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臘本以為徐玄生,給義軍配製精良甲胄和刀槍,一定會安排他們與金兵硬剛,或許也有意消磨掉義軍的實力。
而事實上,徐玄生僅要求義軍花三天時間,攀上長門峽左側的山崖,伐木搬石,僅作為伏擊部隊,可謂是毫無風險。
由於嶽王爺和宗澤兩部人馬,死死堵住了長門峽的北麵出口,
徐玄生領兩萬人馬,擺開在長門峽南麵,以上百門野戰炮和三千弓弩手,死死封住出路,
長門峽內,即使遊過裏河,也攀不上刀削般的石崖,而官路這邊的高山,雖然勉強可以上去,但上麵是準備多時,全副武裝的數萬方臘義軍。
長門峽伏擊戰,殺傷金兵最多的不是嶽王爺與徐玄生的泰安軍,而是居高淩下的方臘軍,絕大部分的金兵,都是被他們的亂石滾木所殺傷,而他們自己僅有十幾人的傷亡,還是自己不小心,用力過猛,摔下山去的。
完顏宗弼在一輪野戰炮的炮擊之後,屍骨無存,大多的金兵將領都在強行突圍中被射殺,待得領兵的高級將領死傷殆盡,絕望的金兵約有三萬多人,選擇了投降。
除了極少數的金兵,借裏河中的浮屍,從水裏逃出生天外,無一人闖出長門峽,此戰可謂空前絕後,是宋金交戰以來,最大的大捷!
三萬多人的金人俘虜,讓嶽王爺等一眾宋朝將領,瞧著頭都大了,
這可是一群危險品啊!
直接殺俘肯定不行!
吳起殺俘,自刎而亡!
誰都不願損這功德!
可三萬人僅僅就一個吃喝問題,都是一個極大的負擔,同時還要至少五千以上的士卒看守。一個差錯,就是萬劫不複!
但徐玄生卻是早有預謀,自己地盤上,招遠縣的金礦和高唐縣的鐵礦,正需要招募人手去開采,有這不要工錢的三萬金人,正好讓他們做工贖罪。
同時,在金人內挑選管理者,以金人管理金人的方式,瓦解他們的意誌,又允諾采礦五年後的金人,可以自由,大宋官府給予戶籍,可以分田地,娶漢人妻,正式為漢民。
並且有願意為大宋軍方效力的,即刻可以成立一軍歸義軍,享受大宋禁軍同等待遇!
金兵不是人人都是貴族,絕大多數士卒,一樣是貧苦百姓人家,大部分也都是強征入伍的,裏麵甚至有三分之一,本就是漢家淪陷的百姓。
這幾番操作下來,三萬多金兵俘虜就拆解開來,一隊隊都老老實實,極個別鼓動鬧事的,自然斬首示眾。
泰安軍和義軍休整三天之後,徐玄生正要分派各軍,回援東京。
忽有探馬來報,東京汴梁已於昨日午時,被完顏宗望攻破西門,殺入京都了。
徐玄生與眾將盡皆大驚失色,長門峽大捷一下變得毫無意義。
雖然早有探馬來報,完顏宗望的大軍早在三日之前,渡過汜水,就過了鄭州,逼近東京。
但東京有禁軍八軍,青壯百姓二十萬,一萬餘皇宮宿衛,以如此雄厚的城防兵力,
就算給完顏宗望的十萬人馬,裝上翅膀飛進城來,也未成能打攻東京。
這算怎麽回事?
曆史上的靖康之恥,終於還是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此時,無法想象東京汴梁城中,正在發生著什麽樣的慘狀。
徐玄生默默看著一張簡單的地圖,心裏想著,還能幹點什麽?還能怎樣彌補?
完顏宗弼的東路軍覆滅的消息,很快就會傳到東京城裏完顏宗望耳中。
完顏宗望現在成了深入大宋境內的孤軍,大宋各路禁軍奉詔勤王,估計都已陸續趕往東京。
完顏宗望必然不敢在東京久留,搜刮完趙佶的皇宮後,一定會挾裹二帝皇室及文武百官北上,這些人可是完顏宗望潑天的功勞與富貴。
因為完顏宗弼東路軍覆滅,完顏宗望隻能選擇沿自己的原路返回,
徐玄生心想,東京已經淪陷,回援毫無用處,隻能在完顏宗望的回歸路上,將大宋二帝及皇室宮娥文武大臣搶回來,可還算能為大宋保留一絲絲臉麵!
徐玄生默默計算著洨州到孟州,以及到澤州的路程,兩地都在五六百裏左右,以自己的行軍能力,步兵可能需要十到十二天左右,馬軍可能需要三四天。
如果完顏宗望聞訊警覺,明天立刻返程,以東京過鄭州到汜水,僅三百餘裏,但以他龐大的軍隊,以及所載的俘獲人員及財物,速度應該不會太快,三百餘裏,沒有五六天肯定走不下來,同時,要想十萬多人渡過汜水,沒有一兩天時間是過不了!
徐玄生算下來,自己應該至少有六天的行軍時間,
如果將自己泰安軍的騎兵一萬餘人,方臘軍五千餘,宗澤軍二千餘,加上大敗完顏宗弼所獲的戰馬,近萬匹,馬馬虎虎可以組織成一支三萬人的騎兵機動部隊,
六日內,三萬人趕到汜水北岸,然後以逸待勞,設伏攻去剛剛渡河而來的完顏宗望大軍,勝算是沒有多大問題。
但問題是南岸的看押宋人的金軍怎麽辦?
萬一狗急跳牆,盡殺人質而逃,自己不就白忙乎一場嗎?
徐玄生思慮再三,做出如下部署,徐玄生自率各部騎兵約三萬人,真插孟州附近,在汜水南岸伺機設伏。
方臘軍在洨州溈水迅速征調船隻,出溈水,沿黃河逆水而上,到時肯定有奪船而逃的金兵,在水麵上予以擊殺,方臘軍本是江南人,幾乎人人識得水性,這一任務,非他莫屬。
嶽王爺挑選泰安軍中精銳步軍二萬,帶七日口糧,輕裝趕往鄭州,以防金兵渡河失利,回奪鄭州固守,
忠義軍關勝領一萬人,押送三萬餘金人俘虜先回山東東平府。
最後,徐玄生向老將宗澤拱拱手,
“宗大人,東京淪陷,雖金人必然回撤,但東京還有數十萬百姓,如果無人迅速接防,恐有宵小之輩不法之徒,趁機生亂,大肆破壞,甚至別有用心之人覬覦,另生事端。
還請您老領本部人馬,以及我泰安軍四萬餘,歸您統一指揮,迅速回轉東京,接管京都,維護治安!
若有別路勤王之師,到達東京,一律不予入城,可令趕赴孟州附近,圍殲金兵。”
宗澤是大宋宿將,年邁五十,對大宋忠心耿耿,心性沉穩,指揮有度,是個不錯的將才。
他雖也是一軍節度使,但比起徐玄生四路安撫使和宣政使,卻是低了兩級。
而且長門峽一戰,宗澤對徐玄生的指揮能力,甚是佩服,何況人家兵馬十幾萬,是自己的十倍,自己聽徐玄生調遣,也理所應當,何況徐玄生的安排,並無不當!
“大人客氣了,卑職遵命!定不負所托!”
而事實上,徐玄生僅要求義軍花三天時間,攀上長門峽左側的山崖,伐木搬石,僅作為伏擊部隊,可謂是毫無風險。
由於嶽王爺和宗澤兩部人馬,死死堵住了長門峽的北麵出口,
徐玄生領兩萬人馬,擺開在長門峽南麵,以上百門野戰炮和三千弓弩手,死死封住出路,
長門峽內,即使遊過裏河,也攀不上刀削般的石崖,而官路這邊的高山,雖然勉強可以上去,但上麵是準備多時,全副武裝的數萬方臘義軍。
長門峽伏擊戰,殺傷金兵最多的不是嶽王爺與徐玄生的泰安軍,而是居高淩下的方臘軍,絕大部分的金兵,都是被他們的亂石滾木所殺傷,而他們自己僅有十幾人的傷亡,還是自己不小心,用力過猛,摔下山去的。
完顏宗弼在一輪野戰炮的炮擊之後,屍骨無存,大多的金兵將領都在強行突圍中被射殺,待得領兵的高級將領死傷殆盡,絕望的金兵約有三萬多人,選擇了投降。
除了極少數的金兵,借裏河中的浮屍,從水裏逃出生天外,無一人闖出長門峽,此戰可謂空前絕後,是宋金交戰以來,最大的大捷!
三萬多人的金人俘虜,讓嶽王爺等一眾宋朝將領,瞧著頭都大了,
這可是一群危險品啊!
直接殺俘肯定不行!
吳起殺俘,自刎而亡!
誰都不願損這功德!
可三萬人僅僅就一個吃喝問題,都是一個極大的負擔,同時還要至少五千以上的士卒看守。一個差錯,就是萬劫不複!
但徐玄生卻是早有預謀,自己地盤上,招遠縣的金礦和高唐縣的鐵礦,正需要招募人手去開采,有這不要工錢的三萬金人,正好讓他們做工贖罪。
同時,在金人內挑選管理者,以金人管理金人的方式,瓦解他們的意誌,又允諾采礦五年後的金人,可以自由,大宋官府給予戶籍,可以分田地,娶漢人妻,正式為漢民。
並且有願意為大宋軍方效力的,即刻可以成立一軍歸義軍,享受大宋禁軍同等待遇!
金兵不是人人都是貴族,絕大多數士卒,一樣是貧苦百姓人家,大部分也都是強征入伍的,裏麵甚至有三分之一,本就是漢家淪陷的百姓。
這幾番操作下來,三萬多金兵俘虜就拆解開來,一隊隊都老老實實,極個別鼓動鬧事的,自然斬首示眾。
泰安軍和義軍休整三天之後,徐玄生正要分派各軍,回援東京。
忽有探馬來報,東京汴梁已於昨日午時,被完顏宗望攻破西門,殺入京都了。
徐玄生與眾將盡皆大驚失色,長門峽大捷一下變得毫無意義。
雖然早有探馬來報,完顏宗望的大軍早在三日之前,渡過汜水,就過了鄭州,逼近東京。
但東京有禁軍八軍,青壯百姓二十萬,一萬餘皇宮宿衛,以如此雄厚的城防兵力,
就算給完顏宗望的十萬人馬,裝上翅膀飛進城來,也未成能打攻東京。
這算怎麽回事?
曆史上的靖康之恥,終於還是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此時,無法想象東京汴梁城中,正在發生著什麽樣的慘狀。
徐玄生默默看著一張簡單的地圖,心裏想著,還能幹點什麽?還能怎樣彌補?
完顏宗弼的東路軍覆滅的消息,很快就會傳到東京城裏完顏宗望耳中。
完顏宗望現在成了深入大宋境內的孤軍,大宋各路禁軍奉詔勤王,估計都已陸續趕往東京。
完顏宗望必然不敢在東京久留,搜刮完趙佶的皇宮後,一定會挾裹二帝皇室及文武百官北上,這些人可是完顏宗望潑天的功勞與富貴。
因為完顏宗弼東路軍覆滅,完顏宗望隻能選擇沿自己的原路返回,
徐玄生心想,東京已經淪陷,回援毫無用處,隻能在完顏宗望的回歸路上,將大宋二帝及皇室宮娥文武大臣搶回來,可還算能為大宋保留一絲絲臉麵!
徐玄生默默計算著洨州到孟州,以及到澤州的路程,兩地都在五六百裏左右,以自己的行軍能力,步兵可能需要十到十二天左右,馬軍可能需要三四天。
如果完顏宗望聞訊警覺,明天立刻返程,以東京過鄭州到汜水,僅三百餘裏,但以他龐大的軍隊,以及所載的俘獲人員及財物,速度應該不會太快,三百餘裏,沒有五六天肯定走不下來,同時,要想十萬多人渡過汜水,沒有一兩天時間是過不了!
徐玄生算下來,自己應該至少有六天的行軍時間,
如果將自己泰安軍的騎兵一萬餘人,方臘軍五千餘,宗澤軍二千餘,加上大敗完顏宗弼所獲的戰馬,近萬匹,馬馬虎虎可以組織成一支三萬人的騎兵機動部隊,
六日內,三萬人趕到汜水北岸,然後以逸待勞,設伏攻去剛剛渡河而來的完顏宗望大軍,勝算是沒有多大問題。
但問題是南岸的看押宋人的金軍怎麽辦?
萬一狗急跳牆,盡殺人質而逃,自己不就白忙乎一場嗎?
徐玄生思慮再三,做出如下部署,徐玄生自率各部騎兵約三萬人,真插孟州附近,在汜水南岸伺機設伏。
方臘軍在洨州溈水迅速征調船隻,出溈水,沿黃河逆水而上,到時肯定有奪船而逃的金兵,在水麵上予以擊殺,方臘軍本是江南人,幾乎人人識得水性,這一任務,非他莫屬。
嶽王爺挑選泰安軍中精銳步軍二萬,帶七日口糧,輕裝趕往鄭州,以防金兵渡河失利,回奪鄭州固守,
忠義軍關勝領一萬人,押送三萬餘金人俘虜先回山東東平府。
最後,徐玄生向老將宗澤拱拱手,
“宗大人,東京淪陷,雖金人必然回撤,但東京還有數十萬百姓,如果無人迅速接防,恐有宵小之輩不法之徒,趁機生亂,大肆破壞,甚至別有用心之人覬覦,另生事端。
還請您老領本部人馬,以及我泰安軍四萬餘,歸您統一指揮,迅速回轉東京,接管京都,維護治安!
若有別路勤王之師,到達東京,一律不予入城,可令趕赴孟州附近,圍殲金兵。”
宗澤是大宋宿將,年邁五十,對大宋忠心耿耿,心性沉穩,指揮有度,是個不錯的將才。
他雖也是一軍節度使,但比起徐玄生四路安撫使和宣政使,卻是低了兩級。
而且長門峽一戰,宗澤對徐玄生的指揮能力,甚是佩服,何況人家兵馬十幾萬,是自己的十倍,自己聽徐玄生調遣,也理所應當,何況徐玄生的安排,並無不當!
“大人客氣了,卑職遵命!定不負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