叢書,匯輯自唐代至清代的雜史、筆記而成,共出九輯(包括外集),約六十冊為一輯,最初四輯在一九一八年左右出版,後幾輯於數年後出版。(6)年紅電燈即霓虹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花邊文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魯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魯迅並收藏花邊文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