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危機?”
畢自嚴此話一出,吳予都以為自己是不是出現幻聽了,沒想到這個時代的人也能說出這四個字來。
不過這樣也好,他本就有意減免部分農稅的,但如今畢自嚴開口,倒省的自己再費唇舌了。
“畢愛卿說的不錯,朕確實也了解到一些這方麵的情況,不過既然畢愛卿提了出來,那愛卿覺得應該減免多少合適?”
既然畢自嚴這老東西想出名,別管是有意還是無意,自己都成全他好了。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吳予讓宋應星在他皇莊種下的番薯已經開始第一次收成了,產量方麵自是不必多說,這也是他敢於同意減免農稅的主要原因。
畢自嚴自是不知道吳予心中所想,在聽到對方同意減免農稅後,整個人都興奮了起來。
“既然商稅方麵加征一半,那不如就補貼到農稅這邊來好了,所以臣覺得就由原來的二十稅一,減免到十稅一好了。”
“行吧,難道畢愛卿有如此仁義,那朕便答應愛卿好了!”
眼見畢自嚴說完後又有人要跳出來反對,吳予直接拍板同意,不給那些人反對的機會。
“臣畢自嚴替我大明一萬萬百姓,謝陛下恩典!”
聽到吳予真的同意自己減免一半的要求,畢自嚴當即跪下來磕頭謝恩。
“好了,此次早朝就到這裏吧!”
眼看有些官員又要拿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來煩他,吳予直接宣布退朝。
回到乾清宮後,吳予又吩咐王承恩叫來方正化,他不認為朝堂上那些官員同意後,加征商稅就的政策就能執行下去,那些人必然會想盡一切辦法去破壞。
所以這項政策的最後必然會死很多人才能實施下去,因此他這才打算讓方正化親自領著騰襄四衛去執行,他倒要看看是那些人的嘴硬,還是自己的道刀硬。
是的,自從吳予登基之後,便將兼職東廠三督主的方正化給安排回了禦馬監,並且還讓他執掌騰襄四衛,至於原來的掌印太監汪直,已經被他派到廣州那邊組建海軍去了。
像汪直這樣一個要能力有能力,要實力有實力的太監留在禦馬監簡直是暴殄天物。
他可沒忘記曆史上的汪直可是一個大將之才,不僅手撕韃靼瓦剌,更是將建奴打得上百年抬不起頭。
既然決定要中興大明,那麽組建一支龐大的海軍便必不可少,否則如何從那些紅毛鬼和佛郎機人手中奪回本該屬於自己的領海海域。
剛送走方正化,不曾想又聽到內侍前來稟報,說是徐光啟和畢懋康在殿外求見。
聽到是這兩位火器專家,吳予立馬精神一振,原本他還準備抽個時間去軍器局和兵仗局看看呢,畢竟這都半年過去了,他也很想知道燧發槍和榴彈炮生產了多少,距離真正列裝到整個部隊還要多久。
“宣他們進來!”
很快許畢二人行完禮後,吳予便直接開門見山道:“徐愛卿,畢愛卿,距離上次讓兩位愛卿負責軍器局和兵仗局已經過去半年有餘,朕想知道如今的榴彈炮和燧發槍都各自生產了多少數量。”
徐畢二人此次進宮本就是為了此事而來,所以在聽到吳予詢問後自然不敢隱瞞。
畢懋康率先道:“陛下,您讓臣負責生產的後裝燧發槍,如今已經生產了四千支左右,除了剛開始的前兩個月慢一點之外,如今每個月大致能生產八百支左右。”
“四千支,這麽少?”
聽到半年時間才生產了四千支左右,吳予有些不敢置信,要知道哪怕是在嘉靖時期的,一年就能生產一萬支火銃以上,怎麽這都過去一百年了,反而生產速度還慢下來了?
看見自家陛下一臉吃驚的表情,畢懋康自然明白對方的意思,於是解釋道:“陛下,非是如今的生產力不及那時候,實在是這槍管的膛線不好製作,再加上槍杆的質量也有嚴格的要求,這樣一來速度就更慢了。
幾乎是每製作一杆,就會有兩到三杆的質量不達標,然後隻能回爐重造,哪怕是臣已經增加了這道工序的人數,但生產速度還是提不了多少,另外煤炭的存量也有些跟不上消耗。”
好吧,畢懋康的話吳予算是聽明白了,和以往火繩槍的滑膛槍杆對比,這線膛槍杆的製作工藝可要困難多了。
而以如今大明的官工業水平,想要製造這種高難度的槍杆隻能要完全依靠手動,再加上為了防止出現炸膛的情況,每一根槍杆都有嚴格的要求,所以這一來二去就是想快也快不了。
“徐愛卿這邊呢?”
知道了燧發槍遇到的困難,吳予又看向了徐光啟。
“陛下,臣這邊倒是沒什麽問題,如今已經生產了八十門火炮,按陛下的吩咐一共分為水陸兩種,隨時都能投入使用,就是煤炭的問題也與畢大人一樣。”
聽到已經生產了八十門榴彈炮後吳予肯定的點了點頭。
確實,相較於燧發槍的線膛來說,榴彈炮的滑膛炮管可要容易多了。
不過既然他也遇到了煤炭的問題,那就不能不解決了,而解決方案他也已經想好了。
如果吳予沒記錯的話,在北京的外的西山上,也就是曆史上崇禎自掛東南枝的那個地方,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煤礦,而且距離也近,所以沒有什麽地方比開采西山更適合了。
“煤炭的問題朕自會解決,至於畢愛卿這邊的問題,可以試著多招一些百姓進去,不一定非要匠人才行。
反正隻需要負責其中一道工序,因此倒也不需要擔心他們學不會,總而言之必須要盡最大可能將燧發槍的年產量達到一萬五以上,另外獎賞製度方麵也要堅定落實,朝廷不能讓那些賣力幹活的工人們寒了心。”
一想到兩年後的己巳之變,吳予就不由得有些急切起來,這一戰可以說是決定國運的一戰,不論如何都要打贏,否則中興大明什麽的都隻是一紙空談。
畢自嚴此話一出,吳予都以為自己是不是出現幻聽了,沒想到這個時代的人也能說出這四個字來。
不過這樣也好,他本就有意減免部分農稅的,但如今畢自嚴開口,倒省的自己再費唇舌了。
“畢愛卿說的不錯,朕確實也了解到一些這方麵的情況,不過既然畢愛卿提了出來,那愛卿覺得應該減免多少合適?”
既然畢自嚴這老東西想出名,別管是有意還是無意,自己都成全他好了。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吳予讓宋應星在他皇莊種下的番薯已經開始第一次收成了,產量方麵自是不必多說,這也是他敢於同意減免農稅的主要原因。
畢自嚴自是不知道吳予心中所想,在聽到對方同意減免農稅後,整個人都興奮了起來。
“既然商稅方麵加征一半,那不如就補貼到農稅這邊來好了,所以臣覺得就由原來的二十稅一,減免到十稅一好了。”
“行吧,難道畢愛卿有如此仁義,那朕便答應愛卿好了!”
眼見畢自嚴說完後又有人要跳出來反對,吳予直接拍板同意,不給那些人反對的機會。
“臣畢自嚴替我大明一萬萬百姓,謝陛下恩典!”
聽到吳予真的同意自己減免一半的要求,畢自嚴當即跪下來磕頭謝恩。
“好了,此次早朝就到這裏吧!”
眼看有些官員又要拿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來煩他,吳予直接宣布退朝。
回到乾清宮後,吳予又吩咐王承恩叫來方正化,他不認為朝堂上那些官員同意後,加征商稅就的政策就能執行下去,那些人必然會想盡一切辦法去破壞。
所以這項政策的最後必然會死很多人才能實施下去,因此他這才打算讓方正化親自領著騰襄四衛去執行,他倒要看看是那些人的嘴硬,還是自己的道刀硬。
是的,自從吳予登基之後,便將兼職東廠三督主的方正化給安排回了禦馬監,並且還讓他執掌騰襄四衛,至於原來的掌印太監汪直,已經被他派到廣州那邊組建海軍去了。
像汪直這樣一個要能力有能力,要實力有實力的太監留在禦馬監簡直是暴殄天物。
他可沒忘記曆史上的汪直可是一個大將之才,不僅手撕韃靼瓦剌,更是將建奴打得上百年抬不起頭。
既然決定要中興大明,那麽組建一支龐大的海軍便必不可少,否則如何從那些紅毛鬼和佛郎機人手中奪回本該屬於自己的領海海域。
剛送走方正化,不曾想又聽到內侍前來稟報,說是徐光啟和畢懋康在殿外求見。
聽到是這兩位火器專家,吳予立馬精神一振,原本他還準備抽個時間去軍器局和兵仗局看看呢,畢竟這都半年過去了,他也很想知道燧發槍和榴彈炮生產了多少,距離真正列裝到整個部隊還要多久。
“宣他們進來!”
很快許畢二人行完禮後,吳予便直接開門見山道:“徐愛卿,畢愛卿,距離上次讓兩位愛卿負責軍器局和兵仗局已經過去半年有餘,朕想知道如今的榴彈炮和燧發槍都各自生產了多少數量。”
徐畢二人此次進宮本就是為了此事而來,所以在聽到吳予詢問後自然不敢隱瞞。
畢懋康率先道:“陛下,您讓臣負責生產的後裝燧發槍,如今已經生產了四千支左右,除了剛開始的前兩個月慢一點之外,如今每個月大致能生產八百支左右。”
“四千支,這麽少?”
聽到半年時間才生產了四千支左右,吳予有些不敢置信,要知道哪怕是在嘉靖時期的,一年就能生產一萬支火銃以上,怎麽這都過去一百年了,反而生產速度還慢下來了?
看見自家陛下一臉吃驚的表情,畢懋康自然明白對方的意思,於是解釋道:“陛下,非是如今的生產力不及那時候,實在是這槍管的膛線不好製作,再加上槍杆的質量也有嚴格的要求,這樣一來速度就更慢了。
幾乎是每製作一杆,就會有兩到三杆的質量不達標,然後隻能回爐重造,哪怕是臣已經增加了這道工序的人數,但生產速度還是提不了多少,另外煤炭的存量也有些跟不上消耗。”
好吧,畢懋康的話吳予算是聽明白了,和以往火繩槍的滑膛槍杆對比,這線膛槍杆的製作工藝可要困難多了。
而以如今大明的官工業水平,想要製造這種高難度的槍杆隻能要完全依靠手動,再加上為了防止出現炸膛的情況,每一根槍杆都有嚴格的要求,所以這一來二去就是想快也快不了。
“徐愛卿這邊呢?”
知道了燧發槍遇到的困難,吳予又看向了徐光啟。
“陛下,臣這邊倒是沒什麽問題,如今已經生產了八十門火炮,按陛下的吩咐一共分為水陸兩種,隨時都能投入使用,就是煤炭的問題也與畢大人一樣。”
聽到已經生產了八十門榴彈炮後吳予肯定的點了點頭。
確實,相較於燧發槍的線膛來說,榴彈炮的滑膛炮管可要容易多了。
不過既然他也遇到了煤炭的問題,那就不能不解決了,而解決方案他也已經想好了。
如果吳予沒記錯的話,在北京的外的西山上,也就是曆史上崇禎自掛東南枝的那個地方,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煤礦,而且距離也近,所以沒有什麽地方比開采西山更適合了。
“煤炭的問題朕自會解決,至於畢愛卿這邊的問題,可以試著多招一些百姓進去,不一定非要匠人才行。
反正隻需要負責其中一道工序,因此倒也不需要擔心他們學不會,總而言之必須要盡最大可能將燧發槍的年產量達到一萬五以上,另外獎賞製度方麵也要堅定落實,朝廷不能讓那些賣力幹活的工人們寒了心。”
一想到兩年後的己巳之變,吳予就不由得有些急切起來,這一戰可以說是決定國運的一戰,不論如何都要打贏,否則中興大明什麽的都隻是一紙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