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淩語
轉眼已是八月十四,景陽城地處塞北,雖不至於胡天八月即飛雪,但已經是草木泛黃,城中處處搗衣聲。
謝清明回到家已是傍晚,謝家主母正在正堂對一眾姨娘訓話,謝清明正趕上,也便向母親問了個安。
謝家的這位大夫人就是謝清明的親生母親,書香世家的千金,要模樣有模樣,要手段有手段,嫁到謝家以後把全府上下打理得井然有序。於人於己,謝家主母的都是一律的嚴苛,家中的姨娘以及一眾小輩晨昏定省是一日都不可少的。
哪怕是小兒子,這塊心尖肉,也不能例外。
“又出去晃蕩了一日,你父兄皆忙於生意,你也要到弱冠之年了,該為父兄分憂了。”謝家主母嘴上有著嗔怒,眼角眉梢卻含著笑意。
這時偏有個自討沒趣的五姨娘要從旁應和,“是呀,三少爺也要多做些正事,夫人才不為你操心啊哈哈哈。”
這三聲笑甚是幹癟,也沒一人敢跟著一起笑。這世上有個永遠堪不破的道理,那就是我可以隨意打罵我的孩子,但決不許別人說他一個“不”字。
謝清明是個從小讀詩書明事理的人,孝悌之心不敢忘,可終究對於自己的這位母親,有著說不出來的疏遠。盡管說不出母親有什麽做得不對,甚至有時捫心自問自己的這份疏遠是不是不忠不孝,可他依舊對這個生養自己的女人親昵不起來。
或者說,他這份親人之間毫無戒備的依戀與親昵,都給了一個人,那就是他的二姐謝淩語。
自她走後,謝清明愈發地禮貌客氣了,卻愈發地不近人情。
六姨娘見主母不經意地皺了眉,也怕這尷尬化為一場實質的訓斥,趕緊抖機靈打個圓場,“老爺臨去蘇州前和我提起過,想給三少爺物色一門好親事,夫人可曾留意過哪家姑娘?”
謝家大夫人歎道,“合適的人家都沒有年齡相當的女孩子,那些小家小戶的,怕也是上不了台麵的。”
“上次裘家不是來問過麽?夫人怎麽回的?”
謝清明原本最是討厭這些婦人扯舌濫嚼,可一聽到裘家,便想起那日送回裘府的紅衣小姑娘,隱約記得她長得一雙格外靈動的大眼睛,便揚了揚眉毛,不動聲色地仔細聽起這群女人的談話來。
“裘家不是隻有兩個兒子麽?怎麽冒出了個大小姐?”二姨娘不解地問道。
“不是親生的,是收養的,好像十四歲才到裘府來。”
“喲,那生得俊不俊啊?”
女人們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謝家主母的臉色愈發難看,實在忍無可忍,重重地咳了兩下,堂屋裏登時鴉雀無聲。
“我謝家曆來家風嚴謹,那丫頭既不是裘家嫡出,便算是來曆不明,品德學識就不能保證,日後如何持家?娶妻當娶賢,你們以為是納個妾,還要看長得俊不俊?”
主母這一番話,像一把冷刀子,堪堪扇了在場每個女人一記響亮的耳光。謝清明看慣了母親這副清高自傲的模樣,多少是有些微詞的,但今日他另有心事,也便沒放在心上。
他神遊萬裏,心想那姑娘原來是裘家收養來的,難怪不識得幾個字,但骨子裏的古靈精怪的也是那些大家閨秀都沒有的,著實是個有趣的妙人。
如此一想,竟有一種隱隱期冀,還會再見麵吧。
“母親若沒什麽事,兒子就先回去看書了。”
謝家主母吧嗒了一下嘴,但也沒說出什麽話來,良久擺了下下手,示意他下去吧。
一個做母親的,疏遠至此,多少是有些失望的。
謝清明一邊神遊太虛,一邊習慣性地走回書房,一撩門簾,撲麵而來的熱氣熏得謝清明頭暈腦脹,還沒等他開口,闌倌一把將熱好的湯婆子墊上帕子,塞進了謝清明的手裏。
惹得謝清明一惱,“我又不是個嬌滴滴的大小姐,哪有這麽怕冷?”
“夫人白日裏來過,說你這書房太冷,我們這些下人伺候得不用心。少爺,您可要留意了,千萬別著涼,要不我們這身皮子可就要遭罪嘍。”
闌倌是謝清明十四歲時候從戲班子買回來的小廝。他隨父兄去給城西的老主顧賀壽時,正撞見戲班班主在毆打一個骨瘦如柴的孩子,便少年意氣地偏要救了這孩子,花重金買了回來給自己作伴。
回來一聊才發現二人同年,隻是那孩子因為長期營養不良,所以沒長起來個頭,看起來小了不少。
縱使二人出身一個在九天,一個在泥淖,卻有著聊不完的話題。謝清明說,“如今你進了謝府,便和前塵往事揮手道別了,今後你就叫星闌吧,群星隱匿闌幹之時,便是拂曉日出時分,你的人生,自此迎來新的日出。”
如此星闌成了謝家小公子的貼身小廝,全府上下都叫他一聲“闌倌”。
這事惹得大夫人動了好大一陣子肝火,倒是謝家老爺覺得這瀾倌能說會道又有趣得緊,便求情留了下來。
“趕緊把那些火盆抬出去,我沒那麽嬌貴。這一冷一熱的,反倒容易著涼。”
謝清明自小便不喜歡穿厚的衣裳,更不喜歡烤火,他總覺得人在溫暖過頭的環境裏,腦子就不清醒,讀書想事情的能力也就減弱了。可偏偏作為大夫人的小兒子,全家上下誰也不敢懈怠,時時刻刻提醒著“三公子要多加衣裳”。
唯獨二姐最能懂他的心,總偷偷把窗子開個縫給清明透點新鮮空氣。
那是個溫婉好性情的女子,雖是府裏的二小姐,卻老奴小婢都敢踩上一腳的。可偏偏謝清明知道,這嬌弱的身子裏困著一個敢與日月爭高下的桀驁靈魂。
可惜世事總無常,謝清明十六歲那年,二姐便一場急病香消玉殞了,草草出了殯,草草埋了。和父兄去江南看貨的謝清明沒來得及見她最後一麵,待他匆匆而歸,就隻剩下一個簡陋的荒塚獨立於天地間了。
每每想及於此,謝清明心頭都說不出來的酸澀,這世上唯有一人知他懂他護他寵他,他卻無力護她一世周全。
“我今日又去找當年診病的郎中了,我總覺得他神色有些蹊蹺,可無論如何盤問,都不隻說記不得了。”火盆被撤出去之後屋裏的溫度逐漸降了下來,方才壓抑得無法呼吸的感覺慢慢消失,謝清明的思路也漸漸清晰。
“公子還在查當年事?闌倌多嘴,還是勸公子一句,如果木已成舟,還是別再深究了。知道多了終究……傷了骨肉情分。”
這車軲轆話謝清明已經聽了不下百次了,也懶得理闌倌。一個沒讀過書的小廝都懂的道理,他能不懂麽,可偏偏他性子裏的執拗讓他不肯就這麽罷休。
世間哪來那麽多的巧合,能讓二姐和她僅有的一個丫鬟同時得了急病去了呢?死後好歹也要停屍七天的,怎麽能草草就埋了呢?
想到這,便不過腦子地說道,“我想哪日把棺材打開,找人給二姐驗驗屍。”
闌倌被嚇得一個激靈,雞皮疙瘩起了一身,趕緊用手摸了摸謝清明的額頭,“少爺,您這沒發燒怎麽還說胡話呢?”說罷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也是,少爺您錦衣玉食沒受過苦,怕是沒見過死人。莫說這死了三年多了,要是夏日裏,死了三天就爛得沒人樣了。”
謝家人從上到下,都帶著一股子恃才放曠的傲氣勁,謝清明從小飽讀詩書,又習得一身好武藝,是小輩中難得的佼佼者,自然心氣就更高些,常常自認為血脈裏留著鹹陽遊俠的豪邁。
如今被小廝嘲笑沒見識,不免心底生出一股無名邪火來。
可這邪火終是按住未發,一來他不願失了偏偏君子的端方風度,二來要真發了火便是露了怯,畢竟闌倌說得沒錯,謝清明從來都沒見過一個死人。
如此隻能把這點萌發的小邪念生生按了回去,待日後時機成熟再從長計議吧。
一陣冷風忽地卷著秋日最後一點花香直灌著謝清明的領口而來,饒是他素來喜歡冷清,也太凜冽了些。一抬頭,看見門簾子被撩開了,一個侍女躡手躡腳地不知該進還是不改進,終究沒敢抬頭看。
“府上已經這般沒有規矩了麽?”闌倌正欲嗬斥,被清明攔了下來,他素來知道母親治家嚴苛,生怕哪個丫鬟做出勾搭主子的事情來,伺候清明的便是一眾小廝和幾個上了年紀的婆婆。哪個丫鬟要不知輕重地敢和幾位少爺搭上幾句閑話,皮肉便要受些苦了。
這也導致清明很少和女孩子說話,不自覺間也生出了母親的那般嚴肅刻板來。
“有什麽事就說吧,說完就回去。”
“主母叫我送來兩份禮物,是給城西的柳、王兩家老主顧的中秋禮。主母說早些時候忘了,明兒就是中秋日了,再不送去失了禮數,便讓公子帶著小廝跑一趟。”
丫鬟把禮盒送到闌倌手裏,便匆匆告退了。謝清明在屋裏冷眼瞧著,心底便自嘲了起來,“我該不會是什麽洪水猛獸吧。”
二人也不廢話,提了盒子便離府辦事去,臨走時候闌倌想給少爺披件鬥篷,被清明拒絕了。如此自己穿得太厚就顯得矯情了,便也單薄衣衫跟了過去,瘦小的身軀凍得直打寒顫。
正值八月十四,各家送禮的人都多,誰家都是客套地斟一杯茶,但客人多半都是留下禮物便離開了。如此一來,這差事都也容易,省得了許多繁文縟節和客套說辭,謝清明也樂得清閑。
秋夜涼如水,是謝清明一貫喜歡的清爽,借著月已近圓滿的景致,他決定在外麵溜達一會再回府。闌倌跟在身後,心底叫苦連篇,卻沒發一言。
其實公子是個極好性子的人,他要說冷,公子斷然不會讓他跟著的。可他偏不想說,掃了公子的興致不說,自己也丟了一次與公子一同散步的機會。
闌倌幾乎不識得幾個字,還都是公子教的。可他原在戲班子總聽些戲文,也知道“投之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的道理。闌倌一方麵知道自己隻是個小人物沒什麽可報答的唯有赴湯蹈火,一方麵又希望公子一輩子都順順遂遂根本不需要他赴湯蹈火。
如此一來,能默默陪著公子受凍,竟生出一股共赴國難的豪邁氣概來。
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公子竟然領著他溜達到了裘府後宅那條街上,遠遠地見那府門口兩個女子正嘀咕著什麽,闌倌趕緊瞥了一眼公子,果然公子眉頭緊皺,闌倌也跟著揪起心來。
那兩個女子裏有一人一身紅袍,妖豔而詭異,闌倌一眼就看出那是一個叫水正教的組織穿的衣服。當年二小姐的母親,阮姨娘便是信了這邪教,撇下隻有八歲的二小姐便一走了之了,自此音信全無,二小姐便無依無靠地在府裏受盡了白眼欺淩。
公子,最憎惡的,便是這邪教。
闌倌正出神,發現公子的腳步已經加快,他趕緊在後麵追了上去,及時拽住了氣勢洶洶的謝清明,搖搖頭,示意他不要惹事。
這時,隻聽那稍矮些的少女道,“阮姐姐她近來如何?”
紅衣女子冷冷道,“我隻負責聖人交代的事,其餘一概不管。她或許身歸洪荒大澤了,或許負責其他工作了,你不要多打探。”
少女低眉順眼道,“我也隻是關心一下,那便明晚亥時河畔集會上見。”
紅衣女子又囑咐一句,“別忘了轉告三姨娘,明日該動手了。”
清明闌倌二人躲在暗處,一直等紅衣女子走遠,等少女鎖了大門,才滿腹心事地往家走去。
闌倌也不知是幻覺還是什麽,隻覺得萬年好性子的公子第一次指甲都摳進肉裏了還渾然不知,隻是低聲暗罵了一句:“你這個騙子。”
作者有話要說: 求收藏,求收藏,求收藏……
第19章 獻祭
謝清明一夜都睡得昏昏沉沉,起來時發現已經落枕了,便又是一股無名心火竄了上來。半晌他才苦笑,這是怎麽了,被一個路邊偶遇兩次的女孩子氣到夜不能寐,也真是沒什麽出息了。
一整天謝清明都沒什麽精神頭,昨晚裘府後宅門口那兩個女子的身影像鬼魅一般一直逡巡在他的腦海裏。隱約記得昨日那姑娘說今晚亥時,在河畔有集會。
他天人交戰了好一會,才說服自己不要管那閑事,畢竟阮娘娘走了有些年頭了,二姐也香消玉殞多時,如今再計較起來,沒什麽太大意義。
阮娘娘也就是二姨娘,與大夫人前後腳生下了二小姐和謝清明。謝家尊的是老傳統,姨娘生的孩子是不能給姨娘養的,要管主母叫娘,管親媽叫姨娘的。可偏偏大夫人是個極不喜歡小孩子的人,索性就讓軟姨娘把兩個孩子都抱過去養了。
如此一來,謝清明倒與這姨娘和姐姐格外親近,從那時起,與親生母親的隔閡便存在了。
印象裏的阮娘娘總是那麽性情溫柔,與世無爭。每每二小姐和謝清明有了點孩子間的小矛盾,她總是輕言輕語地告訴二姐,要諸事讓著弟弟。每每母親因為學業責罵他的時候,阮娘娘都會為他擦幹眼淚,撫著他的頭告訴他,母親也是為了他好。
可這點微弱的印象並不深刻,畢竟八歲前的記憶能有多少呢,更長的人生路途裏,二姐代替了阮娘娘成為謝清明枯燥乏味的學習生活裏一絲溫柔的慰藉。唯有在她麵前,他才是個孩子,撒嬌打滾耍性子,不計任何後果地享受著親情的溫暖與恣意。
如今的他依然是謝家的小公子,旁人眼裏他肆無忌憚地享受著父兄給予的蔭蔽,可已經沒人理解他內心那份對親昵感情的渴求。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謝家禮節甚多,祭月之後光是小輩、姨娘、下人一一給謝氏夫婦請安,便用了半個多時辰。而後的團圓飯謝清明也是食不甘味,滿腔的心事說出來著實矯情,可不說出來又感到格外憋屈。
闌倌是個有眼力見的主,他偷偷跟年齡最小的六小姐耳語了幾句,這六小姐便吵著嚷著想要出去看煙花。主母自然是不肯的,但今天謝老爺在家,他向來寵著這小女兒,便道,“都去吧,婆子丫鬟跟緊些,別被擠著。”
說罷幾個年紀小的丫頭們便歡呼著離席了,謝清明借機望向父親,謝老爺也不為難他,“你也去看看吧,再過一年你便弱冠了,就不能再這麽孩子氣了。”
謝清明如釋重負地回了後院,闌倌已經牽好了馬等著了。
謝清明一愣,闌倌道,“公子,這世上很少有人因為做了什麽荒唐事而後悔終身的。真正後悔的,都是沒去做的人。”
謝清明接過馬和佩劍,正要拒絕披上的藏藍鬥篷,但轉眼看見闌倌一臉的赤誠,也不好掃他興,便坦然接受了。
東風夜放花千樹。謝清明一路策馬,不敢走主要街道,可饒是平日裏冷清的街巷,今日也免不了萬家燈火的景象。孩童你追我逐地爭搶著節日的糖果,忽然一團火樹銀花轟然炸開,照亮黯淡的天際,更吹落,繁星如雨。
一路繁花盛景,一路紙醉金迷。景陽城是邊關要鎮,和平時代成了溝通西域最重要的通商集市。胡人,中原人,西洋人,一齊載歌載舞,一齊觥籌交錯,一齊不知今夕何夕。謝清明都有些搞不懂了,今夜不該賞月麽,弄這漫天通明的勞什子,不是煞風景麽?
策馬而行,狂風呼嘯在耳畔頸旁,沒來由地他竟與這光怪陸離的世間生出一種格格不入之感。明明父母雙全出身富貴,明明來路順遂得不能再順遂。可壓抑在胸腔的孤獨感無論如何都揮之不去。
凍僵的臉上不知能不能扯出一絲自嘲的冷笑,非要找個莫須有的知己,還真是溫飽之後生出來的矯揉造作。
越到河畔,越發冷清,秋夜厚重的水霧黏膩地籠罩著蜿蜒而來的河水,皎潔如盤的月亮也好似籠上了一層薄紗。莫愁站在人群最後,因為個子矮,隻能看到一片通紅的背影。
這身水正教的紅鬥篷說來真是雞肋,走起路來總是自己踩自己,薄得擋不住一點寒風。可偏偏不透氣,捂得身上發了一層細密的冷汗,領口偶爾灌進來一絲風,都讓人一個勁打寒顫。
轉眼已是八月十四,景陽城地處塞北,雖不至於胡天八月即飛雪,但已經是草木泛黃,城中處處搗衣聲。
謝清明回到家已是傍晚,謝家主母正在正堂對一眾姨娘訓話,謝清明正趕上,也便向母親問了個安。
謝家的這位大夫人就是謝清明的親生母親,書香世家的千金,要模樣有模樣,要手段有手段,嫁到謝家以後把全府上下打理得井然有序。於人於己,謝家主母的都是一律的嚴苛,家中的姨娘以及一眾小輩晨昏定省是一日都不可少的。
哪怕是小兒子,這塊心尖肉,也不能例外。
“又出去晃蕩了一日,你父兄皆忙於生意,你也要到弱冠之年了,該為父兄分憂了。”謝家主母嘴上有著嗔怒,眼角眉梢卻含著笑意。
這時偏有個自討沒趣的五姨娘要從旁應和,“是呀,三少爺也要多做些正事,夫人才不為你操心啊哈哈哈。”
這三聲笑甚是幹癟,也沒一人敢跟著一起笑。這世上有個永遠堪不破的道理,那就是我可以隨意打罵我的孩子,但決不許別人說他一個“不”字。
謝清明是個從小讀詩書明事理的人,孝悌之心不敢忘,可終究對於自己的這位母親,有著說不出來的疏遠。盡管說不出母親有什麽做得不對,甚至有時捫心自問自己的這份疏遠是不是不忠不孝,可他依舊對這個生養自己的女人親昵不起來。
或者說,他這份親人之間毫無戒備的依戀與親昵,都給了一個人,那就是他的二姐謝淩語。
自她走後,謝清明愈發地禮貌客氣了,卻愈發地不近人情。
六姨娘見主母不經意地皺了眉,也怕這尷尬化為一場實質的訓斥,趕緊抖機靈打個圓場,“老爺臨去蘇州前和我提起過,想給三少爺物色一門好親事,夫人可曾留意過哪家姑娘?”
謝家大夫人歎道,“合適的人家都沒有年齡相當的女孩子,那些小家小戶的,怕也是上不了台麵的。”
“上次裘家不是來問過麽?夫人怎麽回的?”
謝清明原本最是討厭這些婦人扯舌濫嚼,可一聽到裘家,便想起那日送回裘府的紅衣小姑娘,隱約記得她長得一雙格外靈動的大眼睛,便揚了揚眉毛,不動聲色地仔細聽起這群女人的談話來。
“裘家不是隻有兩個兒子麽?怎麽冒出了個大小姐?”二姨娘不解地問道。
“不是親生的,是收養的,好像十四歲才到裘府來。”
“喲,那生得俊不俊啊?”
女人們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謝家主母的臉色愈發難看,實在忍無可忍,重重地咳了兩下,堂屋裏登時鴉雀無聲。
“我謝家曆來家風嚴謹,那丫頭既不是裘家嫡出,便算是來曆不明,品德學識就不能保證,日後如何持家?娶妻當娶賢,你們以為是納個妾,還要看長得俊不俊?”
主母這一番話,像一把冷刀子,堪堪扇了在場每個女人一記響亮的耳光。謝清明看慣了母親這副清高自傲的模樣,多少是有些微詞的,但今日他另有心事,也便沒放在心上。
他神遊萬裏,心想那姑娘原來是裘家收養來的,難怪不識得幾個字,但骨子裏的古靈精怪的也是那些大家閨秀都沒有的,著實是個有趣的妙人。
如此一想,竟有一種隱隱期冀,還會再見麵吧。
“母親若沒什麽事,兒子就先回去看書了。”
謝家主母吧嗒了一下嘴,但也沒說出什麽話來,良久擺了下下手,示意他下去吧。
一個做母親的,疏遠至此,多少是有些失望的。
謝清明一邊神遊太虛,一邊習慣性地走回書房,一撩門簾,撲麵而來的熱氣熏得謝清明頭暈腦脹,還沒等他開口,闌倌一把將熱好的湯婆子墊上帕子,塞進了謝清明的手裏。
惹得謝清明一惱,“我又不是個嬌滴滴的大小姐,哪有這麽怕冷?”
“夫人白日裏來過,說你這書房太冷,我們這些下人伺候得不用心。少爺,您可要留意了,千萬別著涼,要不我們這身皮子可就要遭罪嘍。”
闌倌是謝清明十四歲時候從戲班子買回來的小廝。他隨父兄去給城西的老主顧賀壽時,正撞見戲班班主在毆打一個骨瘦如柴的孩子,便少年意氣地偏要救了這孩子,花重金買了回來給自己作伴。
回來一聊才發現二人同年,隻是那孩子因為長期營養不良,所以沒長起來個頭,看起來小了不少。
縱使二人出身一個在九天,一個在泥淖,卻有著聊不完的話題。謝清明說,“如今你進了謝府,便和前塵往事揮手道別了,今後你就叫星闌吧,群星隱匿闌幹之時,便是拂曉日出時分,你的人生,自此迎來新的日出。”
如此星闌成了謝家小公子的貼身小廝,全府上下都叫他一聲“闌倌”。
這事惹得大夫人動了好大一陣子肝火,倒是謝家老爺覺得這瀾倌能說會道又有趣得緊,便求情留了下來。
“趕緊把那些火盆抬出去,我沒那麽嬌貴。這一冷一熱的,反倒容易著涼。”
謝清明自小便不喜歡穿厚的衣裳,更不喜歡烤火,他總覺得人在溫暖過頭的環境裏,腦子就不清醒,讀書想事情的能力也就減弱了。可偏偏作為大夫人的小兒子,全家上下誰也不敢懈怠,時時刻刻提醒著“三公子要多加衣裳”。
唯獨二姐最能懂他的心,總偷偷把窗子開個縫給清明透點新鮮空氣。
那是個溫婉好性情的女子,雖是府裏的二小姐,卻老奴小婢都敢踩上一腳的。可偏偏謝清明知道,這嬌弱的身子裏困著一個敢與日月爭高下的桀驁靈魂。
可惜世事總無常,謝清明十六歲那年,二姐便一場急病香消玉殞了,草草出了殯,草草埋了。和父兄去江南看貨的謝清明沒來得及見她最後一麵,待他匆匆而歸,就隻剩下一個簡陋的荒塚獨立於天地間了。
每每想及於此,謝清明心頭都說不出來的酸澀,這世上唯有一人知他懂他護他寵他,他卻無力護她一世周全。
“我今日又去找當年診病的郎中了,我總覺得他神色有些蹊蹺,可無論如何盤問,都不隻說記不得了。”火盆被撤出去之後屋裏的溫度逐漸降了下來,方才壓抑得無法呼吸的感覺慢慢消失,謝清明的思路也漸漸清晰。
“公子還在查當年事?闌倌多嘴,還是勸公子一句,如果木已成舟,還是別再深究了。知道多了終究……傷了骨肉情分。”
這車軲轆話謝清明已經聽了不下百次了,也懶得理闌倌。一個沒讀過書的小廝都懂的道理,他能不懂麽,可偏偏他性子裏的執拗讓他不肯就這麽罷休。
世間哪來那麽多的巧合,能讓二姐和她僅有的一個丫鬟同時得了急病去了呢?死後好歹也要停屍七天的,怎麽能草草就埋了呢?
想到這,便不過腦子地說道,“我想哪日把棺材打開,找人給二姐驗驗屍。”
闌倌被嚇得一個激靈,雞皮疙瘩起了一身,趕緊用手摸了摸謝清明的額頭,“少爺,您這沒發燒怎麽還說胡話呢?”說罷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也是,少爺您錦衣玉食沒受過苦,怕是沒見過死人。莫說這死了三年多了,要是夏日裏,死了三天就爛得沒人樣了。”
謝家人從上到下,都帶著一股子恃才放曠的傲氣勁,謝清明從小飽讀詩書,又習得一身好武藝,是小輩中難得的佼佼者,自然心氣就更高些,常常自認為血脈裏留著鹹陽遊俠的豪邁。
如今被小廝嘲笑沒見識,不免心底生出一股無名邪火來。
可這邪火終是按住未發,一來他不願失了偏偏君子的端方風度,二來要真發了火便是露了怯,畢竟闌倌說得沒錯,謝清明從來都沒見過一個死人。
如此隻能把這點萌發的小邪念生生按了回去,待日後時機成熟再從長計議吧。
一陣冷風忽地卷著秋日最後一點花香直灌著謝清明的領口而來,饒是他素來喜歡冷清,也太凜冽了些。一抬頭,看見門簾子被撩開了,一個侍女躡手躡腳地不知該進還是不改進,終究沒敢抬頭看。
“府上已經這般沒有規矩了麽?”闌倌正欲嗬斥,被清明攔了下來,他素來知道母親治家嚴苛,生怕哪個丫鬟做出勾搭主子的事情來,伺候清明的便是一眾小廝和幾個上了年紀的婆婆。哪個丫鬟要不知輕重地敢和幾位少爺搭上幾句閑話,皮肉便要受些苦了。
這也導致清明很少和女孩子說話,不自覺間也生出了母親的那般嚴肅刻板來。
“有什麽事就說吧,說完就回去。”
“主母叫我送來兩份禮物,是給城西的柳、王兩家老主顧的中秋禮。主母說早些時候忘了,明兒就是中秋日了,再不送去失了禮數,便讓公子帶著小廝跑一趟。”
丫鬟把禮盒送到闌倌手裏,便匆匆告退了。謝清明在屋裏冷眼瞧著,心底便自嘲了起來,“我該不會是什麽洪水猛獸吧。”
二人也不廢話,提了盒子便離府辦事去,臨走時候闌倌想給少爺披件鬥篷,被清明拒絕了。如此自己穿得太厚就顯得矯情了,便也單薄衣衫跟了過去,瘦小的身軀凍得直打寒顫。
正值八月十四,各家送禮的人都多,誰家都是客套地斟一杯茶,但客人多半都是留下禮物便離開了。如此一來,這差事都也容易,省得了許多繁文縟節和客套說辭,謝清明也樂得清閑。
秋夜涼如水,是謝清明一貫喜歡的清爽,借著月已近圓滿的景致,他決定在外麵溜達一會再回府。闌倌跟在身後,心底叫苦連篇,卻沒發一言。
其實公子是個極好性子的人,他要說冷,公子斷然不會讓他跟著的。可他偏不想說,掃了公子的興致不說,自己也丟了一次與公子一同散步的機會。
闌倌幾乎不識得幾個字,還都是公子教的。可他原在戲班子總聽些戲文,也知道“投之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的道理。闌倌一方麵知道自己隻是個小人物沒什麽可報答的唯有赴湯蹈火,一方麵又希望公子一輩子都順順遂遂根本不需要他赴湯蹈火。
如此一來,能默默陪著公子受凍,竟生出一股共赴國難的豪邁氣概來。
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公子竟然領著他溜達到了裘府後宅那條街上,遠遠地見那府門口兩個女子正嘀咕著什麽,闌倌趕緊瞥了一眼公子,果然公子眉頭緊皺,闌倌也跟著揪起心來。
那兩個女子裏有一人一身紅袍,妖豔而詭異,闌倌一眼就看出那是一個叫水正教的組織穿的衣服。當年二小姐的母親,阮姨娘便是信了這邪教,撇下隻有八歲的二小姐便一走了之了,自此音信全無,二小姐便無依無靠地在府裏受盡了白眼欺淩。
公子,最憎惡的,便是這邪教。
闌倌正出神,發現公子的腳步已經加快,他趕緊在後麵追了上去,及時拽住了氣勢洶洶的謝清明,搖搖頭,示意他不要惹事。
這時,隻聽那稍矮些的少女道,“阮姐姐她近來如何?”
紅衣女子冷冷道,“我隻負責聖人交代的事,其餘一概不管。她或許身歸洪荒大澤了,或許負責其他工作了,你不要多打探。”
少女低眉順眼道,“我也隻是關心一下,那便明晚亥時河畔集會上見。”
紅衣女子又囑咐一句,“別忘了轉告三姨娘,明日該動手了。”
清明闌倌二人躲在暗處,一直等紅衣女子走遠,等少女鎖了大門,才滿腹心事地往家走去。
闌倌也不知是幻覺還是什麽,隻覺得萬年好性子的公子第一次指甲都摳進肉裏了還渾然不知,隻是低聲暗罵了一句:“你這個騙子。”
作者有話要說: 求收藏,求收藏,求收藏……
第19章 獻祭
謝清明一夜都睡得昏昏沉沉,起來時發現已經落枕了,便又是一股無名心火竄了上來。半晌他才苦笑,這是怎麽了,被一個路邊偶遇兩次的女孩子氣到夜不能寐,也真是沒什麽出息了。
一整天謝清明都沒什麽精神頭,昨晚裘府後宅門口那兩個女子的身影像鬼魅一般一直逡巡在他的腦海裏。隱約記得昨日那姑娘說今晚亥時,在河畔有集會。
他天人交戰了好一會,才說服自己不要管那閑事,畢竟阮娘娘走了有些年頭了,二姐也香消玉殞多時,如今再計較起來,沒什麽太大意義。
阮娘娘也就是二姨娘,與大夫人前後腳生下了二小姐和謝清明。謝家尊的是老傳統,姨娘生的孩子是不能給姨娘養的,要管主母叫娘,管親媽叫姨娘的。可偏偏大夫人是個極不喜歡小孩子的人,索性就讓軟姨娘把兩個孩子都抱過去養了。
如此一來,謝清明倒與這姨娘和姐姐格外親近,從那時起,與親生母親的隔閡便存在了。
印象裏的阮娘娘總是那麽性情溫柔,與世無爭。每每二小姐和謝清明有了點孩子間的小矛盾,她總是輕言輕語地告訴二姐,要諸事讓著弟弟。每每母親因為學業責罵他的時候,阮娘娘都會為他擦幹眼淚,撫著他的頭告訴他,母親也是為了他好。
可這點微弱的印象並不深刻,畢竟八歲前的記憶能有多少呢,更長的人生路途裏,二姐代替了阮娘娘成為謝清明枯燥乏味的學習生活裏一絲溫柔的慰藉。唯有在她麵前,他才是個孩子,撒嬌打滾耍性子,不計任何後果地享受著親情的溫暖與恣意。
如今的他依然是謝家的小公子,旁人眼裏他肆無忌憚地享受著父兄給予的蔭蔽,可已經沒人理解他內心那份對親昵感情的渴求。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謝家禮節甚多,祭月之後光是小輩、姨娘、下人一一給謝氏夫婦請安,便用了半個多時辰。而後的團圓飯謝清明也是食不甘味,滿腔的心事說出來著實矯情,可不說出來又感到格外憋屈。
闌倌是個有眼力見的主,他偷偷跟年齡最小的六小姐耳語了幾句,這六小姐便吵著嚷著想要出去看煙花。主母自然是不肯的,但今天謝老爺在家,他向來寵著這小女兒,便道,“都去吧,婆子丫鬟跟緊些,別被擠著。”
說罷幾個年紀小的丫頭們便歡呼著離席了,謝清明借機望向父親,謝老爺也不為難他,“你也去看看吧,再過一年你便弱冠了,就不能再這麽孩子氣了。”
謝清明如釋重負地回了後院,闌倌已經牽好了馬等著了。
謝清明一愣,闌倌道,“公子,這世上很少有人因為做了什麽荒唐事而後悔終身的。真正後悔的,都是沒去做的人。”
謝清明接過馬和佩劍,正要拒絕披上的藏藍鬥篷,但轉眼看見闌倌一臉的赤誠,也不好掃他興,便坦然接受了。
東風夜放花千樹。謝清明一路策馬,不敢走主要街道,可饒是平日裏冷清的街巷,今日也免不了萬家燈火的景象。孩童你追我逐地爭搶著節日的糖果,忽然一團火樹銀花轟然炸開,照亮黯淡的天際,更吹落,繁星如雨。
一路繁花盛景,一路紙醉金迷。景陽城是邊關要鎮,和平時代成了溝通西域最重要的通商集市。胡人,中原人,西洋人,一齊載歌載舞,一齊觥籌交錯,一齊不知今夕何夕。謝清明都有些搞不懂了,今夜不該賞月麽,弄這漫天通明的勞什子,不是煞風景麽?
策馬而行,狂風呼嘯在耳畔頸旁,沒來由地他竟與這光怪陸離的世間生出一種格格不入之感。明明父母雙全出身富貴,明明來路順遂得不能再順遂。可壓抑在胸腔的孤獨感無論如何都揮之不去。
凍僵的臉上不知能不能扯出一絲自嘲的冷笑,非要找個莫須有的知己,還真是溫飽之後生出來的矯揉造作。
越到河畔,越發冷清,秋夜厚重的水霧黏膩地籠罩著蜿蜒而來的河水,皎潔如盤的月亮也好似籠上了一層薄紗。莫愁站在人群最後,因為個子矮,隻能看到一片通紅的背影。
這身水正教的紅鬥篷說來真是雞肋,走起路來總是自己踩自己,薄得擋不住一點寒風。可偏偏不透氣,捂得身上發了一層細密的冷汗,領口偶爾灌進來一絲風,都讓人一個勁打寒顫。